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圆融:星云大师的人生哲学课
13917300000002

第2章 放眼当下,处处充满爱的真谛

佛教认为,不管学哪个法门,把握“当下”就是实修,时时刻刻在当下保持正念,就是最有智慧的人。我们一生都在追求完美,但有不少人却周而复始地犯着同一个错误,那就是不懂得珍惜现在拥有的,总认为没有得到的才是最好的。星云大师认为,最珍贵的是当下,珍惜拥有的一切,利用拥有的一切,发挥拥有的一切,才能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淋漓尽致的挥洒。

活在当下,抓住眼前人与身边事

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只要尽力过好今天,明天也就不至于太艰难。

——星云大师

星云大师曾说:“人生苦短,要好好把握当下。”佛教提出“活在当下”这个概念,就是想要告诉世人: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心里面不要想着其他事情,只是专注于当下这一件事情,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于此,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握生命。

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忽略了当下,把精力完全放在了不可预知的未来里,对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作无谓的想象和担心。因此,喜悦被一些由心所生的烦恼束缚住了。

在一座古老的寺庙中,一个小和尚每天天一亮就拿起扫帚扫院子中的落叶。他认为这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尤其是秋冬之际,每次风起之后都是满院子的落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将院子打扫干净。

于是,小和尚总是一边扫落叶,一边想有什么办法能够让自己轻松一些。这时,老和尚给他出主意说:“下次你再扫之前用力地摇树,把树上的叶子都摇下来,这样第二天就没有落叶了。”

小和尚认为老和尚说得很对,于是在扫之前用力地摇树,然后把落叶全部扫干净。那一整天他都十分开心,因为第二天他不用再扫落叶了。

然而,第二天小和尚起床后发现,院子里还和往常一样,落满了树叶。

小和尚找到老和尚,希望老和尚能给他一个解释。老和尚笑着说:“我就是想告诉你,不管你今天怎么努力,明天还是会有树叶落下来。”

世界上有许多事是不可预知的,如果习惯于被一些没来由的念头打断,又怎么能够体会当下正拥有的快乐呢?如果在吃饭的时候想着吃完饭去哪里玩儿,就会忽略了菜肴的美味;如果在看电视时想着明天的工作,就会忽略了电视的内容,从而达不到放松神经的效果……智慧的人生应该是在能够把握的时光里,努力抓住能抓住的一切,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不让今天留下遗憾,因为明天又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在一个富饶的国度中,国王英俊而富有,但却一直有一个疑问,就是他不知道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是谁,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是什么时候。于是国王将这个问题贴在了国家的每个地方,希望有人能够将答案告诉他,他将与之分享自己所有的财富。

然而几天过去了,依旧没有人能够告诉国王答案,只有一个大臣为国王提供了一些线索。据说在深山中住着一位智者,能够解答人们的任何疑惑。

于是国王便将自己乔装打扮了一番,然后来到了深山中,找到了传说中的智者。

智者住在一个十分简陋的茅屋中,国王进来时,他正蹲在地上挖着什么。智者听到有人进来的脚步声,头也不抬地说:“你来了?我已经等了你很多天了。”

国王惊叹于智者的神机妙算,连忙问道:“你能告诉我,我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是谁,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是什么时候吗?”智者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国王先帮他挖土豆,然后陪他一起喝土豆汤。

国王很高兴地答应了,并与智者相处了几天,每天与智者一起吃饭、睡觉、在林间散步,但是智者却一直没有告诉国王答案。最后国王失去了耐心,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说智者浪得虚名,根本不知道答案是什么。

智者听了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微笑着说:“你的问题,我在你来的那天就已经回答你了。”国王回忆了他们当天见面的所有细节,怎么也想不起来智者什么时候回答过自己的问题。智者不忍再为难国王,回答道:“你来的时候,我表示欢迎你,并邀请你住在我的家中,你要知道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将来的还没有到来。我要告诉你的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就是现在,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是现在和你在一起的人。”

无论未来多么美好,多么令人向往,也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让人望而却步,人们能够把握住的只有当下。生命的意义也只能从当下寻找,没有人可以活在过去或是将来。只有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从种种消极的心境中走出来,不忧不惧地面对当下的自我,不逃避迎面而来的难题,才算是真正活在当下。

同时,需要明白的是,活在当下并不表示放弃对未来的思考,不对未来做任何计划,而是根据自己目前的情况,对未来做出客观的预测和计划,不是杞人忧天般的空想。在此基础之上安于当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抓住眼前的人、身边的事,还有此刻的心情,不给自己增添无谓的烦恼。

及时放下,才能远离烦恼

做人要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时放下。

——星云大师

佛教认为,若一个人无法做到放下,那他的人生就会百苦交集,不管是贫富贵贱,都会有苦的感觉。穷则争生存,富则争享受,总之,一直有争不完的东西。这样又怎能做到放下呢?尤其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做不到放下,就无法体会当下的幸福。

