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梦返战国
1390800000233

第233章 :鞑靼兵势

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没想到作为这次对鞑靼人作战的主帅之一的戚继光也反对对鞑靼发动战争,而更出乎我的意料,反对这次作战的不仅仅是戚继光一人,蓟辽保定总督谭纶以及宣大总督王崇古还有大同巡抚方逢时还有朝中的张居正高拱等人都反对这次作战,估计现在支持作战的除了隆庆皇帝之外,就剩下那些除了拍皇帝马屁之外什么都不知道的奸佞之徒了,不过现在最让我担心的不是这个,而是那个叫做赵全的汉人,听说这厮是一个白莲教徒,一提到白莲教徒,我总是想起清朝时期各种各样的白莲教起义,可能是我out了,没想到明朝就已经有白莲教这么个东西了,而且白莲教的起源还可与追溯到南宋时期,如果不是丁士美告诉我这些,我这辈子可能都不知道这些东西。

“赵全,这人真的有这么可怕吗。”我低头沉思,在京城的时候,丁士美就没少跟我说关于这个赵全的事迹,据说,赵全刚刚叛逃到蒙古的时候,正好赶上俺答汗腿部有疾,略懂医术的赵全冒死入应州买药,治好了俺答汗的病,俺答汗因此与赵全亲近,渐渐视赵全为心腹,而在这一时期,因为政治的腐败,边地的汉人大量的叛逃到蒙古,再加上蒙古人连年寇边掠夺人口,蒙古地区板升大量兴起,赵全等人取得安答信任之后,开始在丰州地区大展宏图,板升之地逐渐兴旺起来,而随着板升之地兴旺所带来的问题就是劳动力的不足,这是一个十分现实而又要命的问题,因此,这些叛逃的汉人头目经常挑唆蒙人入境,劫掠口内青壮年劳力,并为之出谋划策,提供各种情报,制造利兵坚甲,云梯冲竿等作战武器,提供各种战术建议,大量人口的到来,开垦了蒙古地区的荒地,这些地区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俺答汗对于农业的兴趣,他为此不断开辟可以供汉人耕种的地界。而农业的发展也壮大了俺答汗的实力,在得到好处的之后,俺答汗越发的信任赵全,据说每有战事,俺答汗甚至亲往赵全家商议。自此后,蒙人岁掠华人劳力以千万计,也就是说,自从白莲教赵全等人叛逃归蒙,明代中后期三边遭受更大的威胁,防御更加困难。站稳脚跟之后,赵全等人野心逐渐膨胀,他们试图拥立俺答汗为帝,并为俺答汗建起九重宫殿,而他们称王,也建起了规模不小的土堡,当时赵全就有人口万众,周延数十里,马匹五万,牛三万头,谷二万斛。正是在这些人等的串通怂恿之下,蒙明关系更加紧张,和解更是无望,对于赵全,大明朝廷恨之入骨,但又无可奈何,有人甚至说道“鞑靼不足惧,奈何有赵全”,还有人说道“赵全之害甚于鞑靼。”大明朝廷一直想要除掉赵全但就是没有方法,几次派人暗杀都无功而返,而这次把汉那吉归降,正好为大明朝廷除掉赵全提供了一个契机,只是隆庆皇帝却要以战争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让边关诸将大伤脑筋,用戚继光的话说就是“赵全不除,边关永无宁日。”

我虽然不知道这个赵全是何许人也,但是听礼部侍郎丁士美以及名将戚继光都对这个赵全如此评价,我不得不对这个人重视起来。

日上三竿,戚继光的大军启程,因为顺路,我和戚继光一同前往大同府,在接到隆庆皇帝命其出兵的圣旨之后,戚继光率领三千人前往大同府,这些兵士大多操着一口浓重的南方口音,有的时候我都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这年头有没有什么普通话的概念,让我和他们之间对话产生了一点障碍,听戚继光介绍,他现在率领的人都是浙江人,我这才想起来,戚继光在担任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诸军事之后,好像以北方兵纪律散漫苟且偷安为理由,从东南抽调了三千浙江兵,这应该就是那三千浙江兵了吧,看他们在风中瑟瑟发抖的样子我就好笑,这里可是北方啊,用南方兵在冬天打仗,在厉害的士兵估计也得跪地唱征服吧。

