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建兴五年(公元201年),九月。
=
九月初,洛阳,上林苑,大将军行辕。
长公主书告大将军,再一次重申了把天子和朝廷尽快迁到关中的诸多好处,希望大将军能以中兴大业为重,即刻调整攻击洛阳的策略,把主要兵力投到洛阳外围战场,在荆州、豫州、兖州和青州一线部署重兵,以阻挡叛军的反击,把洛阳之敌彻底困死。长公主认为,此策虽然延长了攻占洛阳全取中原的时间,但可以减少军队的损失,减少朝廷财赋的支出,更能对南方的叛军造成极大震慑,为尽快平定天下取得最大优势。
丞相蔡邕和大司农李玮也各自写了一封长信,从当今天下局势、朝廷财赋等各个方面做了详尽的解释,最后都表达了一个相同的意思,攻击洛阳的策略必须服从于大汉国政策略,这关系到天子和朝廷的威仪,关系到中兴大业的整体利益。
长公主、丞相蔡邕和大司农李玮对大将军建议天子御驾亲征一事只字未提,显然还是想做最后一次努力。
=
大将军召集北疆众将军议,把长公主要求北疆军调整洛阳攻击策略和朝廷即刻开始迁离晋阳的事详细说了一下,征询众将的意见。
李弘的话刚刚说完,麴义就站了起来,“大将军,你有没有把当前的局势对殿下和朝廷解释清楚?现在平定天下的重点不是攻克洛阳,也不是南下平叛,而是西进凉州平定羌人之祸。西疆不平,关中就不稳,关中不稳,大军就无法集中力量南下平叛,最后很有可能演变成南北对峙之局,大汉将陷入长期的分裂。大汉分裂了,社稷摇摇欲坠,还有什么中兴可言?”
傅干急忙站了起来,躬身回道:“大人,我们在奏章中已经解释多次了,但殿下和朝中的大臣们好象无法理解。他们认为,西疆和南方州郡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不要也罢。在朝中,放弃西疆的言论一直没有断绝过,现在这种奏议更多了。”
“一般祸国殃民的混帐东西……”麴义脸色一变,破口大骂,“大汉走到今天这一步,原因是什么,难道他们都忘了?当时殿下年幼,不能理解情有可原,但蔡邕、杨彪这些大臣难道不知道?李玮、崔琰这些大臣也不知道?当年如果没有西疆年复一年的战乱,国库怎么会空竭,国力怎么会衰落,百姓的日子怎么会越来越苦?后来黄巾军揭竿而起,老边、韩遂也在西疆起事,大汉军队同时在两线作战,结果屡战屡乱,大汉被活活拖垮。大汉垮了,黄巾之乱平不了,西疆、北疆的胡人杀了进来,社稷最后无力支撑,终于轰然倒塌。这么血淋淋的教训,难道他们都忘记了?”
“今日若想平定天下,首先要平定西疆,把西、北两疆牢牢稳住。我们的后方安定了,不打仗了,财赋和兵力都有了,大军才能集中全部力量南下平叛。”麴义愤怒地挥动着手臂,大声质问道,“这么简单的问题,难道他们都不懂?到底要让大汉倾覆多少次,他们才能清醒的认识到西疆、北疆才是大汉的根基,才是保证大汉长治久安的根基?”
“云天,你冷静一点……”李弘冲着他摆摆手,示意他坐下去,“事情没这么简单。殿下和朝廷既然决定迁都长安,那么西疆的稳定就是当务之急,这一点殿下和朝廷应该都有共识。”
李弘的目光从诸将脸上缓缓扫过,“羌人已经打到了翼城、上邽(gui)一线,打到了关中的门口,这时朝廷却要求我们调整攻击之策,要求我们围而不打,要求我们把主力部署到洛阳外围。如果我们遵从此策,直接后果是什么?西疆丢失,关中危急,天子和朝廷无法立足长安,只好再次迁都洛阳。”
“说来说去,还是对付我们北疆人。”吴雄一掌拍到案几上,瞪大眼睛骂了起来,“当初,是我们北疆人要求定都长安,现在朝中那帮混蛋竟然以此为饵,引诱我们上当。”
“哼……关中丢了,京都改为洛阳,北疆人的脸丢光了,以后我们在朝堂上还如何立足?”王当冷笑道,“大将军,应该想想办法了。洛阳很坚固,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而天子和朝廷马上又要迁到关中,时间不等人啊。”
李弘站了起来,慢慢走到大帐中间。
诸将望着李弘,默不作声。此事关系重大,矛盾一旦激化就是和朝廷对立,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前两天,我曾上书朝廷,提了一个建议,要求天子御驾亲征。”李弘不紧不慢地说道,“天子御驾亲征,有三个好处,首先我们可以确保天子的安全。其次,我们可以缓和与朝廷之间的尖锐矛盾。第三,天子在前线,可以确保平定天下期间,国政策略与兵事策略的协调和统一。兵事策略要服从于国政策略,但国政策略要符合中兴大业的整体策略,这是我们能够百战百胜的根本,不可动摇。”