星云大师认为,放下,才能自在,否则心口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句偈就是告诉人们,该放下时,就应该放下,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静观一切的发展。

一个年轻人背着一个沉重的大包袱,吃力地攀登在上山的台阶上。年轻人想要上山找圆成大师,因为他听说圆成大师能够帮助人们解决任何困难。

走了三天三夜后,年轻人终于看到了圆成大师,对圆成大师说出了自己遇到的难题:“大师,我感到十分孤独,十分寂寞。而且不知道什么原因,我总是受到莫名的伤害,我现在觉得人生没有一点儿乐趣,对活着没有任何希望。所以特地前来拜访您,希望能够得到您的点化。”

圆成大师一边转着念珠,一边微闭着眼睛念经,听到年轻人的话后,眼睛仍旧微闭着,问道:“施主,请问你的包中装着什么?”年轻人痛苦地回答:

“这里装的是我每一次感到孤独时所产生的烦恼,还有每一次受伤后的眼泪和委屈。就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我的生活才如此无望。”

圆成大师听后,站起身来,示意年轻人和他一起走。没多久,就到了一片湖边,湖面上停着一只船,圆成大师让年轻人与他一起乘船,到了湖对面。

上岸后,圆成大师吩咐年轻人将船扛起来走。年轻人十分不解,船那么重,自己怎么扛得动呢?于是他向圆成大师提出了异议。

圆成大师看着年轻人一脸的疑惑,笑着说:“我知道你扛不动,这只船对我们而言十分重要,我们需要借助它才能到达对岸。可当我们到了对岸后,就应该把船丢掉,如果扛着船赶路,船不就成了我们的负担吗?”

年轻人听后,似乎有所感悟,但又不是十分清楚。圆成大师接着解释道:

“这和孤单、寂寞、痛苦、眼泪是一样的,你的生命可以因此而变得多姿多彩,但如果你一直纠缠在不快乐的事情中,这些就成为你的负担,会压得你喘不过气来。”

大师的话点醒了年轻人,他缓缓放下背在身上的包袱,包袱脱离身体的那一刻,年轻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快乐。

烦恼的根源并不在于烦恼本身,而在于烦恼产生了,我们却不能及时放下。

由于认知上的不足,我们才会被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物的本来面目,并一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缘起本来如此简单,是我们将其复杂化,加上自己的欲望,从而使自己苦恼不堪。

仔细想来,人世间所有的一切,没有长久不灭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此而烦恼呢?你所失去的,或是不能得到的,不过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不必有剧烈的心理反应。我们只需要让自己变得勇敢,既能拿得起,也能放得下。

一日,一名叫作黑指的婆罗门弟子前来拜访佛陀,为了在佛陀面前显示自己神通广大,他每只手拿着一个一人多高的花瓶,准备进献给佛陀。那个花瓶纵使两个人,也很难抬起。

没想到佛陀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便说道:“放下吧。”

黑指听后,把左手的花瓶放下了。佛陀又说:“放下吧!”黑指又把右手的花瓶放下了。

然而,佛陀接下来还是说“放下吧!”这让黑指很不解,他现在已经两手空空,还要放下什么呢?

看着黑指一脸的迷茫,佛陀说:“我让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

放下这些,你才能做到真正的放下,才能免遭生死的困扰。”

黑指这才想起,自己拜访佛陀的目的就是想要学会“放下”,于是连忙跪下叩拜,感谢佛陀对他的教化。

对于普通人而言,不可能做到像佛门弟子那样不问世事,但只要能够尽力做到放开一切欲望,放开一切苦难,就能够体会到生活的幸福。当然,佛陀教导我们放下,并不是让我们以消极的态度面对人生,而是通过看透世间万象,更懂得最为珍贵的是当下,更注重当下所付出的努力。

放下生活中的种种不愉快,才能空出自己的心接受新鲜的事物,迎接更为美好的明天,从而健康快乐地生活下去。

幸福不遥远,就在每一个当下

愚者以为幸福在遥远的彼岸,聪明者懂得将周遭的事物培育成幸福。

——星云大师

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幸福太遥远了。”似乎幸福对他而言只能够仰望,只属于别人。幸福真的那么遥远吗?

星云大师认为,幸福就在身边,就在当下,只是太多人习惯于将目光放在远方,而忽略了现在的幸福。

一位年轻人一心修禅,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够成佛。然而很多年过去了,修行依然停留在当年,丝毫没有进步。

正当年轻人在为此事苦恼时,一个朋友告诉年轻人,在一座深山的古寺中,有一位得道高僧,他能够帮助人们化解任何难题。

年轻人听后,经过数月跋山涉水,终于找到了那座古寺,来到了高僧面前,向高僧请教道:“请问高僧在还未得道之前做什么?”

