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文学史
1395900000135

第135章 长篇小说的进展 (1)

罗贯中以后长篇小说作者的沉寂——《水浒传》的改编——吴承恩《西游记》的出现——福建版的《四游记》——《封神传》——《三宝太监西洋记》——《杨家府》与《孙庞斗智》——邓志谟、杨尔曾等——《平妖传》的改作——伟大的《金瓶梅》——其时代与作者的推测——《金瓶梅》的影响——《隋炀帝艳史》与《禅真逸史》——讲史进展的途径——《皇明英烈传》——熊大木、冯梦龙等

自罗贯中以后,长篇小说的作者似乎又中断了一时。从洪武到正德,这一百六七十年间,我们找不到一位重要的作者或著名的作品。“也许书阙有间”,我们不能得到正确的史料。但即有几位无名的作家,而其没有产生著名的作品,则为不可掩的事实。直到了嘉靖、万历时,伟大的创作,方才陆续地出来,呈现了空前的光彩。自有长篇小说以来,其盛况恐怕没有超过那个时代的。《水浒传》完成于这时,《封神传》写作于这时,《西游记》也于这时始有了定本。尤其伟大的,则更有了空前所未有的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虽然其中一部分的描写,未免过于刻画淫秽,曾招致了多数人的责难——《金瓶梅》。所谓小说界中的四大奇书,已有了三部是完成于这时的。此外,《皇明英烈传》和《三宝太监西洋记》的出现,诸种讲史的编订,也都是值得一说的。

《水浒传》的祖本,虽创作于施耐庵,编纂于罗贯中,然使其成为今天这样的伟大的作品,则断要推嘉靖时代的某一位无名作家的功绩。这一位伟大的作家可惜我们现在已不能知道他的真确的姓名。有的人说是郭勋,但事实上似乎不会是的。(也有人说是汪道昆,更不可靠)也许这位大作家曾在过郭勋的幕府中也难说。我们以简本的《水浒传》与嘉靖时出现于世的,繁本《水浒传》一加比较,我们便知道,在这两本之中,躯壳虽是,而精神则已是全然不同的了。原本或只是一具枯瘠不华的骨殖附之以血肉,赋之以灵魂者,则为嘉靖本的《水浒传》的作者。嘉靖本《水浒》之对于原本《水浒》,不仅扩大、增饰、润改之而已,简直是给她以活泼的精神,或灵魂,而使之焕然动目,犁然有当于心,由平常的一部英雄传奇而直提置之第一流的文坛的最高座上。

《水浒》而没有遇到嘉靖时代的这位改作者,则也终于是罗贯中氏的一部创作而已,终于是罗氏《三国演义》的伯仲之间的一物而已。但既遇到了这位改作者,则其地位与重要便完全不同了。她已不复是《三国演义》的侪辈,也不复是《说唐传》,及原本《平妖传》的侪辈。她独自高出于罗氏的诸作而另呈了一副面目,正如罗氏的《三国演义》之高出于元刊《全相平话》的诸作一样,而其高出的程度则不仅伯仲之间而已。这位改作者,其运用国语文的程度已臻炉火纯青之候,几乎是莹然的美玉,粹然的真金,湛然的清泉,已不见一毫的渣滓,一丝的疵瑕。而其曲折深入,逼真活泼的描写,也已与最高的创作的标准相符合。第一黄金时代的诸话本作家,有时虽也可达到这个境地,然其作品总是短篇。若长至一百回,十余册的作品,他们是不敢试手的。这种长篇的大著之出现于此时,正足以见这个嘉靖时代之较第一黄金时代为尤伟大。也正足以表现文学史上的发展规律,绝不是“一代不如一代”,而有时是在向前进步的。

综观嘉靖本的《水浒传》与罗氏原本不同者约有数点。第一是,添加了一部分的“题材”进去。嘉靖本与原本其事实间架当无不同,次序也犁然如一;起于洪太尉的误走妖魔,而终于宋江、吴用、李逵的死与葬。但嘉靖本究竟也添加了一部分材料进去,那便是征辽的故事的一大段。这一大段故事是加在全伙受招安之后,擒捕方腊之前的。因为罗氏原本已将陆续聚集于梁山泊的一百单八位好汉的结果,都已安排定了,嘉靖本的作者无法再将这种前定的结果移动。所以他对于平辽的一役,便凭空添出了许多人物来,代替梁山泊诸好汉去冲锋陷阵,死于战地,梁山泊好汉们却是一个也不曾受到损害——虽然战事的激烈,未必下于征方腊。这乃是嘉靖本作者的苦心孤诣处,也是他的补插此段的显出补插的大罅隙处。第二是,扩大了原文的叙述。往往原文十字,嘉靖本的作者可以扩大而成为百字。胡应麟谓:“中间抑扬映带,回护咏叹之工,真有超出语言之外。”盖其高出于原本远甚之处,便在于这种“游词余韵,神情寄寓处”。

