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的智慧:易经大全会解
1396200000043

第43章 《周易》卷之一 (24)

[三节]不家食,吉者,士得君而显,大畜利贞。既为可用之贤,而六五又有尚贤之象。君子得以食禄于朝廷,所以不家食而吉也。曰利涉大川,事因时而济,大畜利贞。既有应变之本,而六五应乾又有应天之义。因时而动,不违乎天,此涉川所以利也。

《蒙引》应天从时上说,只是事合乎理,与大有应,天时行之,应天同。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天在山中,不必实有是事,但以其象言之耳。

[象传]天至大而在山中,大畜之象。君子观象以大其蕴畜。凡古圣贤之嘉言善行,皆德之散见也。而吾之所以为德者,不外乎此,故必于前言往行而多识之,察议论以求其心,考事迹以观其用乎焉。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则万理会通于我,古人之言行,为己之言行,而德于是而畜积焉。此君子大畜之功也。

《蒙引》多字,重多识,犹是知工夫,至以畜其德,则在行上来矣。

初九:有厉,利已。

乾之三阳为艮所止,故内外之卦,各取其义,初九为六四所止,故其占往则有危,而利于止也。

[初九]初为四所止,是才德之人,为得时用事者所阻,其势不可以往者也。占者轻往难免摈斥之行而厉若,因之而已焉。斯得见几之智而利也。

《因指》二句不平,重利已。

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初象]初则有厉而利已者,知为四所止而能自止,则不犯其摧抑之灾,所以为利也。

九二:舆说輹。

九二亦为六五所畜,以其处中,故能自止而不进,有此象也。

[九二]二亦为六五所畜,乃刚而处中,能相时度势,当止而止者也。象舆之自脱其輹而不进,可谓时止而止矣。

《蒙引》輹与辐不同,辐,车轮之轑,凡三十条者,輹,车上伏兔,所以承辐者也。小畜之脱辐,为阴所止,所脱者重,久住之计也。大畜之脱輹,盖自止而不进,所脱者微,暂止而可旋起者也。

象曰:舆说輹,中无尤也。

[二象]舆说輹者,以二处下卦之中而有中德,是以明义理识时势。自止不逄,而无妄进之尤也。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日闲舆卫,利有攸往。

三以阳居健极,上以阳居畜极,极而通之时也。又皆阳爻,故不相畜而俱进,有良马逐之象焉。然过刚锐进,故其占必戒以艰贞以习,乃利于有往也。日当为日月之日。

[九三]三与上应,宜乎相畜。然三健极,而不可畜,上畜极而不复畜,又皆阳爻同德,故三不见制于上,逐上而进,如良马相逐而行之象。然过刚锐进,又不可以不戒。占者利于艰难,其心而不轻进,贞固其行而不尚进,日闲舆焉。图其所以行者,恐有倾跌也,日闲卫焉。图其所以自防者,恐人中伤也。则事皆万全而无倾覆之虞,何攸往之不利乎?

《大全》朱子曰:阳遇阴则为阴所畜,九三舆上九皆阳,皆欲上进,故但以同类相求也。胡云峰曰:初利已,戒其进也。二说輹,喜其不进也。三艰贞,闲习惧其可进而锐于进也。《考工记》周人上舆车有六等之数:戈也,人也,殳也,戟也,矛也,轸也,皆卫名。《蒙引》良马指三逐,三逐,上而进也。利艰贞,日闲舆,卫以人事言,只是不恃壮,用锐而持重,审固之意,利有攸往,言如是乃可进也。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三象]初二皆不利往,而三独利焉者。三上皆阳,志亦不约而同,夫惟上与三合志而不相畜,所以利往也。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童者,未角之称。牿,施横木于牛角,免以防其触。《诗》所谓楅,衡者也。止止之于未角之时,为力则易大善之吉也。故其象占如此。《学记》曰:禁于未发之谓豫,正此意也。

[六四]六四下应于初,畜初者也。初之恶始于下而尚微,当其微而止之为力则易,犹童牛未角而加之牿,久将习于牿,而忘其触矣。我亦劳而彼无伤,大善而吉之道也。

《大全》吕路曰:四五皆以柔畜刚,止健者也。牛之刚健在角,豕之刚健在牙。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四象]天下之恶已盛而止之,上劳禁制,下苦,刑诛,此心有多少不自在处,六四能禁于未发,不劳而无伤,诚可喜也。

