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王蒙小说新作:明年我将衰老
13822200000008

第8章 太原(2)

小妹妹面前呐,呀儿呀子喂

唱成了情歌。情歌与号子的结合,成为五十年代这首或者不只这首歌曲的特色。而二十一世纪呢,人们更习惯于将拳击音响效果用到床上。

《嗺咚嗺》是五十二年前那个月他在太原度过的那个星期的“每周一歌”。对于他来说,那首先是太原的歌而不仅是湖北的民歌。那个时候的广播,那个时候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每周一歌”节目影响非常大,《茶花女》里的《祝酒歌》就是靠“每周一歌”节目普及的。为什么是湖北歌?带点天真,带点傻气,像唱,更像呼喊,无限真情,几乎喊哑了嗓子。像长江的波浪,涌过来再涌过去。像江南的秋千,荡过前面再荡向身后。什么呀呀咿哟,哟儿哟喂,呀呀咿哟,嗺咚嗺呀,呀儿呀子喂……唱得人销魂忘我,唱得人真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

啊,青春,你的痛哭也是那么甜蜜而又酣畅!你的痛哭也是那样充盈而又响亮!

这些声音对于他和她带来了老陈醋与刀削面,杏花村与玉茭子的味道。

这些都是偶然,历史上发生过的,一经发生,便已千古不易,便已混为一谈。一经宿命,便成为诗,成为心爱,成为神祇,成为此生的辙印和纪念,无比珍重,颤心触肺。

他年轻时候第一次出远门,其实后来看是最近最近的“门”,便是太原。到太原要坐一夜的火车,进入山西境后要穿过那么多山洞,隧道,经过那么多河流、桥梁。火车经过钢桥的时候击打出震天动地的声响。地势分割了北京与太原,使本来靠近得不得了的太原变得遥远。走着L形轨迹,也才有六百一十七公里。他喜欢数字六百一十七。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没有比《刘胡兰》歌剧的这句词更能描绘山西的了。那时候的音乐人马可,已经渐行渐远。激越的车轮撞击着铁轨。太原之行是一次金属乐器的打击乐。湍急的河流,也急于唱出自己的歌儿。为什么不是在平地上流淌,而是急急地自上而下地赶路?河流到了中国也变得急如星火,热切难耐。深夜。那个时候他还不习惯于坐卧铺,他宁愿走到最后一节车厢,观看列车的尾灯飞速前进。在一夜的汽笛声中,在铿锵有力的行进声中,在光影交织、忽明忽暗、星月灯火混杂的山洞与铁桥的交替中,度过一个漆黑的夜晚,迎来一个似乎是从远处靠近的黎明,包含着一个伟大的古老的工业与文化的历史的城市:太原。

不仅太原是无比亲切的,阳泉、寿阳、榆次,这些地名也让我那样受用。那时的太原铁路局列车上的广播员将普通话中的您读作上声,请您(声调如读紧)下车的广播令人忍俊。她们是按读“你”的第三声读第二声的您的。

坐在火车上,想着刘霞的好听的声音与笑容,想着他要好好地安慰一下刘霞,不当演员又有何妨?郎若漾如饮罢好酒。

夜走北京的大街与胡同是一次激情的爆发。而三年后这次与刘霞的夜走太原更像是一种深潜的灵魂的冒险。灯影萧疏,凉风习习,不无陌生,毕竟还没有睡去。谁也不知道究竟为什么,在他们认识了一年多以后,刘霞突然被上级认定不宜于在“中央”的文艺单位工作。“中央”的灵魂工程师,应该有政委或者准牧师的修养、威信与纯洁。在批判完了胡风以后,绝对与胡风没有一点瓜葛,连胡风的一个字也没有读过的刘霞转业调离,变成了太原的一个见习出纳了。

刘霞有一个叔叔,据说是在香港,是不是因此刘霞不宜于做灵魂的工程师了呢?与她谈话的“组织”向她保证不存在这样的考虑。让她到太原去,完全是为了她的好,为了人民,为了刘霞,为了革命。美好的用心也会使人们离开真相,自欺欺人。

往事总是有一点糊涂,糊涂是一种慰安。我再也不愿意在小说里写到过往的政治运动了,兴味索然。

五十二年前,第一次来到了太原,我与刘霞走了一夜太原城。郎若漾一直想告诉太原百姓,他与刘霞为了太原市街道的结实稳定作出过自己的贡献,那时的散步,是被称作“轧马路”的。

那天我们在柳巷的上海饭庄吃了西餐。为什么叫柳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大将常遇春在这里受到柳大妈的掩护,这样的故事倒好像很现代,令人想起我们的八路军众多拥军故事。后来是由于清朝光绪年间的一次大水,淹没了南城商业区,萧条的小街柳巷就这样变成了商业繁荣的太原的核心。

