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用争气代替生气
13791200000017

第17章 对与错——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读

每一件事都有好多面,你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看到的东西也就会有不同面貌。

同一件事情、同一样东西,因为情境不同、认知不同,就容易产生不同的解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要能够说得出道理来,对和错,又有什么差别呢?

著名的寓言作家伊索,年轻时曾经当过奴隶。

一天,他的主人要他准备一桌最好的酒菜,以款待一些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当菜一盘盘端上来时,主人发现满桌都是动物的舌头,牛舌、猪舌、羊舌、鹿舌……简直就是一桌舌头大餐。

全桌客人出于礼貌,只敢小声地相互议论,机灵的主人发现宾客们的窃窃私语和怀疑的神色,连忙气急败坏地把伊索叫进来兴师问罪。

主人严厉地斥责说:“我不是叫你准备一桌最好的菜吗?你准备这些东西究竟是什么意思?”

伊索不慌不忙、谦恭有礼地回答:“在座的贵客都是知识渊博的哲学家,他们高深的学问需要用舌头来阐述。对他们来说,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舌头更珍贵的东西了。”

哲学家们听了他这番对舌头的吹捧,都不禁转怒为喜,纷纷开怀大笑。

第二天,主人又要伊索准备一桌最不好的菜,招待别的客人。这批客人是主人住在乡下的亲戚,主人一向看不起他们,认为他们狗嘴吐不出象牙,只是一群老土的乡巴佬,只有在逢年过节时,主人才会勉强招待他们来家里吃饭。

宴会开始后,菜一盘盘地端上来,却仍然还是一桌舌头大餐。主人火冒三丈,气冲冲地跑进厨房质问伊索:“你昨天不是说舌头是最好的菜,怎么这会儿又变成了最不好的菜了?”

只见伊索镇静地回答:“祸从口出,舌头会为我们制造灾难,引起别人的不悦,所以它也是最不好的东西。”

主人听了,不禁哑口无言。

尼采曾说:“没有真正的事实,只有诠释。”

每一件事都有好多面,你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看到的东西也就会有不同面貌。最好的东西到了另外一种情境,可能会变成最坏的东西,相同的,你弃如敝屣的东西到了其它人手上,也可能会是对方的无价之宝。

因此,当你从好的这一面看,映入你眼帘的会是世界的美好;当你从坏的一面看,只会看到一个千疮百孔的人生。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决定权都在于你,当事情无法改变时,改变看事情的角度,你一定能找到出路。

是的,我们经常感觉到对自己身边的人做的某一件事很不理解,其实,在这个时候你用的是自己的评判标准,而我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用自己的处事标准来衡量他人,主观地提出对错之分,这也是产生争执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待他人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来想想,那对待自己呢?先看下面的这个故事。

小高有一次在外头玩得太晚,只好走夜路回家,途中经过一片荒地,路上一片漆黑。

小高一边走一边咒骂,懊悔自己早先遗落了打火机,害得现在连一个照明的工具都没有。

正在怨天尤人的同时,突然眼前出现了一点亮光,逐渐向自己靠近,于是小高加快脚步,朝灯光走过去。

等到走进灯光里的时候,小高才发现那个拿着手电筒走路的人,竟然是个双目失明、戴着墨镜的瞎子。

小高感到十分诧异,于是开口问那名瞎子:“你又看不见,手电筒对你而言一点用处也没有,为什么你还要带着手电筒呢?”

瞎子听了小高的话后,缓缓地叹了一口气说:“你有所不知,这条路实在太黑了,别人常常看不到我,匆匆忙忙走过去,一不小心就把我给撞倒了,所以我只好拿着手电筒走路。虽然我看不到别人,但是别人可以看到我,就不会再把我撞倒了。”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曾说过:“当问题发生时,人们往往归咎于环境,事实上,一个人应该努力适应四周的环境,如果无法适应,便要自己去创造环境。”

在这个故事中,聪明的瞎子懂得变通,制造了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可以说利人又利己。

人生到处充满着意外和变化,只知道沿袭过去或安于现在的人,最后必然失去未来。

做人就应该和这位瞎子一样,懂得适时地转弯,反向思考。为自己的困顿找出路,困难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只要换个角度,你便可以看得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