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哈佛家训大全集
13576200000181

第181章 自由——孩子展翅翱翔的必要条件(2)

由于是第一次养植物,安妮老师的感触非常多,她还专门写了一篇心得:“仔细观察,吊兰长得十分可爱,十分喜人——翠绿的叶子层层叠叠,疏密有致,一片片都是向外轻轻地舒展着。我虽然不喜欢养花,但是也爱花,就去请教了养花的‘专家’。同时,与我一样同养吊兰的,还有另一位老师,她也非常喜爱吊兰。以后几天,我们俩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摆弄吊兰,去除黄叶,偶尔给它浇点水。可过了一周,原本不爱养花的我就不再对吊兰上心了,但它还是那么葱茏。但那位老师和我不同,她的耐心很大,每天早晚都侍候它,还经常把它搬到教室外的走廊上去,让它沐浴在阳光下。可是,我慢慢发现,她养的那盆吊兰有了一些变化,叶儿虽然茂盛可叶茎立不起来了。我问了问‘专家’,才知道,原来吊兰不是很喜欢阳光,水不能浇得太勤。而我那盆吊兰,因为我懒惰,没带它晒太阳、给它浇水也少,所以它没什么变化,反而长得更茁壮了。后来,我大概有一个多月都没去管吊兰,可它依然那么碧绿,依然那么舒展,并没有因为冬天的到来而枯萎,更没有因为主人对它的怠慢而逊色。我想,给它适度空间,无需过多呵护,它就能展示自己的生命!它的生命力很顽强,相反,如果我给它过多的呵护,也许,它就无法越过寒冬了。”

安妮老师的种花经历很值得我们思考。虽然她种植的是吊兰,其实这与养育孩子是同一个道理。现在许多孩子不是缺少关心和爱护,而是得到过度的关心和爱护。夜晚,父母陪着孩子学习、做功课,把自己的工作、娱乐统统放一边,到了双休日,还要陪自己的孩子学奥数、学绘画、学舞蹈、学音乐;节假日,更是那么多的补习,语文老师唱罢数学老师登场……

孩子正像被过度呵护的吊兰,他们的成绩、特长有如吊兰的叶儿,光鲜惹人爱,可是有谁走进孩子的身心,更在意他们能否舒展地成长?有谁着眼孩子未来,更在意他们在关爱适度的空间自立?家长们照顾着孩子饮食起居的一切,大事小事一律操办,把孩子当成花朵一样养在温室里,不轻易让孩子独立、锻炼。结果造就了一个个整天无精打采、表面光鲜的孩子,可是,一旦有什么病痛、困难、挫折到来,他们就不堪承受。

有一个叫桑塔的女孩子,在她十三四岁时,突然开始闹病,经常呕吐,这时她的父亲已经去世,母亲一个人拉扯着她和其他的孩子,带她看了很多医院,结果都没有什么起效,母亲就把她带回了家,所有的事情都替她操办,桑塔所需要的,只是躺在床上接受母亲的照顾。再后来,她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彻底地病在床上。

后来,桑塔的姐姐说,自己的小妹从小就身体单薄,经常生病。生病时,母亲就倾尽自己的精力和心力照顾。桑塔想吃什么,母亲都会放到的床头,一直这样下去,桑塔也就习惯了躺在床上,饭来张口,什么都不会做,这种状态一直到现在。姐姐说,妹妹的病其实应该是母亲造就的。

后来,在姐姐和医生的帮助下,桑塔接受了治疗。目前,桑塔能握住杯子自己喝水,自己也起来稍微走动一会儿,有的时候还会到院子里晒会儿太阳。但是,医生说桑坦的心理年龄还处于孩子的水平,造成她长期卧在床上主要是她心理方面的原因,她得的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一种病——臆病。要让她完全恢复是不可能的,因为她的最佳治疗时间已经错过了。这真的太遗憾了!

