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在意大利政界、各派势力的支持下,阿涅利终于战胜了强敌。阿涅利这种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使菲亚特发展成为经营范围涉足“海陆空”,营业额高达293.8亿美元,约相当于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4%在欧美闻名遐迩的大公司。
不要因失败而变成一位懦夫。应像阿涅利那样,面对失败,勇往直前。当你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有成功时,不要放弃,只要开始另一个计划就行了。
从失败中学习智慧
有句古话:有量才有福。意思是说,有度量的人才是真正有福之人。待人处事,不应小气。这个道理人尽皆知,可是这也是最典型知易行难的事,有人就说:眼睛都容不下一粒沙,别说是他人诽谤了。对那些成功人士来说,要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要有肚量与气度。所谓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
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很有必要。人世间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面对困境,要拿出“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气概,使中伤你的人知难而退。因为,宽容和忍让是制止报复的良方。
麦克洛就是这样一个出色的人。他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创始人,他的公司营业额高达7961亿美元,拥有近889亿固定资产,近30万的雇员。
麦克洛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为了谋生,他十几岁便到火车站做勤杂工,而且经常受到工友们的愚弄,他像相信自己一样去相信每一个人,因而备受欺侮。
有一天,炎炎的烈日烘烤着大地,地面热得像个蒸笼,车站上的工人个个汗流浃背。在乘凉之时,大家觉得无聊,看见正在擦汗的麦克洛就在不远处,便拿他来寻开心。一个名叫贝格伦斯的工头对麦克洛说:今天站上红灯里的油用光了,你到离这儿一公里远的房子里取些红油来。诚实的麦克洛哪里知道工头是在捉弄他,接到命令后,马上就去找红油。
麦克洛顶着烈日走了一公里,终于找到了一座圆形房子。那里的人却说:你一定弄错了,我们这里从来没有红油,你还是先回去向站长问清楚吧。
麦克洛不敢去问站长,便向同事们四处打听,大家见他如此愚笨,就乱指路。麦克洛深信不疑,按着他们所指的方向东奔西跑。最后一位老工人实在不忍,就拉住他说:小伙子,你太老实了,哪里有什么红油,灯里的红光是因为红色玻璃!
听了老工人的话,麦克洛如梦方醒,但他不抱怨他人,而是从这次失败的经历中深刻地反省了自己,他觉得自己太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了。从此,麦克洛不但诚实待人,还学会了防止别人欺骗自己。
宽容他人,才能品尝到生活的甘泉。在叔本华看来,对一切有生命者的怜悯,比起做几件善事来更为必要。
“每一位领袖必是读书人”
哈利·杜鲁门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他没有读过大学,经历过多次失败,当他最终担任政府职务时,已年过五旬。但他会不断地阅读。多年的阅读,使杜鲁门学识渊博。他一卷一卷地读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以及所有查理斯·狄更斯和维克多·雨果的小说。此外,他还读过威廉·莎士比亚的所有戏剧和十四行诗等。
杜鲁门的广泛阅读和由此得到的丰富知识,使他能带领美国顺利度过二战,并使这个国家很快进入战后繁荣。他懂得读书是成为一流领导人的基础。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他顶住压力把人们敬爱的战争英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解职。
他的信条是:“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一名领袖,然而每一位领袖必须是读书人。”
我们只有以更大的热情,如饥似渴地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丰富和深刻起来,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失败带来的机会
人生在世,谁都经历过挫折,古今中外哪位成功人士不是从失败中走出来的?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成功之途是崎岖曲折的,它不可能是平坦的。成功者的特长之一,是善于处理前进中的障碍。“成功者是踏着失败而前进的”、“失败是成功之母”等哲理是意味深长的。英国大文豪犹太人威尔斯,在他成为文豪之前换过几次工作,但都一无所成。现代著名科学家克达林曾说:“我的成功发明,每项都几乎经过九十九次的失败。”
