书城保健养生糖尿病这样吃这样练这样养
14099400000002

第2章 读前语 关于糖尿病,你最该知道的10个关键性问题(1)

§1.糖尿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有哪几种类型

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应该警惕哪些糖尿病的并发症

什么人需要检查是否有糖尿病

在家中如何自己测血糖

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对糖尿病的认识误区在哪里

科学饮食如何改善糖尿病

运动真能治疗糖尿病吗

您可能知道身边有些人患有糖尿病,甚至可能知道有人需要每天使用胰岛素以控制疾病。在美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加,与1950年相比,已经增加了六倍。现在,美国大概有2080万糖尿病患者。这2080万糖尿病患者中,有三分之一的患者甚至不知道自己身患糖尿病。每年该国与糖尿病相关的卫生保健费用总额将近1000亿美元,并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不仅如此,每年,糖尿病都会导致超过20万患者的死亡。

可以说,糖尿病是一类世界性的常见疾病。在日本,四十岁以上的人口中糖尿病患者占10%,即十人当中就有一位“糖尿病”患者。一旦患上“糖尿病”,将会减少寿命十年之多,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遍及全身。目前,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正处在快速上升期。而我国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人数竟然已高达9240万人,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

那么,糖尿病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糖尿病是一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容易堆积过多的疾病。国外给它的别名叫“沉默的杀手”(Silent Killer),特别是“成人型糖尿病”。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患病率特别高,以科学理论来解释,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上述解释看起来非常复杂和专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糖尿病,我们准备了以下“五问”,揭开糖尿病的神秘面纱。

糖尿病到底能不能治愈

迄今为止,人类仍然没找到根治糖尿病的方法和药物,糖尿病仍然是终身疾病,不能根治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缺乏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综合征。随着病程延长,可出现广泛的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进而引起心、脑、肾、眼和肢端等病变。因此患者必须尊重科学,长期治疗,才能抵御糖尿病对健康带来的伤害。

糖尿病无须终身服药吗

糖尿病的无法根治性,决定了糖尿病治疗的长期性和终身性。所以,糖尿病的科学治疗原则就是要坚持长期的药物治疗,并辅之以必要的饮食、运动等各项疗法,否则,将会耽误治疗,导致并发症突然复发并迅速加重,给治疗带来更大的难度。

可以想吃就吃、想喝就喝吗

这是极其荒谬的。在日本,糖尿病被定名为“生活习惯综合征”。糖尿病的家族性正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了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紊乱。不很好地控制饮食,治疗糖尿病就成为一句空话。

现实的事例比比皆是:有的人得糖尿病十多年了,就因为饮食控制得当,加强身体锻炼,科学药物治疗,并发症控制得很好;而有的虽然得糖尿病才几年,但已出现大血管病变;有的甚至出现尿毒症,就是由于对饮食不节制。用一位老患者的话说,不控制饮食就等于糟蹋自己的身体。所以说“想吃就吃、想喝就喝”千万要不得,不然最后痛苦的是自己。

快速降糖到底好不好

确实,降低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的首要任务,但也应辩证地对待降糖问题。如果长时间血糖居高不下,或是急需其他疾病的手术治疗,采取快速降糖是必要的。但如果不是上述两种情况,应该说平稳降糖是最科学的。因为快速降糖对胰腺的强烈刺激容易损伤仅存的胰岛功能,更能引起心衰、肾衰及各种代谢的紊乱。

糖尿病患者能长寿吗

能!但必须要保护好你的血管、神经和代谢功能。只要它们保护好了,并发症也就能不发生或晚发生,糖尿病就不可怕了。比如服用蜂胶,它是一种能够保护血管、神经和代谢的纯天然物质。

