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13758600000047

第47章 神魔小说(7)

第一,杂以神仙道士之术。道教之方术大致有三,即符篆祈禳禁劾诸术、守庚申、行娇变化。此类神魔小说一般用其行娇变化之术。抱朴子《遐览篇》云:“其法用药用符,乃能令人飞行上下,隐沦无方。含笑即为妇人,蹙面即为老翁,踞地即为小儿,执杖即成林木,种物即生瓜果可食,画地为河,撮壤成山,坐致行厨,兴云起火,无所不做也。其次有玉女隐微一卷,亦化形为飞禽走兽,及金木玉石,兴云致雨,方百里,雪亦如之。渡大水不用舟梁。分形为千人,因风高飞,出人无间。能吐气十色,坐见八极及地下之物。放光万丈,冥室自明。亦大术也。”作者宣扬这些法术,在作品中构成一个光怪陆离的神魔世界。如《平妖传》中的“博平县张鸾祈雨,五龙坛左黜斗法”,“圣姑永儿私传法”,“八角镇永儿变异相”等;《女仙外史》中的“小猴变虎邪道侵真,两丝化龙灵雨济旱”,“黑气蔽天夜邀刹魔主,赤虹贯日昼降鬼母尊”,“剑仙师一叶访贞姑”等等。这些描写,虽然给作品增添了奇幻色彩,但却明显地堕人神魔小说的程式描写中,不仅文笔欠佳,同时,由于把人间的战争变成神仙异僧的法术之争,因此也失去其思想意义。

第二,贯以想像幻想之情。永儿的降世,是胡员外得仙女画,其妻焚之,因孕而生,然后由此再生出一串神奇变幻之事。唐赛儿的出世,则是由于嫦娥与天狼星的夙怨未结,玉帝敕其投胎人间,并由她来掌管人间的赏罚大权。用超现实的幻想力量来决定人间一切的故事,虽然同《封神演义》一样,不能导致人类对本身内在情感和社会生活的奥秘的深入了解,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女仙外史》的作者已经不仅仅是从宗教迷信的角度来幻设情景,他在自“跋”中清楚地谈到,“以赏罚大权畀诸赛儿一女子”,“是空言也,漫言之耳”。“熊也何人,敢附于作史之列?故托诸空言以为《外史》。”可见,作者并不想让人们相信他的幻想之情,而是有意借此化真为幻、化实为虚之笔法,在作品中造成一种迷离新奇的审美意趣,从而在虚幻的神秘性方面打动读者的情感。

同时,二书的作者还摭取了具有朴素意识的民间传说和有关仙真、山岳河渎的神话传说,把它们编进“起义阵线”,用它们反映社会风貌。

第三,衬以奇幻瑰丽之景。《平妖传》的环境描写,如第二十三回九州游仙枕所幻现的仙境,第二十八回奠坡寺瘸师人佛肚所见的世外桃源等,不可谓不奇不幻;《女仙外史》中也不乏海市蜃楼式的描写,如第五十三回中莆田九峰的楼台亭榭的幻影、雷州岭畔蜈公啖牛的幻景等。但是这些都还没跳出一般神魔小说描写的框框。可喜的是,《女仙外史》的环境描写中还为我们展现出一个诗的境界。比如第十八回二金仙九洲游戏那移步题诗的笔法,第四十七回登日观诸君联韵,还有第七十六回唐月君梦错广寒宫那似梦非梦的描写等,作者不是套用“有诗为证”的程式进行主观描写,而是“按头制帽”,让作品的人物根据各自的心境、审美观来描绘。这是在《封神演义》基础上的一大进步,对后代的创作起着有益的借鉴作用。

除上述《三遂平妖传》和《女仙外史》二书外,还有一部值得一提的将历史故事幻想化的神魔小说,这就是《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简称《西洋记》,一百回,作者罗懋登,字登之,号二南里人,主要活动在明万历年间。书叙明初郑和、王景弘等人下西洋通使三十余国之事,并穿插了许多神魔故事和奇事异闻,在历史故事幻想化的神魔小说中是颇有特色的一部。

