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人口原理
1396500000040

第40章 理想产量问题 (2)

需求情况就讲到这里为止,供给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知道,在包括资本完全流动和完全利用的完全竞争均衡条件下,两种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必须等于该两种货物边际私人成本之间的比率。这从完全竞争下厂商(和工业)的均衡通常都要求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条件立即可以得出。不过我们还要假设两种商品的边际私人成本都等于边际社会成本。这样一来,如果我们将得到上述假定条件下的均衡状态,那么两种货物边际社会成本的比率就会等于边际私人成本的比率,因而照上述所示,也会等于价格之间的比率。但是上面已表明,转换曲线(图3-1中的TT′)的斜率等于两种货物产量的边际社会成本的比率。换句话说,均衡状态要求转换曲线斜率等于价格线斜率的一种产量组合,也就是说,通过均衡点的价格线必须在这一点上与转换曲线相切。所以均衡点按第5项假定必须位于转换曲线上,而通过该点的转换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都必须与一条由价格比率决定其斜率的线相切;因此它们必须彼此相切。但无差异曲线与转换曲线相切是理想产量所要求的条件,因此这样的(如图3-1中所假设的各种曲线形状)切点如果只有这么一个的话,那么这种假定条件下的竞争性产量组合(图3-1上的点C)就会是理想的。

在接着考察有了规模上的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之前,我们可以暂且先来仔细地考虑一下这些名词的意义和它们为什么关系重要。

边际社会成本与边际私人成本之间发生的差异,最后意味着个人的边际活动对社会具有不利的影响,而他的报酬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少或增加。很明显,当存在着这种可能性时,我们可以预期将会发生不理想的结果,因为个人从自身利益出发一般说来不会停止有利于己的活动,也不会从事不利于己的活动。尤其是当一个生产者如果能增加产量使所增加的成本小于所增加的毛利时,虽然边际社会成本已大到足以抵消掉任何社会的利得,这样做仍会为他带来利益。因为这个理由,所以关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产量一般会趋向于理想的结论,必须明确地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那就是增加产量在事实上不可能使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之间发生差异。尽管在我们目前的假设下有可能发生这种差异,但仍可能得到理想产量,比如说,如果所有工业部门的力量相等,根据使用资源有一定水平这一假设,一个工业只能在排挤掉某种或某些工业后才能得到扩展。因此,如果因边际社会成本与边际私人成本之间的差异而造成扩张的趋势在不同的工业之间又能恰好相互抵消的话,那么就不一定会发生偏离理想产量的结果。

规模外部经济是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之间发生差异的一个特例,已经证明应该特别加以细致的分析。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这个名词,的确经常被随便地当作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之间发生差异的同义词来使用。如果从上下文看来意思很明白,继续使用也很方便。然而更严格地说,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的定义是:由于产业规模扩大,特别是在该产业中其他厂商情况不变之下增加了生产,使得一家厂商生产成本降低(提高)了。这样的例子是很容易引用的。在小地区内进行生产的产业,如果扩大其规模会提高运输效率,从而减少每个厂商的生产成本,那就出现了外部经济。在鱼相对缺乏的海城从事渔业生产就是一个规模上外部不经济的例子。任何一家渔商如果在这里扩大作业,就会增加这个海城鱼的稀少性,从而提高其他渔商的成本。应明白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实质上是表示价格调整上的缺点,其结果是一家厂商的所作所为对该产业中其余厂商的影响,不能通过价格的调整而得到补偿(或去进行补偿)。

有人提出,始终具有完全竞争性的经济不会发生生产上的外部经济,因为看起来外部经济的存在暗示了厂商增加生产的投入能降低一种或多种要素价格。但这要求生产要素的售卖者是在成本递减的条件下进行生产的,这就要求在要素生产上也有外部经济或没有出现竞争性均衡。当然,如果要素的生产者是在具有外部经济的条件下进行生产,那么他也必须依次得到在递减成本条件下所生产的要素。所以最终我们必须找到一种产业按其使用要素的实际效率来说,是在成本递减条件下进行生产的,而且这种工业不能处在竞争性的均衡中。

上述论点实际上忽视了外部经济可以由投入性质的改变而引起,而不是由于投入价格改变所引起的可能性(如斯拉法所指出)。在一个地区如果采矿量增加了,那就值得改用铁道来代替兽力运输,虽然两者的价格和生产成本都保持不变。同样,通过学习机会的增加及不同方法之间效率的比较的增加,及社会生活的提高可能导致的道德理念上的提高,甚至生产竞争信念的提高,都可使矿工的效率得以提高,都可以提高采矿劳动者的效率。在完全竞争下显然可以发生所有这些成本的改变。

我们可依据无差异图解法来考察在竞争情况下边际社会成本与边际私人成本发生差异时所产生的影响。如先前所示,竞争性均衡要求任何两个产业边际私人成本间的比率等于被讨论产品价格间的比率。现在如果有一项产业在其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之间发生了非常大的差距,那么这项产业的边际社会成本与其他产业的边际社会成本之间的比率就不会等于与其边际私人成本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在均衡状态下不会等于其价格之间的比率。作为结果,价格线就不会像图3-1那样再与转换曲线相切。因此在图3-2表示的情况下,如果这一产业的边际社会成本(与其他产业比较)相对小于边际私人成本,例如,如果x是在具有很大外部经济的条件下生产的,那么为保持供给均衡所要求的价格线就会以带有标记EE′的线来表示,而不以与转换曲线TT′相切的线来表示。换句话说,x的价格,较之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之间相对差异消失的情况,会相对地偏高。同理,如果x是在边际社会成本相对大于边际私人成本的条件下生产的,也就是说,我们有规模上的外部不经济,那么就要用图3-3中的DD′线来表示生产者的均衡价格线。

