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铁与血
13848700000041

第41章 国共合作的经典战例(1)

74军与日军殊死作战,而邹继衍所在的70军只能在山上观看,每当看到战况极为激烈的时候,他就向上级请战,都每次都遭拒绝。

王耀武的74军在浴血奋战,而李觉的70军在袖手旁观,为什么这样做?罗卓英怎么想的?当时70军的将士们都想不通,他们只能站在山上大声呐喊,为74军助威,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可是上峰不让他们下山一步。

战后,人们才明白了,上高城外的战场只有那么大,有再多的兵力也难以摆放,只能白白地给日军的飞机当成靶子。罗卓英是让邹继衍所在的70军养精蓄锐,让实力最强的74军逐渐消耗日军34师团的锐气。等到合适的时机,70军再出击。

合适的时机是什么?是对34师团包围圈形成的时候。

3月24日,这是34师团大贺茂对上高城最后的舍命一搏。从早晨开始,大贺茂就将被74军51师击溃的20旅团仅剩的3000人编成一个大队,与34师团合兵一处,向上高城全线进攻。阵地上短兵相接,无论是中正式步枪还是三八大盖,在打完一发子弹后,都来不及装弹,双方的士兵就缠在了一起,用刺刀、用砍刀、用拳头、用牙齿,用最原始的武器和最原始的本能与对方搏杀,第19集团军司令部少将李翰卿带领着57师敢死队,一人一把大刀片,一字排开,对着每个扑上前来的日军狂砍,刀光映着日光,血色染着曙色,煞是好看。日军的手臂和鲜血四散飞溅,尸体摞了一层又一层。敢死队里有人阵亡,马上又有后面的人补充上来。地面上都是血迹,粘稠的血迹像牙齿一样咬住了他们的草鞋,让他们挪不开脚步。在中国军人的大刀片面前,日军终于胆怯了,退却了。

仅仅在这一天,日军就在上高城外丢下了2000多具尸体。

我在一份《陆军第74军第57师上高会战忠勇官兵表彰表》中看到,最高统帅部表彰的第一个人不是57师师长余程万,而是李翰卿,足以说明李翰卿在关键时刻所起的作用。

上高战役结束后,李翰卿又率队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依旧带着敢死队向日军阵地发起攻击。在与日军的肉搏战中,他身上多处负伤,血流不止,仍指挥敢死队与日军拼杀,最后血流殆尽,壮烈殉国。

黄昏时分,各路****已经聚集在了上高城外,对日军形成了包围,日军被赶进了一个南北长10里,东西长30里的椭圆形包围圈中。

邹继衍说:“当天夜晚6点钟,上面发出了攻击命令,所有合围的部队,立即向当面之地发起进攻,守城的后备军,也从城郊分路出击。日军抱头鼠窜,纷乱后撤。”

尹同道说:“我们在山上,能够看到包围圈中的日军,大炮不需要瞄准,就射向包围圈中,一颗炮弹过去,一片火光,敌人就倒下一大片。”

直到这时候,愚蠢而狂妄的大贺茂才知道中计了。日军《锦江作战》中记录:“在此情况下,师团长大贺茂一面向汉口的第11军司令部请援,一面命令部队于24日返回。军司令部惊悉战况激变,立即命令33师团出动,并由军参谋长木下少将协同作战主任参谋山口中佐、大根大尉疾速向南昌前进。第33师团立即再次出动,并由军参谋长木下少将协同作战主任参谋山口中佐、大根大尉疾速向南昌前进。……33师团立即奉命再次出动,以荒木支队为右纵队,以214联队为左纵队,与34师团取得联系,掩护该师团撤退。”

然而,已经晚了。

34师团被围困在四面楚歌中,为了打通一条逃跑的缺口,大贺茂呼叫南昌所有的飞机赶来增援,日军还动用毒气在前开路。一批批英勇的****将士没有死于拼杀中,而死于日军的毒气中。不但如此,日军为了逃跑方便,还把大批化学武器遗弃在上高战场。时隔50年后,一群民工在泗溪官桥街挖掘地基,不慎挖到了锈迹斑斑,已在地下埋藏了半个世纪的一枚毒气弹,造成当地1300多人中毒。后来,人们又在附近挖出了200多枚毒气弹。而日军当初到底把多少毒气弹遗弃在了上高战场,至今还无法知道。

