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路上下
站台
车站里,人们按照地上和墙上的标识,有规矩地走着。向目的地行走,向各自的目的地走着。
张志强手里拎着包,跟随着人群,向自己所在的候车厅走去。从郑州到广州的火车,有很多。张志强坐的车,下午发车,第二天早上八点的时候抵达广州。从时间上来说,张志强选择的车次,是很合理的。下午坐车,到了第二天的白天,抵达广州。在白天到达目的地的好处,是很多的。其中的一个好处就是,白天换车车辆的时候,很方便。
郑州车站,作为南北枢纽的一个重要车站,承接着南北枢纽的重要任务。无论是客流量,还是人流量,都有一定的压力存在。在车站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上,郑州车站,会随着客流量的增多,而显得有些跟不上脚步。好在近几年,高铁的发展,地铁的发展,迅猛地带动了铁路客流量拥堵现象。
张志强在二楼的候车厅,等候车辆。不知是春运的尾巴没有剪断,还是车站本就有这么多的人流量?张志强走到候车厅,明显感到车站里人流涌动。一个大大的候车厅,里面坐着神色各异的男女。张志强看着这些候车的人们,心中想着,要找一个坐下来的地方。只有找到坐下来休息的地方,才能安心的候车。车站的候车厅里,有专门执勤的女警卫人员。这些警卫人员,带着臂章,身穿黑色工作装。张志强看到这些年轻的女子,就想到了警花。一个多好听的名字,让人心中产生敬畏之情。对于车站里的规矩,张志强的心中,有一种陌生感。这种陌生感,让人心中多少有些抵触。车站里面,严密的检查制度,让人不得不去遵守。陌生感来自于,车站里没有一个人是认识的。车站里的人,都是四面八方,来自各地的人们。看到了不熟悉的人们,心中自然会有一种陌生感。那些肤色一样,操着不同口音的人们,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些人们是来自一个地域,却不是一个县镇的人们。
那些肤色不一,操着一样口音的人们,有可能是一个地方的人们,也有可能不是一个地方的人们。车站的候车厅里,不论是那里的人们,都有一个目的,就是坐上车。在这一个目的的前提下所有坐同一班车的人们,在一个候车厅等待。这等待的人群中就有张志强。
车站的候车厅,有售卖各种物品和店铺。
这种店铺,因为布局和地理位置不同,而呈现出各式各样风格。位置好的店铺,会产生很好的收益结果。这期中的原因,多于店铺处在客流量较多的地理优势有关。同是一个店铺,同样售卖一样产品,会产生店主收益差距很大的现象。在候车厅里的店铺,也是如此。车站内外,有大大小小的商店,有大大小小的超市。有的人,喜欢在车站里的超市买东西。有的人,喜欢在车站外的超市买东西。其中的因素,多于消费心理有关。
等待着的张志强,眼睛四处观望。
时间在悄悄地溜走,带走的时间,拉近了旅客登车距离。车站候车厅通向站台的验票口,陆续有人靠近。距发车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候车厅里,验票的窗口,有四个。这四个窗口,因为分担的车次和任务不同,所以开放的时间和住派人员不同。眼看着有人向验票窗口走去,张志强准备起身。身旁的行李,倒是不值多少钱。重要的是,那个黑色的挎包。里面装了一些吃食,还有一张银行卡。
手里拿着车票的张志强,跟随着人流,过了验票口。
车站内外的差别,并不是很大。曾经从电影里,看到有爬火车的人。那些人,伸手敏捷。在家中老一辈的口述中,也曾听说过扒火车(运煤车)的故事。那些曾经,听上去和看上去都是经典的故事,因为火车提速,而烟消云散。现实中的车站,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变迁,已经成了文明之地。车站内外,逃票的人们,随着经济发展而日渐减少。说没有,是不可能的。因为随着管理制度的完善,逃票的手法,也在日趋进步。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讲,就是、与时俱进,或是与日俱增。
手里拎着包的张志强,跟随着人流,来到车站的站台处。
车站里的站台,设计的可以遮风避雨。站台的地面,铺了一些地砖。在站台靠近铁路轨道的地方,用白瓷砖砌了一条线。站台上,一眼望去,没有见放垃圾桶的地方。
张志强和一行人,站在站台上,耐心地等待着火车到来。车站的工作人员,在旅客没有走到站台时,已经来到了站台。车站工作人员的责任,是安全快速地将旅客送上火车。身穿铁路管理人员制服的工作人员,耐心地等待着火车的来临。车站的站台上空,蓝天白云。拎着包的旅客,看着背着包的旅客。带着行李的旅客,看着手里没拿东西的旅客。车站的站台上,安心候车的人们不多。这些候车的人们,在车站工作人员引导下,统一的站在了白色瓷砖后边。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几个不听话的人。在站台候车的十多分钟里,车站工作人员,时不时的大声喊到:“不要向前边靠去……火车,马上就要来了……都现在安全区域,不要靠近白线……”
火车,因为要靠站,所以行驶地速度慢了下来。列车缓缓地,向车站驶来。整个站台上,等候这列火车的人们,都提高了精神。赶火车的旅客们,等着坐车。车站里的工作人员,虽然不甚着急,却也不愿意多在站台上待上一段时间。列车来了,车站工作人员忙碌了起来。当列车走了,车站的工作人员,也会消闲下来。
在站台上,停靠了十分钟的火车,到点时准时出发。张志强,坐在火车上,耐心地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