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糖尿病这样吃这样练这样养
14099400000012

第12章 饮食篇(9)

2.老年糖尿病

①以饮食治疗为主:老年糖尿病患者90%以上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因而只用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多能达到满意效果,尤其是肥胖型老年糖尿病更能奏效。

②采用传统饮食习惯:鉴于老年糖尿病的特点,可以采用我国传统饮食习惯,即高碳水化合物及高纤维食物,以照顾老年人的饮食习惯,使患者易于接受。

③控制总热量:目前多主张控制总热量在125.5~146.4千焦(25~30千卡)/千克的前提下,糖的热量占总热量的60%~65%,以米、面、豆制品为主,并提倡多吃粗粮;优质蛋白质按0.7~1克/千克;脂肪占总热量的20%~30%,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④注意低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肝肾功能减退,因而常易发生低血糖反应,且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表现常常不够典型,血糖下降速度慢。时间久了,则有脑部症状,容易忽视而延误诊断治疗,应特别注意预防。其他治疗原则与一般糖尿病相似。

3.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结婚后,要生儿育女,在妊娠前就要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并且使病情比较稳定,才有可能使胎儿正常发育,否则极易使胎儿畸形。德国有一个统计资料可以证实这一事实:正常妇女妊娠后,胎儿畸形发生率为1.4%。糖尿病妇女妊娠后8周才开始控制病情和血糖,胎儿畸形发生率为7.5%;糖尿病妇女,在妊娠前已控制了病情,妊娠过程中病情控制也较好,胎儿畸形发生率为0.8%。

另一方面,妊娠期间母体发生了重大变化,比如:①胎儿所需热量和营养素全部由母体供给,母体内的葡萄糖不断被胎儿动用;孕妇的肾血流量增加,尿糖排泄量比妊娠前增加。二者使孕妇体内处于较妊娠前更呈“饥饿状态”。②孕妇体内脂肪分解加速,血脂升高。③体内对抗胰岛素的因素和激素水平升高,并随妊娠月份的增加而增加,对胰岛素的需要量也增加,胰腺的负担更重,使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更容易,胰腺功能处于更加衰竭的状态,导致病情加重。因而要高度注意。

糖尿病患者妊娠期间容易发生以下症状:

低血糖:一般发生在妊娠前后20周,可在白天,也可在夜间。所以应调整胰岛素用量和饮食。高血糖和低血糖都可以引起胎儿畸形。

酮症酸中毒:一方面要注意调整用药量,另一方面要注意饮食的酸碱度、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

那么,妊娠期间如何安排饮食呢?

原则上放宽主食量,比平时每天增加50~100克。适量增加蛋白质,不宜过多。每天可以增加相当于两个鸡蛋左右的蛋白质量。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选择食品,比如两个鸡蛋,100克鱼,500克牛奶……仍然要遵守食品交换的方法调剂饮食,还要注意选择充足的绿叶蔬菜类食品,以补充维生素,有利于增加主食、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注意钙、铁、锌、碘的补充。

妊娠期间应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饮食供给方法要适应注射胰岛素的种类、量和时间。

妊娠期间还要注意预防低血糖,可以把每天的食物分在4~5餐中供给,或者将主食分成4~5餐,副食分配在三餐。

4.肥胖型糖尿病

三大注意

除了一般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的问题外,肥胖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①采用极低热量饮食:饮食总热量限制要严,但要保持营养平衡,一般2092~3347千焦耳/日(500~800千卡/日),可以取得迅速而安全的减重效果。

②减重后的困难是继续限制热量以保持减重后的体重水平,患者应该持之以恒,以防因放松饮食控制而重新增加体重。

③体重锻炼结合低热量饮食可使该类型糖尿病患者减重,但是只锻炼而不限制饮食则很难达到减重的目的。患者运动锻炼前和正常人一样,一般不需要加餐,除非是要进行长时间剧烈的运动。但对口服降糖药者,运动有可能引起低血糖,可考虑运动前加餐,最好通过测定血糖来确定是否需要。如果血糖在5.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以上则不需要加餐。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一般要适当减少运动前的胰岛素量并适当加餐,以防止运动中和运动后发生低血糖。

五大原则与要求

以下是肥胖患者低热能平衡饮食的原则与要求:

①控制热能摄入,使之呈负平衡:根据肥胖程度,每日比正常需要量减少2092~4184千焦耳(500~1000千卡)。可分次减少,也可一次减少,视情况而定。但热能摄入总量不宜低于3347~4184千焦耳(800~1000千卡)。

②做到营养平衡:在限制热能的范围内,合理分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③合理地选择食物:由于摄入的热能降低,食量减少,所以在选择食物时既要注意营养成分是否能满足需要,又要考虑所选食物是否具有饱足感。在选择食物时要多选含脂肪低、含热能低的蛋白质食物,如精瘦牛、羊、猪肉,鱼、虾、鸡、蛋,去油乳类以及豆腐、豆浆、豆腐干等豆制品。并选择含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的新鲜叶、茎、瓜、果类蔬菜、水果和粗粮。

④注意烹调方法:菜肴制作以氽、煮、炖、拌、卤等少油方法为主,忌用油煎、油炸等。还应减少食盐,以减少体内水的贮留。

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不吃甜食、零食、夜宵。吃饭时细嚼慢咽,先吃些含脂肪少、体积大的蔬菜,然后再进主食。

