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13373100000072

第72章 幼学琼林(15)

谢安梦鸡而疾不起,因太岁之在酉;楚王吞蛭而疾乃痊,因厚德之及人。

【译文】

幸福长寿健康安宁,这些当然是所有的人都希望得到的;死亡和疾病,也是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的。

只有明智的人才善于调理自己;也只有达观的人才能自我珍重。

别人生了病去慰问,就说“贵体违和”,意思是你的贵体有些不调和;对人说自己有病,就说“偶沾微恙”,意思是偶然得了点小病。

唐人杜审言得病将死,对来探望的朋友说被天地小孩儿弄得好苦;春秋时晋侯得病,占卜的人说是星神实沈和汾水神台骀捣鬼,郑人子产听说此事后说哪有这样的事?

病情严重到无法医治,这叫“病入膏肓”;平安无事没有病痛,这叫“无恙”。

“采薪之忧”意思是有了没法去打柴的忧患,这是对人说自己有病的谦词;“河鱼之患”意思是像鱼肚子痛那样的毛病,指拉肚子。

可以不用服药了,这话是对病好感到高兴;那种病已没法治好,这话是说病情已经很危险了。

疟疾这种病本来是不能危害有才德的君子的,但它既然也能让君子染上,这正是它被称为“疟”的缘故;占卜本来是为了对有疑问的事情作出选择决断,既然没有疑问,还占卜干什么。

晋人谢安梦见白鸡不久就病死,因为那一年凶神太岁在十二地支中的酉,而酉在地支与生肖相配时正属鸡;楚惠王在食物中发现一只活蚂蟥,他怕被旁人知道而处死厨子,就吞了下去,后来他的老毛病居然全好了,这是因为他对人有大恩德的缘故。

将属纩,将易箦,皆言人之将死;作古人,登鬼箓,皆言人之已亡。

亲死则丁忧;居丧则读礼。

在床谓之尸;在棺谓之柩。

报孝书曰讣;慰孝子曰唁。

往吊曰匍匐;庐墓曰倚庐。

寝苫枕块,哀父母之在土;节哀顺变,劝孝子之惜身。

男子死曰寿终正寝;女人死曰寿终内寝。

【译文】

“将属纩”是说将用丝绵放在病人鼻子边试探还有没有气,“将易箦”是说将要给病人换席子,这都是病人将死的委婉说法;“作古人”是说已成了古人,“登鬼箓”是说姓名已上了鬼的花名册,这都是说人已经死去。

父母亲死叫“丁忧”,意思是遭遇了令人忧伤的事;为死去的亲人服丧叫“读礼”,意思是这期间要阅读《礼记》中的有关规定以免失礼。

人死停在床上时叫“尸”;装有死人的棺材叫“灵柩”。

报告人死讯的文书叫讣告;安慰死者的子女亲属叫吊唁。

前往别人家中吊丧叫“匍匐”;父母亲死后长子在墓旁盖草屋住在里面守丧叫“倚庐”。

守丧的孝子睡在草上用土块做枕头,这是哀伤父母躺在土中而不敢自己舒服;节制哀伤以顺应变故,这是劝慰孝子要爱护身体的话。

男人死叫“寿终正寝”,意思是阳寿终结后在家中堂屋内死去;女人死叫“寿终内寝”,意思是寿命终结后在家中卧室内死去。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人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童子死曰殇。

自谦父死曰孤子,母死曰哀子,父母俱死曰孤哀子;自言父死曰失怙,母死曰失恃,父母俱死曰失怙恃。

父死何谓考?考者成也,已成事业也;母死何谓妣?妣者媲也,克媲父美也。

百日内曰泣血,百日外曰稽颡;期年曰小祥,两期曰大祥。

不缉曰斩衰,缉之曰齐衰,论丧之有轻重;九月为大功,五月为小功,言服之有等伦。

【译文】

天子死叫“崩”;诸侯国国君死叫“薨”;大夫这类官员死叫“卒”;身分高于一般平民但不做官的士人死叫“不禄”;一般老百姓死叫“死”;未成年的儿童死叫“殇”。

父亲死了自己谦称为“孤子”,母亲死了自己谦称为“哀子”,父母都死了自己谦称为“孤哀子”;对人说自己父亲已死,就说已经“失怙”。对人说母亲已死,就说自己已经“失恃”。对人说父母亲都已死,就说自己已经“失怙恃”。

父亲死后为什么要称他为“考”呢?考,就是“成”的意思,是说他已经完成了在人世的事业;母亲死后为什么要称她为“妣”呢?妣,就是“媲”的意思,是说她能够与父亲相媲美。

