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理想是用来实现的
1377800000021

第21章 坚守 (2)

马云也是这样一路被骂过来。从疯子、骗子、狂人,马云的“美誉”一路与时俱进,那又怎么样呢?“我们这类人,喜欢我们的很崇拜我们,讨厌我们的与我们格格不入。”但是他从来不在乎,“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只在乎自己怎么看这个世界。”是的,正如马云所说,即便是克林顿这样的天才总统,对其投赞成票的人也仅有50%,相比“老克”,马云有70%的得票率已经很幸福了。

“在未来10年,阿里巴巴要为1 000万家企业提供生存成长的平台,提供1亿个就业机会,成为10亿人的消费平台……”马云说,“相信这样的数据又会引来嘲笑和非议,但是没关系,我们已经习惯了。”

马云在CCTV《赢在中国》栏目做评委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相信自己做的事情,一定就可以成功。”

有人说,这个世界原本就是偏执狂生存的世界。站在风口浪尖,笑傲江湖的大侠“风清扬”——马云,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直面困难

外人看到的都是成功者最光辉灿烂的一刻,事实上,大家看到辉煌的一面只占20%,艰难的一面达80%。他们往往是一路挫折走过来,每一天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决定都是很艰难的。这一过程中付出的代价谁知道?所以,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做好迎接困难的心理准备,要想到你可能碰到的最倒霉的事情,然后准备从容应对。

1999年3月,马云在杭州创办了阿里巴巴。在最初成立的四年里,阿里巴巴几乎分文不赚,每年在亏损,遭遇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初创时期,为了节省每一分钱,马云的家成了阿里巴巴的办公室,最多的时候坐了35个人。他们把自己封闭在房间里,埋头苦干,每天工作16~18个小时。地上有一个睡袋,谁累了就钻进去睡一会儿。在没有赢利前,每人每月500块薪水。马云的太太本来当老师当得好好的,后来也被马云“忽悠”成了倒贴伙食费的老妈子——顶着政委的虚职,干着勤杂工的事,为大家下厨做饭。

被马云戏称为“组织部长”的彭蕾,当时像个“打杂的”。“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分工,哪个工作缺人,你又能做一点,就去做。其实我就是管钱的,买盒饭,打印纸没了买纸,就管这个。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公司。公司是1999年9月10日正式成立的,之前我是做客户服务、出纳 。”

困难的日子悄然来临。大家凑的50万,本打算坚持10个月,但没过几个月,就一分钱没有了,于是,创业者们不得不熬过两个月没有钱、没有盼头的日子。大家出去办事打车,一看是桑塔纳,本来手都举起来了,就跟人家出租车司机聊天,后来看到夏利才坐上去。

马云说,“我们即使跪着活,只要活着一天,我们就赢了”。阿里巴巴副总裁戴珊至今还对马云当时的这句话记忆犹新。

2000年,阿里巴巴创建仅仅一年,马云就已成为中国五大著名网站的掌门人之一,但他与王志东、张朝阳、王峻涛、丁磊四位掌门人的最大区别是:马云是老将,他们是少帅;马云是三次创业;他们是初次创业,首战告捷。

与这几位互联网掌门人相比,马云多了几多探索、几多苦难、几多波折。

最困难的时刻发生在2006年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之后。

以至于马云后来坦言:“2006年是我最痛苦、最艰难的一年……”身边细心的员工发现,这个二十年来一直保持着小伙子形象的强人,头上竟然悄悄出现了星星白发。

尽管从第一天收购雅虎,马云就对面临的困难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整合的曲折和难度,还是大大超出了马云的想象。

“本来我想,花了50亿人民币购入的雅虎中国,应该还有份不错的家底,进去之后才发现问题已经严重到这种程度。”一向习惯于风清云淡的马云,说起这个意外来居然也皱起了眉头,“这就好像医生给病人开刀检查,结果发现癌细胞扩散了,大部分器官都已经病变。”

