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汉帝国风云录
13368300000171

第171章 立马横枪

天子刘宏于公元168年(时十二岁)继皇帝位。

天子今年三十岁,他个子很高,身材消瘦,颈子细细长长的,一张小脸,一双小眼。他不苟言笑,脸上也没有表情,说话的时候注意力也不集中,性情冷淡而孤僻。

“今天,诸位爱卿就不要回府了。”天子站起来,随手把案几上的书简仍到地上,冷冷地望着大殿上的大臣们,低声说道,“什么时候把李中郎的事情解决了,什么时候回去。”说完他甩手走了。

群臣面面相觑。

代表皇上留下来议事的中常侍张让俯身捡起地上的竹简,把李弘上书的内容高声朗诵了一遍。

“诸位大人,这里既没有火炉,也没有食物,时间长了就不舒服了。哈哈……你们快一点议吧。”张让心灾乐祸地笑道。

张让五十多岁了,由于常年待在宫中养尊处优,他保养得很好,但非常瘦,浑身上下干巴巴的,就象风干的桔子皮一样。

大司农王瀚迟疑了一下,缓缓说道:“侯爷,李中郎的部队如果绕道弘农郡……”

张让大手一挥,口气坚决地说道,“王大人,我不是和你说过嘛,这个事没有商量的余地。你们知道陛下在弘农购置了大量的田产,这个事谁敢去说?王大人,刚才陛下在的时候,你怎么不说?”

王瀚叹了口气,没有做声。

当今天子好财,那是天下闻名的,其次就是吝啬,非常非常吝啬。去年,天子在西园耗费巨资修建了一座万金堂,建成之后,他命令大司农王瀚把皇宫里,国库里储存的许多金钱,缯帛都搬到万金堂放着。过了一段时间,他担心这些钱被身边的人偷了或者被大臣们挪用了,他又把所有钱财折成几千万钱一份,寄藏转移到小黄门、中常侍们的家里。但这样他还不放心,他命令中常侍,小黄门们帮他到冀州河间郡,兖州东郡,弘农郡等州郡大量购买田产,造豪宅大屋,意图钱财保值。

河东郡有王公贵族,皇亲国戚和中常侍们的私产,弘农有当朝天子,大臣小吏,门阀望族的田地,谁都不愿意让西进大军从自己的土地上踏过。让他们经过,就意味着自己要遭受重大损失。所以,双方各不想让,谁都不愿意退一步。现在京中的大臣和门阀们都松了口,只要皇上愿意,大家都掏钱。但谁敢去对皇上说?皇上不发脾气还好,发了脾气,等着遭厄运吧,肯定要被这个爱钱如命的皇帝砍掉脑袋。刚刚被罢职的太尉张延就是例子。张延不过就说了几句皇帝不爱听的话,结果就被罢官回家了。

===

司徒崔烈说道:“王大人,让西进部队绕道弘农,一来增加了部队的行程,二来也增加了部队的粮草损耗。我看,还是从河东郡走较为合适。”

张让笑道:“这么说,崔大人愿意独自捐助了?”

崔烈瞪着眼睛,气愤地说道:“我的钱都捐到西园万金堂了,哪里还有?”

当今天子想钱想疯了,把每个官职都明码标价,谁不给钱谁滚蛋。崔烈虽然是名士,过去也是个廷尉,但不给钱照样不行。这个司徒就是他出五百万钱买的。天子卖了之后,后悔自己打折太低了,卖得便宜,一直颇有怨言。崔烈虽然如愿以偿坐上了司徒的位子,但因为花费巨资买官,严重影响了他的声誉,致使名声一落千丈,常常遭人嘲讽。

“司徒大人有何高见吗?”光禄大夫朱俊问道。

“给钱。把粮草折成钱交给李中郎,让他们自己在河东郡买吧。”崔烈说道。

“钱从何来?”大司农王瀚就是管国库的,所以他立即叫道,“司徒大人,钱从何来?”

“从拨给西凉战场上的军饷里扣。”崔烈大声说道,“他们连吃败仗不说,还天天催要援兵,就这个样子,凭什么发给他们双倍军饷?他们十万人赖在长安和扶风郡有几个月了,既不打叛军,也不打羌胡,整日无所事实,消耗粮食。你们看看李中郎。他从去年十月开始,率一万五千铁骑南下攻打蚁贼几十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连战连捷,歼敌三十多万,击毙蚁贼首领张牛角。你们看看,两个战场,无论是兵力对比还是实力对比,太悬殊了。李中郎为什么就能打胜仗?朝廷发给他们军饷了吗?”

