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大师在强调人性的时候,说出生命本质的对称,人无法跳出对称的魔力。人在对称里,不要单极发展,单极发展就会出现危险。
跷跷板游戏,其本质为一种独木桥游戏。人间在游戏里戏剧化。跷跷板或曰独木桥,为人类的舞台。另一舞台为人的脚印。脚印为落脚点,而跷跷板或曰独木桥为平衡的和谐世界,在平衡中失衡,在失衡中平衡。
独木桥:没有第二条道路可走
慧能说:“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心路万千,而正确的路只有一条,就像种子长出善因之路。这路,始终是独木桥。
人一生都没有回头路,有时候能够转身回去,但已不是原来的那一条路。
世上所有的道路,都由独木桥伸懒腰长出来,所以所有的道路都等于独木桥。人生,一直在独木桥上,不要看世上的道路来来去去,好像到处都有道路,其实人间就一条道路,其实人生就一条道路,就叫做脐带。脐带坚硬的时候,就有了独木桥的形象。
人生根本就没有回旋的余地,就只有一条路,连后悔的道路都不存在,还指望第二条道路,那只是痴人说梦。
走在独木桥上,就等于:走在光线上,走在一支笔上,走在炊烟上,走在闪电上,走在波浪上,走在坚硬的身子上,走在裂缝上。
独木桥有起点和终点,有两岸,一岸出生,一岸死亡;一岸翅膀,另一岸翅膀;一岸上唇,一岸下唇;一岸括号这边,另一岸括号那边;一岸封面,一岸封底;一岸一张纸的这一面,另一岸一张纸的那一面,独木桥就那夹缝的形象。
人的手指,独木桥的聚会,一把筷子。因为人的孤独,筷子在一起做朋友,安慰汉字。人的两腿,一双筷子,独木桥的两岸支撑着人。
独木桥卷成圆,后来有了车轮,人时时刻刻有了句号。
榜样的意义
《坛经》里,慧能的人生道路和思想,确立了一个草根人物的成大事之路。在人间,草根人生比比皆是,他们需要榜样,需要励志,而慧能的经典榜样,给他们人生以温暖和鼓励。
人生没有榜样,就好像在黑暗中行走没有灯火一样,好像航行没有航标灯,好像迷路者找不到路标。
在过去年代的学生作文,一般都会要学生写一篇榜样的作文,这样的作文,不是说要学生的文章写得多好,而是对成长的人生来说,是一种思想的必要。在思想上认识到人生需要榜样,就像生活需要粮食一样。
榜样是引导、示范,潜移默化。在学校里的体育课,老师都会有一些示范动作,榜样的作用就有这样一些引路作用。
不是要复制榜样,而是要用榜样支撑一种力量,在榜样的风景下,人要独立自己的人品和人生。
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榜样的力量,忠孝仁义,各种各样的成才与做人、成功,都有不同的榜样。
现代化的生存,竞争残酷而激烈,因而心灵遗失在人间,出现沙漠化,没有大树可以阴凉,即心灵榜样的丧失。榜样的丧失,出现人性的迷失。榜样的瓦解,实在是人生路标的倒下。没有榜样的人生,自己就不知如何站立与行走。
榜样丧失的同时,是不恰当偶像的流行,没有深度的流行歌手、影视艺人,那些所谓的娱乐界名人,被成长的孩子和年轻人追捧,还有人们对有钱人的热捧、不管他钱的来历是否正道,都被很多人看成是一切成功的象征。如此一类的榜样占据了人们灰尘的心。榜样被歪曲,被误造,因为价值观的不正确,榜样严重变形走样。
真正的榜样用来教育心灵,真正的榜样是经典形象,不是给心灵抹黑而是给心灵和人生造福。就像慧能一样是真正的榜样,人生的磨难,坚定的意志,高远的心灵,伟大的智慧等等,都是历代人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心灵的源头之一。榜样,我们心灵的源头,一旦丧失,心灵就会被堵塞。
榜样,启发、导引、疏通人生。
归宿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
“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
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
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