《西游记》小说,流行于今者凡数种。于《唐三藏取经诗话》之外,有杨致和作的四十一回本,万历时,余象斗曾编入他所刊行的《四游记》中。有朱鼎臣作之十卷本《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为隆、万间福建书林刘莲台所刻。有吴承恩作一百回本,即今日所通行者。近更在《永乐大典》一三一三九卷发见《四游记》的一段,“魏征梦斩泾河龙”。其中情节,大致相同,无甚出入。朱、杨似从吴本删节而来,而《永乐大典》本则当为吴本之所本。吴本之出现,实为《西游》故事里最伟大的一个成就。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人。性敏多慧,博极群书,复善谐剧。著《西游记》及《射阳存稿》等。嘉靖甲辰岁贡生。后官长兴县丞。隆庆初,归山阳。万历初卒。承恩在当时,名不出乡里,《西游记》虽风行一时,而知其出于吴氏之手者盖鲜。

以《永乐大典》本与吴本较之,二本之间,相差实不可以道里计。《大典》本《西游记》,未脱民间原始传说的面目。吴氏之作则为出于文人学士之手的伟大的创作。其一枯瘠无味,其一则丰腴多趣。其间的不同,正若嘉靖本《水浒传》之与罗氏原本。难怪吴作盛传于世,而《大典》本则掩没不传。吴氏依据《大典》本以成其骨骼,更杂以诙谐,间以刺讽,或有意地用以说说道理,谈谈玄解。于是后之解说便多。或以为作者是以此阐佛的,或以为作者是讲修炼的,或以为作者是用以讨论儒家的明心见性之学的。总之,他们是无一是处的。作者难免故弄滑稽,谈谈久已深入民间及文人的哲学中的五行的相生相克等之说,然决不是有意地处处如此布置的。原来,这种布置,一半并非吴氏的创作而是传之已久的。吴氏之作的百回,可分为下列的四大段:

第一段 第一——第七回:叙孙悟空出生、求仙及得道、闹三界等事。

第二段 第八——第十二回:叙魏征斩龙、唐皇入冥、刘全送瓜及玄奘奉谕西行求经事。(通行本吴氏《西游记》于第八、第九回间插入玄奘的身世及为父母报仇事,盖系从朱鼎臣本抄补而来的)

第三段 第十三——第九十九回:叙玄奘西行,到处遇见魔难,所遇凡八十一难,但皆由佛力佑护,及孙行者的努力,得以化险为夷,安达西天。这是全书最长的一大段。写得虽是层次井然的一难过去又一难,却难得八十一难之中,事实雷同者却不很多。此可见作者的心胸的细致与其经营的周密。

第四段 第一百回:写玄奘及其徒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等护经回东土,皆得成真为佛事。但作者算算,前文只有八十难,于是又增“水厄”一难,以成全八十一难之数,殊足使读者有迷离惝悦之感。(按吴昌龄的《西游记杂剧》,玄奘的东归是由佛另行派人护送的,孙行者诸人皆留在西天成佛,并不与玄奘同归。)

这四大段至少可成为三部独立的书。孙行者花果山水帘洞的出生,龙宫、地府与天宫的大闹,八卦炉、五行山的厄运,乃是一部独立的英雄传奇。第二段唐太宗入冥事,在唐末便已有了像《唐太宗入冥记》一类的俗文小说了。第三段及第四段,更可以自成一部好书,与荷马的《奥德赛》(Odyssey)是有同样的迷人的魔力的。将这不同的四段而以玄奘西行的一条线贯串之,这是很有趣的,而且是很早的一种努力。而吴氏则为这个努力中的最后而且最高明的一位作者。连吴昌龄氏也在内。从《唐太宗入冥记》以后,叙述太宗、玄奘之事者,不知多少,而集其大成者则为吴氏此作。其后虽更有《后西游记》、《续西游记》以及《西游补》之属,然方之吴氏的所作,则似乎皆有“续貂”之感。《西游补》虽另有寄托,别饶趣味,然其文学上的成功,则实在赶不上吴氏。

与《西游记》同类的著作,这个时候也产生了好几部。万历时,余象斗曾总集之编为《四游记》一书。这部《四游记》名虽一书,其实乃是四部毫不相干的书的总集。其中的一部便是杨致和氏的四十一回本的《西游记》。其他三部则为:(一)《上洞八仙传》(一名《八仙出处东游记传》),兰江、吴元泰作;(二)《南游记》(亦名《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余象斗编;(三)《北游记》(亦名《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亦为余象斗编。合此四者,即所谓东、西、南、北《四游记》者是。当时未必是恰恰合于“四游”之数的。除了杨致和的《西游记》外,其余三书,皆未必原名即为《东游记》等的。且除了杨致和、吴元泰二书显然为万历以前的旧本外,《南游记》及《北游记》亦当为相传已久的民间的读物。故余象斗加了一番的编订之后,只题为“编”而不题为“作”。《上洞八仙传》凡二卷,五十六回,叙八仙得道缘由,而其叙述的中心则为八仙赴蟠桃会后渡海而归。八仙各有宝物,而蓝采和的玉版尤烂烂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