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上,张大千举杯笑吟吟地来到了梅兰芳跟前。人们不禁纳闷:张大千是知道梅兰芳不喝酒的啊!正当大家疑惑的时候,张大千举杯对梅兰芳说:“梅先生,您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
此语一出,全场愕然,都不知道张大千这话是何意。
这时,张大千爽朗一笑解释道:“你是君子—动口,我是‘小人’
—动手!”
原来如此,张大千此话一语双关:“动口”既是说梅先生是唱戏的能手,又表示请梅喝酒;“动手”则既表示自己是用手作画的,又表示自己是敬酒而来的。顿时,宾客笑声四起,宴席的气氛一下子高涨。
平时滴酒不沾的梅兰芳被逗乐了,不由自主拿起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
幽默是人际关系齿轮中的润滑剂,是推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有幽默感的人处处受欢迎,更何况是在饭局中呢。
一次酒席上,两位客人为某一件小事争论不休,酒桌气氛不佳。这时候主人突然大声问道:“各位,刚才我们上的是哪一道菜呢?”
“是烧鸡啊!”其中一位客人说道。
“是的,就是鸡,而且是公鸡!”主人一本正经地说,“原来是鸡在作怪,难怪大家要斗起来!”然后他举起酒杯,“让我们灭灭火吧!”
一句幽默的话,化解了酒桌上的战斗。
有幽默感的人很懂得自嘲。在饭局中,遇到难堪的情形时,可以保持冷静,采用幽默的方式轻松化解。
同事聚会上,大家都喝得很开心,气氛高涨。
这时候一个平时“包打听”的同事问一位有些怕老婆的同事:“你还不回家,不怕回去之后老婆把你踢出去啊?”
这位怕老婆的同事很讨厌在这种场合听到这样的话,但是在聚会上也不好发怒,就说:“不会啊!”
那位同事不依不饶,又问:“那你家里的事到底是谁说了算呢?”
怕老婆的同事一本正经地回答:“大事我说了算,小事老婆说了算。比如决定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这就是一件小事,当然是老婆说了算。”
这样的解释让大家哄然大笑,说话的人也笑了。那位同事本想取笑怕老婆的同事,却没想到他的自嘲引来了笑声,给自己轻松解了围,也显示了他的大度。
当局面趋于紧张时,可以用自贬的笑话令气氛变得轻松。在社交场合,人们产生矛盾冲突的时候,幽默如果运用得法,就可消除对方的敌意,令他人心平气和,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幽默运用得当,也可以使对手哑口无言,把你自己从尴尬的局面中解救出来。
然而,幽默一定要适度,不能什么玩笑都开。万一没有产生幽默效果,反而触犯了某些人的忌讳,那就适得其反了。玩笑也不能开得太过分,否则玩笑逐渐升级,演变成争吵,互相讽刺挖苦,甚至打斗,到头来不仅笑不出,说不定还会断送朋友关系。
在正式宴会上,如果有人在作严肃的发言,就不能插一句看似幽默的话了,这样是对发言人的不尊重。
幽默的话一定要健康。幽默的作用是引人发笑,使人在笑声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增长见识,促进友谊。
会说话情更浓,多说“我们”少说“我”,一字之别决定亲疏关系.
有些人为了求人办事而筹划饭局,请了局长请镇长,跑断了腿,说尽了好话,都无济于事。有些人却在一次饭局中巧妙展开饭局社交,三言两语就把双方的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从而赢得胜利。其中的诀窍,有时不过就是多说“我们”,把对方当成自己人,自然而然地,他就会被你的热情感动。
人人都有自我意识,潜意识里都会分清“我的”“你的”。就像小孩子们在一起,会把“我的”“你的”挂在嘴上。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人说话会强调“我”“我的”。
这种人自我意识太强,会给他人留下难以相处、很难合作的印象。
在我们身边,常常有些人不善交际,所以事事不顺,仿佛到处都是路障;有些人则不同,他们善于观察,在社交圈里如鱼得水。后者就是掌握了人际交往的技巧,比如多说“我们”,很少说“我”,这样的人很容易获得他人的好感,拉近与他人的距离,与人交往自然如鱼得水。
亨利.福特二世描述令人厌烦的行为时说:“一个满嘴‘我’的人,一个独占‘我’
字,随时随地说‘我’的人,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有两个人一起赶路。走着走着,甲突然看到地上有一把斧头,非常高兴,就赶紧捡起来,说:“我们发现了一把斧头!”