§2.糖尿病有哪几种类型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糖尿病患者若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可导致器官组织损害,伴发各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严重可致患者残废甚至死亡。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专家组的建议,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4种。其中,1型和2型是最主要的两种类型。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又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通常发生于儿童及年龄小于30岁的年轻人,由于胰岛β细胞被破坏,因而胰岛素分泌缺乏,需要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又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即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妊娠期,母体产生大量多种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是它们也可以阻断母体的胰岛素作用,引起胰岛素抵抗,从而引起母体的高血糖。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是指既非1型或2型糖尿病,又与妊娠无关的糖尿病,包括胰腺疾病或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糖尿病、药物引起的糖尿病以及遗传疾病伴有的糖尿病等。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虽然病因复杂,但占糖尿病患者总数不到1%。其中,某些类型的糖尿病是可以随着原发疾病的治愈而缓解的。

§3.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的最重要的诱发因素。据报道,糖尿病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者约有2/3患者于发病前体重超重10%,在女性中尤为显著。

成年型糖尿病患者常先有肥胖,患病后体重可减轻,但多数患者仍较正常人胖。临床常见一些中老年肥胖人群患病后,随着体重增加而病情加重,体重减轻时则病情减轻。调查统计表明,体重超重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是非超重组人群的3倍。这是因为当营养相对增加,活动相对减少时,脂肪成分随之增多,造成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减少,胰岛素不能与受体正常结合,同样数量的胰岛素就不能发挥应有的降低血糖的作用,从而使血糖不能正常代谢和转化,糖尿病则随之发生。

饮食习惯

糖尿病也可以说是一种“文明病”,在食物丰富的国家与民族中,糖尿病是一种多发病。研究结果表明,摄取总热量中脂肪量的多少与糖尿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摄取脂肪量越高,糖尿病发病率越高。某些民族,摄取糖类多的地方,糖尿病也多。如在印度本土生活的印度人,每年消费糖4.5千克,移居至南非的印度人,每年消费糖35千克,约为前者的7倍,故在南非的印度人,糖尿病的发病率也相应地增高。我国宁夏回民的糖尿病患病率最高达4.6%,明显高于当地的汉民,因回民进食以脂肪含量高的牛羊肉为主。但在先进的工业国家,近代高收入者多食低热量食品,很少吃大量的脂肪类与糖类食品,且医疗条件好,所以糖尿病的发病率比较低。

饮食行为

不久前,日本的一些糖尿病专家研究指出,除生化检查外,还可以通过分析受检者的饮食行为来预测是否有糖尿病倾向,专家们拟出了一份调查表,该表主要包括了素质、饮食习惯与嗜好在内的15项促发糖尿病因子。凡有10项以上阳性的为强阳性,即患病危险性大;5~9项为阳性,5项以下者为可疑;如果再结合生化检查,便可作出诊断。这15项促发因子中和饮食行为相关的主要3项如下:

素质:包括过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有高血压历史;曾分娩过大(重)的婴儿。

饮食习惯:常集体一起进食;常常参加宴会或熬夜;有吃夜宵的习惯;喜爱吃零食。

食品嗜好:过多摄入含糖食品;偏爱吃甜食;喜欢吃脂肪多的膳食;常常吃什锦炒饭及油炸食品;过量饮用酒精饮料,讨厌吃蔬菜。

妊娠

妊娠期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激素变化和妊娠期胎盘产生的激素特别是人泌乳生长激素,其次雌激素、孕激素、皮质激素,有抵抗胰岛素作用。妊娠期胎盘能加速胰岛素降解作用,妊娠期(特别是晚期)有高胰岛素血症,母体的胰岛组织代偿性增生肥大,而葡萄糖耐量特点是空腹血糖较非孕期低,服糖后2小时有20%患者血糖不能恢复正常。新近报道约有80%正常孕妇的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凡此种种说明妊娠期有致糖尿病作用,妊娠是糖尿病的激发因素。有人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发生有关,多次妊娠可使具有糖尿病遗传素质的人被激发而引起糖尿病。大约2%的妊娠妇女可出现妊娠糖尿病。