高僧回答:“砍柴、担水、做饭。”

年轻人听后,继续问道:“那得道之后呢?”

高僧回答:“砍柴、担水、做饭。”

这让年轻人百思不得其解,既然得道之前和得道之后没有什么分别,那得道与否又如何呢?为了解开自己的疑云,年轻人接着问道:“那何为道?”

高僧笑着回答:“在我得道之前,砍柴时总想着一会儿要担水,担水时又想着一会儿要做饭,做饭时又想着一会儿还要砍柴。因此,我总是心不在焉,什么也做不好。得道之后,我在砍柴时只想着砍柴,担水时只想着担水,做饭时只想着做饭。”

幸福就是这样,就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只是太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偏要追求更多、更好的幸福,结果却忽略了当下已经拥有的幸福。也许有人认为当下的自己情况很糟糕,没有幸福的家庭,没有顺利的事业,烦心事却是一箩筐,这样的“当下”怎么能幸福呢?

如果我们只是一个穷人,只拥有一间破陋的茅草房,却把自己的幸福标准定位在富人的水平,那注定我们无法感受到幸福,因为我们脱离了当下,用沉重的欲望迷惑了心智。当我们为自己没钱买车买房而苦恼时,看看周围露宿街头的人,当我们为自己不能吃山珍海味而沮丧时,想想还有人食不果腹。

抛开一切对名与利的追求,着眼于现在的自己,我们是否已经很幸福了呢?

幸福,不在远方,也不需要仰望;幸福就是现在,就是当下,就是正在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

一座寺庙的屋顶上,一只蜘蛛在此安了家,蜘蛛每日受到香火和虔诚祭拜的熏陶,渐渐有了佛性。一千多年过去了,蜘蛛的佛性增加了很多。

一天佛祖来到这座寺院中,偶然一抬头,看到了屋顶的蜘蛛,便停住脚步说:“今日你我相见总是缘分,你在此修炼了一千年,一定有些真知灼见,我可否问你个问题?”能够有幸见到佛祖,蜘蛛很高兴,连忙答应下来。佛祖问道:“你认为这世间什么是最珍贵的?”蜘蛛回答:“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听后,摇了摇头,便离开了。

又一千年过去了,蜘蛛依然在寺院的屋顶上修炼,佛性又增添了不少。

佛祖又来寺院中,看到蜘蛛,说:“又一千年过去了,你可还好?对我曾经问你的问题,可有了深一层的认识吗?”蜘蛛想了想,依旧回答道:“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依旧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这一次佛祖说:“你再好好想想,我还会再来的。”

又过了一千年,忽然一阵狂风大作,将一滴露珠吹到了蜘蛛网上,那露珠晶莹剔透,蜘蛛生出怜爱之心,每天看着露珠,它觉得自己很开心,在这三千年中,蜘蛛从未这样开心过。然而,一阵风吹来,露珠被带走了,蜘蛛的心仿佛也被带走了,它感到十分寂寞和难过。

就在这时,佛祖出现了,再次问了那个问题,蜘蛛想到失去的露珠,回答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听后,摇了摇头说:“既然你还是这样认为,那我就让你到人间体验一下吧。”说完,便让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家庭,成为一个身份高贵的富家小姐,取名珠儿。

珠儿长到十七岁时,就已经婀娜多姿、倾国倾城了,前来提亲的人数不胜数,但是珠儿一一回绝了,她知道佛祖为她安排的姻缘还未到。不久后,一个名为甘鹿的青年高中了状元,皇上宴请文武百官为甘鹿庆祝。当天有许多千金小姐到场,包括珠儿和皇帝的女儿长风公主。在席间,甘鹿的才华征服了在场所有的少女。珠儿心中窃喜,她知道甘鹿是她的姻缘,这是早已注定的。

宴席结束后,珠儿随母亲到庙中烧香,恰巧看到甘鹿也在此,珠儿大喜,问甘鹿道:“你可曾记得十七年前,在寺院屋顶的蜘蛛网上你我相识?”甘鹿对珠儿的话感到十分疑惑,认为珠儿的想象力太过丰富,没有做出任何回答就离开了。珠儿没有感到甘鹿对她的爱意,十分迷惑。但她认为这是注定的姻缘,他们迟早会在一起。然而几日过后,珠儿忽然听说,皇帝命甘鹿与长风公主完婚,而珠儿则许配给太子芝草。这个消息对珠儿而言,如晴天霹雳一般,她没想到佛祖会给她安排这样的姻缘。在极度伤心的情况下,珠儿病倒了。

一连数日滴水未进,珠儿的生命危在旦夕。就在她灵魂即将出窍之时,太子芝草听说了珠儿的病情,他连忙赶到珠儿家中,握着珠儿冰凉的手,说:

“那日,父皇宴请百官,在那么多姑娘中,我对你一见钟情。我苦苦哀求父皇,他才答应将你许配给我,如果你死了,我也活不成了。”说完,拿起随身佩戴的宝剑准备自刎。

这时,佛祖出现了,他对珠儿说:“蜘蛛,你一直心心念念着那滴露珠,可你曾想过它是谁带来的吗?是风。甘鹿是长风公主带来,后来又由长风公主带走,甘鹿是属于长风的。而太子芝草,曾经是寺院门外的一株小草,它仰望了你三千年,爱慕了你三千年,而你却从未看过它。现在我再问你,什么是世间最珍贵的?”