马云接管的雅虎中国资产,主要包括了以“雅虎”为品牌的门户网站、以“3721”为品牌的网络实名,还有刚刚推出的搜索引擎“一搜”,其中“3721”网络实名是主要收入来源,原属周鸿祎创办,2003年11月以1.2亿美圆的价格卖入雅虎,周本人同时出任雅虎中国区总裁,并在半年后推出了“一搜”。

“杨致远在收购3721的时候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一番诊断,马云发现了其中的病因,“那1.2亿美圆首期只支付了一半,剩下的要和雅虎中国后来的业绩挂钩,这就造成不择手段地挖掘收入。”马云吃惊地发现,许多网络实名未来五年甚至十年的服务都已经被卖出去了,这完全超出了做生意通常的规则。不仅如此,这个最早通过“病毒式”传播推广的插件,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和妨碍着雅虎中国的公众形象。

此外,在雅虎中国每月两三千万的总收入中,有超过1 000万来自网络小广告和无线业务,被马云归入须迅速摘除的“病变器官”,其判断的依据在于,以色情擦边球以及对产业环境严重依赖的业务,不足以成为长期健康的商业模式。经马云一番确诊,雅虎中国大半业务都已不可救药,无异于一个摇摇晃晃的“危重病人”。

一场大手术迅速实施。马云先停了一个月两三百万的小广告,然后又灭了一个每月大概八百万的无线业务,本来第三步还想把网络实名干脆也停掉算了,可是里面有很多客户是已经交了钱的,为了兑现对客户的承诺,这服务还得继续下去。

而与此同时,“阿雅”联手之后,外界的种种议论就没有停止过,比如文化的隔膜,人事的纷争。或许雅虎中国和阿里巴巴的员工们也在揣测着自己会不会成为那90%不成功的并购案的牺牲者。

“假如说一年时间,我就能整合出效果,那是不可能的,第一年让公司活下来,那就算是妙手回春啦,第二年再让公司健康起来,第三年就让公司恢复强大。”马云比喻,这就好比一个病人,现在已经做完了手术,度过危险期,然后要经过一个康复期,最后才能开始奔跑,而康复期就定在明年,“这将会比过去一年更加艰难!”

走过这些困难后,马云感叹:“创造总是艰辛的,顺利总是短暂的,而艰苦是永恒的。我们正在创造这家伟大公司的历史,我们就要有信心去面对这些困难、问题和错误。”

马云告诫后来人:“你要不断地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获得更大的成功……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任何一个创业者都要有这个心理准备,每天要思考自己未来的10年、20年要面对什么。要记住,你碰到的倒霉事情与在这几十年遇到的困难比,只不过是很小的一部分。

人生是一种经历,成功是在于你克服了多少困难,经历了多少灾难,而不是取得了什么结果,我希望等我七八十岁的时候,我跟我孙子说的是,你爷爷这一辈子经历了多少困难,而不是取得了多少成功。

每次打击,只要你扛过来了,就会变得更加坚强。我又想,通常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所以我总是想明天肯定会倒霉,一定会有更倒霉的事情发生,即使明天真的有打击来了,我也就不会害怕了。困难除了重重地打击我,又能怎样?来吧,我都扛得住。抗打击能力强了,真正的信心也就有了。”

即使跪着,也要最后倒下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成功的人往往是这样,当困境降临时,他们竭尽全力,不给自己留下退路,毫不顾忌失败,即使失败也会卷土重来,并立下比以前更坚韧的决心,努力奋斗直至成功。

在马云的创业字典里,刻着“永不放弃”四个字。这是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是马云终生的信仰所在。

早在1999年3月,马云在湖畔花园的起誓会议上就说过:“即使是泰森把我打倒,只要我不死,我就会跳起来继续战斗!”

