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状元家长无绝招
14030700000039

第39章 附录 记者采访手记

孙田宇印象

初识孙田宇是在电话里,也许是由于我的思维惯性,也许是孙田宇在电话里的声音确实孩子气太重了,采访前和孙田宇通过4次电话联系采访事宜,一直认为对方是一个小男孩,只是略感有几分的腼腆。当时想这可能是由于状元死背书本、不问世事的缘故。

孙田宇的家在吉林省长春市,早晨一下了火车,和她通过电话,问清详细地址,打车来到了她家门口。我敲门时,这个“小男孩”就给了我一个“惊喜”。

出来开门的是一个小女孩,头发短短的,略显几分调皮。“欢迎您,记者叔叔!”寒暄过后,我四处环顾,没有看到我要找的“状元”,而在客厅的另一侧,一扇门虚掩着,我便问这个女孩:“你哥还在准备吗?”“我哥?难道我不像吗?”她歪着头问我,透着一脸的调皮与天真。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个电话里的“小男孩”是“她”不是“他”。我不禁为自己的自以为是感到羞愧起来。

在人们的通常印象中,女孩子在小学阶段一般是出类拔萃的,到了初中,尤其是到了高中,学习成绩往往会一落千丈。相反,男生们会一扫“耻辱”,扶摇直上,好像上帝给了助力一样,轻轻松松就占领了考试排名的前沿阵地。我自己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非常清楚竞争的残酷无情,看到女生们纷纷落马,在得意之余不由得产生怜悯之心。

就是这么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到了今天却成为泡影,看着眼前这个自信、乐观、平和的女孩,所有的偏见都烟消云散,心中不由得顿生敬佩之情。因为她还有别的事情,加之在事先的沟通中都已经明确了采访的内容,所以我们的谈论简洁而明快,她面对镜头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紧张。我想,应该就是这样好的心理素质最终成就了她优异的成绩。当记者这么多年,见到太多的人平时口若悬河,真正面对镜头时,却不知所云。而眼前这个小女生竟然视镜头而不见,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盘托出,总结了7种学习方法,颇有独到之处。

交谈之中,又着实令我惊讶了一次。外表柔弱的她实际上是一个很坚强、自信、豁达的女孩,她视高考如儿戏,没有那么多的紧张和焦虑。十年寒窗苦读,为的是此时一鸣惊人、出人头地,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造成了太多的考生不负重荷、发挥失常,以致功亏一篑、一败涂地。而她却“万水千山只等闲”,“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她认为:高考只不过是实现自己目标的一个途径,只是一个富有考验性的成人仪式。高考就像演戏,考生只要在这个舞台上演好自己的角色,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就好了。因为从此以后,我们将凌波展翅,开始另一种生活,向着自己的梦想翱翔。不要过分地计较一时的输赢,相信未来是建立在自己的努力之上,就会自然地忽视一些蜚短流长。将嫉妒别人、怀疑自己和闲话他人的时间用来学习,赢得的不光是时间,还有平和的心态与充足的自信。所谓“心态决定命运”,信焉!

采访在从容淡定中结束了,而她给我的印象却久久挥之不去,心中有个声音一直在回响:

有女当如孙田宇!

程相源印象

程相源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小女孩,让我怎么也不能把她和高分考生联系在一起。

说来也巧,这次我采访的东北区高分考生中,4个人中女生占了3个,这让人有点惊讶。作为男性的我,在为落难兄弟们鸣不平的同时,也暗暗地佩服起这些铿锵玫瑰了。

在与程相源的一番谈话中,感受到她的质朴和谦逊的美德,黑土地培育出的鲜嫩花朵格外让人欣赏,脱离了都市中喧嚣的奢华与浮躁,多了些朴实与自然。

谈到高考的体会,她说事先并没有想到会拿到这个殊荣,虽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想得到高分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胜算的关键是心态,得失心太重的人往往适得其反。适应性很强是她的必胜法宝。对环境的适应,对遭遇的安之若素使得她能够从容地面对高考带来的巨大压力。