就是因为家里人的过度呵护胡关心,让一个原本正常的孩子丧失了自己美好的青春,丧失了自己正常、健康、快乐生活的能力。她未来的路还很漫长,我们都不知道以后她会面临些什么,我们只能为她惋惜。可是,惋惜也没用了,她最适合治疗的时间已经错过。试想,如果当她生病后,母亲能够狠心一点,让她坚强地应对自己的生活和疾病,也许,现在她就不会瘫痪,而是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

过度的呵护,让一个本该正常、健康的人,慢慢变成了一个不能自理的“残疾”。这很可怜,却也真的很可悲,可是,这样可悲的事,却每时每刻都在上演。多份来自儿科临床的报道及有关机构的调研结果都显示,虽然生活越来越富裕了,但并没有使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反而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

其实,如今的孩子变得如此弱不禁风,经常容易罹患一些疾病,虽然与环境污染等因素脱不开干系,但是主要的原因还是父母对孩子养育得都太精细、照护过度所造成!想想看,夏天躲在有空调的家里,怕宝贝晒坏了,加之室内温度低,使宝贝失去了出汗的机会;冬天里怕宝贝冷,不让去户外活动。由此,宝贝的免疫系统受不到冷热刺激,不能对自然变化应激而变。这样,一旦气温下降,他们在外面没能及时添衣,或者环境稍微有些其他的什么变化,他们的身体立马就吃不消,就容易生病了。同时,还有各种疫苗和抗生素等,身体的免疫系统被越来越多的人工手段“保护”着,由于家长太注意卫生了,让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免疫力变得十分差。

我们看了这些过度呵护的例子,难道还不会有一些启发么?生活中其实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所以,为了让我们的宝贝健康茁壮地成长,面对那些娇贵的孩子,不妨还是“狠心”一点,不要那么过度地保护他,孩子确实脆弱,但是并不是要呆在无菌室里的试验品。应该让宝宝多到大自然中运动,饮食上要注意均衡营养,不要什么都要最贵的,实际上并没有意义,反而对宝宝的健康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在生活中一定要避免过度呵护,只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心理素质,让孩子不要再那么脆弱,培养出孩子坚强的性格。这样,暂时的“狠心”,将换来将来的“安心”、“省心”、“开心”。我们为什么不去这么做呢?要知道,也许你今天的过度关心,换来的却是一个无能的孩子,还有他对你“关心”的怨恨。

一个多梦的季节

孩子和我们一样,一旦拥有了自由,孩子们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兴趣,他就会反复做,就变得专注;在长久的专注中,他逐渐感知并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把握了事物的规律,他就愿意遵守它,就有了自我控制力。什么样的纪律能超过这种纪律呢?

很多父母都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分数是父母和老师检阅孩子的唯一标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在孩子还未出生就已经为孩子安排好了他要走的道路。殊不知,家长这种急功近利的方式实际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发展,为他们的成长不是加固了一道保险,而是给孩子的人生上了一道禁锢的枷锁。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战役”几乎在每个家庭上演。家长越是严格要求孩子,孩子就越反叛。很多父母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不听话,特立独行,实际上这类孩子是被控制得太死了,他们需要追求自由,因此才和父母处处作对,故意不听话,不爱学习等。

当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对自由的向往就越强烈,对家长为他们设计的人生道路越抵触,他们不喜欢家长事事都帮他们安排好,他们希望自己能独立自主去面对人生路。从另一种程度上来说,父母限制孩子的自由,实际上是在制造与孩子的距离,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不听话,反叛独行的原因。家长因此要明白,要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因为纪律必须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

自由是每一个孩子都想得到的,只有自由的天地才是强者生存的土壤。孩子年少好动,渴望自由是他们的天性,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这种天性,即使父母管得再严再紧,孩子依然会想办法冲破种种管束,如果父母要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生活的强者,就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

孩子是灵动的,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我们不应该把孩子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孩子不是家长进行思想灌注的容器;不是家长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家长可以任意刻画的板;也不是家长养的花草动物,家长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热爱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不要抑制孩子的自发活动,才能促进孩子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

一颗深埋在地下的小小的植物种子,也要破土而出,自由生长,享受那些成长中必需的空气、阳光、雨露和水分,更何况是我们的这些有灵性的孩子。他们是大自然中最智慧最美好的结晶。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孩子创造性地、富有个性地发展。绝不是强制的灌输知识或者某种理念,那是非常邪恶的,也是非常违反人性的。要知道,任何纪律都不能扼杀自由,不管过什么样的生活,是贫穷还是富有,没有自由的人,永远都是奴隶,而且越富裕就越可悲——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

要使我们的孩子遵守纪律的同时保持自己的自由,家长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马上把独立和自主权还给孩子,给孩子充分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明白自由的好处,使孩子拥有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权利,将来也会为这个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和谐是一个古老而实用的美学命题。万物,因和谐而美丽;生活,因和谐而温馨。和谐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