珠儿知道了前因后果,回答说:“原来,世间最珍贵的是‘已得到’,是把握现在的幸福。”珠儿终于大彻大悟,在最后的时刻睁开眼睛,打掉了太子芝草手中的宝剑,与之拥抱在一起。

只有当下才是我们拥有的最珍贵的财富,才是能够为我们带来幸福感的载体。星云大师认为,对幸福的感受,取决于我们对幸福的认知,想要得到真正的幸福,首先要修炼自己的内心,内心觉得幸福了,外界的一切因素就都无法左右我们了。如果我们能体会眼下的幸福,就能保证这一生都是幸福的。

爱,不是用眼睛看,而要用心体会

真正的感情应该不是占有,而是一种奉献。

——星云大师

佛经中说,人是从爱中来,并把人类称为有情众生。爱,这一个字,几乎包含了所有美好的感情。说到爱,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男女之间的爱情。有人认为,爱情就像一场游戏,充满了不确定,玩得好,皆大欢喜;玩得不好,两败俱伤。

关于爱情,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当有人问星云大师对爱情的看法时,星云大师说:“爱情可能会变,但我们的心不会变。”这说出了爱情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心”,一方面是以真心对待爱,另一方面是用心体会爱。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他娶了四个妻子,他最宠爱第四个妻子,因为她年轻貌美,又懂得哄他开心。于是,国王无论吃饭睡觉,都与第四个妻子在一起。

其次,国王宠爱的是第三个妻子,因为第三个妻子是国王费了一番周折才得到的佳人,就算是国王每天对着她说甜言蜜语,她也很少露出笑容。因此,国王总是为了换取那来之不易的笑容,对第三个妻子百般讨好。

接着是国王的第二个妻子,这第二个妻子贤良淑德,总能在国王为了国事烦恼时,及时出现在国王身边,为国王排忧解难。国王和这个妻子在一起,更像是和一个多年的老友相处,一旦见不到就会很想念,但是却不会天天黏在一起。

最后是国王的第一个妻子,这个妻子年老色衰,更像是国王身边的女仆,为国王操心一切事情,安排国王的三餐,天冷的时候为国王添衣,天热的时候为国王解暑,只要国王需要她,她会立刻出现在国王的身边。但是国王的心里,却没有为她留下任何位置,经常忽略她的存在。

渐渐地国王老了,有一天,死神站在国王的床边要带走他,并对他说他可以带走一位自己生前的挚爱。于是,国王拉着第四个妻子的手,问她:“你愿意和我走吗?”第四个妻子说:“我还这么年轻,还有大好的青春年华,当然不会跟你走。”

国王为第四个妻子的无情而伤心,于是又拉着第三个妻子的手,问她:“你愿意和我走吗?”第三个妻子说:“你最爱的第四个妻子都不愿意陪你走,我凭什么和你一起走呢?不过,我可以答应你,你走后三年里,我不会嫁给别的男人。”

第三个妻子的冷漠让国王很难过,他想到了第二个妻子,于是问她:“你愿意和我走吗?”第二个妻子一边哭,一边说:“我可以为你终身不再嫁人,但是我做不到陪你一起走。”国王想不到自己平时疼爱的三个妻子都不愿意陪自己走,正当他准备什么也不带就离开时,第一个妻子拉着他的手说:“我愿意和你一起走。我父母把我许配给你,就是要我无论生死苦乐,都不离开你。

所以,不管你去哪里,我都会跟着你。”

这一次,国王流下了泪水,他牵着第一个妻子,随着死神离开了。

国王代表人类的灵魂,第四个妻子代表人的身体,第三个妻子代表人所拥有的财富,第二个妻子代表父母、妻儿、兄弟姐妹、朋友,第一个妻子代表的是人的心。

我们疼爱自己的肉体,不让它挨饿受冻,不让它承受疼痛,就像国王对第四个妻子的宠爱一样。当生命终结的那一刻,肉体轰然倒地,只有灵魂孤单地离去。这时候,无论我们付出多少辛苦挣来的钱财,也不能带走一分一毫。亲人朋友会为我们的离去而悲伤难过,但他们仍然有自己的人生,也不会陪着我们走。自始至终和我们如影相随的只有我们的心,而我们却在活着时,沉迷于色身,忽略了真心。

这是佛教中关于爱情的一个故事,它告诉我们,在爱情中真心是最重要的。所以无论何时,都要保持真心,只要真心不变,爱情就会长存。但在现实中,很多人在面对爱情时,不是用心体会,而是用眼睛去看,只关注华丽的外表,却很少注重内心是否也同样充实。

晋朝时,有一个名叫许允的人,经过媒婆的介绍娶了一个同乡女子为妻。

在洞房花烛夜,掀开盖头的那一刻,许允愣住了,他没想到自己的妻子竟长得如此丑陋,于是十分不高兴,问新娘道:“女子应有四德,妇德、妇容、妇言、妇工,我且问你有几德?”

