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说话不要太浮夸
吹牛者令人鄙视、厌恶。吹牛的习惯既浪费口水,又浪费生命。如果你有吹牛浮夸的习惯,那就尽快地把它戒掉,生命有限,你应该抓紧时间去做点实际的事。
张某特别喜欢吹牛。有一次,他去一个老同学家里做客,正碰上老同学为了孩子跨学区上学的事发愁,张某的老毛病又犯了,就吹起牛来:“哎哟,什么大不了的事啊!我姑父是XX附小的教导主任,我只要跟他说一声就行了!”同学一听张某有这么硬的门路,愁眉顿展,摆上了一桌好菜,请张某帮忙,张某满口答应着,结果一个星期后还没有消息,同学着了急,因为马上就要开学了。同学赶来追问,张某只好吞吞吐吐地说:“着什么急呀!我这不正在找人吗?”同学奇怪地问:“你不就和你姑父说一声就行了吗?”结果张某的回答差点没让他吐血:“其实,是我同事的一哥们儿的女朋友的姑父,那哥们儿跟我同事特铁,那不跟我姑父一样吗?”不用说,同学自然指望不上他了,孩子跨学区上学的事也没办成,那位同学以后就再也不和张某联系了!张某吹牛办出来的荒唐事还不只这一件:有一次他去岳父家拜年,当着岳父家亲戚的面又吹上了:自己认识多少能人,自己多有钱……结果,第二年,妻子的外甥、侄子、表弟……一大堆人进城来逼着张某给他们介绍工作,七大姑八大姨,一大群亲戚来找他借钱,张某哪有这个能力呀,吓得东躲西藏,得罪了许多亲戚,妻子也差点和他离了婚……现在,人人都知道张某有吹牛的习惯,说话不靠谱,当然也就没有人再看得起他了。
爱吹牛的张某彻底失去了人们的信任,人们都知道他不可靠,如果他托别人办事的话,恐怕也很难办成,这就是他为吹牛皮所付出的代价。爱吹牛绝对不是什么好习惯,你海阔天空地把牛皮吹得呱呱响,别人却对你厌得直咬牙。而且吹牛的习惯还会使你脱离现实,成为令人鄙视的“空想家”。
习惯吹牛的人往往没有控制力。他们的欲望膨胀,直至吹破牛皮的那一刻,才能有一丁点的悔悟。
习惯于吹牛的人也有目标,只是这些目标不是空中楼阁就是海市蜃楼,这倒并不意味着目标不能实现,只是什么都不做,无法创造任何生产力,因而铸成了很多遗憾。以前有一个点子大王,牛皮吹得是很大的,今天整活一家国有企业,明天创造亿元利润。间或在大学做客座教授,主讲可操作的经济理论,据说到很多大学的时候,场面都是相当火爆的。学生们早早就赶到教室占座,讲座一开始,就明显有一种吹牛的氛围在弥漫。可是,学生们使劲地鼓掌,那个羡慕就不用提了。
过了不到一个月,就听到点子大王在宁夏“现形”的消息。《南方周末》还有准确的数据和细节来展示他曾经的“辉煌”。尽管他百般狡辩,可是,人们已经看破了牛皮,谁听他的?所以,一个人只有脚踏实地地实干,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靠吹牛得到的荣誉,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因此,牛是吹不得的,尽管有很好的操作基础,志向的高远对于不操作或操作的不投入而言,形同无米之炊。
吹牛的人很令人鄙视,因为他们都是井底之蛙,看似高不可及的目光实际上很短浅。他们在夸夸其谈的时候,原本应该张扬的心灵被封闭在井底、荒野、沙漠,于是无休止地驻足不前。因此,聪明的人向来不吹牛,他们都知道实干的意义。只有实干才能出生产力,空谈没有价值。他们默默无闻地达到了吹牛者艳羡的境地。本来,李小三和赵小六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后来,赵小六成了董事长,李小三也很激动地对别人说,董事长小时候还跟我一起玩泥巴呢。尽管他没说错什么,但是,如果把他俩放在同一平台上,他似乎更应该考虑自己为什么没有人家强。
实干出精英。赵小六在埋头苦干的时候,李小三正在夸夸其谈;赵小六在拼命苦读的时候,李小三还在夸夸其谈;赵小六成为了董事长,李小三就开始感慨。在董事长面前,李小三丝毫也不脸红,并寻找下一轮的听众,享受让更多的井底之蛙仰视的滋味,尽管根本不具备资本。这样,就不难理解深圳的街头为什么立着一头牛,吃青草献鲜奶的牛是用来拓荒的,没事吹它干什么?
