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锦看得有些心惊肉跳,这幅图,这个女子,实在是太像她了。太像那个在宁氏被满门抄斩时,迫于囚禁地下的宁锦!
这画,究竟是慕容长离的误笔之作还是另有原因?难道慕容长离也是……
宁锦不敢再深想。
她手指有些打颤的将这些画收起,然而因为心中有事,手忙脚乱的反倒是将这些画越整越乱,其中一幅画更是被抖落掉在地上。
画中那人——
凤冠霞帔,气质出众,着皇后朝冠,百凰礼服。看不出确切年龄,但透过那双欢喜中带着沉郁的眸子来看,应该在花信年华二十四岁左右。
且画作的旁边还被主人提了一句诗——一嗟一叹一轮回,一寸相思一寸灰。
宁锦再顺着诗句向下看,陡然发现一个日期——于楚历三百一十二年十一月廿七作。
这是她未曾认识慕容长离之前的日子。
更是她被困在半年梦魇中的日子。
宁锦联系着前后,突然心中有个不切实际的想法——难道慕容长离也是像她一般的?但如果真是如此,为什么她在那场梦境中根本不曾见过慕容长离,也从不知有楚国有慕容世子这一号人物。
宁锦恍惚间发现,自己对慕容长离的了解真是知之甚少,就连最基本的身世背景都是一片空白。
正这么想着,门外突然响起了一阵“笃笃”的叩门声。
“阿锦,你睡了么?”
宁锦呼吸一紧,手忙脚乱的收拾好画卷,尔后慌忙的躺在床上,扯上被子盖好,弱下三分声音道:“是慕容世子么?”
慕容长离推门而入,看着宁锦睡眼惺忪,温和的笑笑:“如果还困就继续睡吧,原本只是想看看你是不是饿了。”
宁锦即便是真的饿,也不会在这种时候说出来。她又扯了扯被子迷迷糊糊的说道:“我不饿。”
慕容长离伸手拂去她额上的碎发,温柔的道:“那等你什么时候醒了,就什么时候再吃吧。”
他离开时无意识的环视了一下四周,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却陡然间发现书案上的一些东西摆放的不对,慕容长离不由得微微皱眉,侧首看了一眼正在熟睡着的宁锦,尔后低下眼睑。
宁锦看着慕容长离彻底走后,轻轻的舒了一口气。她忙小心翼翼的下床重新走到书案旁,耐着性子将所有画卷重新整理排序好,这才放下心来。
但心一沉,宁锦又开始思考着慕容长离究竟是什么人?
她思来想去半宿,回想着梦境中的种种细节,还是没有理出半分头绪。
第二日清晨,宁锦刚在困倦中醒来,便听到外面沸沸扬扬的都在传睿王爷楚怿遇刺的消息。楚怿被刺客一剑刺穿了肩部,且剑上沾有剧毒,九死一生昏迷不醒。
宁锦得知后,眉眼抬了一下,先是惊诧后是释然。
楚怿受的伤和她当初在梦中受的伤一般无二,就连伤口也是伤在同一个位置。宁锦觉得这十分正常,如今没了她在王府给楚怿当替罪羔羊,做他明面上的靶子,这剑肯定得刺到正主上。
不过,令宁锦苦恼的是,楚怿在昏迷前唤过她的名字。
那一声声急切的,让身为嫡母的皇后立刻心疼的要把宁锦从宝华殿给放出来,好回去王府亲自伺候楚怿,以便楚怿早日脱离危险。
宁锦就这么不情不愿的从万事无忧有人做的世子府,偷偷的回到了宫中的宝华殿,再被光明正大的接回了睿王府。
宁锦从小到大就是别人伺候过来的,最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更别提照顾别人了。在第七次把温热的药汤洒在楚怿身上后,楚怿终于从昏迷中醒过来了。
他醒来后,见到的第一个人是宁锦后,显得十分受宠若惊。楚怿用十分虚弱的声音道:“锦儿……”
之后,宁锦“啪”的一声,将药碗脱落手掌,砸在楚怿受伤的右肩上。
“王爷,妾见您醒了,高兴的手滑了。”
她的语气是十分欣慰的,面上的表情却是沉着,看不出丝毫欣喜。
楚怿疼的“嘶”了一声,眉头紧皱,但最终还是没说什么责备的话,只是又恢复了往常谦谦皇子的模样,再不复先前的欣喜:“罢了,下次小心些。”
宁锦抬起低垂下的眉眼,起身招来从旁候着的婢女们上前熟悉的收拾着。
楚怿看着静默站立的宁锦,低声问道:“锦儿,这次是你救了我?”
“难不成王爷还以为,那些个太医能把您从鬼门关拉回来?”宁锦直视着楚怿的眼眸,反问道:“王爷在昏迷前唤着妾,难道不是因为知道妾略通些医术?”
我并不是完全……
楚怿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他低下眼眸,遮掩住微微失望难过的心情,道:“宁庶妃这么多天日夜守候着本王,也该累了吧。”
楚怿这话就是在变相的赶她离开了,宁锦微微福了一礼,告辞道:“妾先去休息了。”
看着宁锦毫不犹豫离开的背影,楚怿虚弱的声音响起:“本王会尽快上折子把你的正妃之位提上来。”
宁锦听着这微弱至极的声音,微微惊讶,转身问道:“妾入王府不过一月多,而且尚未有子嗣。”
“这些就交给我了,你只需做好你的本分就可。”楚怿想了想又道:“宁珣,是个栋梁之才,只一个吏部侍郎的位置太屈才了。”
官场上的人都知三皇子楚怿是个爱惜人才的,一旦看中了哪位官员,一定会给予此人相当的信任,给人机会任人高飞。这也是他最后能称帝的主要原因之一,任人唯贤,或许他的才干不如当世大儒,但他会选用正确的人才,为皇室效劳。
所以,宁锦听闻楚怿的这番话是心情愉悦的,面上的表情柔和了几分,道:“妾代四哥多谢王爷了。”
楚怿闭上眼眸,淡淡道:“下去吧。”
睿王爷昏迷六日后醒来的事很快传到了宫中和各位大臣的耳中。一时间宫中的赏赐不断,大臣们带礼前来探视或者探底的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