新娘回答:“我有三德,缺少妇容。”许允看新娘子既有自知之明,还要嫁与他人为妻,心里更加不快。新娘将这一切看在眼中,反问许允:“君子有百行,你具备几行?”许允回答:“我百行皆备。”新娘听后微微一笑,说:“君子百行,以德为先,你今见我容颜丑陋,便不悦,好色比好德有过,还好意思说自己百行皆备吗?”

许允听后顿时感到羞愧难当,于是连忙向妻子道歉,从此以后两人相敬如宾,白头到老。

星云大师认为,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情,配偶是一生的跟随。所以不能肤浅地用眼睛去寻找另一半,而是应该用心去寻找,同时也要更注重对方的心灵,而不只是外貌。这样的婚姻中,双方才能够心灵相通,彼此真心爱护对方。

工作忙不是借口,要时刻心系家庭

无论怎样的忙,要紧的是,不要因为忙碌而忘了自己的存在。

——星云大师

对于许多职场人士而言,“忙”似乎是他们日常的生活状态,除了睡觉时间,他们时刻处在忙碌当中。若是问他们:“最近怎么样?”他们一定会回答:“忙,非常忙。”

如果再问他们“忙什么”,他们一定会回答:“忙着挣钱,忙着工作。”

星云大师认为,忙固然好,但是如果忙过了头,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例如家庭、健康等,就得不偿失了。也许有人会认为,现在还年轻,应是为事业奋斗的时候,以后和家里人相处的时间还很多,不在于现在的一时半会儿。

事实真是如此吗?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明白这其中包含着多少后悔。

有一个年轻人,他的志向是当一名作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总是废寝忘食地投入到写作中。同时,为了自己的思路不被打断,他从来不让家人打扰他,后来甚至为了让自己在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创作,他搬出了家,到了一个偏僻的山村中居住。

家里人甚是想念他,可是又不敢贸然给他打电话。而这个年轻人一心投入到写作中,完全忽略了自己的家人。因为长期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他患上了头痛的毛病。但是他对此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每当头痛难忍时,他就用布条勒住头部,以此来减轻疼痛感。

然而,头痛的毛病越来越严重,终于有一天他无法忍受,晕倒在了出租屋中。当他再次醒来时,看到床边站着自己年迈的父母,还有未成年的妹妹,他们都眼圈泛红。这时候他才知道,他的大脑中长了一个恶性肿瘤,他之所以头痛,是因为肿瘤压迫了神经,而现在因为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已经无法根治,只能等着死神的降临。

人生最后的日子里,他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一边写作,一边利用闲暇的时间与家人一起聊天、看电视,这一刻,他才发觉自己曾经错过了那么多的美好时光。然而,病魔却没有因此而放过他,几个月之后,他死于一个清晨。死之前,他想,如果生命可以重来,他一定不会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

在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今天,忙碌已经成了大多数人戒不掉的“瘾”。

在奔波中,他们的心灵渐渐不堪重负,疲惫的身心使他们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想法。不如停下脚步来想一想,自己忙碌的原因是什么。是为了挣更多的钱。

可是有了更多的钱又是为了什么呢?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这几乎是每一个人关于为什么忙碌的逻辑思维,但是却没有人意识到,因为钱而忙碌已经让我们失去了和家人最好的相处时间。

古语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随着我们的成长,父母越来越老,所剩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也就意味着我们能够孝顺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此刻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事业上,试想,几年后,甚至是十几年后,父母是否还健在?是否还能听见我们给他们讲的笑话?是否还能看清我们的长相?是否还能咬得动我们给他们买的美食呢?天下又有多少为人父为人母的年轻人,正在后悔自己因为忙于事业,而忽略了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因为缺乏父爱和母爱而导致长大后心灵不健全!还有我们的妻子或是丈夫,他们在乎的只是钱吗?他们更在乎的是不是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呢?