我们沿着迎泽大街走进了柳巷。沿着大街的说法令我想起了俄罗斯民歌《沿着彼得大街》。男高音的独唱最后是对于马匹的吆喝——噢依噢依喂依。彼得大街是莫斯科的一条街道,所以我没有能在彼得堡旅行时找到它。虽然彼得堡有彼得一世的青铜骑士雕像与永远的涅瓦河。彼得堡这里并没有在酒醉的马车夫眼中变得那样神奇的彼得大街。这像一个绕口令里的句子:彼得堡没有彼得大街。太原城却有迎泽大街。迎泽大街有迎泽门与迎泽公园。迎泽门其实已经拆除。没有拆除的是人们对于迎泽门的记忆……绕口令永远是神秘的,有启发也充满活力。

迎泽大街是解放后的一条崭新的街。迎泽宾馆是太原最重要的宾馆之一。五十多年前的迎泽湖公园还显得非常原生态,那只是挖出来的一个大坑。它位于古城墙迎泽门的附近。我们从西郊出发。我说,不好,风有点凉。我们走过迎泽大桥,我又说风小一点了,好了。你说那是因为桥栏杆挡住了风。几根稀疏的栏杆能够挡住风?我为此笑得落了泪,为此笑了也哭了几十年。爱哭的女生其实都是爱笑的女生直到男生。我们有过爱笑的年华。爱笑的年华何其短暂。

从迎泽大街拐向柳巷。柳巷号称太原的王府井大街。由于有王府井大街的虚设与比拟,我更感觉到柳巷的亲切、亲爱与寒碜。就像小时候去到阔绰的同学家里,看到他或她的珠光宝气的母亲、挺胸腆肚的父亲,娇惯任性的兄弟姐妹与势利眼的下人,便更加体会到、感觉到自家的亲爱与珍贵。越是贫穷寒碜,越是亲亲宝贝。“咱们穷人”四个字感人至深,力透地壳。

而上海饭店是一幢中式二层楼,有一个亭阁式的屋顶与外貌。依栏杆,倚危栏,独自莫凭栏,李后主凭依与吟咏哭泣的就是这样的楼阁。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后期,在反右派斗争即将开始的时刻来到这样一个地方吃西餐,这本身就有点不协调,不搭调。五十年代,它的西餐大致风味与北京东安市场的国强餐厅类似,是古老的法式大餐的中国化,而与风头正健,同样也在走向反面的俄式老莫(莫斯科餐厅)颇异其趣。它有奶油鸡茸与洋葱蘑菇汤,可惜做得有点腥,也缺少鲜奶油或者酸奶油的调剂。它的猪排太肥,我吃了不到一半就剩下了。你要了一块鱼。我劝告你不要点鱼,我告诉你鱼虾并不是西餐的强项。你不听。为此我有点别扭。我已经知道没有一个漂亮的女孩是虚心的。你们只要有了错,宁可自己吃亏,也要毫不犹豫地坚持下去。

他们一共没有在外面的餐馆吃过太多的饭,但是郎若漾有一个强烈的印象,她进了饭馆非常挑剔,不愿意坐在离门、离柜台、离洗手间近的地方,不愿意坐在近旁有形象不良的客人的地方,不愿意坐在近旁有暖气、有电扇、有广播、有脚印或者衣架、报架或者有人吸烟的地方。她点起菜来更加麻烦,只要是郎若漾向她推荐的,她都表示异议。有时候不想吃海鲜,有时候不想吃肉,有时候不想吃辛辣,有时候不想吃酸甜。最使郎若漾无地自容的是她常常向服务员提出某某菜好吃不好吃,某某材料是否新鲜,某某菜肴是不是做得好的问题。郎若漾认为向服务员问这样的问题简直是智商出了差错。当服务人员尽力吹嘘这种菜肴的时候,显然,那是推销;当服务人员冷冷淡淡不置可否的时候,郎若漾觉得自己也算是受到了冷遇。

在北京,他们一起在北海公园的仿膳吃过一顿饭,那时候的仿膳顾客绝无仅有,在仿膳用餐的经验近于寂寞萧索。他们的菜烧得非常慢,使他们俩颇为不快,那个时候他们不知道也不具有吃高级餐馆时应有的“资产阶级”式高贵的耐心。

这次的柳巷上海饭店的西餐也吃得不舒服也不畅快,他压根就那么爱吃西餐?从哪里受的这种影响?疙里疙瘩,花了将近二十块钱,他们出来了。那时对于二十块钱的感觉与当今对于一千元钱的感觉差不多。他们买了一点蛋卷,柳巷里的可怜的“西点”,装在洋铁罐装里的蛋卷,香、酥、脆、甜,已经是那个时候的点心的极致。然后,一拐弯就是山西大戏院,他们立马买两张戏票,看丁果仙的《鞭打芦花》,他真奇怪,这出取材于《二十四孝》的故事竟然令郎若漾感动得热泪盈眶。