5.消瘦型糖尿病

凡体重低于理想体重20%以上则称消瘦。消瘦是营养缺乏的一种症状,分原发和继发两类。原发系指长期摄食的量与质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继发的原因甚多,如胃肠功能紊乱、食物的消化吸收受阻而导致的营养摄入不足,糖尿病的晚期、肺结核、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消耗性疾病的营养需要量增加而得不到相应的补充,心理、神经精神因素失调所造成的神经性厌食或神经性呕吐等。

如系原发性消瘦,以营养治疗为主;若为继发性消瘦,找出病因,对症治疗,然后辅以营养治疗。其饮食治疗的原则与要求是:

①提高热能摄入量:按糖尿病患者消瘦型的热量供应量给予。

②充足的蛋白质、适量的脂肪:消瘦型患者体内组织分解增多,为了修补损耗,提高蛋白质的供给量,每日约100克左右或1.2~2克/千克供给量,约占总热量的20%,其中肉、蛋、乳、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至少占总蛋白质的2/3。由于消瘦型患者多伴有消化吸收障碍,因此脂肪的供给以适量为宜。

③充足的无机盐和维生素:消瘦患者除热能、蛋白质缺乏外常伴有其他营养不足,而且无机盐和维生素是改善营养代谢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当热能提高时,B族维生素也应相应提高。有消化、吸收障碍者要注意维生素A、K的补充,有贫血者应补充铁和维生素C等。

6.糖尿病并发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不仅发生率高,而且发生得早,男女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因此,在糖尿病性高血压的防治中,合理膳食是十分重要的,其效果有时不亚于降压药物。通过控制热量和体重,保证膳食中钙和维生素C的含量,限制食盐摄入量,可以起到调节控制高血压的作用。其饮食要点如下。

①控制总热量以纠正体重超重。

②限制钠盐。

③控制膳食脂肪,将食物脂肪的热能比限制在25%~30%。平时宜选用植物油、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的食物。

④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保证膳食中的钙、钾及多种维生素。

⑤禁用浓咖啡、烈性酒类及刺激性食物。戒烟。

应常食用降血压作用的荠菜、豌豆、木耳、海菜、芹菜、海带等。在糖尿病病情控制较好时,也可选用有降压作用的水果,如西瓜、桑葚、桃、香蕉、杨桃、柿子、苹果,但这些水果只能少吃,不宜多吃。另外,饮茶对防治高血压病的功效是肯定的。但宜饮淡茶,不宜饮浓茶。

7.糖尿病并发冠心病

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早,发展较快,尤以女性为多。此外,糖尿病性冠心病的发病与饮食营养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因此,重视合理的膳食,是防治糖尿病性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控制热量,保持理想体重,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必需的无机盐及微量元素供给,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可以达到防治糖尿病性冠心病的目的。在选择食物时,应注意选择一些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较低,而维生素、食物纤维、有益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较多的,以及有降血脂、抗凝血作用的食物。饭菜应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宜喝牛奶。常吃大豆、豆制品、大蒜、洋葱、黑木耳、海带、紫菜、花菜、韭菜、魔芋等食物有预防血脂升高或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作用。

8.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

糖尿病患者多并发有高脂血症,其饮食治疗方法同一般糖尿病患者,且饮食疗法也是高脂血症的必要措施。若饮食冶疗无效,再采用降脂药物治疗。饮食治疗的要求如下:

①控制体重。

②减少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量,提高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

③增加食物纤维摄入量:可溶性纤维如水果中的果胶、干豆中的豆胶、海藻类的藻胶以及燕麦中的纤维等有降脂作用。

④碳水化合物以多糖为主,少用单糖或双糖。

⑤其他营养素必须供给充足,尤其要注意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的供给量是否适宜。

6平时多吃些具有降血脂作用的食物。

9.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

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系指糖尿病所并发的脑血管病变(脑血栓形成及脑出血),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饮食注意要点如下:

①一般情况下,中风患者的饮食均为每日三餐。若有的患者牙齿咀嚼功能较差,消化能力低下,最好少量多餐。合理、科学地安排进餐次数,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②饮食提倡“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的原则,每餐进食宜缓慢,以微饱即可,每日主食300克,切忌暴饮暴食或偏食。

③多吃蔬莱,少吃动物脂肪,食物制作宜细、烂,软,使之不费咀嚼之力,提倡高蛋白饮食,预防因长期低蛋白血症造成的记忆力减退。

④适当进食蔬菜,特别是绿叶菜,有助于增强记忆,振奋精神,补充体内微量元素。

⑤属于阳虚或寒证的患者,禁用生冷、寒凉食物;属于阴虚或热证的患者,禁食辛辣、燥热性质的食物。

⑥为避免疾病复发,应在医生指导下吃些降血脂、降血压的食物。

10.糖尿病并发肾病

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中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肾病并发症。

糖尿病性肾病在食物选择时,应有利于减轻肾脏负担及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食谱的制订主要根据蛋白尿的程度及氮质血症情况而定。无论蛋白质供应数量多少,均应充分注意优质蛋白质的供给。其饮食原则如下:

①宜进低盐饮食,蛋白质的摄入应根据病情而定。

②保证富含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的食物供给,特别是新鲜蔬菜,应尽量多食,可食些具有降血压、降血脂作用的芹菜、荠菜等。

③如同时伴有高血压或高脂蛋白血症时,应限制膳食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④如伴有贫血时,可补充富含铁质、维生素B12、叶酸等的食物,如木耳、大枣等。

⑤限制进食对肾脏细胞有刺激作用的食物,如芥末、辣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