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八
13950800000064

第64章 强词夺理

【释义】强词:强辩之词;夺:争。强行狡辩,无理硬说有理。【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高阳应是战国时代宋国的大夫。他很爱与人辩论。有理没理都要强辩一番。有时别人有理,但嘴上说不过他只好认屈。

有一次,高阳应要建一座房子。一位有经验的木匠看了盖房子的材料对他说:“用这么湿的木头做柱子,不久便会生出裂痕。木头一有裂痕,就会支撑不住房子了,将来房子会倒塌的。还是等木头风干以后再动工吧。”

高阳应却反驳说:“正好相反,用湿木头做柱子,房屋不仅不会倒塌,反而会更坚固。

你看,木头越干就越有力,砖瓦混土越干就越轻。现在木头还湿的时候,对湿屋顶都能支架得住,过了些时候,砖瓦干了,压力减少了,木头风干了,不是更能支持得了吗?怎么会倒下来呢?”

木匠被他这么一驳,无话回答,只好依着他的意思去做,房屋很快盖起来了,但是不出木匠所料,没有多久房子果然倒塌了。

故事中的高阳应,可谓强词夺理。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中,也有“强词夺理”的说法,云:“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