创立中国黄页初期,为了做成当地一家企业的生意,马云一连跑了五趟。但这家企业的老板总是怀疑电子商务是个“骗鬼的东西”。为了说服他,马云为这位老板收集了大量有关电子商务的资料,一遍又一遍地向他介绍和讲解电子商务这种崭新的商业模式,并告诉他“在网上做广告比在其他媒体上做有更广泛的效应”。

任凭马云说得口干舌燥,那个老板还是将信将疑。面对这块“难啃的骨头”,马云没有放弃。临走的时候,他还要了一份该企业的宣传材料。

几天以后,马云带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又杀了回来。当这位老板看到了电脑上显示的自己企业的网页时,最终同意签约。

在初创的那些艰难日子里,阿里巴巴没有一分收入,庞大的运营费用压得马云喘不过气来。阿里巴巴把西部办事处关了,美国办事处的人员也大幅裁减,香港办事处的很多员工也离开了。此时,放弃是最容易做出的决定。

事实上许多网站放弃了,马云身边的许多阿里巴巴干将也准备散伙了,但马云依旧坚守在B2B阵地上。他给大家打气说:“互联网的魅力和机遇就只有未来的两三年时间。3年以后,对已经出局的人而言,Game is over!而未来两三年网络产业的千变万化,阿里巴巴的发展,我们个人的成长,阿里巴巴团队所创建的奇迹,甚至缺点、错误,都会成为我们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渐渐地,马云挺直了腰,也开始有了收入。他们在全国27个城市一个一个地开拓业务,在所有没有互联网的城市,他们都被视为骗子。但马云仍然像疯子一样不屈不挠,他天天都先这样提醒自己:“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 000米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然后出门跟人侃互联网,说服客户,说服记者。业务就这样艰难地开展了起来。到了1997年年底,网站的营业额竟不可思议地做到了700万圆!

一路走下来,马云获得的最宝贵经验就是永不放弃。在2004年CCTV年度十大经济人物的颁奖典礼上,马云特别谈到这一点:“我觉得最大的经验就是千万不要放弃,要勇往直前,而且不断地创新和突破,突破自己,直到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为止。跌倒了爬起来,又跌倒再爬起来。如果说有成功的希望,就是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后来这段话成为马云的经典语录而广为流传。

如果没有永不放弃的精神,阿里巴巴是撑不过去互联网这个冬天的。正如马云所说:“放弃是很容易的,但从挫折中站起来是要花很大力气的。结束,一份声明就可以了,但要把公司救起来,从小做大,要花多少代价。英雄在失败中体现,真正的将军在撤退中出现。”

2008年12月6日,马云出现在“2008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现场。去年他曾在此年会上孤独地预言“冬天就要来了”,这次,马云再次预言,危机将在两三年内打击每一个人,但伴随着危机,机遇也即将成型,优秀的企业在逆境中照样可以发展。

“所有的企业只要你想活,你一定能活下去,连‘猪’坚强都能活,你为什么不可以”?

面对台下的近千名参会企业家,马云的幽默引起一片笑声。

“我们今天面对将来的信心来自于我们前5年的残酷经验,我们坚信明天更加残酷。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是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一个人都不要放弃今天。”

马云以2002互联网的寒冬为例说,“那次我的口号是‘成为最后一个倒下的人’。即使跪着,我也得最后倒下。而且,我那时候坚信一点,我困难有人比我更困难,我难过对手比我更难过,谁能熬得住谁就赢。放弃是最大的失败,假如你关掉你的工厂,关掉你的企业,你永远没有再回来的机会” 。

马云呼吁大家不要失去信心,“假如你认为这是一个灾难,灾难已经来临,假如你认为是一个机遇,那么机遇即将成型。去年我跟大家讲,灾难可能会来,现在我告诉大家,机会的形成已经开始,大家开始准备吧”!

其实,早在2007年初,马云在达沃斯论坛就敏锐地感到灾难会来,今天不来明天也来。——因为大部分的企业家朋友,告诉马云自己挣了多少多少钱,而这些钱都是从股市上挣来的钱。

于是,马云就已经在内部讲,“要开始有准备,所以我们才以最快的速度去上市,包括组织结构的一些调整也是以分散风险、确保各个子公司的生存为第一目的”。让阿里巴巴上市,这比原定的2009年提早了两年。而这个决定的意义之重大,人们只有在半年甚至一年后才能看出来,彼时,金融危机已经令全球陷入了恐惶当中。

结果证明,阿里巴巴成为了这次危机的受益者,而马云也确实成为了“最后一个倒下的人”,同时,这段经历已成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