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四日,上完早朝,太后告诉我们,俄日之间一场大战即将爆发,这让她非常不安。尽管事情看上去与中国无关,但是她担心他们会在中国的领土上开战,到时候中国一定会不同程度地遭受池鱼之殃。我们当时对此并没太在意。但是第二天早晨,李总管向太后报告有五十个太监失踪了。因为这件事情的发生没有明显迹象,大家都很错愕。在宫里,太监们做完事之后,没有任何规章制度禁止他们出宫,只要他们在宫门关闭之前回来就行。但是,次日清晨,又有报告说一百多个太监不见了。太后马上说:“我现在知道问题在哪里了,他们肯定是听我说了开战的事情,担心又像拳贼叛乱的时候一样,于是,他们就先走为上。”在宫里,有一个规矩,每当宫里有太监跑掉时,就会派出一队人马去把他们捉回来,接受惩罚。但在现在的情况下,太后却下令不必捉拿他们。然而,有天早上,太后的一个随身太监也不见了,这让太后勃然大怒。她说方方面面她都对这位太监不薄,这就是他对她的报答吗?一有风吹草动,他就跑得无影无踪。我也亲眼目睹太后平日里对他有多好,但他逃走,我一点都不感到惋惜,因为他总是找机会陷害一些女官。
自此之后,太监逃跑的事情时有发生。最后,太后做出决定,我们继续留在紫禁城内,这样比较安全些,等到开春后再回去。
当我向我的太监询问太监们失踪的原因时,他说正如太后怀疑的,他们害怕又要发生义和拳那样的叛乱。他还补充说,太后宠爱的太监和其他人一起逃走,他一点都不意外。此外,他还告诉我,就连李莲英本人也不一定靠得住。因为义和拳叛乱那年,太后从北京逃亡西安的时候,李莲英就曾经装病晚走了几天,为的就是如果情况发生变动的话,随时可以准备逃走。说到李莲英的时候,他还信誓旦旦地说,宫里许多人(主要是太监)无辜致死都与李莲英有关。在宫里,李莲英权力极大,只要有人冒犯了他,或者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惹他不高兴,他可以轻而易举地整治这些人。他还告诉我,一般人都不知道,其实李莲英也沉迷于吸大烟。尽管在宫里禁止吸大烟,但他却可以自由自在地吸,没人敢揭发他,就连太后也不知道这件事。
每天早上都有日俄方面的消息传来,渐渐地,宫里开始不安起来。有一天,太后将宫里所有人都召集到一个小殿,说我们不必惊慌,就算有战乱发生,也不关我们的事,不能自己乱了阵脚。祖宗的在天之灵会保佑我们,还说不希望以后再听到有人谈论这个话题。但是,太后将所有女官召集到她的寝宫,要我们祈求列祖列宗显灵保佑我们平安。从这点我们能看出,太后自己也和我们一样不安。尽管太后嘴上说不愿听到大家讨论这件事,但是她自己却常常提起。有一次谈话时,她提到希望每天都得到外面的实际情况。我说,这事不难,只要拿到外国的报纸或者路透社电讯就可以。太后听了很兴奋,于是告诉我以我父亲的名义订这些国外报纸,然后再把报纸带进宫来由我翻译给她。我告诉她,我父亲已经订了他们出版的所有报纸,我会尽快按照太后的安排把报纸带进宫来。于是,每天早朝的时候,我就把所有关于战争的消息翻译成汉语,但电报来得实在太快,要想全部翻译成汉语写下来几乎不可能了。于是,我告诉太后,我会把这些报纸的内容直接口译给她听。这样一来就快多了。而太后对报纸的内容也越来越有兴趣。她叫我不要只翻译关于战争的新闻,报纸上其他有趣的事也要翻译。在这些新闻中,太后最感兴趣的当属欧洲皇室首脑的活动或者类似的消息。当她得知欧洲皇室的所有动向都会公诸于众的时候,大吃一惊。她说:“在这里,不管怎样,这些活动都是机密。宫外的人不知道宫里发生的事情,就连我们自己的人甚至都不知道宫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过,假如他们知道的多一点,兴许是件好事,也许那样,有关皇宫的所有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当然,在我们居留紫禁城的这段时间,卡尔小姐每天都过来画像。我们已经给她找了一间更好的房间,她似乎很满意。太后吩咐我尽最大努力协助卡尔小姐。因为太后已经厌倦了画像的事,希望看到画像尽快完工。太后很少亲自去看画像,但是一旦去了,她就会表现得非常友善,真的,任何人看了都会以为她一生中最高兴的事就是看画像了。
这个十一月,日子过得非常缓慢,因为宫里所有人都在哀悼的气氛中。一天,太后提议说带我们在紫禁城转转。我们先到大殿,这座大殿与颐和园的大殿稍有不同。在进入大殿之前,必须先登上二十余级白色大理石的台阶,石阶两边的护栏也是白色大理石制成。石阶的尽头是一条宽阔的走廊,巨大的红漆圆木柱子,环绕在大殿四周。走廊的窗户精雕细琢,精心设计的“寿”字图案镶嵌在窗户的不同位置。进入大殿,地板用砖铺成,太后说这些砖全是金砖,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这些砖都有一种独特的黑色,显然是油漆过的。地面很滑,极难行走。殿内陈设与颐和园及西苑的大殿无异,唯一不同的是,这里的御座是用深棕色橡木制成,镶有各色宝石。