“你们认为呢?”崔烈一边望着司空许相,大将军何进,中常侍张让,太常刘焉等几个大臣,一边问道。

“好。”张让首先叫道,“好主意。先把西凉大军饿一饿。张太尉为人太过温和,那些西凉手下桀骜不逊,他未必镇的住。十万大军还打不过一帮叛逆,的确有点不可思议。让他们一天吃两餐,好好的惩罚一下。好主意。”

大将军何进,司空许相也先后表示赞同。崔烈这主意想得绝,他哪个都没有得罪,谁的利益都没有损害,损害的只是西凉战场上那可怜的十万士兵。太尉张温要是知道了,恐怕肺都要气炸了。

听到崔烈的建议,大部分官员心里都乐滋滋的。司徒大人的主意给他们节省了一大笔钱,这等好事可不是天天都有,许多人击掌叫好。光禄太夫朱俊,尚书刘虞,卢植等人虽然有不同意见,但看到几个位高权重的大人都说可行,自然不敢再说什么,唯恐节外生枝,耽误西进部队的行程。

===

大将军何进中等身材,体格魁梧,白面短须。他望着正在大肆抨击西凉战局的崔烈道:“崔大人,你对李中郎西进部队的建制可有什么提议?”

“大将军,李中郎这趟是苦差事,九死一生的苦差事,不论是输还是赢,他能活着回冀州的可能性都不大,所以你不如做个顺水人情,给他安排几个校尉的职位?”崔烈笑道。

何进摇摇头,说道,“李中郎自己不过才是个校尉,他这个中郎将只是个虚职,没有秩俸,也没有什么权利,所以……”

“所以你干脆禀奏陛下,迁升他为中郎将算了。中郎将有安排军司马,举荐都尉的权利,你把这些头痛的事都叫给李中郎,让他自己去安排,你只要在文书上盖上大印就行了,岂不乐哉。”

何进恍然大悟,笑道:“自从傅疯子离开洛阳之后,司徒大人风采重现,可喜可贺。”

崔烈听出何进话里的讥讽之意,顿时拉下脸,十分不高兴地说道:“我一世英明,都栽在了这个傅疯子手上。大将军从此以后,不要再在我面前提起此人。”随即他撇唇反讥道:“大将军大概又想着要安排几个亲信到李中郎的部队去,所以才忘了还有这么简单的办法吧。”

“大人何出此言?”何进也不高兴了。

“哼……”崔烈冷笑道:“大将军大概忘记了这是去西凉吧?你的人去了就是送死,根本没有活下来的希望。西疆的叛乱和西疆羌胡的叛乱有什么区别?皇甫嵩都打不赢的仗,这天下有几个人打得赢?我朝凉州‘三明’乃三大名将,皇甫规皇甫威明大人,张奂张然明大人,段颎段纪明大人,他们先后征战凉州几十年,历经千战,斩杀羌胡首级十万以上,获牛马骡驴驼几百万头,朝廷耗资四百多亿钱,如何?羌胡依旧,战事连连。你以为这是去杀几个黄巾蚁贼?西凉战场是随随便便可以捞军功的地方?就是李中郎去,他也是血染黄沙,了无归期。”

何进大怒道:“司徒大人似乎忘记了,这李中郎可是你和司空大人,太常大人以及其他十几位重臣联名举荐的。当时你们怎么对陛下说的。你们说只要李中郎带着五万人支援西凉,在太尉大人的指挥下,定可击败叛军,平定西疆。现在你却在这里散布谣言,说什么百战不胜,了无归期。”

司空许相立即插话道:“大将军此言差异。司徒大人的意思是说西凉战场战事惨烈,平定叛乱需要一个过程,大将军不要误解。”

光禄大夫朱俊赶忙上前说道:“两位大人,太尉大人和李中郎都催得紧,我们还是立即求见陛下,把事情定下来吧。”

尚书卢植也说道:“西凉战场危机重重,急需部队支援,几位大人还是快一点求见皇上,得到陛下批准之后立即命令李中郎率部西进吧。”

崔烈大概察觉到自己图一时痛快骂了何进几句,结果给何进抓住了话柄,所以赶忙不做声了。

“但是,迁升李中郎为中郎将之议,非常不妥。”司空许相平静地说道。

大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应和之声。

“一个鲜卑人的奴隶,听说连字都不会写,他要是做了中郎将,岂不丢尽了我大汉朝的脸面。”

“从军才一年多就已经是四等校尉,行平虏中郎将了,一个庶民做到这等大官,在我大汉国尚属首次。他到底有多大功绩?有什么功绩?”

“我在朝二十多年了,不说功劳也有苦劳吧,但我也不过才是个六百石的中散大夫。他只不过杀了几万人,就是比两千石的校尉了,这都是什么世道?”

“他带的的骑兵都是蛮胡子,听说杀我们汉人特别血腥。就这种人,他能有什么天大的功劳?我怀疑他就是鲜卑人的奸细。”

“他和蚁贼勾结,证据确凿,应该抓他进京受审。”

“翼州牧郭大人和钜鹿郡冯大人的死,还有冀州蚁贼突然全部逃匿太行山的事情,都有疑点,大将军应该派人仔细调查。”

“这种人到了西凉战场,假如和叛贼坑瀣一气,里应外合,长安岂不岌岌可危了。”

大将军何进被一帮大臣吵得头晕脑涨。上书刘虞和卢植相视苦笑,根本就不敢替李弘说话,那要犯众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