发生于明初永乐年间的郑和下西洋,不仅《明史》有记载,而且还留下了许多史料和传说。史料方面有一批随郑和出使的人们的著作,如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等;传说的则主要是大量的民间传闻,在郑和还活着或者死后不久的时候,他下西洋事迹已被神化,从而在渴望探求奇异的人们心中唤起了浪漫的幻想。罗懋登就是在这些史料和传说的基础上,创作了《西洋记》,其中真人和神人杂陈,史实和幻想并列,力求表现作者不满丑恶现实、痛心国威不振、希望重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盛貌,以实现重振国威的理想。但是,由于作品掺杂的神魔成分太多,因此与作者慷慨的本意不甚相符。在艺术表现方面。《西洋记》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广收民间传说,使一些情节叙述起来比较生动感人;其次是诙谐,作者往往能在一些浅俗的插科打诨中寄寓较为深刻的意义。然而,《西洋记》艺术表现的缺点比优点更为明显。在形象描写上,往往是堆砌对话,极少细节描写和性格刻画;在战争描写上,多袭《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演义》,缺少独创性;另夕卜,“文词不工”,叙述枝蔓,也是此书不为后人称道的原因。

总之,这类以历史故事为主体、以幻想为枝叶的神魔小说,虽然其枝叶对人们认识主体有所妨碍,但从审美心理看,却造成一种艺术距离感。因此,当人们读这类作品时,逐渐不把它们当成历史,而是作为小说来读,颇受读者的欢迎。当这些接受阶层的情况反馈到小说作者的笔下,就出现了幻想成分增多、历史成分减少的创作趋势。

二、幻想故事的历史化

在这一类神魔小说中,《希夷梦》和《归莲梦》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两部小说。

《希夷梦》四十卷四十回,清安徽徽州府汪寄撰,现存嘉庆十四年刊本。书叙陈桥兵变时,正在成都连横的周臣闾、邱仲卿,得悉李筠耻降自焚,乃悲愤欲绝,投涧殉国,恰逢道士度救。仲卿并未马上入山,却与韩都指挥之弟韩速暗谋复国,讨伐反贼。然“报恩复国兮独力艰”,二人只好暂投江南林仁肇谋事,奈唐主昏庸、众臣无能,遂潜逃出走,途中施法,躲过按图寻捕之关卡,后经道士指点,欲入名山。忽仲卿被风刮到一岛国,改名古璋,吹笛招食,食未得,却遇西大夫,遂为之治“春水河之干涸,玉砂冈之乱襍”及“文风之衰弱,武备之荒疏”,岛主佩服,却引起奸佞痛恨。于是,在岛国施展了平时无法施展的治世之才,也在岛国幻演了宋代三百年的兴亡史。最后,“功名何处梦回剩得须眉白,疆土实存国丧仍余篡夺评”,仲卿、子邮虽然能除“山中水内伤人之妖”,却不能诛“人间噬残生民之妖”,终骑鲲鹏远逝。

《归莲梦》十二回,清无名氏撰,题“苏庵主人新编”、“白香居士校正”,大约是雍正、乾隆年间的作品。书叙山东泰安县白氏女,父母早亡,流落至泰山涌莲庵,拜高僧真如为师,取名莲岸,十八岁时别师下山,立志要“做一成家创业之人”。路上遇到白猿仙翁,授她天书一卷,学得了神通法术,遂招集民众,创立白莲教。在灾荒遍地、官府横征之时,他们周济贫乏,争取民心,联络豪杰,壮大声势,为救穷苦百姓而高举义旗,官府派兵征剿,屡为所败。朝廷无奈,下旨招安。于是,白莲岸的英雄梦,却以其失败为归宿,降后几被杀害,幸得其师搭救,并点破前因后果,终入仙列。