时下流行一句话,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好习惯是制胜的关键。可是说到习惯,眼前的程相源却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原来她有一个习惯是喜欢睡懒觉,以至于每每上课都迟到,得到的惩罚就是清洗桌布或者旁听,很多时候是把桌布带回家洗净后再带回学校去。她的父亲表示自己并没有针对此事对孩子过分地指责,只是按照孩子的意愿行事,从来没有像其他家长一样,因为望女成凤而过分地要求孩子做不想做的事。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程相源成功的前提,在闲聊时得知,程相源的父亲是一名大学教师,他在对程相源的培养上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程相源的业余爱好很多,如看书、弹琴、绘画等,而这所有的爱好都是为成功铺路。在家庭教育中,她的父亲没有强迫孩子做不喜欢做的事。例如弹电子琴,孩子喜欢就给她买,培养她对音乐的感觉,可是孩子后来不是很感兴趣了,也就随她的意愿行事。在这样民主、和谐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然充满了包容心。可见家庭教育多么重要。

过去有句老话叫做“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当然是封建统治者对女性的一种偏见。如今,像程相源这般德才兼备的女子散发出青春的魅力,不由得让我对眼前的小女孩产生敬意。

任飞印象

到东北采访的最后一站是鸡西。黑龙江省的文科高分考生任飞给我的感觉也是最值得一提的一位。

从佳木斯到鸡西,没有直达的火车。因此只能坐汽车前往。下午3点钟,下起了小雨,我们赶上了最后一班开往鸡西的汽车。蒙蒙的细雨轻轻地洒落在车窗上。窗外,大片大片的绿色在小雨的滋润下显得更加清新、翠绿。

临近傍晚时分,雨停了。我们也来到了鸡西。

鸡西是伪满时期日本人为掠夺我国的煤炭资源而建立的中转站点。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依稀还能看到一些从前的影子。现在鸡西是黑龙江省的第六大城市,但它给人的感觉却更像一个小镇,看不见高楼大厦。临街的两旁大多是四五层高的楼房,街道也只能容下三四辆车并行。但小镇晚上的气氛还是很热闹的,满街随处可见小酒馆,店家热情地招呼着顾客,有的店家甚至把餐桌摆到了外面,怕热的人们打着赤膊就在路灯下,三五人一起喝着冰凉的哈尔滨啤酒。

来到鸡西,不禁融入了这种氛围中,叫两个小菜,来两瓶啤酒,才几十块钱,得到了一回惬意的享受。

为了赶时间,第二天一早,我们就来到了任飞家。

任飞是个农村孩子。两年前,为了照顾她的学习,家里才从乡下搬到了城里。她妈妈在城里开了个小卖部,维持着全家人的生活。

在对任飞近3个小时的采访中,对她的感慨很多,第一感觉是她是一个质朴的女孩,从她的形象到语言,都透出一种实实在在的味道。

一般的学生在高考结束后,都是彻底地放松一把,能考上一所大学的,家里也都不惜金钱,让孩子在这个假期天南地北地走走。任飞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她并没有像大多数孩子那样去游山玩水,而是在家里办起了辅导班,给低年级的同学补课。

我问她,高考结束了,自己又考得这么好,为什么不出去玩玩?她妈妈先说话了:“我也想让孩子出去玩,可是她不去,这孩子太懂事了。”说到这,她妈妈不禁流下了眼泪。

而任飞则说:“我以后出去的机会很多,现在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我教这些学生,一来是能够挣些钱减轻父母的负担,二来这些学生也都希望我能给他们讲一讲经验。”

任飞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住的是一个小三居,本应该很宽敞。可是,从经济上考虑,家里最大的一间屋子租了出去,这样任飞只能和妹妹住在最小的房间里。房间除了一个上下铺,仅能放下一张书桌。任飞就是从这个简陋的小屋里“飞”出来的。

任飞,也许是这个名字让我产生了联想,也许是这个小姑娘的朴实给了我触动,从心里我想对她说:任飞,海阔天高任你飞!