环境因素

地理环境对糖尿病的发病也有影响,例如犹太人患糖尿病者较多,从异地移居到以色列者,开始糖尿病发病率不高,但定居25年或更长时间者,糖尿病发病率显著提高。我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糖尿病患病率以北部的辽宁、北京、宁夏、甘肃,南部的云南、福建较高;而以中部的山西,最西面的新疆,西南的贵州较低。患病率最高的辽宁、云南与最低的新疆、贵州之间可相差10倍。同一地区城市糖尿病患病率远高于农村,前者大约为后者的1~4倍。产糖区糖尿病患病率高于非产糖区2倍,如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的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汉族。广州地区非广东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广东籍人群。

药物

除了氢化可的松等类激素药物能使血糖升高、使病情恶化外,下列药物易诱发糖尿病。

①噻嗪类利尿药:通过抑制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促使糖尿病发生。

②长期服用避孕药:对葡萄糖耐量有轻度抑制作用,可能诱发糖尿病。

③链脲霉素:对胰岛细胞具有直接抑制作用,动物实验证实,该药物能促进糖尿病的发生。

④烟酸:可引起糖耐量下降,并通过末梢组织抑制对葡萄糖的利用。

⑤心得安:能阻止脂肪分解,并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很可能发生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当重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时,若应用心得安,则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故糖尿病患者须慎用心得安。

感染

感染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感染与糖尿病两者关系密切,互为因果。感染对糖尿病的主要影响如下。

①感染可促进病情恶化,引起血糖升高,尿量增多,极易出现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因此,感染是糖尿病酸中毒的重要诱因之一。

②足的感染,可诱发下肢坏疽从而导致截肢。

③幼年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目前认为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但可使隐性糖尿病转为临床糖尿病。

④感染可使患者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加重,病情变化迅速,难于控制。

⑤感染时,患者体内容易产生胰岛素抵抗,需增加胰岛素用量。

年龄、性别、职业

糖尿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多,尤以40岁以后更为明显,50岁以后几乎呈直线上升,至60~70岁达高峰。

在西欧,糖尿病患者中女性比男性多。有的学者认为女性寿命长,体力活动少,而且50~70岁的女性易患肥胖症,是发生糖尿病较多的原因。日本和朝鲜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我国上海调查的男女糖尿病患者比例为1:0.8,北京男女之比为1:1.2。

我国调查表明,干部患病率最高。其次为高龄退休职工、家庭妇女及知识分子。他们多为年长、生活条件优越、营养状况好、体力活动少,故患病率较高。学生及学龄前儿童最低,农民及牧民的患病率也较低。

§4.应该警惕哪些糖尿病的并发症

患病时间比较长,以及那些总管不好自己嘴巴的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并且也比普通人更容易被感染。而老年人则因为身体各种机能的下降,更容易出现并发症。许多糖尿病患者中,有很多都曾经因为糖尿病并发症的发作而生命垂危,甚至因此被夺去了生命。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如此危险,可真正了解、重视它的人却很少。看看以下的糖尿病会产生的十大并发症吧,你就知道这不是在耸人听闻!

心血管疾病

据调查,近半数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糖尿病患者患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5~7倍。糖尿病是以糖代谢障碍为主,同时伴有蛋白、脂肪的代谢障碍,甚至还可能发生水、盐代谢和酸、碱失调。以上这些代谢障碍是发生动脉硬化的基础,故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动脉硬化症,使心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常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脑血栓

调查表明,糖尿病患者脑血栓的发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12倍。糖尿病由于血糖增高,可使血液变得黏稠,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血流缓慢,极易发生脑血栓。同时,体内各种代谢发生紊乱,引起高血脂、高血压,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几种因素互相协同作用,最终发生脑血栓。

肠病

糖尿病性肠病是糖尿病晚期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原因尚不明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植物神经病变引起的,但也有不同意见,主要表现为肠道功能紊乱,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用抗菌素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