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隐士名叫陈仲子。
陈仲子的哥哥陈戴任齐国的卿相,每年从封地收税粮有几万石,住宅也宽大宏伟,富丽堂皇。陈仲子认为哥哥的俸禄是不义之财,哥哥的房舍是不义之产,因此他不愿与哥哥住在一起,就带妻子逃到於陵,过起了隐居生活。
这事传开以后,人们都认为他淡泊名利,称赞他是位品德高尚的人。后来这件事传到了楚国,楚王听到了陈仲子的事迹,觉得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想得到他来辅佐自己,要任命他当卿相,帮助治理楚国。于是楚王就派遣使者带着万两黄金,聘请陈仲子出山辅政。陈仲子十分偏执地认为楚王和齐王一样,哥哥辅佐齐王是不义的行为,自己如果辅佐楚王也是不义的行为。陈仲子就找了个理由说:“我还有个妻子,出不出山,我说了不算,还要容我同她商量商量。”
过了一会儿,他从内室出来,对使者说:“妻子不同意我从政做官,况且我已经疏懒惯了,担当不了卿相的重任,请回复大王,让他另请贤才吧!”使者走后,他仍然过着隐居生活。后来,杰出的思想家韩非子说陈仲子和古代的隐士务光、卞随、鲍焦、介子推一样,是实心葫芦,中看不中用。他还形象地讲述了一则《实心葫芦》的寓言故事:宋国人屈谷去见陈仲子。陈仲子说:“我隐居在家,从不过问外界的事情,您来找我有什么事呢?”
屈谷说:“久闻先生气节高尚,不依靠别人生活。现在我有一个大葫芦,坚硬得像石头,皮厚而且中间没有空洞,我愿意把它献给先生。”
陈仲子说:“葫芦的可贵之处,是在于它可以盛东西。现在你的葫芦,皮很厚而中间没有空洞,那就不可能装东西。而且它坚硬得像石头,也不能剖开,不能做成葫芦瓢用来斟酒,我要这样的大葫芦有什么用处呢!”
屈谷说:“对啊,所以我要把这个中看不中用的实心葫芦扔掉,问您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