易萌印象

易萌是一个北京孩子,她的家在北京邮电大学的家属区里,爸爸是邮电大学的教授,妈妈是北京交通大学的教授。

在与易萌的交谈中,我发现她是一个很自信、对社会的看法很有深度的可爱的女孩。易萌有很多书,她给我介绍了她看的一些书。在初中的时候,她开始看《所罗门的指环》、《寂静的春天》,同时对《野兽之美》、《植物之美》这样的书也很有兴趣。对《红楼梦》里的诗词也痴迷过一阵。但是上高中以后,兴趣反而不那么确定了,很难把自己的兴趣简单地锁定在某一本书上。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浮士德》,两周后可能又特别喜欢古希腊悲剧了,再过两周可能就喜欢别的书了。对于这样的转变,她给出了自己的想法:“虽然可能不太专一吧,但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我觉得读书是把我引向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的一个阶梯。”

在我们的要求下,易萌背诵了她初中时候曾经比较喜欢的李商隐的一首诗:“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因为这首诗也曾经在《红楼梦》里出现过,她觉得非常好,“我初中的时候比较喜欢多愁善感,但是高中以后,慢慢对这些比较伤感的东西感触反而不是那么深了,更喜欢一些格言警句。比如说看萨特的书,虽说萨特是一个很阴冷的作家,但是从他的文字中也可以得到一些人生的鼓励,可以帮助自己从一些很伤感、很自怜的情绪中解脱出来,真正地去经营好每一天的生活,毕竟人是在行动中成就自身的,人是自由的,不得不选择。所以这些话对我有很深的启迪。”

“还有莎士比亚在《李尔王》里有一句话,说‘疯子领着瞎子走路,是时代的一般病态’。其实我们在看一些问题时,总觉得这个国家的人不行,或者这个地区的人不行,但是我认为群众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盲人,他的信息或者他的心智,是被他所在这个地区的意识形态所屏蔽的,所以我们要真正理解世界上的一些事情,恐怕还要再深刻地理解一下莎士比亚的这句话。”

“荷尔德林有一句诗是说:‘如果你只懂得你自己,你将永远在自己的渴望和哀伤中颤抖,永远在冷寂的岸边徘徊,你永远都不懂得他们。这个时代,有自怜的、自哀的、自恋的人,还有那种愤世的人,只重视自己感受的人和情绪泛滥的人。’荷尔德林通过诗歌的方式,以他这种很幽邃、很含蓄的方式提醒我们,我们还要在乎他人的感受,去了解他人的世界,否则我们只能在自己内心狭小的世界里徘徊,最后都出不来了。”

这是一个很有才气的女孩子,我是在脑海中不断萦绕着易萌那一段段对社会问题的剖析声中离开的。

朱师达印象

在短短的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朱师达给我留下了几个“惊讶”。

一个惊讶是,他小小年纪却十分大气。由于朱师达来北京参加《幸运52》的节目录制,我们没有到他的家进行采访,采访是在记者的家里进行的。正因如此,我开始还担心在一个陌生的采访环境里,朱师达会不会有些紧张,可是顾虑很快就消失了。刚一见到朱师达,就发觉这孩子一表人才,脸上看不到一丝羞涩,言谈举止大方得体。简单的寒暄之后,他很快就进入了采访的状态,面对镜头也从容不迫,丝毫没有紧张感。在采访的间隙里,还毫不客气地吃了我准备的两个大水蜜桃。

我想想自己在18岁的时候,不仅不喜欢见生人,见了生人还害羞,更别说一边吃东西,一边发短信,还能一边接受采访,面对镜头侃侃而谈了。这种放松,应该是来自于他性格中的大气吧。与朱师达随行的,还有他的英语老师,在我看来两人的关系真是亦师亦友,不时地说点笑话,关系平等而又亲密。朱师达的这种大气,无疑是其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一个惊讶是,朱师达竟然是个真正的球迷。为什么会用“真正”两个字呢?因为他会因为冠军杯比赛而凌晨起来看球,在学习紧张的高中阶段,他也会半夜起来看比赛,为此他经常对母亲说的一句话是“我再看半小时就睡了”。