一个男子的妻子一直希望他能送给自己一束美丽的玫瑰花。虽然他们当时的生活条件并不富裕,但是一束玫瑰花的钱还是有的。

这个男子想,既然妻子那么喜欢玫瑰花,自己就开一个花店吧,这样以后每天都可以送妻子玫瑰花了。为了给妻子一个惊喜,他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妻子,而是更加努力地工作。他常常早出晚归,只为了能够积攒一些开花店的本钱。

两年过去了,他每晚回家后累得倒头就睡,孩子见了他都不会叫“爸爸”了。妻子经常说自己胃疼,他却一直没有时间陪妻子去医院检查。渐渐地,妻子不再说自己胃疼,他以为妻子已经好了,因为妻子每天都会等他回来,为他放好洗澡水,为他煮一碗热面条。看着妻子日渐消瘦的身体,他有些不安,妻子却笑着说自己正在减肥。粗心的他,就这样相信了。

终于,他攒够了开花店的钱,当他把一切准备妥当后,高高兴兴地回到家时,才发现妻子不见了,桌子上留着妻子给他的一封信。妻子在信上说自己得了胃癌,为了不让他担心,一直靠吃药维持,现在她的生命已经到了尽头,她希望下辈子他们还能做夫妻,只是下辈子丈夫不要再这么忙,能够多一点儿时间陪她。

看到信的丈夫后悔不已,他终于可以每天都送妻子一束玫瑰花了,妻子却离开了自己。在妻子的葬礼上,男子用玫瑰花铺满了整间屋子,只是妻子永远也看不到了。

有人说:“人间最珍贵的莫过于得不到与已失去。”而佛祖说:“人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人们把太多的精力都用在了追求还没有得到的东西,忽略了自己已经拥有的,当已拥有变成已失去,才悔不当初,但是却为时已晚。

婆媳间要学会换位思考,相互包容

婆媳在一个家庭中生活,要跳探戈,你进我就退。

——星云大师

人人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婆媳经”就是其中一本。婆媳之间既不可以像母女之间那样肆无忌惮、亲密无间,也不能像陌生人那样不闻不问、漠不关心。在当下的生活里,很多人都要面临婆媳关系的难题,因此,学会处理婆媳关系也成了把握当下的必修课之一。许多人形容婆媳关系为“两个女人一生无休止的战争”,仿佛婆媳之间天生就是对立的关系,这与我国的封建文化有一定的关系。

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大家庭中,婆媳地位悬殊,完全是一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媳妇必须听命于自己的婆婆,即便是婆婆错了,媳妇也是敢怒而不敢言。而在现代社会中,男女平等,婆媳之间的关系也逐渐趋向平衡,在婆婆怒的时候,媳妇敢言了,甚至婆婆还未怒,媳妇已经先怒了,产生矛盾也就成了必然。

一个妇女哭哭啼啼地来到了寺庙中,向佛祖哭诉:“我的婆婆对我一点儿也不好。今天小姑一家要回来,婆婆便一大清早就叫我起来准备饭菜。快到中午时,我辛苦地准备好了一桌饭菜,小姑他们却还没来,婆婆只好打电话催,结果小姑却告诉婆婆她忽然有事走不开,下午才能赶回来。我想既然他们不回来了,我们总得吃饭,于是拿起筷子准备吃一块排骨,婆婆却把盘子端走了,说留到下午女儿回来再吃。如果是我亲妈,一定不会这样对待我的。”

佛祖听后,对她说:“你先来看看这些画面吧。”说完,妇女的眼前就出现了她回娘家时的情景,只见她手中提着大包小包,脸上洋溢着笑容。然后画面一转,是她母亲正在一边督促嫂子做饭,一边打电话给她,催她赶快回家,家里做了她最喜欢吃的红烧肉。回到家后,母亲就让她坐下吃饭,而嫂子还在厨房忙碌。

接着画面消失了,佛祖说:“每个母亲都是一样疼爱自己的儿女。你期望婆婆像妈妈一样爱你,可你是否把婆婆当作妈妈呢?”

事实上,婆媳之间可以和睦相处,只要能够真心实意地将对方当作亲人对待就可以了。在一个大家庭中,除了夫妻关系,就是亲子关系,这两种关系的交叉点,就是婆媳矛盾的源头,归根究底,就是因为爱。妻子爱自己的丈夫,母亲爱自己的儿子,当两个女人为了取得一个男人的爱时,就好比情敌相见,分外眼红。儿子若是对妻子太好了,忽略了母亲,母亲则会很伤心,认为自己白养了儿子;若是儿子对母亲太过于言听计从,丝毫不顾及妻子的感受,妻子则认为丈夫不爱自己。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婆婆媳妇互看对方不顺眼。

这也体现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即夹在两个女人之间的男人。若是男人能够处理好母亲和妻子之间的关系,就能起到双面胶的作用,让母亲爱屋及乌,爱自己的同时也爱媳妇,让妻子也是如此,爱自己的同时也爱母亲。如此这般,再加上婆媳之间能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相互理解,相互包容,那么就不会出现婆媳不和的情况了。