诸将震骇,就连麴义都瞪大眼睛望着李弘。大帐内的气氛一时令人窒息。
天子御驾亲征,如果仔细权衡利弊,当然是利大于弊,但大将军的目的显然不在于御驾亲征的象征意义,而在于权柄的争夺。大将军最后一句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他需要控制中兴大业的整体策略,也就是说,御驾亲征的本质其实就是挟持。挟持天子控制朝堂,这是最可怕的事了,稍有不慎就是社稷倾覆之祸。
“这么多年,我一直不愿意待在晋阳,原因是什么,相信大家也略知一二,但就在洛阳即将攻克,我们可以全取中原,中兴大业开始露出曙光的时候,有些人急不可耐了,要为铲除中兴大业最大的阻碍做准备了。”
诸将更为震惊。中兴大业最大的阻碍是什么?在朝廷眼里,不就是大将军吗?朝廷谁有力量对付大将军?但当年窦武、何进、董卓被诛却是个事实。窦武权倾天下,更有太傅陈蕃相助,但匪夷所思的是,他竟然被一帮阉人拿着天子的圣旨杀了。何进掌控权柄,北军、西园军尽在手中,但他也是不可思议地被几个阉人砍了。至于董卓的死,更是大将军的前车之鉴。当年即使没有吕布的背叛,董卓一样会被刺杀。试想整个朝廷都在处心积虑地对付你,你能活多久?
大将军愤怒了。不过他吸取了教训,他把天子接到了自己身边,把长公主和朝廷甩到了一旁,但这样能解决问题吗?
诸将脸上的震惊、疑惑、恐惧、担忧都落在了李弘眼里,这也是他召集诸将军议的重要原因。现在不像过去了,这些将军、中郎将们都是大汉未来的中兴名臣,随着地位的提高和中兴大业的推进,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不把问题解释清楚,不把诸将的心笼络到一起,董卓之祸近在咫尺。
李弘走到大帐门口,望着帐外蔚蓝色的天空,轻轻叹了一口气,然后转身指着傅干说道:“彦才,你详细解释一下,让诸位大人对全部局势有个理解。”
=
傅干滔滔不绝说了半个时辰,很长时间都在解释官制的数次修改和皇权、相权、兵权争夺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说清楚了,朝堂上权柄争夺的脉络和目标也就清晰了。
“现在的问题是,中兴大业的最大阻碍不是大将军,而是北疆武人。”傅干终于说出了这次军议的重点,一句让众将怒不可遏的话,“将来征伐结束后,军队要大量削减,诸位大人功勋显赫,回朝后如何安排?如果都去做官,现在朝堂上的公卿大臣怎么办?如果不回朝,都各自率军驻守边疆要塞,朝廷能放心吗?你们恃功骄纵拥兵自重怎么办?如果都回家养老,诸位大人愿意吗?”
这句话顿时掀起了轩然大波,大帐内立时便乱了。为大汉打了一辈子仗,最后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谁能忍受?
傅干似乎意犹未尽,又说道,昔年越国大臣范蠡在越王勾践复国成功后,曾遗书大夫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而淮阴侯韩信在临刑前,也曾仰天长叹,“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这下连一向稳重的张郃、高览、徐晃等人都坐不住了。现在形势明摆着,外朝、中朝、内朝大臣联手对付北疆武人,就算将来长公主善待众人,但天子呢?长在深宫中的天子能懂什么?还不是他身边的大臣说什么就是什么。本朝士人和武人的对立由来已久,从高祖皇帝建国到孝武皇帝开疆拓土,军功阶层都饱受排挤和打击,直到光武皇帝中兴,军功阶层才有过几十年的辉煌,但谁能保证当今天子就是光武皇帝第二?
既然不能保证当今天子是光武皇帝第二,那就竭尽全力锻造一个铁血悍将,让他饱尝战火的惨烈,让他和北疆武人一起捍卫大汉,让他像孝武皇帝一样以武治国,让他像光武皇帝一样信任和重用武人,用武人治国。
李弘轻轻挥挥手,示意诸将不要激动。
“殿下和朝廷没有接受我的建议,依旧要求我调整攻击洛阳之策。本来我可以慢慢说服殿下和朝中大臣,但战局紧张,我没有时间了,我需要你们的帮助。”李弘指指帐内诸将,“这里有二十多位将军,十几位中郎将,加上关中战场、颖川战场和青兖两地的牵制战场,共有五十多位大臣,我请你们立即上奏朝廷,督请天子赶赴洛阳前线,御驾亲征。”
诸将轰然应诺。
=
军议暂时休会,诸将各自回军帐拟写奏章。
大将军邀请麴义、玉石、杨凤、赵云、文丑、司马懿六人到偏帐议事。
李弘把奏请八位大臣为“天子师”的事具体说了一下,“你们可有什么意见?”