罗远航印象

2005年7月16日,北京的天气格外闷热,我踏上了去西部内陆几个城市采访当年各省状元考生的旅程。晚上6时,我们登上了北京开往贵州的T61次列车。

贵州省理科状元考生罗远航的家在贵州的贞丰县,到了贵阳后,还要坐5个小时的长途汽车,路过了黄果树瀑布、龙宫、花江大峡谷等贵州的旅游胜地,那里山很多、景很美。

罗远航是一个很清秀的男孩子,像贵州的山水一样朴实。采访进行得很顺利,罗远航的思路很清晰。除了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外,我问及父母是否给予他什么特殊的培养时,罗远航说父母对他最大的帮助就是从来不给他任何压力。这一点在对他父母的采访中也得到了证实。

罗远航的父母都是老师,平时都很忙。父母说唯一对孩子特殊的培养,就是注意观察孩子的生活、心态,随时发现他在心理上的压力,最后找出办法尽量解决。给予孩子一个轻松的环境,这样他就能够考出好成绩来。

康静印象

如果要给这篇手记取一个名字,我会用“炎热的武汉和清凉的莫扎特”。现在北京又是桑拿天,屋里屋外都特别闷热,但是想起那个午后,康静弹奏的清新的莫扎特钢琴曲,我就感觉十分清凉。

坐了一夜的火车到了武昌,前一天旅途奔波的痛苦又被一股股扑面而来的热浪所取代。上了出租车,再次拨通电话联系康静,很甜美的声音让这个疲惫又炎热的上午勉强还可以承受。

街边小店,一碗热干面,一份银耳汤,吃饱了,就静静地在康静指定的一所医院门口等待。

不一会儿,一个架着眼镜、相貌白皙的女生向我们走来。不错,我认定她就是康静,她也没把目光投向周围的其他人,很自信地锁定了我们。在康静的带领下,我们穿过了医院的主楼,走过了林荫道,伴随着齐齐的夹道欢迎的知了声,来到了后面的医院家属楼。一路上不断有人与康静打招呼,看来她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在这里早已家喻户晓,并且和所有人关系融洽。一位被称做伯伯的男人开口便说“带同学来玩啊”,我和我的采访同伴相视一笑,康静忙说:“伯伯,他们是记者,看来我长得老啊,伤心死了。”我们忍不住哈哈大笑。

康静的父母在医院工作,我们刚一进门,就立刻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端茶倒水,嘘寒问暖,有点像假期在亲戚家串门。大家交谈甚欢,采访就在这种极其融洽和愉快的气氛中开始了。不想说这个女孩子在采访中表现得有多出色,也不想用思维敏捷、条理清楚、从容不迫这类的套词去形容她,因为她都担当得起,但是又远远不止如此。现在回忆起那天的感觉,更多的是音乐的感觉,就像姜文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回忆,甜蜜而又模糊,直至今天,莫扎特的曲子还始终萦绕在我的耳边。

翻看她儿时的照片,我们发现这是个从小就十分活跃的美丽女孩,还多才多艺。电子琴十级,钢琴十级,还能弹一手优美的古筝,在学校里是个焦点人物,代表学校去过香港特区,去过美国。采访结束之后,我们完完整整地拍下了康静弹奏莫扎特钢琴曲的情景。那时候我感觉自已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享受,那个炎热的午后突然变得清爽起来。在后来离开武汉去湖南衡阳的拥挤的列车上,甚至在此刻炎热的北京斗室里,我还能体会到那莫扎特的清凉。

郭璐印象

郭璐在给我们的来信中摘录了她喜欢的一首诗《成长》,我对她的猜想就是从这首诗开始的:

