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八
13950800000058

第58章 痛定思痛

【释义】形容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追思当时所遭受的痛苦,倍加伤心。【出处】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元军灭金以后,便挥师直下进攻南宋。南宋却在投降派的主张下步步妥协、退让。1275年,元军逼近都城临安。就连逃跑也来不及了。一时朝中大臣束手无策。

为了缓解危急的局势,同时考虑到先前使者来往从未有被扣留在元营的,更想窥察一下元国的情况,回来后找出挽救国家危亡的计策,文天祥毅然辞去右丞相的职务,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元营。到元营后,文天祥以激昂慷慨的言辞痛斥了元军南侵的罪行。面对大义凛然的文天样,元帅伯颜非常惊慌,却又钦佩他的才识,企图引诱他投降,文天祥严词拒绝;以死相威胁,文天祥也毫不动摇。

不久,元军让继文天祥任右丞相的贾余庆以祈请使的身份,前往元朝的京城大都,伯颜强迫文天祥随同前往。

文天祥认为,按照常理他应当自杀。但他抑制住自己的心情,忍耐着所受的屈辱,还是随贾余庆去了。船驶到京口,文天祥乘敌人不备,与同去的幕客乘上一条小船脱身。接着,一行人来到了真州。文天祥把敌人的军情虚实告诉了真州守将苗再成;同时写信给淮东、淮西两位边帅,约他们联合行动。

不料,驻扬州的淮东边帅李庭芝以为文天祥已投降元军,这回是来代敌人骗取扬州城的,命令苗再成除掉他。苗再成不同意这样做,也不忍下手,于是送文天祥出城,劝他逃到淮西去。文天祥不得已,只好改名换姓,隐蔽行踪,在荒野里赶路,在露天下歇宿,每天与敌人的骑兵周旋于淮河地区。

为了消除李庭芝的误会,文天祥前往扬州,准备当面与他说清楚。但凌晨时抵达扬州城下,听一守门人说李庭芝已下令逮捕文天祥,觉得一时难以解释明白,不得已再离开扬州。

后来得到一只船,避开被敌人占据的小岛,绕过扬子江口,入进苏州,来回转移在四明、天台一带,终于到达了永嘉。

早在通州的时候,文天祥就听说恭帝的弟弟赵在福州即位。因此到永嘉后,又乘海船去福州。

文天祥在从元军手中逃脱到渡海南下途中,写了许多记录自己危急遭遇和抒发自己爱国之情的诗篇。后来他把这些诗作汇成一个集子。命名为《指南录》。“指南”是表示他像磁针一样,永远指向南方,表明了他对宋王朝的一片忠心。(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死不休。)在《指南录后序》中,文天祥概述了自己去元营谈判,被驱北行,中途逃脱,经过流亡到福州的遭遇。其中的第四段,列数了自己遭遇的险境,几乎没有一天不遭遇到死亡的威胁。他叹道:生与死是像昼夜转移一样平淡的事,死了也就算了;但是艰危险恶的处境反复错杂地出现,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得了的。痛苦的事情过了之后,再回想起当时的痛苦,这种痛楚又是多么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