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慧能大师到临终前,要回故乡新州,对故乡的怀念是一生的怀念。故乡,就是父母生根的地方,就是自己脐带为根的地方,就是自己方言的舌头度自己的地方。
对于道路来说,脚印是一种归宿。
对于道路来说,鞋子是一种归宿。
对于人生来说,脚印是一种归宿。
对于人生来说,鞋子是一种归宿,人回到鞋子里,就回到了摇篮,就回到了家,父母就像鞋子为我们奉献,我们在父母的怀里长大。
对于婴儿来说,母亲的乳房,美好的粮仓,母亲的怀里,美好的归宿。
对于成长来说,快乐是自由,也是归宿,就像目的在途中。
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归宿。青春,美好的爱情是一个归宿。
成功,人的一个归宿。
对于游子来说,根就是归宿,而大量的游子,根都被剪掉了。
叶落归根,无家可归的游子,人生多么可悲。
没有故乡,故乡被吹灭,城市买来的几十平方米不是归宿。
心灵有依靠,心灵无愧,就是圆满归宿。
做人即佛法
我们今天看到的《坛经》已经与最初的《坛经》大有不同了。最初的《坛经》是慧能的传法记录。在法海记录之后,后来在慧能的弟子之中,神会的优秀超越了法海。神会真正做到了光大慧能的思想。版本不一样的《坛经》,对我们学习其中的要义,没有多大影响,就像翻译经典一样,有悟性的读者,还是能够从翻译得差的版本中悟出自己所要的光明。虽然翻译得最好是一大优势,没有悟性去读翻译得好的书,也不会有最好的受益。读者自身的因素是很关键的。好的读者在一般的书里也能找出开悟的世界。那么《坛经》的不同版本,不会影响我们理解其中最宝贵的思想,不同版本的区别在做学问的人那里,就有了字字推敲的依据。一般的人不是做学问,而是领悟其精神。不立文字就是不拘泥于文字的局限和束缚,运用其精神的最美好状态与境界。所谓的不立文字,注重实际运用,还是要靠说话与书籍来做很多的铺垫。不立文字就好像是果实硕果累累,其实要有大地的字典的铺垫。
解读经典的最好方式在于吸取其精华精神,应用到自身,完善人生和生命,从而有益于人类与其生存世界的共存。
神会丰富了《坛经》的内容,完善了慧能的思想,是对慧能的补充和延续,因而神会成为了禅宗七祖。从慧能的人生历史和神会对他的完善来看,慧能的思想体系实际上是慧能和神会的共同体。好的弟子能够完善自己的老师,就像很多博士导师的作品是学生参与甚至是决定性的创作一样。
无论怎样,佛教在慧能这里,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空间。就像毛泽东评价的一样,佛教到了慧能这里,就是老百姓的了。
在慧能那里,心是根源,心有善恶,人间的人就有了善恶之分,做人就有了善恶之分。人间的佛教就是做人的学问,顿悟就是觉悟到做人的最高境界,开启生命的自由之门。
佛法就是做人的最高意境,做人做得好,就会进入很高的境界。做人的境界很宽广无边,其精华在于爱与善与悟性融合,达到物我皆忘的境界。
不同的人可以进入不同的佛性境界,因为不同的人基因、性格不一样,因而智慧、做人就会不一样。品质的提高在于自身的内因,也在于社会与教育的外因。
人类的复杂在于每一个人都是个体,都有自己的想法与欲望。提高人的素质,在于提高人的心境,通过后天的积极努力完善人生,达到积极的人生境界。
人生在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的优势用在积极的一面,弥补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消除自身的黑暗。
从《坛经》开始,提倡的众生都有佛性,实际上是对人性的积极建设,让人看到积极奋斗的希望。所谓成佛之路,就是一个人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智慧,进入最佳心理素质的状态。实际上,佛依旧是人。
佛法在《坛经》这里,就是建设人的心灵,解决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为什么《坛经》被人们如此看重,慧能的佛法如此深入人心?因为慧能简化了佛教,使得佛性与佛法都变得像水一样像空气一样单纯。单纯不是单一,单纯是最高的深刻,谁说水不深刻呢?
