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美国
14010600000014

第14章 信贷,实现了谁的梦想(3)

在许多亚洲最大的城市,包括香港和台北,当前住宅物业的价格都大大的攀升,相比4年前的,几乎翻了一番,创历史最高水平。收益率却在下降,不到无杠杆投资基础的3%。潜在的资产泡沫已然或正在形成。香港金融署长已采取立法措施,目的为减少和杜绝投机炒楼的现象。

如巴菲特所言:“在大家贪婪时要恐惧,在大家恐惧时却要贪婪。”现在全世界都“看好”中国房市,热钱蜂拥而上,按巴菲特的理论应该要恐惧了。而美国房市相当低迷,大家都不看好,反倒充满了机会,“贪婪”一把的时候到了。通常,人们都期望“抄底”,但往往真到所谓“底部”时,大量买家进入,反而最好的时机已经过去。[秋5]

我将这些分析洋洋洒洒地分析给了珍妮,请她自己做最后的决断吧。

24.通胀还是通缩?

这些年来,华尔街利用衍生证券,如MBS、CDO、CDS等等,“创造”了天量“财富”。据国际清算银行所披露的数据,2007年,单全球各类金融衍生品的市场面值就高达480万亿美元,相当于2006年全球GDP总和的10倍,地球人人均8万美元。如果世界上真有这么多钱,不就可以世界大同,进入共产主义了?

最近金价连创新高,一度逼近每盎司1250美金。原因很简单:在北美,政府继续撒钱救市。美国刚宣布,为了阻止法拍屋大量增加,房价继续下跌,政府准备在情况最糟的四个州,无偿发钱给因失业而无法继续供房贷的人士。加拿大这一年多来因为救市,利率创历史新低,使得大众无惧金融危机,人们纷纷借贷买房,令房价逆市而上,使人均负债创下4 1000多美金的新高。欧洲因希腊率先爆发债务危机正在不断蔓延,欧盟出台了7,500亿欧元纾困方案。

当前金融危机远未平复,各国央行还不能加息,因此大家都觉得剧烈的通胀在即。股市已经高处不胜寒,房市依然不稳定,其他资产也几乎深陷泡沫之中。中国经济降温,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减少,价格也走跌,看来看去,似乎就剩下黄金这个最后的堡垒了。

剧烈的通胀真会来临吗?我不敢苟同。我认为,目前根本没有通货膨胀的危险,现在更应该担心的反倒是通缩!

在金融风暴之前,持续多年的通胀就是由银行不断扩大的贷款业务“创造”的。在那期间,借款人和贷款人都信心百倍,推动了借贷额持续升高,也就是所谓的流动性过剩,形成通货膨胀。金融危机发生后,银行的放贷意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货币供应也随之发生变化。现在公司不断地裁员,令大众对前景失去信心,人们都捂紧了荷包,哪还会来通涨?

事实上,09以来,美国人的居住开销下降了0.5%,衣服价格下降了0.4%,娱乐消费价格下降了1.1%,旅游价格下降幅度得最大,达3%。最引人注目的是,食品价格的下跌了0.7%,从中可见,现在市场所受的严重通货紧缩的压力。

这些年来,华尔街利用衍生证券,如MBS、CDO、CDS等等,“创造”了天量“财富”。据国际清算银行所披露的数据,2007年,单全球各类金融衍生品的市场面值就高达480万亿美元,相当于2006年全球GDP总和的10倍,地球人人均8万美元。如果世界上真有这么多钱,不就可以世界大同,进入共产主义了?

目前,人们之所以担忧通胀,是因为各国政府都在救市,以为会好似开动了印钞机,大大增加了货币供应。根据经济学家的预测,在未来五年内,这些年来积累在账面上的虚拟财富将缩水一半,即“消失”240多万亿美金。而救市所发行的货币还不到4万亿美金,这些看似天量的货币,其实是用于填补前些年过度放贷所造成的窟窿而已,社会的有效货币供应并没有增加。事实上,在金融危机爆发之时,通货紧缩就已经来临,具体体现在物价普遍下跌,包括石油、汽车、房地产和各类消费品。

过去一年,世界各国都为这场金融危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应该认识到,经济的发展欲速则不达。由人为的过度放松信贷来刺激经济,造成房市股市猛涨的荣景,就好似海市蜃楼,经济危机迟早会来临。一旦经济危机来临后,又期望人为地缩短危机的过程,即不惜巨额赤字刺激经济,甚至想跳过必经的通缩期,那更是徒劳的,甚至会导致更严重的经济危机。

投资专家Ian Gordon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Kondratieff理论,他认为,投资有一个长周期,大约60年,这个周期大体可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持续13到17年,并周而复始地循环。“春季”时,因为总体经济的增长,股票的表现特别好。而后进入“夏季”,由于通涨带动,投资出现膨胀,诸如艺术品、金银以及原材料的回报都不错。随即是“秋季”,这15年房市的表现格外突出,股市和房市达到前三季积累的极度高位,随后骤然掉头朝下,进入了漫长的熊市。如果这个理论准确,目前全球经济已进入了“冬季”,这次熊市很可能将持续到2020年,目前严冬才刚开始。

