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无为而治(中华美德)
13484700000034

第34章 仰望灵感

好久没有写点什么了,关心我的朋友们见了我都会提上一句半句的。杂志社的约稿连想都不愿想,欠了人家的,春节都不好意思给人家拜年。心里面空空的,每天的生活像钟表的分针,机械,紧凑。坐在办公桌前不是“现将所拟计划呈报如下”,就是“妥否,请指示”。心中那点对生活的敏感力,观察力,想写点什么的冲动几乎快耗尽了。所以我回答他们:没灵感了。

文学能不能成大器,灵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小作家与大作家、小诗人与大诗人,区别点很多,有无灵感,绝对要紧。那是对生命的感悟,是别人得不到的那点点亮光,稍纵即逝。

一部封建家族画卷,兰陵笑笑生写出了《金瓶梅》,曹雪芹写出了《红楼梦》,都是时代画卷的大手笔,两者的差别,格调有高下,文笔有雅俗。想来,最要紧的还不是写出了什么,而是悟出了什么。

读文章、诗歌要讲悟性,写它们也要讲灵性。一点悟性没有的人不会爱和读它们,因为读的快乐多在从句子后面悟到的东西,悟性不好的人也是写不出好东西的,写的方法讲起来也不难,不过同样的东西,写出来千差万别,灵气的高下也在其中了。

不讲灵感不成,讲过了头好像也不成。比如朦胧诗之争,两方各持一极端,你说我看不懂,怎么会是好诗。(哦,你呢?看得懂吗?)他说我的诗是写给懂诗的人看的,你看不懂是因为你不懂诗。(诗歌当然是为知音而写,但如果太难领悟,是否也不合艺术的本意呢?)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宝塔尖的位置。凡是在精神领域,宝塔尖的东西都离不了灵感与悟性。

这些天没事儿翻了翻宗教的资料,明白了悟性这个词就是从宗教来的。佛教天天念经,念的就是那几句,有人修成了正果,有的就只配撞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