这里的需求均衡条件仍然同图3-1表示的情况一样,那就是社会无差异曲线必须与通过均衡点的价格线相切。因此在图3-4上如果用EE′表示价格线,也就是说,如果x是在具有相对大的外部经济条件下生产的,那么B就会是均衡点。另一方面,如果(是x在外部不经济条件下的)价格线是DD′,那么C会是均衡点。如果边际私人产品与边际社会产品之间没有差异,那么PP′就是价格线,那就可以得到理想产量A可与BC两点作比较。由此可见,外部经济会使x的竞争性产量过小,而外部不经济会使它过大。可以料想到,在外部经济(或者说私人成本有超过社会成本的情况)情况下开发将有利于社会而不利于私人;自然,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正与此相反。

应该注意B和C都处在比A低一些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上。

我们这时可以离开完全竞争情况的讨论,去考察另外一些可选择的情况。这些情况的第一种是,一个产业部门出现了垄断。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结果是,一种垄断了的工业结果会对产量产生很不利的限制,这是我们所熟悉的借助于无差异分析工具来考察它对各种商品相对产量的影响仍然有其重要性。为了分析简便起见,我们假设边际社会成本与边际私人成本之间没有差异,但垄断化本身直接产生的差异除外。

现在,产量均衡状态要求一种使垄断者获得最大利润的相对价格。因此就有必要用图解法去考察利润的表现和某些有关的概念。

在图3-5中,如果垄断者生产x产品(y产品处在完全竞争情况下),他想要出售oa产量的x,那么他的价格线就是P1P′1,其斜率表示出售商品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这条价格线在位于a点上方,在转换曲线和无差异曲线相交的交点上,同无差异曲线相切。类似地,产量ob的价格线是P2P′2,oi的价格线是P0P′0。因为oi是在边际社会成本与边际私人成本没有差异、处于竞争性均衡状态下的产量,所以它会是理想产量。

现在让我们试以商品来衡量垄断者的收入和成本。在图3-6上,我们假设我们的垄断者已决定出售商品oa数量的x商品,表示其出售条件的价格线就是PA。如果我们通过均衡点A,画一条直线BA与x轴平行,那么从价格线的定义就可能明白,依照给定的相对价格,会用oa量的x产品去交换BP量的y产品。因此该垄断者售卖的总收入用y来表示,就会是BP。

该垄断者的成本是怎样的呢?首先,我们看到,如果他不但不生产oa数量的x产品,而且完全不生产x,那么y的生产会上升BT。因此生产oa量的x所需的总社会成本就是BT量的y。但BT不一定是该垄断者的总私人成本,而正是后者与他预计的利润有关,我们只需片刻考虑一下竞争的场合,就很容易看出,这两种总成本一般说来并不相等。回头再看图3-1,我们看到,依照我们的解释,如果C是均衡点,那么生产x的产业所获得的总收入就用DP来表示,总社会成本就用DT来表示;如果总社会成本等于总私人成本,那么该产业就会获得以TP表示的总利润。但在完全竞争均衡的情况下,我们已经被告知预期利润的利润为零,这就暗示总私人成本不是DT而是DP了。总私人成本DP与总社会成本DT间的差额TP应等于该产业支付的租金。

从以上(图3-6)看来,当A是对应于x的产量oa在转换曲线上的点,BA是通过点A的水平线时,又当CA是在点A上与转换曲线相切的直线时,一般说来,我们可以指出:一项产业在任一产量水平(在图3-6中是oa上所支付的包括租金在内的总成本),在竞争条件下可用BC来衡量。C和B分别是CA和BA与y轴的交点。这个结果当然可以把上一段竞争性均衡的论述包括在内,作为一个特例看待。关于这个命题可以这样表述:

生产oa数量的x(用货币来表示)的总成本是x的(包括租金在内的)平均成本乘以oa。如用y来衡量的话,必须再乘一个因子,这个因子表示单位货币所能得到的y的单位数。但如y用货币表示的价格是P(y),那么一个单位货币所能得到y的数量就是1/P(y)。又由于我们假设y是在完全竞争下产生的,均衡状态下的P(y)必须等于y包括租金在内的平均成本,因为这时利润已为零。因此对x生产oa的总成本就是。又由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租金构成边际单位产量的私人成本与其它任何单位产量成本之间的差额,所以每一单位产量的成本就等于包括租金在内的平均成本。因此包括租金在内的平均成本就等于边际单位产量的私人成本,从而在我们目前的假设下,也等于该项产量的边际社会成本。这就使得生产oa的x产品量的总成本==(前已指出的)oa乘以表示有关产量组合点上的转换曲线斜率=〔oa(=BA)乘以CA的斜率〕=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