乙看那把斧头还不错,但觉得斧头是甲看到的,应该归甲,就回应说:“不是‘我们’,而是‘我’。”
甲点头同意,就兴致勃勃地拿着斧头继续往前走。
这时候,前面走来一个人,看到甲手上拿着斧头,就喊道:“那是我的斧头!”
甲非常紧张,就问乙:“怎么办?我们就要被捉住了。”
会说话情更浓乙听到甲这样说,知道甲是想要两人一起承担责任,便又纠正说:“你说错了,刚才你同意说斧头是你发现的,现在人家追来了,你就应该说‘我就要被他捉住了’,而不是说‘我们就要被他捉住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部分人最关心的首先是他自己。有些较极端的人甚至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们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在利益面前,总是先想着自己。
在言语上,他们不由自主透露出“我”怎样怎样;行动上,他们则拼命维护自己的利益。
在人际交往中,“我”字讲得太多、过分强调自己,会给人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印象,这会在对方与你之间筑起一道防线,形成障碍,影响别人对你的认同。
常说“我”的人,人缘往往不会太好。
有个工厂的厂长,做事独断专行,很少给下属提建议的机会。
一次,上级领导来工厂检查工作。检查结束后,召开了全体工人座谈会,厂里的管理人员和工人都在场,厂长作了报告。他认认真真地汇报了工厂的宏伟规划和目前存在的困难:“我今年的产值一定要超过×万元,我的利润一定要达到×万元……但我的困难很多……我……我……我……”
汇报结束后,上级领导征求大家的意见,但是没有一个人作声。很多工人都在心里想:厂长天天都是“我”,说得也不嫌烦。
终于有一个工人发话了,他说:“我们没意见。领导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干。”
这句话让上级领导感到诧异,厂子是大家的厂子,怎么会没意见呢?厂长更是感觉尴尬。事后,上级领导经过明察暗访,了解了其中的原因。原来这个厂长经常把工厂、大伙、集体都称为“我的”“我”,工人们对此反感,就在座谈会上对厂长使用了“领导”这个刺耳的称呼。
人缘这样差的管理者怎能管理好一家工厂!上级领导和其他领导经过商量,对该厂长作出了撤职的决定。
比起“我”,更加和谐。把“我”的范围扩大到“我们”
“我们”听起来更加顺耳,,很明显地让大家有一种集体的归属感,齐心协力为集体作贡献。反之,大家找不到归属感,又怎会为集体的利益而奋斗呢?
