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花粉已经进入高级营养品的行列,用花粉做的食品和药品一天天多起来。然而,你可知道,在人类这样做以前,大自然中的一些动物已经会食用花粉了。
在东南亚和非洲的热带森林中,就有两种专爱吃花粉的鸟。这两种鸟就是太阳鸟和啄花鸟。它们除了有爱吃花粉的共同特点外,还小得出奇,美得出奇。
太阳鸟生活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密林中。这种鸟身体很小,体重只有四五克,在鸟类世界中,属于轻量级。太阳鸟的头羽和背羽为墨绿色,腹羽为黄色和紫色,五彩缤纷的羽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非常好看。太阳鸟生有月牙形的细长嘴,喜欢停落在枝头上吃花粉和小昆虫。
太阳鸟有许多种,除以上谈到的,还有一种长尾太阳鸟,全身墨绿,拖着一条美丽的长尾。
啄花鸟比太阳鸟还要小,身长仅有1.9厘米,体重3克左右。它的嘴巴比太阳鸟粗短,喜欢啄食花粉,也吃些花芽、浆果和昆虫。
在花草繁茂的热带丛林中,一只只太阳鸟、啄花鸟正在盛开的鲜花丛中飞来飞去,啄食花粉。它们的羽毛之所以如此美丽,恐怕和花粉的营养有关系吧!会种树的鸟
秘鲁首都利马的北部,原有一片荒芜的土地,没有人去那里开荒种地,也没有人去那里植过树。但那里却陆续出现了一大片柳树林。
是谁在那里种的树呢?人们经过长期观察发现:这些大面积树林的种植者,原来是一群叫“卡西亚”的鸟。
卡西亚鸟的体形有点像乌鸦,全身长满黑黑的羽毛。和乌鸦不同的是,它的脑袋是白色的,鸣叫声也不像乌鸦那样“呱呱”“哇哇”地单调凄凉,比较好听。
卡西亚鸟很喜欢吃当地生长的一种甜柳树的叶子。它们在啄食叶子以前,总要用尖尖的嘴先把树上的嫩枝咬断,衔着被咬断的树枝,飞到土质比较松软的地方,把树枝放在一边,用嘴在土壤里挖个洞,然后将树枝插进洞里,再慢慢地吃枝上的嫩叶。这样,甜柳枝就被卡西亚鸟无意之中“栽种”在土壤里了。
甜柳树是一种很容易成活的树,要不了几天工夫,插进洞眼里的树枝就扎根生长,几个月后就长成一米多高的小树了。
卡西亚鸟喜欢成群地活动,它们总是聚在一起挖洞插枝,啄食枝上的树叶。真是鸟多力量大,久而久之,小树连成了一片,就形成了大片森林。
植树造林,是造福人类的好事。卡西亚鸟为人类植树,自然受到人类的爱护。当地群众禁止随意捕捉卡西亚鸟,还尊敬地把它们叫做“植树鸟”。
会笑的鸟
动物中,鸟类无疑算是最会鸣叫的“歌唱家”,在鸟儿聚集的树林里,不断传出有节奏的、悦耳的鸣叫声。在动物园里,鸣禽馆也总是最热闹的地方。鸟儿中最出色的“歌唱家”八哥和鹦鹉,还能模仿其他动物的声音,甚至向人“学舌”。
有些鸟儿的叫声非常特殊。在澳大利亚有一种珍奇的小鸟,它的叫声十分奇妙,活像人的笑声,因而得名“笑鸟”。它鸣叫的时候,声音从轻微的笑声,逐渐变成洪亮的笑声,可持续半分钟。一只鸟叫起来,其他鸟也跟着应和。于是,一呼百应,连绵不绝,周围笑声不断,非常有趣。
笑鸟是翠鸟的同类,它的身长约46厘米,头部显得很特别,羽毛是高高耸起的。笑鸟主要生活在树林里,利用树洞为巢,也常在河边出没,捕食青蛙、老鼠、蜥蜴、昆虫等小动物,它还是捕蛇的高手。
无独有偶,在南美洲的巴西热带森林里,生活着一种叫铃鸟的小鸟,每当炎热的夏季,酷热逼人的时候,树林里几乎是一片沉寂。这时候,小巧玲珑、羽毛美丽的铃鸟就会欢快地鸣叫起来,它的叫声清脆而嘹亮,跟铃声十分相像,此起彼伏,接连不断。人们甚至在两三千米以外的地方,也能听到这种悦耳的银铃般的鸟鸣声。