其实,经济的通胀和通缩,就像月圆月缺和潮涨潮落那么自然。人为的调控只能舒缓一时,而潮涨过度便会形成海啸水灾,只有顺其自然才是天道,日本二十年的停滞,就是前车之鉴。20年前,日本在高速发展之后泡沫破灭,之后虽一直零利息,可依然一直通缩了20年至今,只是在抵消过去的通胀而已。而据众多经济学家分析,中国这些年的发展,和目前的经济状况,和当年的日本有很多相似之处。由于流动性的巨大过剩,各种资产都在泡沫之中。一旦紧缩信贷,回收流动性,将使得经济降温。必然引发原材料价格的下跌,而各种商品的价格都将随之下跌,那就是通缩了。

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西班牙出现了历史上首次通货紧缩!这发出了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通缩正在全球蔓延。

我的结论:因为全球总体经济将进入一个全面通缩的严冬,Cash is the King at this time!守住的现金[微软用户6]将会升值,这就是最好的投资。

25.通缩和失业率形影相随

自2007年底以来,我隔三差五地听到周围朋友被裁,起先还比较震撼,有兔死狐悲之感,但听多了竟有些“麻木”起来。不过,这个周二(11月10日)[微软用户7]又一个好朋友大炜下岗,却震到了我。

大炜是麻省理工的电子工程博士,在硅谷前后工作了15年,是Wireless Communication(无线通讯)的专家,掌握着核心技术。以往,像大炜这样的技术专才,到哪都是香饽饽。三年前,大炜跳槽到了Research In Motion(简称RIM——最顶尖的无线通讯公司,主要产品有BlackBerry(黑霉手机))担任研究室主任,这绝对是个金领职位,正常情况下,只要自己不走,做到退休绝没有问题。

说震撼是因为同一天,数十家高科技公司包括RIM、Sprint、微软和SunGard同步裁员,幅度高达15%,被裁的全是大炜这样的资深科研人员。由此可见裁员行动已然从金融领域蔓延到高科技行业,甚至已深入到高科技行业的心脏——科研室,因为大炜领导的整个研究室都撤了。

挂断大炜的电话,近来财经媒体最担忧的——“通货膨胀”威胁论,袭上心头。就在本月[微软用户8],美国财政部决定增发抵御通胀的债券,因为,美国有些经济学家担忧物价上涨,引起此类债券需求量增加。目前,人们之所以担忧通胀,是以为美国政府天量的救助金大大增加了货币供应。

让我们先弄清通胀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吧。

在银行做过的人都知道,银行通过贷款就能“创造”货币。举例来说,假设银行给甲客户房贷100万,那么该客户帐上就被记入100万。因为这100万还是存在银行的帐上;于是,银行就可以把这笔贷款做为甲客户的存款再次贷给乙客户,乙客户也获得房贷100万,但是这笔钱仍然存在银行里没动,因此银行可以继续放贷。在这个过程中,银行每贷一次款,就同时创造了一笔等额存款,也就创造了一笔等额的货币。就整个银行系统来说,就这样可以在其准备金和存款基础上无限制的贷款。

当然,美联储实行是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也就是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10%,那么每100万存款,银行就只能够贷出90万,剩下10万得留作准备金,这使得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受到些许的限制。但在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那些年,他将准备金率变成了零,实际上赋予了银行无限制的创造货币的能力。

由于放松信贷关系,使真正的供求关系遭到严重的扭曲。比如,原本年收入10万的家庭只供得起50万的房子,但在低利率房贷的支撑下,“变”得能够支付七八十万,甚至百万的房子。本来要存几年钱才能被买走的宝马奔驰,只要向银行一贷款,立刻可以在高速公路上奔驰起来,通胀就这样炼成了。前些年,借款人和贷款人全都信心百倍,因而推动了借贷额持续升高,也就是所谓的流动性过剩,形成通货膨胀。

这看似是一笔皆大欢喜的买卖,银行赚利息,老百姓则可以“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先享受起来。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一旦到达某个点,泡沫会突然被刺破,这种游戏就玩不下去了。银行贷款就像一根铁链,环环相扣。一旦像大炜那样的失业,贷款人丧失了还贷能力,那根铁链的一环就断了,银行的帐上便出现了个窟窿。进而随着失业率的上升,越来越多的款人无法还贷,使得窟窿越来越大。当银行本身的偿还能力出了问题,就再也没有其他金融机构跟它打交道了,于是便出现像雷曼兄弟、贝尔斯通的一夜破产。而整个金融系统就像一个人血液停止了流动,金融危机便生产了。