对此,星云大师说:“婆媳之间要时常抱有‘对不起,我错了’的想法,把自己当作坏人,谦卑自躬,主动承担错误,而让他人站在正确的位置上。”

在一个小村庄中,几乎每家每户都知道李家婆媳亲如母女,有时候李老太太对媳妇要比对自己的亲生女儿更好。村里许多婆媳不和的家庭,都希望知道她们相处的秘诀是什么。一天,村东边的陈婆婆忍不住来到李家,希望能够学到一点儿相处之道。

陈婆婆一进门,李家的媳妇便热情地请她入座,然后准备拿茶杯倒水,结果不小心将放在桌边的茶壶碰倒在地,玻璃碎了一地。陈婆婆心想:这个媳妇也太笨手笨脚了,幸好不是自己的媳妇。这时,李婆婆也走了进来,媳妇连忙对李婆婆说:“妈,太对不起了,我不小心将您最喜欢的茶壶打碎了。”

李婆婆一听,不但没有责怪儿媳,反而安慰她道:“碎了就碎了,还可以买新的,也怪我不该将茶壶放在桌边。你怎么样,有没有被烫伤啊?”一场可能会发生的家庭纠纷,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化解了。

陈婆婆看在眼里,不用多问,明白了她们婆媳间为什么能够相处得如母女一般了。

婆媳之间想要和睦相处,就要像跳探戈舞一样,有进有退,这样才能跟得上音乐,跳出优美的舞步。如果都是只进不退,就会相互踩脚;如果都是只退不进,又无法成为一支舞。当所有人都在乎前方的世界有多么美好时,如果我们能够转身看看后面的世界,就会发现一片更辽阔的土地。

夫妇之道,从互相欣赏和体谅开始

感情像眼睛,容不了一粒细沙。

——星云大师

现代社会中,离婚率不断攀升,这当中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夫妻之间没有找到正确的相处之道。夫妻之间相处有道,才能组成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星云大师说:“夫妻之间相处有道,当从相互欣赏和相互体谅开始。”很多人认为两个人之间只要有爱,就能够携手一生,而事实远比理想复杂得多。如果把爱情比作理想,那么婚姻就是现实,它远不如爱情那么单纯,除了要尽到为人夫为人妇的责任外,还要懂得欣赏对方的优点,体谅对方的缺点。

一日,圣严法师正在寺院中参禅念经,一对夫妻前来拜访。这对夫妻结婚一年有余,吵架的次数比他们在一起吃饭的次数还多,但是他们又彼此爱着对方,不想因为吵架而分开,于是希望能够得到圣严法师的开解。

引起他们吵架的原因往往很简单,比如,吃苹果到底要不要吃皮。太太认为皮上会沾有农药,所以每次吃苹果都会把皮削掉;而先生则认为苹果皮富含营养,削掉皮太浪费了。因为意见不统一,两人常常因为一个苹果应该怎样吃而吵得不可开交。

圣严法师听完他们的叙述后,说:“能够让你们不再争吵的最好方式,就是以后都不要再吃苹果了。”

夫妻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无法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吃苹果,况且他们还会因为其他事情吵架,不能因为什么吵架,就完全戒掉那件事情。于是他们问圣严法师,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圣严法师对太太说:“你先生从小到大吃了那么多苹果皮,现在仍然活得很好,所以你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然后又对那位先生说:“既然你认为苹果皮有营养,觉得扔掉可惜,那你可以把削掉的苹果皮吃掉啊,这样问题不就解决了嘛!”

夫妻二人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受着不同的家庭教育,所以无论是性格,还是生活方式,都存在着很大不同。谈恋爱时,会因为彼此身上的不同点而相互吸引。而结婚后,这些不同点就成了产生纠纷的源头,一方强迫另一方接受自己的习惯,另一方采取抵制的态度,矛盾冲突不断,这样的婚姻生活怎么能够美满和幸福呢?

有的男人认为自己在外辛苦赚钱养家,在家中就应该是一家之主的地位,不但不做家务,还经常对妻子发号施令,很少关心妻子和孩子;有的女人则认为自己辛苦操持整个家庭,而男人却丝毫不体谅自己,心中渐生怨气。他们都忘了夫妻之间最重要的是相互欣赏和相互体谅,他们没有做到这一点,看到的当然都是对方的缺点。

在一个偏远的村子中,住着一对老人,他们是目前婚龄最长的一对夫妻,结婚已经有九十多年。

每天早晨两位老人都会手牵着手,一起到村后的山上捡些柴火,然后再一起拖回家,一个点火,一个做饭,饭做好后,就一起坐在门前的小木桌上吃饭。如果不是脸上的沧桑诉说着他们的年龄,他们俨然像一对刚刚恋爱的情侣。有人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让你们几十年如一日般恩爱?”