巴拉尼是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犹太人,他年幼患了骨结核病,但家庭困难,使他的膝关节永久性僵硬,行走不得。但他没有灰心丧志,而忍着各种痛苦,刻苦读书,终于在医学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除了荣获奥地利皇家授予的爵位外,1914年还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他一生发表了184篇很有价值的科研论文。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犹太人亚弗列说:“人生是要犯错误的,不犯任何错误的人,是一无所成的人。”
在人生的游戏中,不如意之事经常发生,每个人都没有悲观的必要,失败乃是成功必经的过程,关键要有决心和忍耐。曾经的失败并不意味最后的结局。活用失败与错误,是自我教育和提高的有效途径。最怕的是那些发生了错误或失败,就放弃的人,才是真正的失败者。
曾经的失败并不意味最后的结局。活用失败与错误,是自我教育和提高的有效途径。
“在失败中求胜利”
“跌倒了揉揉痛处爬起来,在失败中求胜利。”这是历代伟人的成功秘诀。某人问一个孩子他是怎样学会溜冰的?那孩子回答道:“哦,不断跌倒爬起,就学会了。”一个人成功,实际上就是有这样的一种精神。跌倒不算失败,爬不起来,才是失败。成功者相信,“失败”是大自然的计划,它用这些“失败”来考验人类,使他们能够获得充分的准备。“失败”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严格考验,它借此令人类这块“金属”因此而变得纯净,使人们可以经得起严格的考验。
失败是成功之母。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敢于冒险,敢于失败,并从失败中领悟和学到某些知识和经验,才有可能走进成功的大门。
失败是继续奋斗的起点
吉姆·斯特莱于1931年出生在伦敦北区,是个独生子,24岁取得了会计师资格。最初在一家亏损达4万英镑的公司里工作,由于他的特殊资质,令公司盈利,并净赚2万英镑。初尝成功甜头的吉姆辞职去办自己的公司,谁知才3个月就一败涂地。之后他在一家公共汽车和马车车身制造公司里干了3年,升任为该公司销售部经理。一年之后,他把自己仅有的2800英镑都购买了一家公司的股票,3年之后滚成了5万英镑。半年之后,吉姆——沃尔克证券有限公司成立。公司开业之后,他对银行、投资和工业方面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此经过7年,公司成了欧洲的大财团。1972年,他拥有3亿英镑的资产,所经营的范围涉及银行、地产、煤矿、工业和投资管理等领域。
1973年,证券市场崩溃,银行发生危机,地产市场关闭,两年内吉姆就失败了。1975年10月,吉姆成了一名“破产富豪”。他背了100万英镑的亏空,是名副其实的“负百万富翁”。新加坡政府先后向吉姆等人发了15次传票。英国政府也对他发出了逮捕令。法庭后来做出了有利于吉姆的判决,拒绝引渡。
吉姆这一跤摔得好惨,除了吃官司,就是权势、地位和金钱的丧失,此外还有欠债。
做生意就需要钱,要用钱支付员工薪金和日常开支。吉姆说:“我的负100万是由正200万和负300万构成的。因为我有200万英镑的资产,如农场和藏画之类,却欠300万英镑的债务。这300万是用我的农场和藏画作抵押向一家银行、一家保险公司借来的。我已输光了,因此我只好上门找他们贷款。”
因为吉姆在金融界久负盛名,因此人家才会答应贷款给他。之后,吉姆又去找保险公司,也多少贷到了一些款子。吉姆背着100万债务,还要支付利息、生活开支和雇人的开销。他细算了一下,在四年内,至少要赚到250万才能还清那100万的债务。在亏欠100万的情况下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怎么办呢?吉姆先后做了三件事:稳住债主、维持信用、设法赊钱。吉姆做房地产生意的同时,又想重新涉足股市。但是他的合伙人罗兰对股票生意不积极,两人为此各奔前程,罗兰连本带利提走了他的钱。
这时吉姆仍然欠债,他用分期付款方式还债。他在股票生意上赚了些钱,用赚来的钱补救。几年后,吉姆终于把100万债务连同很高的利息全部还清了。吉姆转而对黄金感兴趣。他和一些友人共筹集了100万美元,那朋友比吉姆下的注更大。他们和美国矿业勘探公司做成了一项漂亮交易,以100万美元的公司资本,做成了一笔2200万美元的交易。到1985年,他们把那家公司以300万美元的价钱,卖给了加拿大矿业机构。
人生有成功,也有失败,这很普遍,犹太人普遍对失败持一种容忍的、接受的态度。犹太人认为,如果一个人沉湎于成功的甜美之时,而忘掉了失败的苦涩,那么终有一天他会失败。因为成功会使人松懈,使人自满;而失败却使人奋进。回味失败意味着不断攀登成功巅峰;舍弃失败即舍弃成功。
在成功人士看来,失败不代表什么,只要能够自强不息,失败将是一次难得的契机。不敢面对和承认自己失败的人才是真正的失败者。
面对失败、挫折,确立忍耐制胜的法则是:对“失败”持正确健康的态度,不要害怕,要懂得失败乃是成功必经的过程。焦点应对准远大的目标,活用自己的过错或失败。遇到失败时,千万不能气馁,要坚忍不拔,矢志不移。发现此路不通时,要换条路,使自己顺应环境,适应潮流。要善于伺机,巧于借势,等待机遇。
失败不应该是消沉的原因,而应是继续奋斗的起点。不敢面对和承认自己的失败的人才是真正的失败者。
失败是前进的动力
没有人喜欢失败,因为失败大多是一些痛苦的经验。不过,一生顺利未曾尝过失败滋味的人,是很少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只是程度轻重的差别而已。
一般人几乎都是“谈失败变色”。然而,若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失败其实是一种必要的过程。数学家习惯称失败为“或然率”,科学家则称之为“实验”,如果没有前面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哪里有后面所谓的“成功”?