六五:豮豕之牙,吉。

阳已进而止之,不若初之易矣。然以柔居中而当尊位,是以得其机会而可制,故其象如此,占虽吉而不言元也。

[六五]二阳已进而复畜之,不若初之易矣。然柔中有善制之道,居尊有可制之势。知民之为恶,非迫于不得已,则陷于不知。不尚威刑而修政教,使之有农桑之业,知廉耻之道,可谓知其本,得其要。象犹豕,甚刚躁,牙不可制。惟豮去其特,则牙虽存,而刚躁自止,牙亦不为害矣。则虽不能制之未发之前,犹能制之未发之后,不劳而治,不为吉乎?

《大全》徐进斋曰:壮豕曰豭,攻其特而去之曰豮,所以去其势而绝其刚躁之性也。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五象]在上者不知止恶之方,严刑以儆,民欲则伤,甚而无功,六五知其本,制之有道,则刑清民服,天下之福庆也。

《蒙引》论为力之难易,则五不如四所处之易,论功之广狭,则四不如五所济之广。《存疑》喜止于一身,庆及于天下。四臣位,故以一免言,曰有喜。五君位,故以君位言,曰有庆。

上九:何天之衢,亨。

何天之衢,言何其通达之甚也。畜极而通,豁达无碍,故其象占如此。

[上九]上九居畜之极,畜极而通,是功深力久,向之抑而不得通者。一旦豁达无阻,何其通达之甚?如天之衢也。可以大有为于世,亨。

《程传》天衢,天路也。谓虚空之中,云气飞鸟往来,故谓之天衢。《大全》胡云峰曰:何字赞之之词,此不徒为仕者之古,《大学》所谓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贯通者,亦是此意,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者,以之可也。《蒙引》四五艮休,皆取以阴畜阳义。上九独取畜极而通意,四五以应爻生义。上九只就为畜之终,上生意不复粘,止恶矣。一说,主强暴,尽殄德教四途说。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上象]君子多识前言往行,而德以畜,刚健笃实的光辉,而德日新。何天之衢,是行此所畜者,以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其道大行于天下也。

《蒙引》大字贴甚字意,要说出向之郁积而不得施意。

颐 震下艮上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颐,口旁也,口食物以自养,故为养义。为卦上下二阳内含四阴,外实内虚,上止下动,为颐之象,养之义也。贞吉者,占者得正则吉。观颐谓观其所养之道。自求口实,谓观其所以养身之术,皆得正则吉也。

[颐卦全旨]人之所养有二,一是养德,一是养身,二者皆不可以不正。六爻皆言养身,而养身既正,则善德亦在其中。下三爻主于自养,不能自求所养,而求人以养己,具失自养之正,故皆凶。上三爻主于养人,不能养人而求人以养人,是得养人之正,故皆吉。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

释卦辞。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极言养道而赞之。

[颐彖]为卦二阳,含四阴,外实内虚,上止下动,颐之象,养之养也。夫养之系于人者,大矣。必得其正,则身心皆益而吉,贞吉云何有养性者焉,有养身者焉。二者皆不可以不正,故必观其所以养性者,一出于正,又自考其所以养身者,一出于正,则吉也。

《大全》朱子曰:所养之道,如学圣贤之道,则为正;黄老申韩,则为非。见于修身行义,皆是也。所养之术,则饮食起居是也。《蒙引》自求,自考也。口实,口中食物也。《集解》贞吉,是就所养统言之,观颐目,求口实,析言其实也,卦词只就颐养上取象。

[彖传]词曰“贞吉者”,盖言凡有所养,必得其正,则道义不亏,身心有补而吉也。曰观颐者,言观其所以养德者,皆合于圣贤之道,而不惑于异端,则养德得其正而吉。曰“自求口实者”,言观其所以养身者,皆出下地道义之正,而不急于口体,则养身得其正而吉。

[二节]然颐之道,即天地圣人有不能外者。天地施泽以养万物,其于物生之后,雷动风散雨润日喧,万物始得各正而保合焉。圣人则养贤以及万民,而承流宣化,举万民而纳诸并生之域焉。夫天地以养而成化,圣人以养而成治,颐之时,不大矣哉?