佛法唯一,但是佛法的发展使得佛教典籍浩繁,佛法千千万万,其实其本质都一样。慧能就回到了本质的单一。佛法就像人的身体一样存在,人不同,做人就不一样,而做人的本质和最高境界是一样的、统一的。佛法在应用上就不一样了,因而造成不同的宗派与流传。我们不能按照日常的逻辑去理解佛教的佛法或者是禅宗的一些说法。就说无相是慧能顿教的一个核心内容,意为牢记不要执著。其实牢记不要执著,就是一种执著。我们把心用在善与爱上,执著也是好的。佛法里说放弃执著,就是放弃误入迷途的道路,不要让固执毁掉了自身的自由。不要执著,在佛教那里就有厌世的思想。厌世,在于人心的邪恶所造成的世界不再值得信任。佛法的改进,在于人既然已经存在,积极的人生总比消极的要好。而有时候看似消极的人生,实际上是积极的做法,例如说有人消极地面对具体环境里的竞争甚至退出竞争,那么他就退出了名利场的怪圈,对自己的心灵是一种提升,也没有在竞争中去伤害别人。
佛法与做人一样,不在于一个人读书的多少,而在于一个人的悟性与做得怎样。有的人读了很多书,学历很高,有智慧,但为人垃圾,智慧用来害人,其智慧就无比邪恶。有的人没有读过多少书,甚至是一个文盲,就像慧能,却成了大气候。读书获得的智慧也是智慧,而天生的智慧,作为一个人不用读书,就能知道世界的本质的智慧,更是智慧。
做人就是佛法,我们更在乎人生,人生是存在的,要面对的,是当下。做人做得好便是当下的善因善果。太虚长老提倡的人间佛教,便是面对人生。人生没有作恶没有积怨,人生结束的时候,就会坦然,可以微笑而去,告别自己。
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
像慧能一样,能够坦然地离开人间,是一大幸福。害怕死亡是人们的共同特性。一生很有价值,没有什么遗憾,那么人生就很坦然。
“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于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对于慧能去世时的情形,《坛经》作了文学手法的描绘。最伟大的人也是人,佛也是人,慧能就是病死的,他的去世,对于门人来说,有悲痛,实为人之常情。
慧能的一生都在《坛经》里。人生就是一本书,我们常常这样说。
我们面对的是《坛经》这样一本好书。读一本好书对人生有积极的作用。读好一本书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慧能在曹溪解答弟子们的疑惑的时候,就告诉了世人怎么读书。书其实只是一个开启,作用于读者。不同的人受到不同的开启。就像慧能自己一听到《金刚经》,就获得了身心的自由和快乐。而有的人,就算把好的书背得滚瓜烂熟,自己受益也很微弱。那个名为法达的弟子,说自己花了很多工夫读《法华经》但一直没有收获。慧能就告诉他如何读书,也就是读书的时候,自己要用心,自己是主宰,但也要让书成为主角,让书积极地在潜移默化中配合自己。
不要让自己成为书的奴隶,让书玩得团团转。被书玩得团团转的人太多了,那些书呆子,那些读死书的人,那些只知道引用书本和某某说话的人,都是书的奴隶而没有真正的智慧,智慧还在书中,还在作者那里。
《坛经》与其他经典一样,都有自己的缺陷和毛病,它像其他经典一样,经过了很过传承者的修饰和润色,因而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小问题,但不影响它的伟大和经典性。
书里面很多地方都是在重复,也有矛盾、可疑、神化之处。
越是巨大的东西越是有自己的毛病,小的事物才可以接近完美。我们阅读经典,在于吸取其优点而不是去吹毛求疵,吹毛求疵可以用在考据与学问上。
我们通过《坛经》,主要是获得养心的力量,获得积极的阳光。慧能当年说出的人人都有佛性是一个惊雷,在今天依旧有巨大的力量。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人人都可以获得自己的幸福,只要自己积极进取,就会有自己的果实,获得果实的渠道要正大而光明。
既然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不幸的人?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悲剧?这就是个人没有把握好自己已知的命运,也没有把握好未知的命运。
把握已知的命运,就是要看清楚自己,认识自己,运作自己,不要与自己作对,不要糟蹋自己,不要可惜了自己。有的人本来过得不错,由于欲望,由于错误的决定,就使自己陷入被动和不幸之中。命运说难就难,说易就易,全在于个人的素质和心灵。
把握未知的命运,就要把握好当下。当下是最大的也是最好的空间。当下的心态要好。如果当下在作恶,马上悬崖勒马,还是来得及的。如果当下在偷懒,勤奋起来,勤奋就是最好的药。如果当下在痛苦,离开痛苦,受益的是自己。面对当下,重要的是珍惜自己。说什么前世来生,不要管这些,做好这一生,过好这一生,不作恶,不伤害人,那么人生就是幸福的。
读书改变命运,读书主要是开启心灵。如果被书套死,也就会进入黑暗中。《坛经》告诉我们的真理就是,首先人生的心灵要对,那么人生的道路就对,人生的道路正确,那么就照顾好自己与家人,好好奋斗就行。人生不会到处都有幸福,到处有辛苦、艰险、磨难,倒是真的。要通过智慧、劳动、创造、斗争,才会获得幸福。
世界之所以有时候是一个垃圾场,在于人心出了问题。让自己的心光明,是幸福的源泉。
有钱是一件好事,但有钱人也有很多不幸甚至悲剧。很多钱不多的人,很幸福。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区别,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还是在于心理素质的问题。有钱,不疏通心理,同样会堵塞生命。而心理素质高的人,对幸福的理解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