这座大殿只在极其特别的情况下使用,比如太后的生日、新年等,外国人从来没有进入过。所有平常的接见都在紫禁城里另外一座稍小的宫殿里举行。
在大殿逗留了一会儿,我们就去了皇上的寝宫。这比太后的寝宫要小很多,但布置很精致,这里共有三十二个房间,有些房间虽然从来都未使用过,但也同样布置的非常奢华。皇上寝宫的后面就是皇后的寝宫,面积也不大。这里大约有二十四个房间,其中三间专门供瑾妃使用。尽管两座宫殿相距很近,但中间却没有入口相通,路程很远。进出都要经过太后寝宫的走廊。还有几间房子用来接待宾客。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建筑,还有一些根本没有使用,大门紧闭,没有人知道里面有哪些东西,甚至都不知道里面有没有东西。就连太后也说她从未进去过,因为这些建筑已经封闭很多年了。连通往这些地方的路也被堵死了,在此之前,甚至少有人从此经过。这些建筑的外表也与其他建筑不同,看上去脏兮兮的,显然有些年头了。有人吩咐我们,千万不能谈论这些建筑的事情。
女官们的房间与太后的寝宫相连,这些房间非常狭小,几乎不能转身,冬天的时候也很冷。宫女们的房间在女官们的后面,但是没有出入口。她们进出必须经过我们的走廊。而我们的房间也只有一个出入口,但必须经过太后的走廊。这是太后自己设计出来的,这样,她就能监视我们所有人,并且可以看到谁在出入。
现在,太后带我们去她的寝宫,愣了一会儿,她说:“我要带你们看一件以前从未见过的东西。”我们来到太后卧室隔壁的一间屋子,两个房间只有一条十五英尺长的狭窄过道相连。过道两边的墙壁都用油漆漆过,装饰得非常漂亮。太后对一个太监说了些什么,这名太监弯下腰去,从过道两端的地面上拔出两根木栓,木栓严丝合缝地盖住了地上的洞。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认为的两堵实墙其实是两扇能够滑动的木板。木板移开后,里面是一间人造密室,没有窗户,屋顶就是天窗。在这个房间,或者叫密室的一端是一块大石头,石头上面是一个铺着黄色缎布的座位,旁边是一座香炉。里面所有东西看上去都非常陈旧,没有任何家具。密室的另一头,也连着一个过道,也有滑动的木板,和之前描述的大致相同,这样,密室又连到另一个密室,如此类推。实际上,这段宫墙全部被过道分割,每个过道都隐藏着这样一个密室。太后告诉我们,在明朝的时候,每个密室都有不同的用途。但大部分都供明朝的皇帝们静修时使用。这些密室中,有一间被太后用来储藏宝物。义和拳叛乱时,太后将她所有的宝物都储藏好后才逃往西安。待她返回京城时,打开密室,发现所有的东西都完好无损。那些在宫中肆意掠夺的强盗们,谁也不会想到有这样一些密室。
我们回到走廊,回头看看我们走出来的地方,除了两堵黑色的石墙外,一无所有,那些密室掩藏得几乎天衣无缝。太后不喜欢紫禁城的主要原因就是这里隐藏的秘密太多了,有些甚至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太后说:“我甚至从不向人提起这些地方,否则人们就会猜想这些密室到底有什么用途。
在紫禁城的时候,我还遇到了同治帝(太后的儿子)的几位遗孀。自从同治帝仙逝之后,她们就一直住在紫禁城里,靠做些针线活儿之类打发时光。我刚认识她们时就发现她们接受过很好的教育。她们中的一位,瑜妃,尤其聪明。她会写诗,能够演奏多种乐器,这在中国女性中,被认为是接受过最好的教育。她对西方国家的了解甚至让我大吃一惊,所有事情她好像都懂一点。我问为什么之前我从未见过她们。她们告诉我,她们从不主动拜会太后,除非太后自己有旨。但现在,太后就住在紫禁城,她们自然要每天去向太后请安。
有一天,我接到邀请去拜会她们的寝宫。这里空间很小,装修简单,只有几名宫女、太监在那里侍候她们。她们说很喜欢这种简单的生活。她们从未接待过任何访客,除了她们自己,也没有人会喜欢那里。瑜妃的房间里放满了各种文学著作。她给我看了几首她自己写的诗,这些诗格调哀婉,也正道出了她内心的想法。她支持建立学校,让年轻的女孩接受教育,因为现在即使连能够简单读写的人读很少。她建议我,只要有机会,一定要向太后提出这件事。尽管她愿意将西方的改良思想介绍到中国来,但是她不希望雇佣那些传教士为师,因为他们总是在借着讲课的机会宣扬他们的宗教思想,她担心这会让一些国人更反对革新运动。
十一月底,太后接受直隶总督袁世凯请求觐见的要求。那天恰逢假日,卡尔小姐没来,我也因此能够参加。太后问袁世凯,对于日俄争端有何看法。他说,尽管这两个国家有可能开战,但是中国最好保持中立。若战事一开,满洲一定会遭受池鱼之殃。太后说,对此她也心知肚明。日俄在中国的领土上开战,中国最好严守中立,她已经受够了甲午战争。她说最好马上拟定诏书,谕告百官,中国决不干涉此事,以免予人口实,徒滋衅端。