八天之后,大军抵达了大同府,大同府是历代名镇,盛唐时期,曾为从长安通往北部外族的必经之路,到明时,已成了西北防御的重镇。久经历代修葺,大同府墙高河深,坚如铁壁。大明朝立国之初承袭行省制度,改大同府为承宣布政使司。大同路于洪武二年改为大同府,属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大同府辖浑源州、应州、朔州、蔚州四州及大同、怀仁、马邑、山阴、广灵、灵丘、广昌七县。明实行卫所制,大同镇为九边重镇之一,洪武五年山西行都指挥使司设在大同。永乐七年设镇守总兵官,为镇之最高指挥官。成化十年设巡抚;正德八年设总制。所辖大同前、后卫,大同左卫、云川卫,大同右卫、玉林卫,阳和卫、高山卫,天成卫、镇虏卫,平虏卫,威远卫,井坪千户所等十三卫所,八百二十三座堡寨,三百零七座墩台。其地为今山西外长城以南,东自冀、晋省界,西至大同市西北一带。明初在此屯田,为京师西北屏障。明洪武五年徐达依旧城重建大同城,呈方形,周围十三里,高四丈二尺,包砖,设四门,均有瓮城、吊桥、城壕。四门东曰和阳,南曰永泰,西曰清远,北曰武定。四门均建城楼,四角有角楼,城正中有牌楼.不仅城防设计固若金汤,为我国军事重镇的典范,而且整体布局如"凤凰单展翅"。成化二十一年筑长城,嘉靖年间先后三次修筑长城,万历年间又两次修大同边墙。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封十三子朱桂为代王,在大同建立王藩,称代王府。洪武二十九年置分守冀北道,驻大同府,嘉靖年中期移驻朔州。

我们抵达大同府的东门,早有大同巡抚方逢时和宣大总督王崇古出城迎接,而隆庆皇帝的另一路兵马蓟辽保定总督谭纶的军队则还在路上,确切的说还没有出发,隆庆皇帝的三路兵马,第一路是大同府当地的边兵,第二路就是戚继光的兵马,第三路就是蓟辽保定总督谭纶的兵马,因为戚继光所部多为南方浙江兵,隆庆皇帝不怎么看重,所以这三路里面重要的就是第一路和第三路,为了对抗俺答汗在大同府外集结的重兵,宣大总督王崇古征调了大同府十三卫所中的六个卫所,分别是大同前卫、大同后卫、大同左卫、云川卫、大同右卫和玉林卫,共计三万三千六百人,在加上一部分私人武装,大同府现在的兵力大概在三万六千左右,而蓟辽保定总督谭纶的这一路兵马则征调了京畿地区大约七万兵马,在边关集结十万大军,隆庆皇帝看样子是准备大干一场了,如果他知道他手下的将领打算不战而降服俺答汗的话,他会不会气得吐血,这个我不敢想象,一个皇帝吐血的样子,一定会很好看。

我以为战争还很远,但是战争其实离我非常近,在抵达大同府的第二天,我就感受到了战争的气息,抵达大同府的第一天,王崇古和方逢时就设宴为我们接风,第二天,我闲来无事,登上了大同府的北门城墙,大同府外是一片旷野,已经是十二月了,旷野上的积雪,白白的,很是好看,积雪上还有人马的脚印,冬日的阳光暖洋洋的,十分惬意,正当我享受这份惬意的时候,突然前方烟尘大起,多年的作战经验,这是战马奔驰所产生的烟尘,现在是冬天,地面上只有一层薄薄的积雪,马蹄扬起积雪,直接露出了积雪下的土层,黄土又被马蹄扬起,产生了大量的烟尘。而且看着烟尘的量,不像是一两个骑兵所能扬起的,而我也没听说大同府有骑军出城。

“不好,是敌人,快关城门。”我下意识的大喊着,周围的士兵先是惊愕,之后很快就明白过来了,脚下的城门发出吱呀的声音,厚重的城门砰地一声关上了,城门刚刚关上,那些骑兵就冲到了城墙下,随着他们的临近,我看清楚了他们,这些是蒙古人,是蒙古骑兵。

我把着城墙向下看去,黑压压的人群,一瞬间就铺满了整片旷野,我扫视着城墙下的蒙古骑兵,这些骑兵当中大部分都没有穿什么像样的盔甲,尤其是冲在最前排的骑兵,出了一定头盔之外,身上就没有一件像样的盔甲,后面的蒙古人还好一点,身上还有一点盔甲,随人他们的盔甲不相同,但是他们的装备却一样,腰间是蒙古人那标志性的弯刀,柴油帮助他们称霸欧亚大陆的复合弓,身后背着三个箭囊,战马上的挂着一个小型的狼牙棒,他们手中还拿着一把长刀或者长枪。

“这就是鞑靼人的兵势,真是壮观啊。”我不由的感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