在没有掌声的环境中默默成长的孩子

长大后,才不会使尽手段抢镜头

不习惯遭受冷落

在没有玩具的环境中辛勤的成长的孩子

长大后,才不会将别人

也当做自己的玩具

在没有粉饰的环境中野树般成长的孩子

长大后,才懂得尊重一丝一缕的劳苦

才懂得感恩

当多数人围着奇花异卉

齐声赞颂

孩子呀,你们要多注视

随处坚忍地生长的小草

诗中所蕴涵的那种看似平淡却不乏张力的意境,透露着一种淡定从容、不甘于平庸却又不恣意张扬的心态。当我在古城西安见到她时,我由诗到人的猜想便被证实了。

郭璐说,我对自己的评价是资质一般、目光短浅、无资本和智商可以夸耀,所以说到学习,整个中学的过程只是一条轻吟浅唱的小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孩子带着“真水无香”的信条和一颗向往“静”的心,一步一步在平淡中行走、成长。

郭璐正在为即将进入的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建筑课程而准备素描的学习,看着她平静而自信的神情,我衷心地祝愿她一路走好!

陈铭印象

陈铭是在参加完中央电视台《幸运52》栏目的节目录制之后,接受我们采访的。初一照面,约177厘米的身高和微胖的身材,给人的第一印象颇为醒目,几句交谈过后,感觉他有些内向、不太愿意主动跟人交流。我想也许是因为他年龄尚小,又身处异地的缘故吧。

采访是在下午进行的。午后的阳光渐渐提高了室内的温度,坐在我对面的陈铭渐渐地进入状态,语速也开始加快。采访时间过半时,我已经感觉到他有着超出常人的清晰思路和敏捷的思维以及宽广的知识面。陈铭告诉我,他有一个特长就是记忆力非常好,从小对看过的东西基本上都可以过目不忘,至今他还能背诵小学时读过的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一些章节。初中时他开始阅读《史记》、《资治通鉴》,一读进去就爱不释手。我想,这应该就是他今天能融古贯今的基础吧。

采访结束后,陈铭告诉我们:“你们别看我胖,其实我是爱运动的。”

王冉印象

当王冉进入我们的镜头时,我发现他的脸上不经意间透露出一丝疲惫。原来在此之前,他已接受过不少媒体的采访。

王冉的气质和谈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的知识分子家庭背景。父母身为高校的老师,为他创造了一个从小出入书斋、教室的环境,更重要的是,给他提供了一种浸润着浓郁书卷气息的人文氛围。在这种宁静而有所依托的氛围里,王冉慢慢成长为一个自主、独立、兴趣广泛、开朗而又并不张扬的少年。他的定力让人吃惊,要知道,在高考前的两个月时间里,他一直处在病毒性感冒的困扰中,发烧、咳嗽不断,几乎没有睡过一夜好觉,白天精神不好,仍坚持待在书桌前,为了不影响别的同学,要咳嗽时他就到教室外面,咳完了再进来,直到临考前几天才总算止住了咳嗽。就这样,他还是正常甚至可以说是超水平发挥出了自己的能力,完成了高考。

王冉选择了去北大就读,因为他觉得,在一个有着浓厚、多元化的社会人文氛围的综合性大学里接受理科教育,对他而言,发展的后劲儿会更足一些。

从他的成长轨迹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点。

周全印象

在接受我们采访的时间里,周全形象的用辞、独树一帜的思路和侃侃的谈吐,让人印象深刻。眼前这位看似还带着几分稚拙的少年,在高考这场征战中,却一路过关斩将,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周全其实还是个孩子,和其他的同龄人一样,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小说。沉迷在武侠世界里的周全,用他熟悉的话语方式,分享了他成功的喜悦和经验。

他说:“‘武林至尊,宝刀屠龙’,要想在高考这场对决中占有一席之地,自身内力是否深厚、基础是否扎实固然十分重要,而自身内力能发挥几成,则要看个人的学习方法。就好比内功行家须习得精妙招式,获取神兵利刃之后,方可号令天下,无坚不摧。今年六月的华山论剑中,我有幸成为湖南省文科的武林盟主,在这里,我愿将自己摸索出的一些招式介绍给诸位,或许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多有浅陋之处,还望各位武林英雄、能人异士多多指教。”