就企业经营的立场来看,绝大多数的老板都不喜欢失败。然而,全世界著名的快递公司创办人之一里奇先生,却偏好雇佣有失败经验的员工。
里奇在面试一些新进人员时,总是会刻意询问对方过去是否失败过,如果对方回答“不曾失败过”,里奇反而会认为对方不是在说谎,就是不敢冒险。里奇说:“失败是人之常情,而且我深信它是成功的一部分,有很多的成功都是由于失败的累积而产生的。”
里奇深信,人不犯点错,就无法从错误中学到东西,而这远比在成功中学到的多得多。
另一家被誉为全美最具有革新制度的3M公司,也非常鼓励员工冒险。虽然其中有很多经过试验之后几乎都没有结果,失败的发生率是预料中的60%,但是,3M公司却视此为让员工不断尝试与学习的最佳机会。
3M坚持的理由很简单,失败可以令人创新,重新修改过的意见会比原来的更好。
其实,失败并不可怕,不失败才是反常,重要的是面对失败的态度。杰出的企业领导者,绝不会因为失败而怀忧丧志,而会发掘重生的契机。
寄存失败
她曾经惨败过!当时,父亲没有过于严厉地指责,而是带着她去旅行散心。
每到一座城市,父亲都要让她留意火车站附近的行李寄存处。她不解:那有什么好看的?既不是景点,也非名胜!
的确,在都市的火车站附近,常有不少行李寄存处,方便旅客把笨重的包裹、行囊卸下。寄存好行李后,便可以轻轻松松地看市景风情或办自己想办的事情。所以,行李寄存处常常生意很好。
父亲说,芸芸众生,寄存过“行包”的人很多。然而,我们可曾寄存过“失败”?其实失败也是一件行包,也需寄存。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样的失败者不曾寄存过失败!他们将失败的行包紧紧地负载在身上,不仅让失败重压自己一时,甚至恒久地重压自己一生一世。
一败涂地、一蹶不振——这样的失败者也不丢下失败!他们被失败的行包瞬间彻底压垮,连站立的勇气都被压成了碎片。一地残骸、一地伤悲,想再度崛起,却失去了支撑的力量。
当然,手提重物、捆绑沙袋,对于少林武僧练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对于平常人生,我们寄存行包、寄存重物、寄存失败就更为可取。不是吗?
倘若寄存失败,我们将轻松上路,腾出被失败情绪占据、耗费的能量,将这些能量连同高远的心志尽情挥洒在通向胜利的金色跑道上,我们定能收获更多。是的,因为寄存失败,我们才得以完成这样的能量转移,因为寄存失败,我们能够进行这样的能量重置。
斜阳中,父亲语重心长的话语萦绕在她的耳边——像寄存行包一样,让我们也学会寄存失败吧!
倘若寄存失败,我们将轻松上路,一扫失利的阴霾,腾出被失败情绪占据、耗费的能量,把这些能量连同高远的心志尽情挥洒在通向胜利的金色跑道上,我们定能收获多多、幸福多多。
逃出“残疾”的成见
美国青年梅尔龙,是被医生确定为残疾的人,他靠轮椅代步已10年了。
梅尔龙19岁那年,赴越南打仗,被流弹打伤了背部的下半截,送回美国医治但再也无法行走,只好坐上轮椅。从此,他对人生十分消沉,经常借酒消愁寻刺激。
有一天,他从酒馆出来,坐轮椅回家,正好碰上三个劫匪,抢他的钱包。他奋力抵抗,触怒了劫匪,他们竟然放火烧他的轮椅。
轮椅突然着火,梅尔龙竟然忘了自己是残疾,跳下轮椅拼命逃走。当他停下脚步,才发觉自己竟然能够走动。不久,梅尔龙就在奥马哈城找到了一份职业。
不要给生活过多的束缚,不要给自己制造过多的“残疾”成见。有时候,“糊涂”是一剂良方,“忘记”是一方解药。
把挫折变为动力的人一定会成功
广东佛山一个偏僻的乡村,1969年出生的罗永全和1973年出生的罗势全两兄弟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残疾。这给家庭造成很大负担。势全虽然残疾,但他争着要读书,后因家里实在太穷,小学毕业就辍学了。
势全失学在家时下田干农活,扶助哥哥永全上学。下田插秧、割禾、收禾,在家里还要喂猪、喂鸡。他只能蹲在地上,两手放在脚上一步步往前挪动。
每当永全假期从学校回来,势全总要拾些木耳,或下水里摸一些蚌或捉一些鱼为哥哥加餐改善伙食。这使永全一捧起饭碗就掉泪。
势全人虽残疾,但他对人生充满了期望,他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喜欢学习。永全爱好电子,势全也跟着学习电子方面的书籍,每到永全回家,都会教弟弟。
势全在哥哥的帮助下,几年时间,竟自学完成了初、高中及大学的有关课程。他坚定自己的信念,一定要在电子方面取得成功。
1992年,永全大学毕业,并在佛山有了稳定的工作,他把弟弟接到身边。由此,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成了兄弟两人钻研学问的场所。
势全在这时有了专心学习的环境和时间,不久,他就成了解决电子技术方面的高手,连大学期间专业电子学习的永全碰到难题,也要向弟弟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