《蒙引》养贤为民计也,重在民上,欲养民,非先养贤不可。故不直曰养万民,而必曰养贤以及万民,无正字意。《集解》资始、资生,是生万物,非养万物。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二者养身、养德之切务。

[象传]雷在山下,元气鼓动,万物动其根核,发其萌芽,为养之象。君子于此,有自养之道焉。养德之务,非一而言,语其切务也。从而慎之,不伤于易,不伤于烦,时然后言,可与言则言,则悔吝无自而生矣。养身之事非一,而饮食其切务也。从而节之,不穷奢,不极欲,不时不食,不义不食,则疾痛无自而生矣。斯为善于用《易》者乎!

朱子曰:谚云,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甚好。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灵龟,不食之物。朵,垂也。朵颐,饮食之貌。初九阳刚在下,足以不食,乃上应六四之阴,而动于欲凶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

[初九]阳刚在下,足以自守,即无求乎外,如灵龟之咽息,不食而以气自养者也。顾上应六四,阳既得阴,见可欲而动,遂弃平生之所守而从之,其象为舍尔灵龟,观我而朵颐也。占者迷欲而丧节,何所不至凶。

《大全》徐氏曰:我者四也,舍尔观我,若四,语初之词也。《蒙引》阳刚在下,是贤人甘于穷约之象。上应六四而动于欲,为以非道得富贵者,所惑乱也。朵颐,不可谓灵龟朵颐。

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初象]初有灵龟之操,不足贵也。乃观我而朵颐,则所守不终沦于污贱饮食之人,人皆贱之也。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求养于初,则颠倒而违于常理,求养于上,则往而得凶,丘土之高者,上之象也。

[六二]六二阴柔不能自养,其势当求养于阳,若求养于初,则下求于人,是丈夫不能自养而甘心受养于卑贱之人,颠倒而违常理,若求养于上,非其豆应,是士君子不能口养,而奔走趋附于权使之门,必不吾与徒,则得凶。六二固是才弱,亦其时势之不利也。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初上皆非其类也。

[二象]六二往初上而皆凶者,以初上皆失其类,情分不投,往而求之,必不副所望也,故凶。

《集解》爻词征凶,专就上说,此征凶,兼初上说,观本义自见。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阴柔不中正以处动极,拂于颐矣。既拂于颐,虽正亦凶,故其象占如此。

[六三]颐之道惟正则吉,六三阴柔不中正,以处动极,昏昧邪僻而躁动者也,故循利而忘义,纵欲以败度,所以自养荒迷颠悖矣。夫男女饮食之养,亦有生日用之不可缺者,非不正也。然用之不以其道,能无伤生灭性之凶乎?吾知虽至十年之久,数穷理极,必有危亡之祸,不可用而无所不利也。其凶盖如此。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三象]三之十年,勿用,以阴柔不中正而处动极,纵情声色口腹之欲,而养道大悖,故穷斯滥也。是以凶之甚也。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柔居上而得正,所应又正,而赖其养以施于下,故虽颠而吉。虎视眈眈,下而专也。其欲逐逐,求而继也。又能如是,则无咎矣。

[六四]四阴柔不能养人,而居上有养人之责。然柔而得正有谦下之德,下应初九,又刚正之贤,故赖其养以施于下。夫居上而求养于下,不免颠倒,然知己不胜任而求在下之贤以共济,则天下得其养而无旷职之咎,故吉。然在四下贤求益之心,能下求贤矣。又当信任不二,且始终不替,有如虎之下视,目眈眈而专一不他,其求食之欲,复逐逐而相继不已,则贤者乐为我用,可以致养于不穷,而无负养人之责矣,何咎之有?

《蒙引》虎视二句,都是象,故以虎贯说。《通典》:二之求初,求以自养,又非正应,四之求初,求以养人,又其正应,所以有吉凶之别。

象曰:颠颐之吉,上施光也。

[四象]四以颠顾而得吉者,上之于下,不必恩自己出,赖初九之养,而施于天下,德泽所及,昭然光显也。此四之吉也。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六五阴柔不正,居尊位而不能养人,反赖上九之养,故其象占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