我们的采访,就围绕着这位“武林”少年的招式进行。

吴杰行印象

在浙江绍兴某大酒店的门口,我们终于见到了刚参加完庆祝酒会的吴杰行。这是一个一脸稚气的大男孩,跟我们见面打招呼时,脸上仍然透出腼腆的表情。短短几句话的交谈之后,他放松了些,我们发现,他其实是一个纯真和自信的少年。

吴杰行的家在绍兴一个比较富裕的小镇上。我们的车子在小镇上拐了几个弯,停在了靠街的一座房子前。

吴杰行告诉我们,他的母亲是在镇上给人做服装加工的,所以家里买了这个靠街的房子,父亲是初中数学老师。

采访进行得很顺利,吴杰行的思路十分清晰,思维敏捷,说起话来语速很快,滔滔不绝。而这个时候,他的父母在一旁看着儿子,脸上满是笑意。

周之悦印象

我是在北京采访到周之悦的,当时她正受邀与其他省的几位高分考生一起参加中央电视台《幸运52》栏目的节目录制。

周之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有主见,这一感觉在后来的访谈当中得到了证实。周之悦是我们采访到的考生中唯一一个从私立学校考上来的学生,从高中就读学校的自主选择中,足以看出她是一个很早就开始独立与社会对话的女孩。她也是一个领悟力很强、善解人意的姑娘。所以,对周之悦的采访进行得十分顺利,她知道你要什么,所以能站在你的视角来回答问题。

采访过后,我们聊起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也聊起青春、爱情等话题。周之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说,生活中的风花雪月一定会有的,因为这是青春的痕迹,但是它们不会影响自己前进的步伐。她的计划是本科期间参加北京大学与其他国外大学的互换交流活动,希望能有两年的时间被交换到国外学习,拿到学士学位后,直接申请到国外大学读硕士和博士。交谈间,她那些不乏成熟而又充满青春的热情和憧憬的话语,常常让我这个而立之年的人想起一句话,“这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

是的,有梦的人生是美丽的。

江伟丽印象

江伟丽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在到达成都之前和她联系的过程中,她告诉我说她现在每天下午都在上英语课,所以我们就把采访的时间定在上午,地点是音乐学院的大门前。

到了音乐学院之后,我习惯性地在门前往来不绝的人群中判断着哪一个是我们的采访对象。当一个穿着显眼的红色上衣、神情镇定的女孩走过来,眼睛瞄向我们的时候,我想,这就是她了。未及说话,双方都不约而同地会心一笑。

江伟丽的家在音乐学院附近一栋老式住宅楼里。房间面积不大,却很整洁,在房间的一角摆放着一架钢琴。江伟丽的母亲是音乐学院的教师,她告诉我们,江伟丽很早就学会了弹钢琴。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女孩。

在随后的采访中,我越来越明显地感到,江伟丽是一个很有个性且思想成熟的女孩,敏捷的思维和流利的表达,是普通的高中生难以企及的。听她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总结更像是一名教师,她所描述的学习方法的视角也是独到的。

当我问江伟丽今后的选择时,她说,她已经把自己的学习方向锁定在了法学上。以她的素质和态度,我相信,她将来会成为这个领域中的佼佼者。

石松印象

能在高考中如愿以偿,考上理想的大学,和任何一个有着相同境遇的同龄人一样,石松的眼睛里透着股高兴劲儿。但经过几个小时的采访之后,我发现,他更多呈现出的是一种在他这个年龄很难得的淡定和从容,他是一个执著的人,却并不执拗。

对于已经过去的高考,石松的感觉是自己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但他也直言,当上冠军可以说是意外之喜,尽管自己的成绩一直不错。他告诉我,他高中时的目标定的就是北大,但并不像有的同学那样一天到晚想着一定要上北大,非北大不读,自己的感觉是最好能实现这个目标,如果未能如愿,去另外比较好的学校读书也可以。“我不是那种一条道非要走到黑的人。”他笑着说。

658分的成绩让石松顺利地圆了北大梦,而在这个理性的少年看来,这不过意味着自己站在了人生又一个新的起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