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梦返战国
1390800000222

第222章 :面圣

太和门是紫禁城外朝宫殿的正门。北京故宫最大的宫门。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初称奉天门,曾一度改称皇极门。门内为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堪称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门。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重建。面阔九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一千三百平方米。重檐歇山顶,汉白玉基座,梁枋等彩绘。门前铜鼎四只,铜狮一对,左雄右雌,高大威猛,威武凶悍。太和门左右各设一门,东为弘政门,西为宣治门。

太和门前有面积约26000平方米的广场,内金水河自西向东蜿蜒流过。河上横架五座石桥,习称内金水桥。广场两侧是排列整齐的廊庑,习称东、西朝房,并有会极门和归极门东西对峙。东侧廊庑用作实录馆、玉牒馆和起居注馆。西侧廊庑为编修《大明会典》的会典馆。太和门在明代是“御门听政”之处,皇帝在此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颁发诏令,处理政事。同时有的时候也接见一下外国的使者,说的就是我,特别是像我这种从几十年都不朝贡一次的国家来的使者。具体的事情还要从几天前说起。

离开无名的那个不起眼的铁匠铺之后,我和李如华就径直回到了会同馆,我放下了我手头上一切工作(虽然本来也没什么工作),埋头钻研枪法,一下子的到了这么一把枪和这种枪法,实在是我的荣幸,而李如华也消停了很多,专心于剑法的研究,我们离开的时候,吕夫人把李如华交到一个角落里,送给了她一本剑谱和一把剑,据说那柄剑是无名这一辈子打的最好的武器了,有此殊荣,李如华受宠若惊,回到会同馆之后,把自己锁到屋子里,专心研究剑谱。

就这样风平浪静的过了两天,这两天都有礼部的人来叫我们演礼,我一一记下所有的步骤,到了第三天的时候,丁士美突然拜访,并且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经过六部尚书以及内阁首辅的商议,朝廷最终敲定了我这个日本国使者觐见天子的时间,时间就定在了两天之后,我看了一下时间,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两天之后就是十一月十五号。十五,确实是个好日子。

时间过得飞快,很快两天就过去了,这一天我穿戴一新,取出了一件我随身携带的衣服,这是最后一件跟日本国有关的东西,因为我随身携带而没有被那场罪恶的大火烧毁,这是一件日本的朝服,也就是日本的那些已经腐朽的公卿们穿着的衣冠束带,这是日本最高规格的正装,我看着这套黑色的衣冠束带,不禁摇了摇头,我在日本的时候最看不起的就是那些公卿,甚至狠狠地在皇宫外面揍了号称公家顶点的藤原五摄家首领的近卫前久,没想到啊,我现在也要穿上这么一身衣服,真是莫大的讽刺啊,因为是日本国使者朝见,李如华和金彪没有出场的份儿,他们二人不得不在会同馆内等候。

清晨的时候,礼部来人最为引路者,引领我上朝觐见,朝贡的贡品已经在昨天被礼部的人带到了宫中,我从腰间解下爱刀云之一文字放到了李如华的手中。

“暂时替我保管一下,等我回来的时候再交给我。”我是这么说的,说得好像是诀别一样。

“我会替你保管的,”李如华握紧刀鞘,不知道怎么的现在的这个气氛十分的诡异,好像有些不太正常,我不敢多想,翻身上马,跟着礼部的引路官,在肃静回避的牌子开路下,向紫禁城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进入一个朱红色的大门,这道大门我十分熟悉,如果加上两条标语和一位伟人的画像的话,那就更妙了,现在出现在我面前的是天安门,这个时候好像应该叫做承天门,我们在承天门前集体下了马,很快就有人替我们收好马,从这里开始我们就要步行了,穿过承天门,之后我就完全不认识路了,只能跟在那个引路官的身后,生怕走错了路,被皇城内的禁军当成刺客就地正法。

“还请尊使在这里等候,听候传召。”前面的引路官突然停下来,在对我说完这句话之后就离开了,我也没有多问,让我等着我就等着,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等待是很无聊的,这时外面突然响起了音乐,似乎是敲击编钟的声音,我想可能是御门听政要开始了,果然,编钟的声音之后,我听到一些金属的碰撞的声音,这是盔甲上的甲片相碰撞所产生的声音,这应该是宫中的侍卫就为了吧,在之后就是脚步声,簌簌的脚步声,整齐而又没有一点杂音。真有素质啊,这些官员可都是等了有很长时间的了,却还能保持安静,这要是在未来一定有人窃窃私语,而且声音会越来越大的。

“圣上早朝,百官跪迎,跪——”一个拖着长音的声音响了起来,这声音十分的尖细,就好像一个钉子在玻璃上划动产生的声音,听到这声音,我不由得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这就是真实的太监的声音吗?