在人际交往中,懂说话的人很少说“我”,而会多说“我们”的人合作意识强。
与这样的人交往,会达到双赢的效果。
小晶是青年女演员,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演技好。不过她只是一个小城市的一名演员,虽然在电视上崭露头角,但知名度还是非常低。她一直在寻找机会让自己更出名,但她没有钱包装自己,也无法在报刊上刊登宣传自己的文章。
后来,小晶偶然认识了赵经理。赵经理在一家很有实力的公关公司工作过很多年,业务熟练,人脉广泛。现在,他自己开办了一家公关公司,希望能够打入有利可图的公共娱乐领域。但到目前为止,一些比较出名的演员、歌手、夜总会的表演者因为对他的公司不熟悉,都不愿与他合作。
小晶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她主动向赵经理推销自己。但赵经理觉得小晶是个新人,犹豫着是否要在她身上投资。
为了不让机会溜走,小晶花了几个月的生活费请赵经理吃了顿饭。在饭桌上,小晶跟赵经理谈了很多,她详尽地向赵经理描绘了一番合作的美好前景,提示赵经理“不要让我们的机会白白溜走”。
身经百战的赵经理被小晶说服了,他为小晶的语言能力感到震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女孩子还真是一个明星的料子。于是,他让小晶作了公司的形象代言人,同时为她提供出头露面所需要的经费。
就这样,小晶的知名度扩大了,赵经理的公司也因小晶的名气上升而蒸蒸日上,很快就有一些有名望的人主动找上门来。
小晶和赵经理,二人各取所需,双赢互利,达到了合作的最高境界,他们的合作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加牢固。
心理学家指出,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自我意识,因此,每个人都不希望被人支使。在谈判的时候,人的心理防线一般很牢固,当他意识到对方在说服自己,自我意识会变得更加强烈,本能地与对方对抗。这时候,即使别人说得天花乱坠,他也不会为之所动。然而,一旦对方说出“我们”,站在“我们”
的角度上说话,为“我们”的利益考虑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松懈心理防线,与对方达成共识。
6自我解嘲,变尴尬为笑声.
会说话情更浓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尴尬的情况。此时如果能恰当地自嘲,就能帮你解除尴尬。自嘲运用得恰当,能让尴尬变成笑声,在笑声中展现出你非凡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能自嘲的必然是智者中的智者,高手中的高手。为什么这样说呢?自嘲,也就是自我解嘲,是要自己骂自己,拿自身的失误、不足甚至生理缺陷来“开涮”,对自己的丑处、羞处不予遮掩、躲避,反而把它放大、夸张、加以剖析,然后巧妙地引申发挥,自圆其说,以博得一笑。因此,自嘲需要豁达、乐观的心胸。
自嘲可以巧妙地拒绝对方,而不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从而可避免出现尴尬的局面。
林肯有一位报界的朋友。一次,这位朋友邀请他到编辑大会上发言,林肯非151常为难。林肯并没有做过编辑,对编辑工作一无所知,出席这样的会议不大好,但是他不好意思拒绝这位朋友。于是,他就给朋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我在森林里遇到一名骑马的妇女,我停下来让路,谁知她也停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看。她说:‘我现在才相信你是我见过的最丑的人。’我说:‘您大概讲对了,可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她说:‘是的,你生了这副丑相是无法改变的,但你还是可以待在家里不出来嘛!’”
说自己太丑,不好意思出门,这是林肯的自嘲。听了林肯的故事,朋友不禁哑然失笑,同时也明白了林肯的意思,于是就不再勉强他了。
在饭局中,面对一些难以接受的请求,幽默感十足的人能够巧妙运用自嘲的方式来取笑自己,不仅不会破坏饭局气氛,还为对方和自己找好台阶下,保住面子。
张斌是一家蔬菜公司的副科长。这一年,蔬菜的价格一直偏高。又到冬季了,蔬菜很难从外地调运回来,因此张斌带着下属亲自去外地调运。因为担心卖家趁这样的时机捞一把,张斌打算请对方好好吃顿饭,拉近一下关系。
酒菜上桌,张斌竭尽全力博得对方好感。然后与对方周旋,谈判蔬菜价格。
但是对方一听到他想降低价格,就换了一副脸孔,冷冰冰地说价格没得商量。
这么高的价格,调回去怎么着都会亏本的。张斌心急如焚,但这个客户也不能得罪。为了稳住对方,张斌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自嘲道:“可惜啊,我是一个副的,就像一个摆设,没有那么大的权力,不然咱哥俩这点事我还这么大费周章啊!我呀,就是一个花瓶,中看不中用啊!”
