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迎面撞上禅2:万物有情
13425500000020

第20章 要活明白一点(4)

第二年春天,陆亘又一次来南泉禅院小住。一日午后,他与师父一同在庭院里喝茶。他忽然想起了僧肇法师的一段论述,便说:"僧肇法师的话也太奇怪了,他说什么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怎么可能呢?"僧肇法师(383-41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1〕最有影响的大弟子,他的光辉巨著《肇论》是中国人撰写的最早的、最完善的、自成体系的佛教论著之一。《肇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佛教,中国哲学理论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高度。从古至今,《肇论》不但是佛教学者、哲学家必读的著作,而且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每一个时代都有大批专家专门研究。

南泉大师知道,陆亘作为一个尚未开悟的人,很难理解僧肇法师的意境。所以,他不从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指着眼前的那盆盛开的鲜花说:"大夫,世人看见这一株花,犹如梦里一般。"陆亘不由得一怔:我看得真真切切,怎么会跟做梦一样呢?他抬头看看师父,南泉普愿嘴角仿佛挂着一缕若隐若现、神秘莫测的微笑。

南泉普愿师父在笑什么?陆亘挖空心思琢磨了很长时间,却仍是一头雾水,一片茫然,莫名其妙,不知其所以然。

这缕神秘的微笑就这样长久地留存在了他的心中,不招自来,挥之不去,时时在他眼前闪现;他恰似鲤鱼吃了倒须钩,吐之不出,吞之不入;又像狗子咬住了热油饼,吃又吃不进,舍又舍不得……他被熬煎得茶不思,饭不想,坐立不安,夜不成寐。一天晚上,他终于找到了一个与自己现在处境最形象的话题,去向南泉普愿师父讨教:"大师,古人在瓶子里养了一只小鹅。鹅渐渐长大,从瓶子中出不来了。现在,既不能打破瓶子,又不能弄伤鹅,和尚,你怎样将它弄出来?"这的确是个两难问题,亏他能想得出!南泉大师突然大叫一声:"陆亘!"这陆亘正在暗暗得意忘形,被师父雷霆万钧地一喝,全身一激灵,下意识地答应说:

"在!"南泉大师用手指着他大笑道:"出来了!"陆亘又是一愣。一时间,不知是自己出来了,还是鹅出来了,或者是鹅与自己都出来了……那么,鹅是自己呢,还是自己是鹅?为什么自己与鹅分不清?好像亘古以来自己与鹅本来就是一体……从此,陆亘真的从一种无形的桎梏中解脱了出来,得到了大自在。多年之后,等到南泉普愿圆寂,陆亘来吊孝,却面无悲色,一滴泪都不落。

院主(当家师)责备他:"大夫为什么不哭先师?""院主说能哭就哭。"陆亘看着院主,院主无话可说。

--这是后话。

古时候,每座寺庙都有一些田产。有政府划拨的,也有居士布施的。居士来自四面八方,所以捐献的田产有的离寺庙很远,只好租给他人耕种。俗称为田庄。

一日,普愿禅师到南泉禅院所属的一个田庄去。庄主未卜先知,好像早就知道他会来似的,预先准备好了许多水果、茶点,还有一桌丰盛的素斋。

普愿感到很奇怪,迷惑不解地说:"老僧我最不爱张扬,平时不管到哪里,从不事先告知,所以也从来没有人提前预备迎接。你怎么得知我今天会来,还专门准备了这许多东西?"庄主老老实实说:"昨天夜里,在似睡非睡、似梦非梦中,土地爷告诉我,说和尚您今天要来,因此提早做了一些准备。"闻听此言,南泉大师叹了口气说:"王老师我修行没法力,昨天决定来庄子时,动了一个念头,就被神鬼察觉了。"莫说内心唯自知,一念才动天地惊!

景深

禅宗修行从心念入手,大乘佛教的戒律也从心念做起。人的心念无形无相,更没有任何物质的实质,它真的会影响人的行为吗?它真的能辐射到体外,被外界所察觉吗?

中国禅宗传到海外,在注重吸收外来文化的日本国土上派生出了三大别类分支--花道、茶道、剑道。

五十年前,日本根据历史真实故事改编了一部电影《七武士》〔2〕。其中有一幕是考验应聘武士之剑道的情节:主持考核的人让一个年轻人藏在一道大门后面,那是每一个前来应聘的武士必须经过的地方。每当一名武士将要迈过门槛的一瞬间,那藏在门后的年轻人就用木棒突然袭击他。

第一个应聘者被狠狠打了一棒,他也就随即被淘汰了。第二个人非常机敏,反应神速,他不但躲开了预想不到的突然袭击,而且还在极短的一瞬迅速拔出了佩剑,进行凌厉的反击。看得出,他是一位训练有素、功夫深厚、剑术高超的一流武士。

然而,他并不是最好的,他只能算剑术精湛的武士,还不是真正的剑客。于是,第三个人出场了。他刚走到离门口几步远的地方就停住了脚步,他以严肃的口吻警告藏在门后的年轻人,不要对他这样一个经过特殊训练的剑道高手,玩弄这种卑鄙的诡计。他说,你虽然藏在门后,没有露出任何蛛丝马迹,我也没有看见你,但是,经过特殊训练的剑客能感觉到你身上的杀气;所以,你的突袭不但会落空,反而会因此丧命。

这个剑客,才是主人费尽心机要寻找的执行特殊任务的人选。在日本战国时期,封建割据、长期征战,武士们不但要在战斗中取得胜利,还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保持警觉,他们必须准备每时每刻对付隐藏的敌人发动的突然袭击。即使是在睡觉的时候,都要将神经绷紧,准备遭遇突发事件。而这一切,已经不是纯粹剑术所能解决的问题了。于是,就有武士想到了从心理到身体都可以达到不可思议境界的禅。