接着,太后问,如果开战,战争的结果会怎样,哪国会获胜。袁世凯说这很难说,但他认为日本会胜。太后说,果真如此的话,她就可以省去许多麻烦。但是,俄国是一个大国,兵士众多,究竟哪国获胜,也很难说。
接下来,太后谈到中国的状况。她说如果中国被迫卷入战争,该如何是好。中国没有海军,没有训练有素的军队,没有应对战争的准备,几乎无以自卫。然而,袁世凯向太后保证,只要中国不被牵涉进去,尚不必为此忧虑。太后说,无论如何,中国应该警醒,进行革新,增强实力,但她却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尽管她希望中国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处于最高地位,她也常常接受到改这改那的建议,但是没有一场革新深入彻底地进行下去。
袁世凯的觐见结束之后,太后召见了军机大臣们。她先向大臣们介绍了刚才她与袁世凯的谈话,大家自然也表示要有所作为。一些关于国家防卫的问题被拿出来讨论。但一位亲王说,虽然他一般情况下也赞成革新,但他反对穿洋装、剪辫子,也不同意采用洋人的生活方式。太后对此深以为是,她说,将国外不太发达的文明取代中国的习俗是非常不明智的。照例,会见结束后,没有达成任何结果。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除了谈论战争,没有其他话题。太后在大殿召见不少中国将领。这些会见有时非常有趣,因为这些武将出身的人,很不适应宫里的习惯,在太后面前,不知所措。一些非常愚笨的建议也是这些人提出来的。一次谈话中,太后提到中国海军作战能力差,缺少训练有素的海军将领。一位将领回答说,我们国家的人口数量比其他国家都多,至于船只,我们有那么多商船、渔船,这些都可以用于战争。太后喝令他退下,说:“中国人口众多,这没错,但是大部分人都像你一样,对国家毫无用处。”这位将领退下之后,大家都笑起来。太后制止了我们,她说这种事一点都不好笑。想到这样的人竟然能在军队混到这样的官位,她就气愤不已。一位女官问我,为什么当那个人提到渔船的时候太后如此生气。我告诉她,对付一艘战舰时,这样的渔船不但不能起到对抗作用,反而有害的时候,她非常惊讶。
大约十一月底,湖广总督张之洞来到北京,得到太后召见。太后对他说:“如今,你也是国家的一位老臣。关于日俄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我希望你说些你的真实看法。你不用担心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我想为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想好应对办法。”张之洞说,无论战争结果如何,中国都很可能不得不做出让步,同意开放满洲通商,否则,武力干涉在所难免。太后将关于这个问题的前几次会见情况告诉他,也提到改革的事情。张之洞说,改革的事情来日方长,如果急功近利,势必一事无成。他提议,这件事还应该从长计议,等理清事情头绪之后再做决定也不迟。他认为,改革这件事不能走极端。他说,要是在十年或者十五年前,他会坚定不移地反对任何革新,但如今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势在必行。他说,我们应该严格遵循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丢弃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换句话说,他只是赞成采用西方文明中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其他的大可不必。太后对于这次召见,非常满意,因为张之洞的看法与她的见解不谋而合。
每次召见,皇上都站在旁边,但他一言不发,只是在一旁静听。一般,太后都会询问他的意见,改革的事情也不例外。但他总是一成不变地回答自己的看法与太后一致。
在所有与佛教有关的宗教庆典中,腊八是最重要的一个,每年十二月初八举行。据说,几百年前,腊月初八那天,如来佛外出化缘。途中他化到许多米饭和豆子。归来后他将这些米和豆子分发给他的师兄弟们,每人得到相等的一份。后来,他的慈悲天下皆知。因此,为了纪念这件事,初八这天就成了一个节日,不过就是为了让大家通过克己忘我的行为,得到如来佛的恩赐。因此,这天人们将米、谷和豆子混在一起煮成粥,不加盐,也不加任何其他调味料,将这种食物作为当天的唯一食物。至于粥的味道,我们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