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道路决定命运
14084700000021

第21章 提升篇(3)

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人往往不是那些夸夸其谈的人,也不是满腹空想、终日幻想的人,而是真正能够脚踏实地去把设想变成实践的人。纸上谈兵永远只是空话,是无法达到目标的,深陷于虚无的幻想中是没有前途的。专注于当前的职业和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埋头苦干,把这些工作尽可能做到细致完美,才能够获得培育成功之花的土壤,真正地从寻常迈向非凡。

智慧点拨

肯干实事、落到实处才是做成一件事情的关键,只谈空话、只喊口号是行不通的。在任何事情上,都要正确处理“空谈”和“落实”的辩证关系,做到脚踏实地、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这样才能够成功。这就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去思考、研究那些能够切合工作实际的好办法、好计策。只有踏实肯干,真正落实了计划的各个环节,肯下苦工,才能够达成目标。

【舍小利,成大德】

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在外地做官,忽然有一天收到在老家务农的弟弟郑墨的一封来信。弟兄俩经常通信,然而这一次却非同寻常。

原来弟弟想让哥哥出面,到当地县令那里说说情。这一下弄得郑板桥很不自在。这郑墨粗识文墨,原也不是个好惹是生非之徒,只是这次明显受人欺侮,心里的怨恨实在咽不下去。原来,郑家与邻居的房屋共用一墙,郑家想翻修老屋,邻居出来干预,说那堵墙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不是郑家的,郑家无权拆掉。

其实,这契约上写得明明白白,那堵墙是郑家的,邻居借光盖了房子。这官司打到县里,尚无结果,双方都想求人说情。郑墨自然想到了做官的哥哥,想来有契约在,再加上哥哥出面说情,官官相护嘛,这官司就必赢无疑了。

郑板桥考虑再三,给弟弟写了一封劝他息事宁人的信,同时寄去了一个条幅,上写“吃亏是福”四个大字。同时,又给弟弟另附了一首打油诗:

千里告状只为墙,

让他一墙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郑墨接到信,羞愧难当,当即撤了诉状,向邻居表示不再相争。那邻居也被郑氏兄弟的一片至诚所感动,表示也不愿继续闹下去。于是两家重归于好,仍然共用一墙。这在当地一直传为佳话。

大凡平民百姓,最难吃亏的是财,最难忍受的是气,往往被气所激,被财所迷,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一打官司,难免为了争个输赢而打点关系,大多是丢了西瓜,捡个芝麻,为人耻笑。两相争必相伤,两相和必各保,实在不值得争赢斗狠,种下深仇大恨。

唐代宰相张公艺的家族以九代同堂、和睦相处著称于世,为世人所艳羡。一天,唐高宗亲自去他家,向他询问维持这么一个大家庭和睦的道理。张公艺没说话,只是让家仆取来一纸一笔,一口气写下了一百多个“忍”字。高宗看后不禁连连点头,赏赐了他许多绸缎与玉帛。

《易经》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个人在做人做事方面应该顺应自然,胸怀博大,宽以待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心胸开阔、宽容待人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别人也就会尽心为你效劳。有德之人更能明白别人所追求的利益,并能尽力给予最大的满足。人之生于世,一为名,二为利,三为尊重。综观历史,有大成就的人必然有德行而能令人为其舍命效劳。

德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力量、一种格局,是一种震慑邪恶、净化环境、吸引财源的动力。德能使人内功强劲,无往而不胜。所以,大胜靠德,人生的成就往往是与德行的修养成正比的。我们要想取得事业上更大的成功,就必须注意自己的德行修养,必须把自己的德行修养放在首位。

在大草原上,羚羊如果跑不过狮子,肯定会成为狮子的美餐;如果狮子跑不过羚羊,也会被饿死,这是自然界的竞争法则。在市场竞争中,原来是大鱼吃小鱼,现在是快鱼吃慢鱼,落后就要出局,这是市场的竞争法则。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我们靠什么才能站稳脚跟并做大做强呢?一言以蔽之: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智慧点拨

生活中,一般没人愿意吃亏,不但如此,还想多占便宜,这符合人“利己”的本性,本无可厚非。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有时候,不愿吃亏反而是一种短视行为,赚了眼前小利,反而损失了日后的大利。不要因为吃一点亏而斤斤计较,开始时吃点亏,是为以后的不吃亏打基础,不计较眼前的得失是为了着眼于更大的目标。做事有长远计划的人,不会只计较自己的所得,而是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舍弃。

【好人品是一个人最高贵的财产】

《左传》中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传之久远,此之谓不朽。”最上等的,是确立高尚的品德;次一等的,是建功立业;较次一等的,是著书立说。如果这些都能够长久地流传下去,就是不朽了。这就是告诉我们,要以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具备优秀品质的人,才能得到人生的乐趣、生命的精彩。

在美国有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

美国加州的数码影像有限公司需要招聘一名技术工程师,有一个叫史密斯的年轻人去面试,他在一间空旷的会议室里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不一会儿,有一个相貌平平、衣着朴素的老者进来了。史密斯站了起来。那位老者盯着史密斯看了半天,眼睛一眨也不眨。正在史密斯不知所措的时候,这位老人一把抓住史密斯的手:“我可找到你了,太感谢你了!上次要不是你,我可能就再也看不到我女儿了。”

“对不起,我不明白您的意思。”史密斯一脸迷惑地问道。

“上次,在中央公园里,就是你把我失足落水的女儿从湖里救上来的!”老人肯定地说道。

史密斯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老人把自己错当成他女儿的救命恩人了,“先生,您肯定认错人了!不是我救了您女儿!”