张斌这一番自嘲既表明了自己在价格上的态度,又让对方感到在价格上使他让步是强人所难。卖方理解了张斌的自嘲,于是爽快地降低了价格。
幽默能逗人大笑,而自嘲更胜一筹。自己取笑自己,不仅愉悦了对方,更会让对方因你的豁达气度而喜欢你、尊敬你,甚至钦佩你。
王丽性格有点内向,不太喜欢人多的场合。
一次,朋友请王丽吃饭。在去之前,她特意问朋友人多不,朋友为了安慰她,就说人不多,而且都是熟人。谁知去了那里之后,王丽才发现有一大桌子人,而且大多数是不认识的。
坐下不久,旁边就有一个帅哥给王丽敬酒。王丽感觉更紧张了,她端起酒杯就站起来,却把酒给洒了出去,溅在了帅哥的衣服上。这可真尴尬啊!在这紧急时刻,王丽急中生智,微笑着说:“你瞧!我看到帅哥就紧张,一紧张就像酒精中毒一样,手不断地发抖,真没办法,真不好意思哈!”
这样一说,王丽反倒觉得不紧张了。在座的人也都因王丽的这番“自嘲”而对她产生好感,那位帅哥也并不因王丽的“冒失”而有所误会,反而会心地笑了。
王丽就这样大大方方地与对方互敬了酒。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让人难堪的状况,如果不知怎样调节情绪,沉着应付,就会陷入窘迫的境地;相反,如果采取适当的自嘲方法,不但能使自己在心理上得到安慰,而且还能使别人对你有新的认识。
但是,自嘲绝不等同于自轻自贱,要想掌握并运用好它,必须有自谦和自信心,经得住打击。一个懂得掌握自嘲这种方法的人,就等于掌握了制造愉快和摆脱困境的能力。
7能说还要会听,让对方百分百吐露心声.
会说话情更浓闷头吃喝、不言不语不行,滔滔不绝、唾沫横飞也不可取,饭局这个场合对交谈之道要求很高。你不仅要能说,还要会听,在倾听的过程中了解对方,与对方拉上交情。
在饭局中要多说话,并不代表你可以让嘴巴噼里啪啦如同倒豆子一般,什么话都说,还恨不得把整个饭局的话语权都掌握在自己手上。诚然,能够牢牢把话语权抓在自己手上,这是一种掌控全局的能力,不过一味地要别人听自己说话,虽然有些人为了表面上过得去可能会应付你几句,但实际上对你已厌烦至极。
会说话的人比起善于聆听的人,似乎更能够聚集他人的目光,得到更多的关注,但有些时候效果可能适得其反。饭局交际是一种互动式的交际,把足够的时间留给他人,倾听他人,从他人的话里听出他的需求,然后满足他人真正的需求,才能让他人真心感念。
俗话说:“说话听声,锣鼓听音。”在任何交际场所中,耐心倾听,并从中听出对方的话中之话、话外之音,这才是交际高手所为。
有人请领导参加饭局,领导就带了秘书王珉一起去。去了才知道,原来请客的人是想在生意上请领导帮衬。王珉初出茅庐,本是跟着领导学经验的,也就一味地微笑,不敢多说话。
酒过三巡,对方主动提出要领导行个方便。在王珉看来,这种事情领导真是不太好帮,他就兴致勃勃地看领导接下来怎么应对。
领导听了对方的话,微笑着没有回答,转过头大声问王珉:“现在几点了?”
王珉刚开始觉得纳闷,为什么问时间啊?但随即他明白了,领导“顾左右而言他”是有目的的。聪明的王珉立即回答:“现在差一刻就8点了,我们跟王总还有一个重要的会要开!”
领导如释重负,站起来就推辞说太忙了,以后有机会再聚。
事后,领导表扬了王珉的聪明和随机应变。
听的时候,我们最好结合当时的场景,这样才能听得出其中之味,明白说话人之意图。做一个善解人意的交际高手,就是要掌握“听”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