《上高会战战斗详报》对3月25日这天的战况有详细的记载。34师团被围后,急切呼叫九江的日军赶来增援。从地图上看,九江距离上高应该有三四百里远。然而,因为赣北的日军当初倾巢出动攻打第19集团军,留在九江的日军也没有多少,前来救援的仅有2000人。

当天下午16时,34师团主力拼命向官桥靠拢,赶来救援的33师团前锋部队和来自九江的增援部队也乘着汽车向官桥扑来,就在抗战老兵魏杰曾经坚守的龙形山一带,中日两方的军队再次短兵相接,“我官兵奋勇抵抗,与敌血战,彼此伤亡惨重。”此时,坚守在官桥一带的****腹背受敌,为了减少牺牲,不得已撤退。“敌增援之兵,遂得进入官桥与被围之大贺合流,本部当时尚未所知也。”本部,指的是第19集团军司令部。

现在包围圈里被包围的,不仅仅只有34师团了,还有前来增援的日军。

《上高会战战斗详报》还提到了邹继衍所在的70军107师。107师的任务是连夜经过上高城,在南面攻击日军。

3月25日下午,邹继衍带着一营人马从北面的山上下来,走进了上高城,眼前的县城让他大吃一惊,曾经被称为赣西北明珠的上高连日激战,已变成了一片废墟,没有一间房屋是完好的,没有一面墙壁没有倒塌,战前74军修筑的碉堡和阵地,被日军的炸弹彻底犁平了,空气中散发着硝烟和尸臭的气味,异常难闻。上高城里少有人影,好像一座死城,天空中飞翔着一群群乌鸦,他们在一具具无人掩埋的尸体上飞起又飞落,一声声刺耳的叫声让人背脊发麻。曾经在这里血战了十天的74军57军撤离了上高,此刻在继续追击敌人。

第19集团军少校参谋蓝介愚说:“57师追击日军的仅有一个营的兵力。”那么就是说,这支虎贲师此时仅剩下一个营还有战斗力。

邹继衍带着一营人马渡过锦江,向前追赶,因为是第二批出击的部队,所以没有遇到什么抵抗,顽抗的敌军已经被第一线追击部队肃清。到了黄昏时分,他们看到一群人在薄薄的暮色中仓皇逃窜,有的瘸着腿脚,有的吊着手臂,邹继衍带着队伍冲上去,那一群负伤的日军就跪在地上举起了手臂,连反抗的意识都没有。邹继衍清点战利品,看到有长短枪二十余支,小钢炮炮弹和机枪子弹几箱。

邹继衍带着部队继续追击,看到路边全是日军的尸体,尸体的手臂被割掉了;追到了半夜时分,看到月光下的日军尸体又有了变化,手臂完好,而手指被割走。日军有战场上带走尸体的习惯,带不走就烧,来不及烧就带走一条手臂,而手臂都来不及砍就带走一根手指。从这一路上日军尸体的变化情况,能够看到逃跑的日军有多狼狈。

追击了大半夜,他们饿了,可是没有时间埋锅造饭。突然有战士在路边找到了一口行军锅,锅里是大半锅米饭,行军锅边倒着几名日本兵。可能是厨师。日军连做好的米饭也来不及吃,就仓皇逃窜了。

天亮后,空中出现了十多架飞机,对着中国军队狂轰滥炸。后来,日军的飞机投掷毒气弹和炸弹。“我45团团长张雅韵,亲临督战,被炸殉国。”后来的战报中这样写。我查了一下资料,第45团属于第72军新编15师。

然而,尽管有日军飞机轰炸,****还是前赴后继,向包围圈中的日军发起集团冲锋,将日军分割包围,各个歼灭。

日军的《锦江战役》记载:“27日,第34师团大贺茂带着数百名伤病员好不容易全部渡过泗溪,按照兵团司令部、行李、独立山炮队、病员输送队、野战医院、后卫部队的行军序列。开始向土地王庙东进。土地王庙在五日前已成为待命的敌第九师中枢阵地。另外,在侧背还有重庆军六个师并列尾随追击。入夜,雷电伴随着大雨,各部队在严加戒备下度过了一夜。28日凌晨二时,负责野战医院警卫的炮兵第八中队,终于在土地王庙村西段遭受优势的重庆军攻击,致使该中队全体壮烈阵亡。野炮兵第二大队六角少佐曾将该中队编入自己指挥下,在采取援助措施的同时,向步兵团司令部请求援兵,但得到的答复是:因情况紧急,部队可放弃第八中队,迅速向旅团司令部集结。另外,在黑暗中听到炮兵第八中队求救声的步兵第216联队第八中队,待到28日天明出击时,发现附近有300名重庆军对他们进行了攻击。”