鼠目寸光的人把具有远大理想的人看成是愚人。可是“愚人”们不在乎,他们拒绝恶意的中伤,而继续走好自己的路。因为有了实干的精神,胜利至少可能提前10年来临。
吹牛的习惯就像一个望远镜,当你捧着它站在地平线上,幻想着峰顶的美景时,人家已经脚踏实地地一步步攀上了高峰。
学会倾听,不要只顾自己发表意见
谈话并不是独白,你不能只顾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一言堂”式的说话习惯,会让人对你产生傲慢自大的印象,而且也难以达成有效的沟通。所以,如果你真正想获得别人的认同,还是停下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吧!
一位外交官的太太在她丈夫初入外交界带她出去应酬时,她在那些场合总是感到非常难受。她是个来自小地方的人,面对满屋子口才奇佳曾在世界各地住过的人,她拼命找话题,不想只听别人说话。
后来有一天,她向一位不大讲话但深受欢迎的资深外交家吐露了自己的问题。这位外交家告诉她说:“每个人说话都要有人听,相信我,善于聆听的人在宴会中同样受欢迎,而且难能可贵,就好像撒哈拉沙漠中的甘泉一样。”
这位外交官太太就像很多人一样,认为话说得越多,才越成功,事实上与人沟通的方式不在于你表达了多少,而在于你聆听了多少。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习惯在谈话中拼命表现自己,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而事实证明,这样做只会引起别人的厌烦,好的谈话习惯应该是多听少说,这样做会使你更受欢迎。
萧伯纳人很聪明,是个很健谈的人,少年时,他总是习惯表现自己,无论到哪里都说个没完,而且出语尖刻,人们被他说一句,便有体无完肤之感。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在散步时对他说:“你说起话来真的很有趣,不错,非常可喜。但大家总觉得,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更快乐,因为他们都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就只能听你一个人说话了。自然,你的词锋确实很锐利,但这么一来,朋友将逐渐离开你,这对你又有什么益处呢?”朋友的这些话给萧伯纳很深的触动,从此他立下誓言,改掉了“一言堂”的说话习惯,于是他又受到了朋友的尊敬和欢迎。
谈话应该是双向的,如果你只顾自己发表意见,而不愿听别人说话,甚至不容别人插话、发表看法,交谈就变成了“一言堂”。“一言堂”的谈话方式,或许可以显示口才,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使人觉得你自高自大、蔑视他人的存在。虽然常常发言可以加深别人的印象,但长篇大论地说下去,容易使人厌烦。为此,自己每次“发言”所用的时间从总体上讲,宜短不宜长,通常自己讲一两分钟之后,就应主动把“讲坛”让给他人。要是碰上别人“发言”过久,或是意欲发表个人见解,应耐心等候。他人讲话结束之前,千万不要打断。一次生动活泼的谈话,要求每个交谈者注意不但自己说,也要让别人说。聪明的谈话者,往往不是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设法让对方开口,谈他所关心的问题,吸引对方与自己交谈。