父母死在百天以内叫“泣血”,百天之外叫“稽颡”;父母死后满一周年举行的祭祀叫“小祥”,满两周年举行的祭祀叫“大祥”。

用整块粗麻布做成不缝边的丧服叫“斩衰”,缝边的粗麻布丧服叫“齐衰”,这是丧服中最重的两种。服丧者穿哪种丧服是根据他与死者关系的亲疏程度来区分的;要穿九个月的丧服叫“大功”,只穿五个月的丧服叫“小功”,这也是依据服丧轻重而分出的等级。

三月之服曰缌麻;三年将满曰禫礼。

孙承祖服,嫡孙杖期;长子已死,嫡孙承重。

死者之器曰明器,待以神明之道;孝子之杖曰哀杖,为扶哀痛之躯。

父之节在外,故取乎竹;母之节在内,故杖取乎桐。

以财物助丧家谓之赙;以车马助丧家谓之赗;以衣殓死者之身谓之禭;以玉实死者之口谓之琀。

送丧曰执绋;出柩曰驾。

吉地曰牛眠地;筑坟曰马鬣封。

墓前石人,原名翁仲;柩前功布,号曰铭旌。

【译文】

只需穿三个月的细麻布丧服叫“缌麻”;为父母服丧三年将要期满举行祭祀以脱去丧服,这叫“禫礼”。

孙子要为祖父祖母服丧,其中的嫡孙要服一年;如果祖父母的大儿子已死在前头,那么嫡孙就要承担父辈的责任为祖父母服丧三年。

死者的随葬物品叫“明器”,意思是这是神明所用的器物;孝子用的手杖叫“哀杖”,是用来扶持孝子因哀伤过度而衰弱疲乏的身体的。

父亲的节操是表现在外面的,所以孝子服丧所拿的哀杖用节子在外的竹做成;母亲的节操是表现在家内的,所以孝子服母丧所拿的哀杖用节子在皮内的桐木做成。

用财物帮助有丧事的人家,这叫“赙”;用车马帮助有丧事的人家,这叫“赗”;用新衣收敛死者的尸体,这叫“襚”;用玉放在死者的口中,这叫“琀”。

送葬叫“执绋”,意思是手拿牵引灵车的绳索;抬出灵柩叫“驾”,意思是把灵柩从丧车上请出来。

利于子孙的吉祥墓地,叫“牛眠地”;坟墓高出地面的部分,叫“马鬣封”。

坟墓前站立的石人叫“翁仲”,这本是秦始皇时一名大将的姓名;灵柩前挂的表示死者生前地位高低功德大小的红布,叫“铭旌”。

挽歌始于田横;墓志创于傅奕。

生坟曰寿藏;死墓曰佳城。

坟曰夜台;圹曰窀穸。

已葬曰瘗玉;吊丧曰束刍。

春祭曰禴;夏祭曰禘;秋祭曰尝;冬祭曰烝。

饮杯而抱痛,母之口泽如存;读父书以增伤,父之手泽未泯。

子羔悲亲而泣血;子夏哭子而丧明。

王裒哀父之死,门人因废蓼莪之诗;王修哭母之亡,邻里遂停桑柘之社。

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皋鱼增感;与其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之逮存,曾子兴思。

故为人子者,当思木本水源,须重慎终追远。

【译文】

汉初齐王田横不降刘邦自杀而死,他的随从唱着歌安葬他,这是挽歌的开始;汉人傅奕临死时给自己写了几句碑文,这是最早的墓志铭。

生前预先造好的坟叫“寿藏”;死后埋葬的墓地叫“佳城”。

坟又称“夜台”;墓穴又叫“窀穸”。

将死者下葬叫“瘗玉”;到丧家去吊唁叫“束刍”。

春天祭祀祖先叫“禴”;夏天祭祀祖先叫“禘”;秋天祭祀祖先叫“尝”;冬天祭祀祖先叫“烝”。

孝子拿着已死的母亲用过的杯子就不胜悲痛,因为那杯上好像还留着母亲的唇印;孝子读着死去的父亲留下的书籍更增添伤感,因为父亲留在书上的手指印还未消失。

孔子的学生高子羔父母死时,他哭得眼泪带血;孔子的学生子夏因儿子死去,哭得双目失明。

晋人王裒在父亲死后每读到《诗经》中哀悼父母的《蓼莪》这首诗时总要痛哭,他的学生们也就不敢在他面前读这首诗了;三国人王修的母亲是在桑树柘树发芽时举行春社的那一天死的,第二年这一天他哭得太伤心,邻居们也就不再搞春社庆祝活动了。