从二书的题材构成看,都与历史有点关系,但却不同于《平妖传》、《女仙外史》,它们不是演化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把历史故事幻想化,而是借虚构之事写历史、现实及理想,使幻想故事历史化。《希夷梦》的故事主体是在作者幻设的岛国中展开的,其中的人物、情节大多于史无据,陈桥兵变之史实,只是作为引子而存于卷首;《归莲梦》并不是写哪一朝代、哪一时期的哪一次白莲教起义之事,而是幻演元、明、清三代的白莲教武装斗争的片断,其中的人物、情节也大多于史无据,王森立教之史料只是作为点缀而巳。同时,由于《归莲梦》中有不少言情的成分,因此可以说,它是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与才子佳人小说相结合的产物。这样,从《封神演义》演义与神魔的结合、到《女仙外史》演义、传奇与神魔的结合,再到《归莲梦》,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小说由单一题材到多种题材相融会的发展轨迹。

那么,作者借虚构之事来写什么样的历史、现实与理想?主要表现在两对矛盾的处理上。

首先,在探索历史方面,是强调天意与注重人事的矛盾。这与前面几部小说似有相同之处,但二书更注重对人事的剖析。《希夷梦》中的幼帝或乐观地认为“天命在周,赵氏自必残灭”,或悲观地认为“赵氏之兴,实出天命”,这里虽然把兴亡都归于天命,但这只是作为否定的靶子而树于作品中。因此,作者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奸诈是尚,仁义丧亡,四维既不能修,传国又何能久”,“承桃之用异姓,二王之不得其死,天纲何常疏漏哉?皆由废弃仁义、狙诈成风之所致也”。于是,作者就借幻设的岛国为舞台,演出了一场显扬忠烈、扶植纲常的历史剧。《归莲梦》中白莲岸义军的失败,作者认为是由于“天意”,但作者又侧重表现了人事违背天意的思想。曾经授天书给白莲岸的白猿仙翁,在收回天书时对程景道说:“当年女大师出山时,我曾传他一卷天书,要他救世安民。不想他出山兴兵构怨,这还算天数。近闻他思恋一个书生,情欲日深,道行日减。上帝遣小游神察其善恶,见他多情好色,反责老夫托付非人,老夫故特来与他讨取天书,并唤他人山。”这可以说是总结了白莲岸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由于她的“兴兵构怨”、“情欲日深”,违背了“救世安民”的“天意”。可见二书是发展了《女仙外史》中“人定可以胜天,乃百世之纲常”的思想,从而在神魔小说中表现出比较冷静、理智的探索精神。

其次,在探索人生方面,是理想与现实、即追求功名与理想幻灭的矛盾。这种思想是前几部神魔小说较少表现的。不管是《希夷梦》中的子邮、仲卿,还是《归莲梦》中的白莲岸,他们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子邮曾说:“大丈夫自应随时建德成名,流芳百世。若人人甘死牖下,天下事孰旨为之。”白莲岸也立志要“做一成家创业之人”。但是,几经曲折,几经苦乐,几经奋斗,理想无法实现,现实毕竟残酷。于是,最后都归一“梦”字:“功名何处梦回剩得须眉白”,“莲梦醒时方见三生觉路”,沧海桑田,如同幻梦,冤仇恩爱,皆成空花,人生的意义和目标在这里找不到答案,虽然他们最后或立地成佛,或成仙远逝,然而却在人世间留下了问号与感叹号。

为什么清初这两部神魔小说会笼罩着这么一种人生空幻感?,这与当时的时代思潮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清初推行的是保守的经济、政治、文化政策,便把正在成长的资本主义萌芽打了下去。于是,从社会氛围、思想状态、观念心理到文艺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倒退性的变易,使得正在发展的浪漫文学,也一变而为感伤文学,这在当时历史题材的作品中得到最迅速、最敏感的反映。在这种时代思潮的影响及文学情势的推动下,当神魔小说与历史内容结合时,就有可能出现这种无可奈何的人生空幻感。这样,从《西游记》及其续书到《希夷梦》、《归莲梦》,从喜剧色彩到悲剧氛围,从浪漫文学到感伤文学,我们可以看到时代思潮是如何地影响着一种小说题材的内在变化。