许多人在与人交谈中,习惯将自己放在主要位置,自始至终一人独唱主角,喋喋不休地推销自己,滔滔不绝地诉说自己的故事。这样非但不能表现自己的交谈口才,反而令人生厌。有个名人说过:漫无边际的喋喋不休无疑是在打自己付费的长途电话。要知道池蛙长鸣,不为人注意,而雄鸡则一鸣惊人。这就说明过多地“说单口相声”是不能交流思想的。此外,交谈时应谈论共同的话题,长话短说,让每个人都充分发表意见,留心别人的反应,这样才能融洽气氛,众情相悦。美国著名口才大师亚历山大·汤姆曾说过:“我们谈话就像一次宴请,不能吃得很饱才离席。”的确,不管你有多少话题,口才多么好,如果不顾对方的想法,只管自己打开话匣子后,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独白,势必会引起反感。
所以,我们应该纠正“一言堂”式的说话习惯,多给别人一些说话机会,这样做,说不定会获得令你惊喜的结果。
米丽是精装图书行销商,每个礼拜,她都要去拜访几位著名的美术家。这些人从来不拒绝她,但也从来不买她的书籍。他们总是很仔细地翻着米丽带去的图书,然后告诉她:“很遗憾,我不能买这些图书。”
米丽很奇怪,就把她的烦恼说给信赖的朋友听。朋友仔细地询问了她推销的经过后,对她说:“你没发现吗?平时你就有这种习惯,你总是喜欢不断地说,你只想表现自己,从不去听听别人说什么!这次也是,亲爱的。你把他们给镇住了,所以他们不愿意买!”
米丽是个敬业的姑娘,她原来就有较为不错的美术功底,可惜她欠缺了好的谈话习惯。每次推销时,她都是很热情地告诉对方:“这一部画册你一定没有见过,它是现代最……的图书。”朋友告诉米丽:“你不妨把书送上门,让他们自己去品评。”
米丽自己也省悟到过去的方法有些不妥。于是她又带着几本画册,经过朋友介绍,去了一位新客户家中。到了那里后,她并不忙着推销书籍,而是询问客户的意见,耐心地听对方的想法。
这位美术家来了兴致,不知不觉中,两人已经聊了两个小时。最后米丽请教这位美术家道:“以您这么深厚的美术功底,你能否帮我看一下这几本书,看看到底哪一本更实用,更权威。”
因为时间不多了,两人约定第二天再见面。第二天,米丽再去取书时,这位美术家已经认认真真地打出一份评价意见,字数不多,但是很中肯。米丽谢过了这位美术家,这位美术家主动告诉米丽:“我自己想订购几本这种画册。另外,我和我几个朋友都联系了一下,他们也愿意看一看。”
米丽听了表示感谢,并在这位美术家的引见下,一下子又推销出了好几套大型画册。
跟你谈话的人对他自己、他的需求和问题,比他对你和你的问题,更感兴趣千百倍。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受人欢迎的谈话者,那就收敛一下你的表现欲望,鼓励对方多谈谈自己吧!