从日军的这段记载中可以想到当初大贺茂是何等无助,曾经骄横不可一世的34师团司令部,如今拱卫他们的只有独立山炮队、病员输送队和医院的医生护士,而且全部带伤带病,这样的军队又怎么会有战斗力。山炮队之所以没有死亡,是因为炮兵跟在步兵的后面,要不然这些炮兵早就被打死了。

然而,躲在步兵的后面也不能躲过劫难。他们在一个大雨倾盆的夜晚被中国军队包围了,旁边的日军连救他们的勇气也没有。

现在,大贺茂身边只剩下了后勤人员,在这个风声鹤唳的夜晚,大贺茂的心中一定充满了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

活捉大贺茂,正当其时。

当时,敌我双方的军队已经完全打乱了编制,中国军队的长官找不到士兵,士兵也找不到长官,将士们几十个人几百个人一组,只要看到穿着中国军队衣服,就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只要看到穿着黄色衣服的日军,就冲过去猛打。到处都是枪弹声,到处都是喊杀声,到处都是弥漫的硝烟,到处都是飞溅的鲜血。日军的飞机在高空中盘旋良久,始终不敢投弹,只好又飞走了。中国军队的炮兵将炮口调试后对准,对准后又调试,也终于放弃了。一场蓄谋已久的战争,变成了肉搏战。

74军58师的追兵攻占了一座叫做傲古山的地方后,看到山下满是日军的伤兵,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惨叫声如同云朵一样,缭绕不散,初步估计这些日军伤兵有2000人。58师误打误撞,竟打进了34师团的野战医院。守卫这些伤兵的日军在58师的猛烈冲击下,抱头鼠窜,把这些哀叫不绝的失去了反抗能力的伤兵,丢给了****。

以前看书,书上说日本人如何强硬,如何宁死不降,如何不抛弃不放弃,看来都不尽真实。日军的单兵作战能够确实很强,但是在落单的时候也会暴露出人性的弱点。至于说到日军的战略,就更是极差,从这次上高会战中就能够看出来。没来由地就突然攻打险地上高,没来由地33师团就突然撤离,没来由地三支部队各自为战谁也不管谁,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做法,恐怕只有日本军队才有,因为日本军人太相信自己的实力了。

58师的追兵绕过这些嗷嗷惨叫的日军伤兵,继续追赶,日军在前面没命地奔逃,****在后面舍命地追赶,当战争变成了一场长跑比赛,双方赛的不是战斗力,而是脚板。在一个叫做杨公圩的地方,58师的追兵捉住了一群日本逃兵痛殴,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了作战命令和军用地图,得知这股敌军竟是34师团师团长大贺茂的司令部随从人员。既然逮住了司令部,那么大贺茂肯定就在附近。追兵把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报告了代理师长张灵甫,张灵甫又报告了军长王耀武,王耀武报告了司令罗卓英,罗卓英大为振奋,立即命令各部追兵奋勇向前,仔细分辨,一定要逮住34师团师团长大贺茂。

上面引用的日军《锦江战役》中的文字已经说明了,这天,跟随大贺茂奔逃的日军有司令部、行李、独立山炮队、病员输送队、野战医院、后卫部队。而到现在,司令部被打散了,独立山炮队被消灭了,病员输送队和野战医院被打垮了,后卫部队早就被击败了,大贺茂剩下了什么?只剩下了行李。大贺茂只能带着行李奔逃。

曾经牛皮哄哄的大贺茂,危在旦夕。

28日午夜,一支中国军队在追击中,看到前方有一座村庄,几十名日军依靠房屋和断墙阻击,而远处,有几名日军在仓皇奔逃。中国军队向着村庄发起攻击,日军负隅顽抗。后续的中国军队源源而来,将村庄里的日军全部消灭。中国军队再去寻找那几名日本鬼子时,发现他们已经消失在了夜色中。

那几名逃走的日军中,就有34师团师团长大贺茂。

大贺茂与死神擦肩而过。

这一天夜晚,与死神擦肩而过的还有岩永汪少将。

岩永汪,此时是34师团34步兵联队联队长,后来升为116师团师团长,率兵攻打衡阳,与第十军军长方先觉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