“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起。”我以为结束了,单这仅仅是开始,“跪——,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起,跪——,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起。”再说了三个跪之后,这尖锐地声音终于停止了,如果这声音继续这么在我耳边回荡的话,估计我会疯的,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皇帝为什么都那么短命,可能太监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每天听着这么尖锐地声音,意志力在坚强的人也会疯的,更何况皇帝。

我找了个隐蔽的地方,偷偷的向外看,看到外面的官员都身穿朝服,明朝文武官朝服: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俱用梁冠,赤罗衣,白纱中单,青饰领缘,赤罗裳,青缘, 赤罗蔽膝,大带赤、白二色绢,革带,佩绶,白袜黑履。一品至九品,以冠上梁数为差。公冠八梁,加笼巾貂蝉,立笔五折,四柱,香草五段,前后玉蝉。侯七梁,笼巾貂蝉,立笔四折,四柱,香草四段,前后金蝉。伯七梁,笼巾貂蝉,立笔二折,四柱,香草二段,前后玳瑁蝉。俱插雉尾。驸马与侯同,不用雉尾。一品,冠七梁,不用笼巾貂蝉,革带与佩俱玉,绶用黄、绿、赤、紫织成云凤四色花锦,下结青丝网,玉绶环二。二品,六梁,革带,绶环犀,馀同一品。三品,五梁,革带金,佩玉,绶用黄、绿、赤、紫织成云鹤花锦,下结青丝网,金绶环二。四品,四梁,革带金,佩药玉,馀同三品。五品,三梁,革带银,鈒花,佩药玉,绶用黄、绿、赤、紫织成盘雕花锦,下结青丝网,银镀金绶环二。一品至五品,笏俱象牙。六品、七品,二梁,革带银,佩药玉,绶用黄、绿、赤织成练鹊三色花锦,下结青丝网,银绶环二。独御史服獬廌。八品、九品,一梁,革带乌角,佩药玉,绶用黄、绿织成鸂氵鶒二色花锦,下结青丝网,铜绶环二。六品至九品,笏俱槐木。其武官应直守卫者,别有服色。杂职未入流品者,大朝贺、进表行礼止用公服。三十年令视九品官,用朝服。嘉靖八年,更定朝服之制。梁冠如旧式,上衣赤罗青缘,长过腰指七寸,毋掩下裳。中单白纱青缘。下裳七幅,前三后四,每幅三襞积,赤罗青缘。蔽膝缀革带。绶,各从品级花样。革带之后佩绶,系而掩之。其环亦各从品级,用玉犀金银铜,不以织于绶。大带表里俱素,惟两耳及下垂缘绿,又以青组约之。革带俱如旧式。珮玉一如《诗传》之制,去双滴及二珩。其三品以上玉,四品以下药玉,及袜履俱如旧式。

太和门前就是个广场,一条中轴线一般的主干道贯穿南北,这条主干道的两边是持枪而立的侍卫,而在主干道的尽头,有一个极其奢华的龙椅,上面坐着一个人,身着皮弁服,身后有两个宫女手中拿着金色的华盖,一左一右站在皇帝身后,皇帝御座之下有数十名武士,身着甲胄,手中皆持金瓜,整个广场中间,文武百官按照品级大小依次站立。

御门听政很简单的,就是各部依次向前汇报政事,听报告神马的,这是最无聊的事情,我又有回到了我原先站着的地方,等待着这帮官员们汇报完工作之后传召我。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听到广场上那太监又喊了一声,“宣——日本国大使藤原信云觐见——”

“宣——日本国大使藤原信云觐见——”第一个太监喊完之后还有第二个人传话,一直传到了我这里。一个小太监急忙跑了过来,招呼我准备觐见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