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谦虚礼让
13718100000021

第21章 向“洋师”求教的康熙皇帝

康熙帝(1654—1722),名爱新觉罗·玄烨,清世祖的第三个儿子。他8岁起,就开始继位当皇帝,由鳌拜等四人辅政。但是,鳌拜为人专横凶残,把朝政大权全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凡事都由不得康熙帝做主。

随着康熙帝年龄不断增长,他越来越受不了鳌拜的摆布,14岁那年,他开始亲自掌管朝政。他首先碰到的难题,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历法之争”。

当时,中国负责观测天文、制定历法的机构叫做钦天监。由于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西方国家科学技术比较先进,从明代末年起,钦天监的监正就由西方传教士担任。清代顺治年间,西方传教士汤若望改进中国传统历法,编制了一本新历书。后来,顺治皇帝死了,反对新历法的杨光先在鳌拜的支持下,赶走了汤若望,

自己当上了钦天监的监正。可是,时间不久,杨光先就露了馅,他测得的天文数据,常常错误百出,引起朝臣们的不满。许多朝臣要求罢免杨光先。大学士图海对康熙皇帝说:“杨光先不学无术,对天象勘测谬误百出,贻误农时,危害国家,应该免职惩办。”

鳌拜则反对说:“杨光先是本朝一大功臣,又是我亲自提拔的人,绝不能罢免惩办!”

双方各持己见,争吵不休。康熙帝对鳌拜的做法早就不满,但涉及历法科学的事,他还不太清楚,于是说:“这是件大事,让我考虑一下,弄清是非曲直再说。”

随后,康熙皇帝派人找来汤若望的助手比利时人南怀仁说:“新历法是根据西方数学知识改制的对吧?”

南怀仁点点头说:“不错。”

康熙帝又说:“我现在的数学知识很少,还不能正确判断新历法的长处与短处,想拜你为师,教我学习几何、代数,顺便讲授一下天文、地理和拉丁文,你看怎么样?”

南怀仁听说大清皇帝要拜自己为师,受宠若惊,急忙说:“我给您讲些数学、天文知识可以,您要拜我为师,可实在不敢当。”

康熙帝笑笑说:“这没什么,只要是有学问的人,就是我的老师。你尽管大胆教我就是了。”

从这以后,康熙帝虚心向南怀仁求教,没有任何皇帝架子,只要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无论多忙,都要按时完成。学了一段时间,他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弄清了“历法之争”的谁是谁非。1669年,康熙帝除掉了鳌拜,惩办了杨光先,夺回了旁落的权力。

通过“历法之争”,康熙帝尝到了学习科学的甜头,对学习的兴趣更大了。下令将有学问的西方传教士,都请进皇宫,拜他们为师。

康熙是皇帝,也是学生,平时除了学习之外,还要处理大量国家大事,所以只能清晨听课,请老师解答问题。那些外国老师,大都中文水平不高,

日常交流还能对付,要讲解科学公式困难很大。不过,康熙帝很有耐心,常常帮老师把问题讲得更清楚。有一次,老师讲解乘方、立方和解方程时,找不出更准确的词意。康熙想了想说:

“您看把未知数称作‘根’,把未知数的乘方或立方称作‘方’,借‘根’和‘方’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来求‘根’好不好?”

“很好,很好!”老师不住地称赞康熙皇帝的想法。直到今天,这些术语还在沿用。

名师点评:

康熙皇帝在任的中国还是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对外来事物一向待慎重态度。康熙朝曾明文规定,外国传教士只有奉公守法,尊重中国习俗才可在中国传教,否则就要被逐出境。南怀仁能成为清政府的一名二品大员,在传教的同时,又能致力于传播和介绍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实属不易,这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是有贡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