“大将军,去年官制修改,殿下和仲渊(李玮)数次征询你的意见,你是同意的,为什么现在矛盾如此激烈?”玉石担心地问道,“中书监现在都是北疆大吏,应该能控制局面,怎么事情反而一发不可收拾?子泰(田畴)都在晋阳忙些什么?”
“中书监实际上控制在长公主和仲渊手中,子泰不过挂个名而已,他做不了主,更影响不了长公主。”李弘摇摇头,神情有些恼怒,“我本来指望仲渊能制约长公主,让子泰从中协调,继而由北疆人控制决策权,为将来长公主还政于天子铺平道路,谁知仲渊昏了头,只顾眼前利益,竟然把天子丢到一边,全然不管十年之后的事。”
“但这样一来,北疆势力一分为二,朝廷也形成了三足鼎力之势,这对中兴大业的推进非常不利啊。”杨凤叹道,“大将军,我觉得先打下洛阳再处理这事更为稳妥些。现在形势危急,各战场困难重重,一旦朝廷动荡,钱粮供应断绝,战局可能逆转。”
“我正是担心战局出现逆转,所以才急于攻打洛阳,但长公主和朝廷竟然在这个关键时刻逼我交出部分兵权。我实在不能再忍了,再忍下去,事情的发展很可能失控。”李弘无奈地摇了摇手,“长公主和朝廷步步紧逼,而仲渊现在又羽翼丰满,主动配合长公主和朝廷向我施压,我已经没有退路了。兵权一旦交出去,中兴大业失去了保护,我们指望谁去重振社稷?长公主、朝中大臣,包括仲渊他们,骨子里都装满了过去的东西,一旦形势好转,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权势和财富,他们象草原上饥饿的野狼一般,蜂拥扑向了那点可怜的猎物。想想去年青兖两州发生的事,大家一窝蜂地跑去圈地炒地,当时谁还记得百姓?谁还记得正在满怀希望回到故土的百姓?我们击败叛逆,收复州郡,耗费了数不尽的人力和物力,为的是稳定社稷,让天下的百姓过上安稳日子,不是为了给我们自己、给朝中大臣、给各地的门阀富豪们掳掠权势和财富。”
“羽行兄(鲜于辅)和飞燕同意你的办法吗?”麴义心里也很不安,他看到李弘有些激动,不好再劝。
“羽行兄不同意,他认为这样做后果难料。如果长公主认为这是北疆武人在挟持天子,那将来还政于天子的可能更小了。”李弘说道,“我告诉他,如果任由此事发展下去,长公主是否还政于天子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中兴策略因为失控而导致战局连连失利才是大事。到时西疆丢了,关中丢了,洛阳还能保得住?洛阳丢了,河北兵败如山倒,社稷还能重振?社稷倾覆了,长公主还有什么政还给天子?中兴策略、国政策略、兵事策略必须牢牢控制在我们手上,否则一切都有可能变成灰烬。”
几个人都沉默了。
“大将军是对的。”司马懿突然说道,“中兴策略如果错了,或者只有有一个小小的失误,中兴大业都有可能瞬间崩溃。”
“有了中兴大业,才有大汉的中兴。”赵云苦涩长叹,“十几年了,几十万兄弟倒在了战场上,我们不能让他们白死。只要我们忠诚于大汉,无论怎么做我们都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列祖列宗。”
“羽行兄同意了,那子烈(徐荣)呢?”麴义又问道。
“子烈是支持的,因为朝廷对西疆的策略让他极度失望。朝廷根本不重视西疆,他们眼里只有洛阳。”
“奉先(吕布)呢?他也同意?”
“我起初也很担心奉先,毕竟他经历了洛阳、长安两次大乱,对这些事极其敏感,但出乎意外的是,他同意了,他对长公主好象非常惧怕。孝献皇帝的死让他心有余悸,他认为只有把天子放在我们自己身边,才是保证天子的生命,保证天子将来顺利主政。奉先还说,无论天子在晋阳,或者在长安,都非常危险,他们随时都可以拿天子来威胁我们。记得当年董卓废黜少帝,就是得到了朝中大臣们的支持。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朝中某些大臣们是很无耻、很卑鄙的,为了权势和利益,他们可以牺牲一切,包括天子。”李弘看看麴义等人,颇为感慨地说道,“奉先经历了洛阳、长安之乱,相比起来,他对这些事的理解比我们更为深刻。”
麴义歉疚地笑笑,“我一直担心他背叛大将军,现在看来他比大将军更想把天子接到洛阳,我白担心了。”
=
九月上,北疆大将的奏章象雪片一样涌进晋阳,五十多位将军、中郎将强烈要求天子奔赴洛阳、御驾亲征。
长公主和朝廷震骇不已,惶恐不安。
=
下午上中班,晚上不更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