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为人表率(中华美德)
13484200000046

第46章 有的人需要你读懂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感到:工作好做,人难处。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可是读人,却比读文字写就的书更难。人心叵测啊!也许你活了大半辈子也难读懂这本“人之书”。在这物欲横流的现实中,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人际关系如果不触及功利,大家相安无事;一旦触及功利,人性的天平便失之平衡,钩心斗角的事便发生了,即便是你以为最好的朋友也会和你反目成仇。为此,要处好人际关系,读懂每一个人,你必须有较开阔的胸襟,把功利看得淡一些,正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有的人,当因某种利益驱动,需要你出手帮他一把时,他会笑容可掬,百般谄媚,大献殷勤。一旦满足了他的需要,帮他达到了目的,他便过河拆桥,疏远你,冷落你,当你有求于他时,他却以各种理由巧言令色地敷衍你。

——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因为那时是他求你,现在你反过来求他了,他当然要权衡利弊,患得患失了,如今他没了求你时那种动力,自然就没有必要再在意你的恩德了。在此你不必伤心,但是你读懂了一个人,就像是在雪中你给他送了炭,而在雨中,你想借他的伞时,他自己也不愿意被雨淋着,他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有的人,在和你交往中,永远是和颜悦色,让你感受到他对你倾诉深情时,语言的表述,像流淌着的一条清亮、甜美的大河,而河床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你一不小心就会被吞没,或陷于绝境。

——你读他时,千万别憎恨他。因为口蜜腹剑,以虚伪为假面具来欺骗别人的人,人前人后活得也挺难的、挺累的,弄不好还会被同类的虚伪所惩罚,你应该体谅他这种生活方式,等待他人性的回归和自省。

有的人喜欢做表面文章,喜欢在领导在时积极表现,而对具体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从来都是袖手旁观,得过且过,而当有了收获,出了成果时,他却毫无愧色,会以各种理由分享你的成果。

——你读他时,千万别反感他。因为有人分享你的丰收喜悦,不管他怀着什么样的心态,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你做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他学会一点自尊自爱有的人注重以貌取人,自己也注重外表的装饰,且处处赶时髦,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却空虚、无知、愚昧;有的人,长得一副狗熊相,貌似粗俗,大大咧咧,而内心颇有数,处处干的是狐狸勾当。

——你读他时,千万不要鄙视或轻视,因为外表的修饰和伪装,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内涵、知识、品德和气质,也不见得就是表面现象。对于庸俗的人,你可以反观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而对颇有心机而貌似粗俗狡猾的人,你只有加以提防,不要被他们的假象迷惑就是了。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如何做人,如何交人交友。《论语》中,孔子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说的就是好朋友有三种,即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和广见博识的朋友;对你有损害的朋友也有三种,便辟是指喜欢谄媚逢迎、溜须拍马的人。善柔是典型的两面派,当面永远是和颜悦色,满面春风,恭维你、奉承你,可是在背后却传播谣言,恶意诽谤。便佞,指的是言过其实、夸夸其谈的人。

但是,好人坏人都不会写在脸上,如何交到好的朋友而远离坏的朋友呢?孔子在他的理论里概括为“仁”和“知”(智),也就是一要有仁爱之心,愿意与人亲近,与人为善。二是要有智慧,有辨别能力,其实就是能读懂一个人,当然读人也是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如今,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根本问题就是讲以人为本,讲人的和谐,孔子所说的“仁”和“知”,在我看来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知人交友,和谐共处,就是要以仁爱的思想胸怀,去辨别人。读人,要学会宽容,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读出欢乐,读出幸福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