要使他人喜欢你,就要做一个善于静听的人,鼓励别人多谈他们自己。倾听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交谈,甚至是更重要的交谈。
当然,聆听别人讲话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该注意正确挑选与讲话者的相对位置。一般来说,一个人在讲话的时候,眼前8~12米的范围内是他经常注意的地方,这个范围是使他眼部保持轻松的空间,注意不要背对讲话者或者坐在讲话者的背后。其次,切忌在对方讲话的时候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否则会给人留下缺乏修养的印象,不要打盹、睡觉,除非你想表示对他的蔑视。第三,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坐姿应该端正。目光大多数时间集中在讲话者的鼻梁一带,如果你与讲话者相距很近,一定注意不要紧紧盯着他的目光,那会使人觉得紧张,会分散他的注意力。第四,不时地微微点头,表示你很赞成他的观点,在你觉得他的话有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摇头表示反对,更不能用斜视表示对他的话题不屑。最好是表现出思考的样子,使他觉得你在尽力去理解他的看法。第五,就是要真正用心去听,你可以不赞成他的观点,但千万不要心不在焉,如果你不打算认真听,还不如不到场,既然来了就应该专注,有时你也可以举手(在听众较多的时候)或说“对不起,我可以提个问题吗”表示自己的疑问或异议。
记住,倾听也是一种交谈方式,如果你想赢得别人的好感,就从做一个倾听者开始吧。专注地倾听不仅表示一种尊重,而且也表示一种认同,一种赞美。这显然是建立好人缘的最简单有效的社交手段之一。
话不在多,坚决克服爱唠叨的习惯
爱唠叨的习惯是一种顽固的精神疾病,它会使你周围的人都遭殃,也会毁了你的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战胜这个习惯,不该唠叨的时候,千万别唠叨。它的确害人不浅,无论什么事,还是深思熟虑后再说出口比较好。
一个男人在酒吧里向他的朋友大吐苦水:“我为什么不回家?天啊!你要是有我这样的老婆你试试!从早到晚唠叨个没完,她怎么就不知道累呢?早上,我还没起床,她就开始唠叨了:‘真是大爷!我还得把早饭端到你面前,这都伺候到家了!你说你怎么就不能帮帮我忙!’晚上一进门,还没等我喘口气儿,她又开始了:‘怎么又回来这么晚,家里的事你也不管了!总是加班,也没见你有什么长进,和你同时进单位的小朱都升为科长了,你倒好!还是个小科员!’还不仅如此,如果家里发生点什么小事情,比如水龙头坏了,孩子没考好了,她就可以唠叨上几天,一样的话翻来覆去地说,她怎么就不嫌烦呢!”这个可怜的男人拉住他的朋友,嚷着要彻夜不归,他真的是无法忍受他那唠叨的妻子了!
那个唠叨的妻子在埋怨丈夫总是回家太晚的时候,一定不会想到正是她的唠叨逼得丈夫想逃离家庭。
有一位母亲,因为她的独子表现不良而倍感苦恼,她开始求助于心理医生。她说她14岁的儿子很聪明,但在学校里的功课却总是不及格,成绩单上关于学习态度以及同学关系的评语也不好。她抱怨说,她儿子回家总是不肯做功课,不是说没有作业,就是说在学校做完了,一回家就坐在电视机前面,任她怎么唠叨也不动地方。儿子的父亲是一名驻外商务人员,时常外出,与儿子关系很疏远,他把管教孩子的责任全推给了妻子,因此也不了解她面临的困难。
医生对这孩子及他家里的情况大致了解之后,就约他来谈谈。初次见面,医生就感到他是个特别的孩子。一般第一次到医生这里来的孩子总是拘束、腼腆、害羞,医生必须先花点时间跟他们闲聊,以排除他们紧张羞怯的心情。但是这男孩不同!他一见到医生,就跳起来热烈地和医生握手,就好像医生是他多年的老朋友似的,然后轻快地随医生走人办公室,在医生还没来得及开口问他时,他已经开始滔滔不绝地说出他的问题:
“医生,您听我说,您一定得帮帮我妈妈!我实在忍受不了,她再唠叨下去的话,我只好逃走。我不知道她对您说了些什么,但是您知道她从早到晚唠叨个没完。我在家里一刻都不得安宁。我在浴室刷牙,她在客厅叫道:‘不要忘记关灯!’我开冰箱时,她说:‘不要忘了关上!’我在家里没有一件事可以清静自在地做。每天都是:‘你到哪儿去?去洗手!不要和某某人在一起,他不是好东西!不可以!你为什么要买那本漫画?零花钱怎么随便乱花?去刷牙!你脸怎么那么苍白!站直一点!’如果没有什么事可挑,她就提我的功课。我从学校回来一踏进家门,门都没关上,她就叫道:‘你不觉得应该先去做功课吗?’我一气之下,就偏不做功课,让她不能称心如意!医生,我知道我还算聪明,也希望把书念好将来上大学,但是我不希望由母亲来控制我的每一次呼吸,我唯一对付她的办法就是不念书,因为她比我还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