会缝纫的鸟
在鸟的王国中,缝叶莺以独特的筑巢本领而闻名于世。它主要生活在亚洲南部和东南部,是我国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福建等地山林中的常见鸟。它身体小巧玲珑,嘴尖脚细,性情活泼,十分逗人喜爱。
4~8月是缝叶莺的繁殖季节,每当这时,它就开始忙于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安乐小窝,为哺育下一代做好准备。缝叶莺筑巢的方法很特殊,它会选用一些大型叶植物,如芭蕉、野牡丹、葡萄藤等的叶片做材料,先用锐利的尖嘴在叶缘1~2厘米的地方啄出一排排小孔,然后用细草茎、蜘蛛丝或野蚕丝做“线”,把自己的尖嘴当“针”,将“线”从小孔中穿过,把叶片缝合起来。每缝一针,缝叶莺还会把“线”打一个结,以防松脱。经过一阵忙碌,巧嘴的缝叶莺就可将几张叶片缝制成一个囊袋。之后,它会把一些嫩枝、草梗铺在囊袋的底部做巢基,然后再垫上柔软的细草、植物纤维、棉絮和兽毛等,一个美丽、舒适、耐用的小“房屋”就建好了。
为了防止“房屋”因叶柄干枯而脱落,缝叶莺会用一些纤维把叶柄牢牢地系在树枝上。而且,它在筑巢时还会使巢保持一定的倾斜度,避免雨水流进巢中。你看,缝叶莺的设计有多巧妙啊!
琴鸟的音乐天赋
在澳洲东南沿海的山地丛林中,分布着一种能歌善舞的小鸟,因为它的尾部形状酷似希腊七弦竖琴,因此人们称它“琴鸟”和“琴尾鸟”。它是澳洲大陆的特产鸟,是澳洲鸟类家族中最漂亮、最讨人喜欢的珍禽。
琴鸟上身羽毛暗褐色,喉部和两翅、尾巴为暗棕色,尾羽19枚,大部分为栗色并镶有黑缘。雄鸟的尾部外侧有一对长达70厘米的尾羽,外翎很窄,内翎很宽,尾端向左右弯曲如弓似竖琴,中央有六对细黑稀疏的尾羽披拂着,像一把扇子。它体长80厘米,喙坚而且很直,两脚善走,喜欢栖息在危崖峭壁人迹不到的地方,以昆虫、蚁类、草籽为主要食物。
琴鸟不仅外形奇特,美丽非凡,而且歌喉清脆、鸣声悦耳,响似铜铃。没有听过琴鸟啼鸣的人,都以为是人在丛林中奏乐。琴鸟善于模仿,它既能模仿别的鸟叫,也会学人说话,还会模仿马的嘶鸣、狗的吠声、羊的咩叫,就是锯木头的声响,车辆的喇叭响,它也能逼真地学出来。动物学家的统计表明,琴鸟模仿的声音不下数十种,鸟类、哺乳类动物和人类活动的声音它几乎都能学,人们宠爱的巧嘴八哥恐怕也自叹不如。因此,琴鸟被誉为鸟中的“音乐家”是当之无愧的。
除此之外,琴鸟还善舞,尤其是雄琴鸟,它的外形比雌琴鸟漂亮,羽色也艳丽得多,表演能力也高明得多。特别是到了繁殖求偶季节,雄鸟更是施展才华,运用它那娓娓动听的鸣叫和琴尾的频频开屏,向雌鸟求爱。求爱之前,它要为自己选择好献艺的舞台,清理出约1平方米的地方,然后便开始多姿多彩的美妙表演。它一会儿站在树枝或岩石上引吭高歌,一会儿跳到地上载歌载舞,接着卖弄它那长长的古竖琴,琴尾向前倒向脊背,盖住它的头,好似高超的杂技演员表演倒踢紫金冠一般。除了在雌鸟面前表演外,它还乐意给不会歌唱的园丁鸟当婚宴上的“乐队”,为园丁鸟的新婚献歌助兴。
军舰鸟
军舰鸟是鹈形目军舰鸟科的统称。是一种大型热带海鸟,全世界目前已知的有5种,主要生活在太平洋、印度洋等热带地区,我国广东、福建沿海及西沙、南沙群岛也有分布。军舰鸟得名于其掠夺习性。