老伯回答:“她嫁给我时,是村里最漂亮、女红做得最好的姑娘。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见过比她漂亮,女红做得比她好的女人。”旁边的老伴听了,咧开没有牙齿的嘴笑起来,现在的她全然看不出当年的风采,但是在老伯眼中,她仍旧最漂亮。

轮到老太太说他们的婚姻秘籍时,老太太说:“结婚前,我曾列出十条允许他犯的错误,只要是在这十条之内,我都会选择原谅他。”人们不禁又问道:

“难道他就没有犯过这十条以外的错误吗?”

老太太笑了,回答说:“其实这十条错误,我并没有具体规定有哪些,每次他犯了错误,我都告诉自己这是十条中的一条,原谅他吧。”

一个懂得欣赏,一个懂得体谅,成就了一段童话故事般的婚姻。只要我们与这对老夫妻一样,每个人都可以是童话的缔造者,成为故事中的公主与王子,拥有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留给子女最好的财产,不是金银财宝,也不是洋房汽车,而是道德学问与技能修养。

——星云大师

《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一个人的成长,乃至一生,都与他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

历史上很多故事都阐述了这一观念,例如,孟母三迁、王羲之练字等,很多人的功成名就都和父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因此,星云大师说:“教育儿女,父母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语、态度与方法,其次是注重教育的方式。”

曾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人,十六岁成为孔子的徒弟,因聪颖好学,颇得孔子真传。

有一次他的妻子准备到集市上买东西,年幼的儿子哭闹着要随母亲一同前去,妻子只好哄儿子道:“你乖乖在家,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做你最爱吃的酱汁烧猪蹄。”儿子一听,果然不再哭闹,乖乖地站在门口,等着母亲归来。

不多时,曾子的妻子就回来,还未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一片嘈杂声。原来是曾子正在捉猪准备杀之,妻子连忙上前阻拦,说:“我是哄小孩儿的话,你怎么能够当真呢?这只猪要留到过年吃的。”

“夫人,孩子年纪尚小,不懂得明辨是非,一切都会以父母的言行为自己的榜样,你现在对他说谎,就等于在教他说谎。你既然那样答应了孩子,今天这猪就必须得杀。”曾子回答。

妻子听了曾子的话,不再阻拦,帮曾子宰了猪后,就按照自己之前答应孩子的条件,做了酱汁烧猪蹄。

一个具体的行为胜过一百句谆谆教诲,有的家长对孩子说“你要诚实”,但自己却经常言而无信。言行不一,孩子又怎能信服呢?尤其是现在社会中,独生子女居多,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更是重中之重。有的家庭对孩子过于严厉,造成孩子胆小怕事,唯唯诺诺,与家长沟通甚少,产生隔膜;有的家庭对孩子太过溺爱,导致孩子性格乖张傲慢,禁不起一点儿风浪。

怎样把握教育的度是一件难事,这更加要求父母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加以约束,这样就算掌控不好教育的度,也至少可以让孩子在自己身上吸取有益的方面。

在一个古老的国家,国王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规定凡是家中有年老的父母,就要将其活埋,以节省出粮食养育子女。尽管很多人对这一法令不认同,但是也不敢违抗国王的命令。

只有一个男子例外,他不忍活埋父母,便偷偷在家挖好了地窖,当父母老去时,他就把父母藏在地窖中,每日给父母送吃送穿。年幼的儿子看到这一切,十分不解父亲为什么要违抗国王的命令,但是他知道父亲的做法一定有自己的道理。

渐渐地,男子的双亲在地窖中寿终正寝,儿子长大了,开始到学堂念书,书中告诉大家“父母对自己有养育之恩,所以要孝顺父母”。此时,儿子明白了当年父亲的做法。转眼间,男子也老了,他等着儿子将自己活埋。没想到儿子却将他带到了地窖中,并对他说:“父亲,您没有活埋自己的父母,我也不会那样做。您放心吧,我会像您孝敬祖父祖母那样孝敬您。”

又过了几年,新的国王登基,废除了活埋老人的法令,男子可以不用待在地窖中了。当他走出去后,大家才知道他的儿子违反了先王的法令,正当商议怎么处罚他们一家人时,国王也听说了这件事。国王被他们的孝心所感动,不但免除了他们的罪行,还赏赐给他们一处宅落,供男子颐养天年。

男子没有说一句话,却教会了儿子孝顺,这远比课本上教人孝顺,但现实中却背道而驰更有说服力。孝顺只是父母可以影响孩子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星云大师总结出了一些其他方面的影响:

一、严格要求自我。父母在孩子面前能够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孩子就能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不必总是需要父母督促才能做到。

二、尊敬他人,接受不同。夫妻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包容,孩子绝不会对他人没有礼貌、心胸狭窄。

三、明辨是非。若父母能够做到对自己做错的事情负起责任,孩子就会懂得做事情前考虑后果,不会误入歧途,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家长在给孩子做榜样的同时,也是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家长做得有多好,孩子学得就能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