树木想要安静而风吹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双亲而双亲却已不在人世,这是春秋人皋鱼对孔子说的伤痛万分的话;与其在父母死后杀牛摆酒隆重地祭祀坟墓,还不如趁着父母活着时多找点鸡肉猪肉孝敬他们,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的观点。

所以,作为父母的子女,应当时刻想到树有根水有源人是父母生,必须慎重恭敬地处理父母的丧事并追祭祖先。

岁在龙蛇,郑玄算促;舍来鸟,贾谊命倾。

王令出尘寰,天上俄垂玉榇;沈君开窀穸,地中曾现漆灯。

箧中存稿,相如上封禅之书;牖下停棺,史鱼表陈尸之谏。

梁鸿葬要离冢侧,死后芳邻;郑泉殡陶宅舍傍,生前宿愿。

数皆前定,少游之诗谶何灵;事可先知,袁淑之卦占偏验。

【译文】

汉人郑玄梦见孔子对他说太岁在龙年和蛇年,自己知道寿命不长了;汉人贾谊的房间里飞来不祥的鸟,不久他就死了。

晋代县令王乔将要离开尘世时,天上忽然降下一副玉棺材;唐人沈彬死后挖墓穴下葬时发现一座古墓,里面有一盏还没熄灭的漆灯。

汉人司马相如死后箱中留有一卷书稿,是留来上奏皇帝谈关于封禅的事;春秋卫国大臣史鱼因国君不听他的忠告,死后还把棺材停在窗下不葬以劝谏国君。

汉代贤士梁鸿死后被葬在春秋时的义士要离墓旁,倒是一对阴间的好邻居;三国吴人郑泉爱酒如命,临死交代说一定要把他葬在陶器厂旁边,以便尸体烂成泥土后被拿去做酒壶以再和酒亲近,这是他生前的最大愿望。

命运都是事前注定的,宋人秦少游诗中有一句“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后来他果然死在藤州,真是灵验的预言;事情是可以预先知道的,唐人袁淑遇见仙人给他占卜一生官运,后来全都应验。

顾雍失爱子,掏掌而流血堪怜;奉倩殒佳人,搁泪而伤神可惜。

仲尼殒而泰山颓;韩相亡而树木稼。

酹之絮酒,实为佳士高风;殉以刍灵,乃是先人朴典。

陈实之徽猷足录,行吊礼者三万人;

郗超之素行可嘉,作诔文者四十辈。

牲牢酒醴,用昭报本之虔;稿鞂鸾刀,还备宁亲之具。

值既降既濡之候,礼无缺于春秋;致则存则著之形,情必由于爱悫。

室事交乎堂事;致斋继以散斋。

【译文】

三国吴人顾雍失去心爱的儿子,伤心得用指甲抓破手掌血流下地,实在可怜;三国魏人荀粲字奉倩,他那美丽的妻子死后他一滴眼泪都不掉,但却悲伤得不久也死去,真是可惜。

孔子将死时,自己作歌,说泰山将要崩塌了,哲人将要离去了;宋代宰相韩琦死后王安石作诗悼念他,说树木结冰像披甲,果然有贤臣死。

汉人徐稚到友人家吊丧,总是用棉絮浸酒加一只烤鸡作为祭品,这是贤士的高尚作风;用草人陪葬,这是古人朴素的葬礼。

汉人陈实的高尚德行足可载入史册,他死后有三万人前去吊丧;晋人郗超平常的为人行事值得称赞,他死后有四十名文士写了悼念他的祭文。

用猪牛羊和美酒祭祀父母和祖先,这是表示不忘根本和报恩的诚心;祭祀先人时要备下粗席子和带有鸾铃的刀子,这是准备给亲人在阴间前来食用祭品时使用的用具。

春天的祭祀正当雨季路滑,秋天的祭祀正当霜冻天冷,但祭祀的礼节是不可缺失的;相信祖先神灵确实存在,祭祀时便可仿佛看到他们的形象,出现这种情况是来自心中诚心礼敬的感情。