在禅师们的指导下,经过静坐禅修,武士们一般都可以获得一种精神感应--我们常说的第六感觉--也可以认作是"无意识"。这种无意识,是一个人达到了无我、无心状态时,从自身本能所觉醒的。当一个武士接受了最高程度的禅修之后,他就不再有一般的相对意识,取而代之的是直觉意识;他也就不再关怀他是处在生与死的战斗中,而是与周围的一切融为了一体。这种修炼所产生的效力,使他的心就像一面镜子,对方心里的每一个活动都在其中映现出来。因此,他自然而然就知道如何从最有效的地方发动攻击。

佛教将人的最高智慧称为"大圆镜智",万事万物,森罗万象,只要是宇宙的存在,它无所不映。

当一个武士接近这种境界时,他的剑就恰如有了生命,剑客好像只是握着剑而已,一切动作宛若都是剑自身所做出来的。这是因为剑道达到极致,剑客已经完全达到了忘我、无我,心灵极为纯洁,自身与"天地之理,自然之道"契合。所以,击败对手的不是人,不是剑,而是理,而是道!

为武之道,胜利并非属于最快、最强、技艺最高者,而是属于心灵最纯净、最无我的人。

柳生但马守是日本历史上最伟大的剑客。剑道,可以说是因他而兴,因他而盛。他是著名的泽庵禅师的弟子,跟随泽庵禅修多年。他出道之后,倚仗着自身经过禅修训练所开发出的一种几乎可以称之为"灵感"的特殊心理功能,击败了全日本所有的挑战者,成了战无不胜的武神、剑圣。

有一天,他在自家的花园中欣赏盛开的樱花。繁花枝头春意闹,不尽温情动地来。柳生似乎整个身心都浸透在明媚的春光中,陶醉在温馨的花香里,沉湎在忘情的冥想中……

忽然,他感到身后有一股杀气!他立刻转身,但没有发现任何外人,只有他的一个小小的侍童抱着他的剑,站立在远远的地方。他搜寻遍了花园的每一个角落,连一只野猫都没有侵入他的领地,更不能断定那杀气来自何处。然而,他的的确确感受到了那股杀气。这件事令他感到莫大的困惑。要知道,经过禅修,他的直觉极为灵敏,只要有人对他怀有一点敌意,他立刻就能发觉。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打败了无数高手;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活到今天。

他马上回到自己的房间里,陷入了极其懊恼的苦思冥想中。以前,每当他感受到杀气的存在时,总是立即就能确定它源自何处。而现在,是他产生了错觉,还是判断失灵?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标志着他的剑客生命的终结……他的面色分外吓人,以致他的侍童们都不敢靠近。最后,一位年长的老管家走进他的房间来,询问他是否病了,是否有其他事情,是不是要他们这些仆人做些什么。柳生说:"没有,我没有病,也没有其他事情。不过,那会儿在花园里发生了一件不同寻常的、十分奇怪的事。它超乎了我的想象,所以我现在要弄明白它到底是如何发生的。"柳生将刚才的情况告诉了老管家。当管家转告给忧心忡忡、忐忑不安、为主人担忧的侍童们时,其中那个在花园里抱剑的侍童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他战战兢兢地来到柳生的面前,结结巴巴说道:"那会儿在花园里,当我看到主人全心全意赏花之时,我就起了一个念头:主人的剑术虽然高明,如果我此时此刻从背后突然袭击,恐怕主人也无法防卫吧?可能是我心中的这个念头,被主人察觉到了。"柳生如释重负,困扰他的问题总算找到了。他的直觉并没错,而且还有所进步,变得更敏锐,更清晰,更神奇了!

杀气虽然无形,但是毕竟还是一种向外辐射的东西;侍童对柳生并无敌意,他心里一闪而逝的念头,竟然也能被察觉到,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心语

美国著名医师大卫·霍金斯博士(Dr.DavidR.Hawkins),运用人体运动学基本原理,经过三十年临床实验,测试了横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北欧等地包括不同种族、文化、行业、年龄的人群,累积了数千人次的数据资料,经过精密的统计分析之后,发现人类各种不同的意识层次,都有其相对应的能量指数。他的著作《意念力--激发你的潜在力量》,第一次真正从科学的角度证实"善恶有报"的真实存在,"心想事成"的梦想可以变为现实。

霍金斯发现,诚实、同情和理解能增强一个人的意志力;恶念、冷漠、害怕、焦虑、发火、怨恨、傲慢,这些情绪全都对心身有害;而温和、乐观、宽容、理解、关爱、尊敬、高兴、安详、平静、喜悦等,不仅有益于自己,还能辐射到周围的人。

他遇到过的最高能级是700,出现在他研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1910-1997)之时。当特蕾莎修女走进屋子里的一瞬间,在场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幸福,她的出现使人们几乎想不起任何杂念和怨恨。

这一科学实验证实,心念意识对我们的生活、身体、命运影响极大,印证了佛教修行从心念入手的科学性。早在一千多年前,南朝时期傅大士《心王铭》〔3〕就说过:"观心空王,玄妙难测。无形无相,有大神力。能灭千灾,成就万德。"他还说:"欲得早成,戒心自律。净律净心,心即是佛。"我们想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要从心念入手。心存善念,保持一颗真诚、仁慈、友善、宽容的心,我们就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1〕鸠摩罗什,东晋时后秦高僧,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与真谛、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2〕《七武士》,导演是黑泽明,拍摄于1954年。〔3〕《心王铭》,全称《傅大士心王铭》,系宗教哲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