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精忠报国
13717500000042

第42章 右江根据地创建人韦拔群

韦拔群(1894—1932),曾用名韦秉吉、韦秉乾、韦萃。广西省河池市东兰县人。壮族。韦拔群于1921年开始领导农民闹革命后,由于深受各族人民的敬爱,人们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拔哥”。

韦拔群于1916年初在贵州加人讨伐袁世凯的护国军,参加了护国运动。后人贵州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到黔军任参谋。在“五四运动”影响下,1920年离开黔军到广州加人“改造广西同志会”,次年回东兰从事农民运动,先后组织“改造东兰同志会”(称农民自治会)和“国民自卫军”(后称农民自卫军),指挥农军三打东兰县城,赶跑县知事和团总。1925年初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回东兰继续从事农民运动,主办农讲所,培养骨干,发展农会和农民武装,把农运推向右江地区。1926年领导成立东兰县革命委员会,任主任,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12月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建立右江革命根据地,任右江苏维埃政府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3纵队司令员、第21师师长。1930年11月,红七军主力奉命北上,离开右江根据地,他坚决服从军前委命令,带领百余人留在右江根据地,发动群众,重新组建部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游击战争。他一家二十余人,包括他的儿子在内的十多位亲人惨遭敌人杀害。1932年10月19日,被叛徒杀害于广西东兰赏茶洞。

1908年起,韦拔群先后在东兰县高等小学堂、庆远府中学堂和桂林法政学堂就读。1914年,因不满广西法政学堂的种种陋习,愤而退学,到广东以及长江中下游各省游历。1915年回到东兰。护国战争爆发后,在家乡招募了一百多名乡友赴贵州参加护国军讨伐袁世凯,任连副。后曾因反对旧军官虐待士兵而被捕人狱,经一位广西同乡营救出狱,并被保送进贵州讲武堂学习,结识兼职教官卢焘(壮族,时任黔军旅长,后任黔军总司令、贵州省省长)。讲武堂结业后,被分配到黔军驻重庆某军部任参谋。

五四运动爆发后,他阅读了《新青年》等进步刊物,接受新的思想,并以“愤不平”为笔名,宣传革命思想。不久被军部查究,毅然弃职离开旧军队,前往上海、广州等地寻访孙中山。1920年10月在广州参加了广西籍国民党人马君武组织的改造广西同志会,任政治组副组长,参与推翻桂系军阀陆荣廷的革命活动。1921年7月,韦拔群随马君武、程潜、居正、胡汉民、汪精卫、罗翼群、何良材、莫鲁和梁烈亚等人一道,由广州乘船经梧州于8月到达南宁。

随后,马君武省长邀请韦拔群出任南丹、东兰县长,他推辞不就,于1921年9月回到家乡东兰,秘密组织了改造东兰同志会及国民自卫军,号召农民起来“打破不平”、“救家乡、救广西、救中国”,从而成为广西农民运动先驱。他还组织宣讲团,进行反军阀、反土豪劣绅、反贪官污吏、反苛捐杂税的宣传。这是他开始革命活动的第一个实践。为了发动受苦最深的瑶族群众,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深入到瑶族群众居住的地区,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提出“不给山主抬轿、服役、送礼”等口号,受到瑶胞的热烈欢迎和拥戴。他们纷纷加人农民自治会,表示要跟着他闹革命。

1923年,组织农民自卫军三次攻打东兰县城,夺取县城,成立了东兰革命委员会,公布四条政策: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废除各种契约,提倡民族平等和男女平权。“三打东兰”是中国现代农民革命运动史上最早的一次武装起义。

由于他在家乡闹革命屡遭土豪劣绅的镇压,以致被通缉,1924年8月离开家乡赴广州,1925年1月进人第三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被委派为农运特派员,返回广西继续开展农民运动。1925年5月,回到家乡,广泛进行宣传、发动群众,更加积极地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会、农军,大力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打倒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的斗争。经宣传发动,农民群众纷纷觉悟,东兰县各区、乡相继成立了农民协会。8月,东兰县农民协会成立,任军事部长。为了进一步发动群众,同年9月,领导创办了广西最早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先后在东兰开办三期农讲所,任主任,为右江地区各县培训农运骨干500多人,有力推动了广西农民运动的迅速发展。

1926年夏秋,中国共产党为加强对左、右江农民运动的领导,成立了苍梧、镇南、田南三个农运办事处,他先后任田南农运办事处主任兼一路农军总指挥。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桂系军阀伙同地方反动武装于8月大举进攻东兰,妄图血腥镇压农民运动。韦拔群亲自率领提前结业的第三届农讲所学员和右江地区的四县农民自卫军迎击敌人,一度围困敌人达一个月之久,沉重打击了敌人的气焰。10月,敌人再次集中兵力进攻农军。韦拔群决定诱敌深入,分段歼敌。他先派一小队把敌人引诱到我军主力设伏的山地,然后充分发挥土枪、土地雷的威力,经过十一个昼夜战斗,一举击败敌人,使农军威震四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领导右江地区的农民自卫军,坚持公开的武装斗争,打击敌人。在斗争中发展和壮大了农民武装,为红七军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26年冬,加人中国共产党。

1929年出席广西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当选为广西农民协会副主任委员。12月,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建立右江苏区,任右江苏维埃政府委员、中共工农红军第七军前敌委员会委员、红七军第三纵队司令员。1930年3月,韦拔群与邓小平一道在东兰武篆领导土地改革的试点工作。1930年10月任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长。11月红七军主力离开右江苏区时,他奉命负责留守右江革命根据地,同时把二十一师的绝大部分兵力、武器补充给北上的部队,仅带领数名警卫员和一个红军番号返回右江地区,留在家乡发动群众,组织扩建部队,很快重新组建起红七军二十一师,任师长,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领导坚持游击斗争,反击国民党军的多次“围剿”。1931年1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这一年,率红军先后粉碎了桂系军阀对根据地发动的两次“围剿”,保卫和巩固了右江革命根据地。1932年10月19日在第三次反“围剿”中遭叛徒暗害,不幸牺牲。

韦拔群,这位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叱咤风云的红军将领,开创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绩。对于他,人民共和国一直没有忘记。特别是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代、第二代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一直对韦拔群念念难忘,予以了深切的怀念和极高的评价。

名师点评:

韦拔群烈士作为农民领袖、革命英雄和优秀共产党员,将自已的一生投入到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中,并提出了“快乐事业,莫如革命”的响亮口号,以前赴后继的英雄气概和无私无畏的革命勇气铸就了永恒长存的“拔群精神”:追求真理、坚定信念,忧国忧民、心系群众,革故鼎新、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百折不挠,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