祭祀死者,先在室内致祭,后在堂上致祭;祭祀之前,先斋戒三天,叫“致斋”。接着又斋戒七天,叫“散斋”。

卷四

文事

多才之士,才储八斗;博学之儒,学富五车。

三坟五典乃三皇五帝之书;八索九丘是八泽九州之志。

书经载上古唐虞三代之事,故曰尚书;易经乃姬周文王周公所系,故曰周易。

二戴曾删礼记,故曰戴礼;二毛曾注诗经,故曰毛诗。

孔子作春秋,因获麟而绝笔,故曰麟经。

【译文】

形容文人的多才,就说他“才储八斗”(意思是天下共有十斗才华他一人就占了八斗);形容儒士的博学,就说他“学富五车”(意思是他读过的书五辆车都拉不完)。

《三坟》和《五典》是上古时三皇、五帝时代的古书;《八索》和《九丘》是分别记载八泽、九州之事的志书。

《书经》记载的是上古时期唐尧、虞舜两圣王及夏、商、周三朝的史事,所以又叫《尚书》;《易经》是周文王姬昌和他儿子周公姬旦推演而成的,所以又叫《周易》。

汉人戴德和戴圣曾整理删削过《礼记》,所以《礼记》又叫《戴礼》;汉人毛亨和毛苌曾给《诗经》作注解,所以《诗经》又叫《毛诗》。

孔子写作《春秋》一书尚未完稿时,有人打猎打死了一头瑞兽麒麟,他认为这是他的学说无法实现的兆头,因而停笔不再写下去,所以《春秋》也叫《麟经》。

荣于华衮,乃春秋一字之褒;严于斧钺,乃春秋一字之贬。

缣缃黄卷,总谓经书;雁帛鸾笺,通称简札。

锦心绣口,李太白之文章;铁画银钩,王羲之之字法。

雕虫小技,自谦文章之卑;倚马可待,羡人作文之速。

称人近来进德,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羡人学业精通,曰面壁九年始有此神悟。

五凤楼手,称文字之精奇;七步奇才,羡天才之敏捷。

【译文】

得到孔子写的史书《春秋》一个字的赞扬,比穿上华贵的官服还荣耀;而受到《春秋》一个字的贬斥,比受到用大斧腰斩的刑罚还难堪。

“缣缃”和“黄卷”,都是书籍的代称;“雁帛”和“鸾笺”,都是书信的代称。

唐人李白字太白,自称心中全是锦绣出口便成文章;晋人王羲之书法高妙,笔画稳重如铁柱,钩折矫健如银钩。

“雕虫小技”,意思是写写画画的小技艺,是谦称自己写诗作文的本领;“倚马可待”,意思是在路途中靠在马身上做文章下笔就成,是夸赞别人写文章快速敏捷。

称赞别人近来德行大有长进,就说真是士人分别三天就要另眼看待,这话本是三国吴人吕蒙对鲁肃说的;称赞他人学业精通见识高远,就说这真是要像达摩和尚在少林寺对着墙壁一坐九年那样潜心用功才能有这样神奇的领悟。

“五凤楼手”,这是对能写精到奇妙文章的才子的称呼;“七步奇才”,这是对写诗作文神速快捷的才子的赞誉。

誉才高,曰今之班马;羡诗工,曰压倒元白。

汉晁错多智,景帝号为智囊;高仁裕多诗,时人号之诗窖。

骚客即是诗人;誉髦乃称美士。

自古诗称李杜;至今字仰钟王。

白雪阳春,是难和难赓之韵;青钱万选,乃屡试屡中之文。

惊神泣鬼,皆言词赋之雄豪;遏云绕梁,原是歌音之嘹亮。

涉猎不精,是多学之弊;咿唔占毕,乃读书之声。

【译文】

称誉别人才学高,就说他是“今之班马”(意思是可与汉代史学家班固、司马迁相比);赞美别人的诗做得好,就说他“压倒元白”(意思是他的诗才简直盖过了唐代名诗人元稹、白居易)。

汉人晁错智谋广计策多,汉景帝刘启称他为“智囊”;五代高仁裕写诗极多,当时人称他为“诗窖”。

“骚客”就是诗人,意思是像写《离骚》的屈原那一类人;“誉髦”是对士人的美称,意思是名声美好的优秀人才。

自古以来,说到写诗的高手,首推唐代的李白和杜甫;直到今天,说到书法的名家,就得崇拜晋人钟繇和王羲之。

“阳春白雪”,是指最高雅、最难和唱、最难仿作的曲子;“青钱万选”,是称赞别人的文章好考试次次合格,就像上等的青铜钱选一个合一个。

“惊神泣鬼”,是形容诗文的句子雄壮豪迈,简直可以使神惊让鬼哭;“遏云绕梁”,是形容歌声高亢嘹亮,简直可以把天上的流云留住、围绕着屋梁响几天还有余音。

泛泛读过而不精通,这个读书弊病的原因在于贪多不消化;“咿唔”“占毕”,都指读书的声音。

连篇累牍,总说多文;寸楮尺素,通称简札。

以物求文,谓之润笔之资;因文得钱,乃曰稽古之力。

文章全美,曰文不加点;文章奇异,曰机杼一家。

应试无文,谓之曳白;书成绣梓,谓之杀青。

袜线之才,自谦才短;记问之学,自愧学肤。

裁诗曰推敲;旷学曰作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