“是你,就是你,不会错的!”老人又一次肯定地回答。

史密斯面对这个感激不已的老人只能努力解释:“先生,真的不是我!您说的那个公园我至今还没去过呢!”

听了这句话,老人松开了手,失望地望着史密斯:“难道我认错人了?”史密斯安慰老人:“先生,别着急,慢慢找,一定可以找到救你女儿的恩人的!”

后来,史密斯接到了录取通知书。有一天,他在公司里又遇见了那个老人。史密斯关切地与他打招呼,问他:“您女儿的恩人找到了吗?”“没有,我一直没有找到他!”老人默默地走开了。

史密斯心情很沉重,对旁边的一位司机师傅说起了这件事。不料那司机哈哈大笑:“他可怜吗?他是我们公司的总裁,他女儿落水的故事讲了好多遍了,事实上他根本没有女儿!”

“噢?”史密斯大惑不解。那位司机接着说:“我们总裁就是通过这件事来选人才的。他说过有德之才才是可塑之才!”

史密斯被录用后兢兢业业,不久就脱颖而出,成为公司市场开发部总经理,一年为公司赢得了3500万美元的利润。当总裁退休的时候,史密斯继承了总裁位置,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财富巨人。后来,他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一辈子做有德之人,绝对会赢得别人永久的信任!”

世间技巧无穷,唯有德者可用其力;世间变幻莫测,唯有品格可立一生。这就是作为一个成功人士或希望成为一个成功人士的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

在人生路上,不管你是用人还是为人做事,都要牢记“最重要的是人品”这句箴言,这有助于你走上成功之道。

智慧点拨

人品是人生的桂冠和荣耀,它是一个人最高贵的财产,它是人地位和身份的保障,它是一个人在信誉方面的全部财产。人品比财富更具威力,它使所有的荣誉都毫无偏见地得到保障。它伴随着时时可以奏效的影响,因为它是一个人被证实有信誉、正直和言行一致的结果,而一个人的人品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显著地影响别人对他的信任和尊敬。

【外表征服感官,品格征服人心】

在人的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容易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被容貌的美丑所束缚而不考虑关系到整个人生的品格之美。而事实证明,依仗外表的人往往因外表而毁灭,依仗品格的人却因此而永生。

在新奥尔良的一个大广场上伫立着一座漂亮的大理石雕像,在雕像上有这样几个字:“玛格丽特雕像,新奥尔良。”

在黄热病疯狂蔓延的情况下,玛格丽特活了下来,成了一个孤儿。长大后,她嫁了人,但不久她的丈夫就死去了,她唯一的孩子也死了。她非常贫穷,也没有文化,除了会写自己的名字外,她几乎不会写字。于是,她就去了女子孤儿收容所工作。后来,玛格丽特在这个城市开了一家自己的乳品面包店。每个人都认识她,并且资助她购买运奶的小车和烤面包炉。玛格丽特非常努力地工作着,节省下每一分钱来帮助那些孤儿。她从来没有一件丝绸衣服,也没有戴过一双羊皮手套,她长得也不漂亮,但当她离开人世后,这座城市却为这位孤儿的朋友和保护者建造了一座美丽的纪念雕像,作为对一个心地美丽无私的人的感激。

玛格丽特的外表不是美丽的,然而死后她的美丽却成了这个城市的象征,而多少美女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再被人们所欣赏。外表的美固然能从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但外表的美是会消退的,只有内心的美才能历久弥真。

孔雀常为自己有一身美丽的羽毛而得意,它认为自己可与人类的皇后相媲美。遗憾的是,鸟类中几乎没有谁把它当成高贵的皇后来看待。

一天,有只鹤刚好路过孔雀身边。

“喂,你就不能停下脚步看我一眼吗?”正在开屏的孔雀喊住了步履匆匆的鹤。

“对不起,我还有很多事等着要做,没时间欣赏你的羽毛。”鹤说完,又迈开了大步。

孔雀却拦住了鹤的去路,并嘲笑它,讥讽它灰白色的羽毛,说:“我的衣饰像个皇后,不仅有金色还有紫色,还具有彩虹所有的色彩,而你呢?你的翅膀上连一点点彩色也没有。”