半个多世纪后,他们已经知道,丁果仙艺名果子红。其实他们对于戏剧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但是记住了大名鼎鼎的晋剧表演艺术家的姓名。他们奇怪果子红的艺名,如何与她苍凉泼辣的唱腔相配。他们也遗憾于如今,丁果仙的接班人似乎还不是那么成熟与公认。山西梆子成为首次太原之行的符号,而且从此他们与晋剧,与山西风味的民歌建立了浓厚的感情。那种多情,那种山西的酸曲,那种小锣和脆生生的小梆子、葫芦子、二弦和三弦四弦,伴奏的断断续续、弯弯曲曲、滴滴溜溜,欲说还休……怎么人可以这样质朴而又动人地表达?怎么人可以这样不由得应声而感应声而泣!

但是他们并没有看完丁果仙的整场演出,本来《芦花》之后还有正戏。他们的愿望过分充盈,他们的兴趣过于广泛,他们的青春过于躁动,他们静不下心来。与听完一场演出相比,他们更愿意走出室外,走在太原的大街上,感受城市、感受夜晚、感受与自己心爱的人儿的挽手散步,感受青春、感受五十年代、感受爱情、感受生活。生活就像清爽的夜风,无限美妙却又现出了凉丝丝。

凉丝丝。事后想起来真是荒谬呀,到太原去看望自己心爱的姑娘,使我总觉得不那么踏实,我似乎觉得自己太个人,太离群,太拉开了与组织的距离。而我从小就那样地习惯于与组织在一起,与群体在一起,组织组织还是组织,群体群体还是群体。

五十二年后他们争着说五十二年前那天晚上的情景,你记得吗?那时候这里也有一个盛锡福帽店。你记得吗?我们在这里站立了一小会儿。不,那时候这里不会有一个旅行社,那个时候咱们这里不兴说旅行。现在,让我们怎么说现在呢?现在这里有肯德基和麦当劳,家家乐和东方快餐。然而那时候这里同样是口腔医院。不,口腔医院也是新的,早先这边是许多小小的牙科门诊部,醋多了牙容易受损。你别拿山西人开玩笑,都说是阎锡山的兵打了败仗可以缴枪,就是不能缴醋葫芦。

多么有趣,人可以活许多年,踏遍青山人未老,中国成语叫做“记忆犹新”。人老了,记忆却是新的、年轻的、鲜活的。我们已经活得太久。活了很久后你仍然是你,我仍然是我,你的笑容仍然有一点点苦相,对不起,你的笑容常常引起的我的泪水而不是欢笑。我们说的我们年轻时候的事,仍然是你与我的昨天,不过是昨天。仍然是你与我的感动,你与我的见证,你与我的往事与生命的证明。只有你能与我共享这对于昨天的记忆了。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城郭半非。惊涛骇浪之后的人仍然长久。岁月无情之后的人仍然有情。当年的太原记住了的,山西的太原记住了的,不但有当年的地名也仍然有当年的韵味,当年的情绪。最最惊人的是情绪如新,如昨,如旧时,如我们年轻的时候。

我们确信。

地名是重要的。海子边、钟楼街、鼓楼街、侯家巷与漪汾桥。还有一座什么文庙?说是曾经在这里公布科举考试的名次榜。包括各地都有的新华书店,然而柳巷的新华书店最动人。地名比人更永久,比面貌更靠得住,人来了又去了,建筑修建了又拆除了,街道扩宽了又改线了,火车站从五一广场边缘改到了东面,它离凌霄双塔寺更近了。年轻时候他们去双塔寺觉得很远,现在觉得很近。年轻时候觉得双塔寺很荒凉,无人管理。以至于那里发生过情人野合的生猛故事,而且是刘霞那个单位的同事。这样的故事当年他们仍然觉得青春,有点丢丑,毕竟仍然麻辣撩人。现在双塔寺很热闹,是正式的旅游点,来人要收门票,人们讨论怎么样与铁道部门协商让出一条路来,方便游客乘公交车前来。这里有了各种装修与古物。不但有来观光旅游的还有长期固守在这里研究文物的。

地名中出现了那么多陌生,现代给人以陌生感,尤其是老年人。华宇超市,贵都百货,可笑的加州牛肉面(怎么会出来一个加州牛肉面?),万事发与红宝绿宝。这样的名字无法了解与记住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更不可能想象这样的商号名目。

数十年如一日。虽然太原已经美丽了不知凡几。古老的历史,美丽的发展,堪忧的污染。

然而我们的日子并不平坦,半个世纪前的一夜环绕太原而行以后是悲伤的离别,是绝望,是永远的分手,是误解却以为是为了对方。热衷于前途与未来的你却放过了现在,热衷于对方的人却伤害了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