前段时间,美国政府发行上亿货币紧急救市。其实,这看似天量的货币,只是用于填补前些年过度放贷所造成的窟窿而已,社会的有效货币供应并没有增加。事实上,今年迄今为止,美国共有120家银行倒闭,其中包括了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CIT。

现在公司不断地裁员,连大炜这样的高级专才都下岗了,令大众对前景失去信心,人们都捂紧了荷包,更不会去借贷消费。而随着失业率上升,新的贷款坏账的积蓄增加,将会有更多的银行倒闭,银行的贷款量将更加缩小,于是通货紧缩就会越来越表面化。

事实上,在金融危机爆发之时,通货紧缩已经来临,物价普遍下跌,包括房产、汽车和各类消费品。目前,“Cash is the King”(现金为王),当百物都跌价时,同样的现金将买到更多的东西。而且,这一次通缩是全球性的。数据显示欧元区从5月开始进入[微软用户9]通缩,7月份[微软用户10]的通缩率是0.7%,创下欧元区成立以来的纪录。加拿大也已经连续2个季度进入了通缩,譬如,餐饮业就出现了结构性的通缩现象,上周末[微软用户11]我去餐馆就餐,经理介绍说菜单将作第二次降价,希望我能多多光顾。这种结构性的通缩,受益者通常是消费者。竞争导致价格持续性下降,有些餐馆经营不下去,就不得不降价,甚至退出竞争。

过去一年世界各国都为这场金融危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应该认识到,经济的发展,欲速则不达。人为过度放松信贷刺激出来的经济繁荣,造成房市股市猛涨的荣景,就好似海市蜃楼。金融危机迟早来临,危机来临时,又人为地缩短其过程,不惜巨额赤字刺激经济,甚至想跳过必经的通缩期,那更是徒劳的。

目前的经济学界,可能是因为害怕引起恐慌,有意回避 “通缩”这两个字眼。事实上,在特定情况下,其实适度的通缩是件好事,尤其在经济复苏的当口,能使得供求关系渐渐趋于合理,对企业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生产都是有好处的。

26.美国也现“啃老族”

目前,美国的失业率已攀升至26年来最高点。受影响最大的是三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有超过41%的年轻人说他们没有任何保障。

在北美,孩子就像鸟儿一般,一到18岁就迫不及待要飞离父母的家,不希望再受父母约束。特别是大学毕业后,孩子跟父母基本上就是两个独立体。如果结了婚的孩子依然与父母生活在一个屋檐下,那简直是一件怪异的事。电影“Mother”(《母亲》,1996)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在单亲家庭长大的约翰汉德森是个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但是他与女性的关系总是相处不好,无论是工作中的女性同事,还是女朋友,甚至还有两次失败的婚姻。他将此归结为与母亲别扭的关系。带着这多年的心结,他决定回到母亲的家,跟母亲相处一段日子,以便打开母子之间的心锁。

影片中最好笑的部分,是每当母子外出时,他母亲逢人便要解释一番:“我儿子是来度假的,他在我这儿只是小住数日而已。”当然啦,故事的主人公经济上是独立的,他回母亲的家有其特殊的原因。这一年来的金融海啸,却迫使许多失业的年轻人搬回父母家,屈居在“他人”的屋檐之下。

我朋友老王的孩子小王,三年前大学一毕业就进了美林,已经荣升至交易员助手的职位,真称得上春风得意。一个人住在曼哈顿的豪华公寓里,每月房租3 000多美元,“外出哪怕只有几条街,也不吝打个的什么的,派头大得来”,按老王的说法。

没想到小王跟随的那位交易员,去年底因为做空,失算了。今年上半年,股市上升,他大亏,使投资人亏掉一个多亿!被美林炒了鱿鱼。小王也因此受牵连被裁员。这下惨了,小王一连发了几百份履历,面谈了20多次,找了六个月,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失业金又不够生活费。老王不忍心,幸好家里房子够大,小王的房间原封未动,便热情洋溢地“请”小王搬回了家。

想当年小王搬出去时,老两口进入了“空巢期”,老王的太太一时不习惯,常常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老王也突然感觉空落落的。现在正好,趁此机会,全家来个大团圆。

这小王倒也不白吃白住,一天晚饭过后,他拎着一个大纸袋来到厨房,对正在洗碗的老王说:“Daddy, 你穿得实在太土了,看我给你买了什么?”老王闻声朝儿子摊开的衣物望过去,全是平常逛商店只敢看而不敢买的名牌服装,心痛得顿时大叫:“啊呀,我现在的衣服这辈子都穿不完,你……”他本想说你老爸之所以还能养你,都是节约省出来的,裤子从不穿超过30美元的,衣服决不买过50美元。但他看着儿子一脸的善意,下面的话只好忍住不说了。

也难怪小王大手大脚,有工作那几年,奖金一拿就是三、五万,甚至上十万,哪里在乎几百上千的服装费。可是这次给老王的圣诞节礼物,小王是刷卡的,最后不还得老王掏腰包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