军舰鸟一般栖息在海岸边的树林中,主要以食鱼、软体动物和水母为生。它白天常在海面上巡飞遨游,窥伺水中食物,一旦发现海面有鱼出现,就迅速从天而降,准确无误地抓获水中的猎物。但军舰鸟的掠夺习性主要不是指这个,它时常懒得亲自动手捕捉食物,而是凭着高超的飞行技能,拦路抢劫其他海鸟的捕获物。如果它看到邻居红脚鲣鸟捕鱼归来时,便对它们突然发起空袭,迫使红脚鲣鸟放弃口中的鱼虾,然后急速俯冲,攫取下坠的鱼虾,占为己有。由于军舰鸟有“抢劫”行为,人们贬称它为“强盗鸟”。
军舰鸟外表凶猛,可并不捕食其他海鸟,而是利用“威慑力量”来恐吓其他海鸟。它欺负的对象有很多,连鹈鹕、鸬鹚、鲣鸟这些近亲也不放过,其中鲣鸟最受军舰鸟欺负。军舰鸟常用大嘴叼住鲣鸟的尾部,鲣鸟疼痛难忍,不得不张嘴吐出口中的鱼。军舰鸟方才松嘴,然后立即“截击”鲣鸟吐出的食物。在鲣鸟捕鱼的区域内,每只军舰鸟都占领一块专属自己的领域。
即使在内部,军舰鸟也是恶习难改。它们常为一根筑巢用的树枝争执不下,还常乘着其他鸟不备偷来树枝补建自己的巢,甚至会掠走同类的幼雏吃掉。
会侦查的鸟
在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的沿海山地中,生活着夜鹰的近亲——油鸱。它比夜鹰大,颜色跟夜鹰相似。据研究,油鸱跟猫头鹰的亲缘关系比夜鹰更近,它们也是夜行性鸟类。不过,油鸱跟它们的近亲们在食性上有很大的区别,它们以油棕果为食。油鸱的嘴呈黄色,尖端有钩,很适于啄食多肉的果实。每当黄昏降临,大群的油鸱穿飞在树林中,在棕榈树树冠上啄食油棕果。由于它们长期食用一些含油量很大的植物果实,因而在皮下积存了厚厚一层黄色脂肪,它们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在繁殖季节里,油鸱在岩洞中岩壁的凹洼处造巢,它们从嘴里吐出一种黏液,将半消化的果肉粘在一起形成巢壁。
油鸱的幼鸟体内积存的油脂要比成鸟更丰富,印第安人很早就熟悉了这一情况。每年,当油鸱的繁殖季节到来时,印第安人都要在油鸱建巢的岩洞口聚会,举行独特的仪式,然后他们支起大锅,架起旺火,将收集来的成千上万只油鸱幼鸟扔到锅里炼油。据说这种油透明无味,长时间存放不变质。印第安人用这种油点灯并食用。1799年,德国自然学家亚历山大·冯·汉甫尔德到委内瑞拉探险,他首先看到了印第安人熬炼油鸱幼鸟的情景。而后,他进入委内瑞拉东北部的卡布里岩洞。在那里,他采集到了第一只油鸱标本。他还发现,油鸱聚集的山洞漆黑无比,一派阴森恐怖的气氛。在洞中,火把照耀之处钟乳石林立,发出斑驳的荧光。洞壁上渗出涓涓细流,细流在洞底汇集,跟大量的油鸱粪形成奇特的鸟粪沼泽,不时散发出腐臭。油鸱在漆黑的岩洞里飞行自如,在飞行时,它们还发出尖利的叫声,这更增加了洞中恐怖的气氛。继汉甫尔德之后,很多自然学家和探险家先后探查了卡布里洞,但他们大多没有什么新的发现。直到1953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教授敦尔德·格里芬根据人们记述的情况提出:油鸱之所以能够在漆黑的山洞中任意飞行,可能是因为它们具有跟蝙蝠相似的回声定位的本领。由于格里芬曾在学生时代对蝙蝠作过长期的研究,所以他提出的这一论点被人认为是带有倾向性的推测。一年以后,格里芬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跟委内瑞拉著名的鸟类学家小威廉·菲尔普斯一起前往卡布里山洞,进行了继汉甫尔德之后又一次成就卓著的探险。他们携带了全套的研究仪器,其中有示波器、录音机、变频器、各种电子光源、高感光胶片等。所有器材都是为了在微光下记录并分析高频声波。他们沿用了研究蝙蝠的传统方法:将捉住的油鸱塞住耳孔后再放掉。