“这一点都不错,但是我一飞冲天,声音闻于星空,而你却只能在地下,像鸡一样,在满是粪堆的院子里,在家禽之间来回闲逛。”

以品格支撑起来的高贵是不需要任何装饰来加以衬托的。

总之,高贵离不开完美的品格。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完美的内心世界,再漂亮的外表也只能充当服装店里的衣架子而已。也许,在你刚步入职场结识朋友时,外表会帮你随心所愿,但日久见人心,随着时间的流逝,能让你一飞冲天的只有品格,而只注重自己外表的人注定只能永远匍匐于地面。

智慧点拨

生活中,一个人高贵与否,重要的是看他的品行,而不是看他长得如何、穿着怎样。如果你素质低下,终日游手好闲,虚度光阴,那么,即使你全身用名牌武装,你也无法变得高贵起来。要让自己变得高贵,首先就得陶冶自己的情操,让自己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你的风度,决定你的影响力】

通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些人可以毫不费力、轻而易举地得到某个职位,而另一些人虽然可能更优秀、更有才能,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依旧徒劳无功。这是为什么呢?显然,有影响力的人格是成功的关键。

一个人修养的高低对开展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提高个人修养是一种长期行为,是一个人终其一生都要面对的问题。

要想提高自己的风度和影响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始:

1.多读书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读书可以使人明心、清脑、益智、养气。明心指读书可以开阔人的心胸,涤荡人的灵魂;清脑指读书可以拓宽人的思路,开阔人的视野;益智指读书可以增长人的智力和才干;养气指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自身修养和气质。

首先,要多读与你所从事的工作相关的书,以养“才气”。作为一个现代人,一定要有较高的才干、能力才能适应工作环境,并胜任自己肩负的职责,这就需要靠多读专业书来实现。

其次,要多读文学艺术方面的书籍,以养“灵气”。对待纷繁复杂的工作和生活,要保持敏捷的思想、灵活的工作方法才不至于陷入呆板、机械的教条中,为此,就需要多读一些文学、艺术方面的书籍,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影响力,增强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再次,多读政治方面的书籍,以养“大气”。要培养一种“大气”,就要多读政治理论方面的书籍,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准确把握其实质和精髓,要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2.多实践

多实践就要多接触社会,多向他人学习。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要从群众中汲取智慧与经验。多实践还要多思考问题,多思考有利于人们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短处,克服因取得一定成绩而滋生的满足感,保持自己的进取心和影响力。

智慧点拨

很多人非常敬佩那些诚实、正直、勇敢的人,他们自己却很少要求自己这样做。一个人的人品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其他东西无法代替的。金钱、财富、地位、权力都无法弥补一个人人格上的缺陷。一个人不论多富有,也不论他有多大的权力,如果在他的人品中找不到诚实与正直,那么他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当人们提到他的名字时,即使有羡慕之心,也不会有敬佩之情。

§第十四章 扫除心中的尘埃,轻装上路

居安思危固然重要,但是人们常常总是放大自己的荣辱得失,给自己增添了很多无形的包袱:曾经发生过的痛苦和悲伤的往事;一切事物的备份,备份的备份;明天还没有到来,无法预料的准备……时刻在准备着,就是用这样的锁链锁住了幸福,给自己的心中增添了无限的尘埃。扫除心中的尘埃,轻装上路,才能去追寻前方更加美好的东西,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惬意。

【卸下负担,才能轻装前行】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生活中,人们常常给自己增添很多无形的包袱:曾经发生过的痛苦的和悲伤的往事;明天还没有到来,明天无法预料的危险……我们总是在准备,就是用这样的锁链锁住了幸福,给自己的生命增添了太多的负担。

有一个流浪汉在看不见尽头的路上长途跋涉,他背着一大袋沉重的沙子,一根装满水的粗管子缠在他身上,两只手分别拿着两块大石头,脖子上用一根旧绳子吊着一块大磨盘,脚腕上系着一条生锈的铁链,铁链上拴着大铁球,头上还顶着一个已腐烂发臭的大南瓜。这个流浪汉吃力地走着,每走一步,脚上的铁链就发出哗哗的响声。他呻吟着,他抱怨他的命运如此不幸,他抱怨疲倦在不停地折磨着他。

正当他头顶烈日艰难前行时,迎面走过来一位农夫。农夫问:“喂,疲倦的流浪人,为什么你自己不将手里的石头扔掉呢?”

“我真蠢,”流浪汉明白了,“我以前怎么没想到呢?”他扔掉了石头,觉得轻了许多。不久,他在路上又遇到一位少年。少年问他:“告诉我,疲倦的流浪汉,你为什么不把头上的烂南瓜扔了呢?为什么要拖着那么重的铁链子呢?”

流浪汉答道:“我很高兴你能给我指出来。我没意识到我在做什么事。”他解开脚上的铁链子,把头上的烂南瓜扔到路边摔得稀烂。他又觉得轻了许多。但当他继续往前走时,他又感到了步履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