至于二书的艺术水平,从整体看是比较低拙的。但是在个别方面却能够提供出新的东西,从而显露出中国小说艺术发展的足迹。

首先,在《希夷梦》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即由作者虚构出来的六十小时为一日的岛国世界。前面几部神魔小说,虽然突破了现实性的描写空间,构筑出奇幻瑰丽的神话世界,但这幻想性的描写过于荒诞,如孙悟空,一个筋斗云翻十万八千里,这固然使人感到新奇,同时也使人意识到这是幻想世界。而《希夷梦》中的岛国世界,虽然也是幻想,但由于其描写的合理性、现实性、精确性,使人们忘记这是一个假定的世界。而一旦意识到这个幻想的假定性,便如大梦初醒,从而对历史、现实进行反思,这就开阔了人们的思维空间,收到其他作品所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其次,《归莲梦》中白莲岸形象的塑造,表现出多种题材互相融合的特征。首先,她具有传奇式英雄那性格豪爽、蔑视一切、坦率真诚、讲究义气的特征,因此,她襟怀阔大,雄心壮伟,敢为救穷苦百姓而举义旗。然而,作为一个佳人,一个年轻貌美又有权势的女人,她又不能像传奇式英雄那样全心全意地为事业牺牲一切,因而为了个人的情恋而断送了千万人的正义事业,这是英雄与佳人的结合体。另外,白莲岸备知兵法以及神诡变幻之术,具有其他神魔小说形象的神通特征,但她又是一个普通的人:在战斗中,她也有失败的时候;在生活中,她也有人的情义。她迷恋着王昌年,但她又尊重王昌年对香雪的爱情。正因为白莲岸对王昌年的爱情是真诚的,所以她敬佩香雪对王昌年的忠贞。这又是仙人与凡人的结合体。可见,这个人物性格不是单一化的,这个英雄形象不是高、大、全的,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具有较强个性的起义首领形象。

(第五节)民间故事演化的神魔小说

民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随着社会和文学本身的发展,逐渐成为各自相对独立的东西。可是,到了宋、元以后,由于市民阶层的通俗文学这一桥梁,在某种程度上又接通了民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于是,大量的民间故事流人文人的作品中,尤其在明清的神魔小说中,或成为作品的点缀,或成为枝叶,或成为主干,我们把这些作品归为民间故事演化的神魔小说,包括宗教故事的演化和民间故事的加工两部分。它们主要有三个共同的基本特征:第一,多是由流传在人民口头的一些民间故事结集而成;第二,与民俗生活的关系特别密切,因此,社会影响很大;第三,都是经过文人加工、演化的。

一、宗教故事的演化

宗教故事是指那些宣扬宗教教义、神化仙佛行事的民间故事。神魔小说有一部分是由这类故事演化的,如余象斗等编辑的《四游记》,即《八仙出处东游记志传》、《华光天王传》(南游记)、《玄帝出身志传》(北游记)、《西游记传》、(《西游记》之简本),雉衡山人的《韩湘子全传》,朱鼎臣的《南海观音出身传》等。

《八仙出处东游记》,简称《东游记》,五十六则,明吴元泰编,余象斗刊刻。书叙上洞八仙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得道成仙之事。中间插叙吕洞宾弈棋斗气、下凡助辽萧太后侵宋,与杨家将对阵;汉钟离亦下凡助宋破阵,召回洞宾;末叙八仙在赴蟠桃宴的归途中,各以法宝投海浮渡,惊动东海龙王,因太子劫取玉板及采和,七仙往索,与四海龙王大战,初败后胜,后经观音调解,方才停战言和,各回本处。

以八仙为题材的小说,还有稍晚于《东游记》的《韩湘子全传》,三十回,题“钱塘雉衡山人编次”。雉衡山人,即写《东西晋演义》的杨尔曾。此书初刊于明天启三年(1623)。前八回叙韩湘子身世及学道经过,后二十二回讲述韩湘子超度韩愈等人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