经过大量的试验,油鸱的定位方式终于被揭示出来了。
在夜晚,油鸱飞行时发出尖利的叫声,叫声在山野间产生很大的回声,油鸱就是凭借这些回声来确定食物、同伴及障碍物的方位。格里芬发现,如果将油鸱的耳道塞住,油鸱就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飞行,这跟蝙蝠是一样的。
但跟蝙蝠不同的是,油鸱发出的声波在人耳能听到的范围内,而蝙蝠发出的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另外,油鸱一般发出的噪叫声的频率在7000赫兹以下,而在黑洞中或遇到障碍物时,它们发出的声音比平时叫声尖利,而且越接近障碍物,叫声越尖。格里芬测定,这种尖叫声的频率在7000赫兹以上。
格里芬和菲尔普斯的发现,使油鸱名声大振。1958年,委内瑞拉政府在卡布里岩洞建立了国家公园,并在岩洞内设置了完善的电子光源。从此以后,成千上万的旅游者慕名前来,亲眼见到了这奇特的“带雷达的鸟”。
嘴巴特别大的鸟
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河口一带的果园里,果树上长满了五颜六色的果实,空气中散发着一阵阵果香,可惜到处聒噪的沙哑的鸟叫声破坏了果园的宁静。
是什么鸟在这儿大吵大闹呢?走进果园就会发现:果树地上栖息着成群的大嘴巴鸟,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这种鸟正是由于嘴巴特别大,而被叫做巨嘴鸟。
巨嘴鸟一般身长50~70厘米,可它又粗又壮的大嘴竟占身长的1/3,最大的甚至占整个身长的1/2。这种鸟的嘴的大小和身长的比例是多么不协调啊!看到它这副嘴脸,真让人担心它怎样保持全身的平衡。那么粗壮的大嘴,会不会令它的脖子不堪重负呢?
其实,要搞清巨嘴鸟的巨嘴没有成为它沉重负担的原因并不难。你只要将它的巨嘴剖开一看就会明白。原来它的嘴并不是一个结构紧密的实体,而是像海绵一样,中间有许多空隙,几乎是空心的。因此,看起来沉甸甸的大嘴,实际上却很轻。所以巨嘴鸟能够上下左右、俯仰自如。
巨嘴鸟常常成群结队地栖息在树顶上,张着大嘴高声鸣唱。只可惜它的歌喉不像一般鸟儿那样悦耳,而是像破锣一样沙哑难听。好在它的长相还算奇特可爱,嘴巴和羽毛的颜色也很鲜艳,因此,还受到一些人的喜爱。
巨嘴鸟主要以各种水果为食。它吃东西的方式也很奇特,先用尖嘴把食物啄下一小块,仰起脖子,把食物向上抛起,再张开大嘴,食物一下子就掉进喉咙里,而不必经由奇长无比的大嘴,把时间花在“吞”的过程上。
奇特的秘书鸟
在非洲,有一种样子独特的鸟:它体高近1米,羽毛大部分为白色,嘴似鹰,腿似鹭;中间两根尾羽极长,达60多厘米,如同两条白色飘带。因为它们头上长着几根羽笔一样的灰黑色冠羽,很像中世纪时帽子上插着羽笔的书记员,所以得名秘书鸟,它的科学名字叫蛇鹫。
有关秘书鸟的身世众说纷纭。因为它们的嘴像鹰,所以有人认为,秘书鸟跟鹰鹫类相似并有亲缘关系。但经过研究发现,秘书鸟除了嘴和爪以外,很难再找到跟鹰鹫类相似的地方。倒是在某些结构上,秘书鸟更像南美的红鹤,因此人们推论,秘书鸟可能和红鹤是远亲。时至今日,秘书鸟的归属问题仍未圆满解决,所以我们暂不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