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你不可不知的100个养生妙招
13358200000006

第6章 鱼、禽、蛋、肉适量少吃

鱼、禽、蛋、肉均属于动物性食物,是人类需要的优质蛋白、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此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赖氨酸和蛋氨酸,与其他食物同食可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但是,动物性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和胆固醇,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一、鱼类的营养价值

鱼类蛋白质与人体接近,利用率高。其脂肪含量较低,且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鱼肉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2,还含有丰富的碘、钙、钠、钾、氯、镁等矿物质。所以说,鱼类是人体蛋白质最理想的来源,其他海产品也具有相同的特点。

二、禽类的营养价值

禽类是指鸡、鸭、鹅等,此类食物含蛋白质较高,与人体需要也接近,利用率较高。禽肉脂肪含量差别较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含量在肝脏较多,一般是肌肉中的3倍,禽类可提供多种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在肝脏中较多,其中鸭肝含铁最丰富。

三、蛋类的营养价值

蛋类包括各种禽类的蛋,也包括加工制作的咸蛋和松花蛋等。蛋类的营养丰富,质量好,营养价值高。蛋类的蛋白质含量相似,蛋黄低于蛋清,其脂肪在蛋黄中,蛋清中很少。蛋黄中维生素含量丰富,包括了所有维生素,也含有大量矿物质,如:钙、磷、铁、锌、硒等。蛋黄中含有卵磷脂,具有促进脑细胞的发育和生长,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但是,蛋黄中胆固醇也很高,铁含量较低,生物利用率也低。

四、畜肉类的营养价值

畜肉类指牛、羊、猪等肌肉颜色较深的呈暗红色的肉,故有“红肉”之称。畜肉中蛋白质含量也较高,人体利用率高,其脂肪含量,根据不同的肉种和部位差别较大,且多是饱和脂肪酸。

肉中维生素A、B族维生素和铁含量较高,且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内脏含有较多的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引起肥胖、高血脂等。

五、肉类的选择

鱼、禽类被称为“白肉”,脂肪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预防作用。因此,可以作为首选食物。蛋营养价值高,含有大量卵磷脂,但是含胆固醇也很高,不宜多吃。畜肉类中饱和脂肪酸较多,不利于心血管疾病,还可引起肥胖。因此,应降低摄入比例,提倡吃瘦肉。动物肝脏富含维生素,可以适量食用,但脑、肾、肠等含有大量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易引起高血脂,不宜多吃。

六、合理烹调有利于营养吸收

(1)水煮,可使蛋白质分解,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溶于水中,因此,汤不宜丢掉。

(2)炒,炒前原料用淀粉或鸡蛋上浆挂糊,可以保持原料中的水分和营养不会大量溢出,减少损失,而且不会因高温使蛋白质过度变性,维生素大量破坏。

(3)烧、焖方法,可使蛋白质轻微变性,纤维软化,胶原蛋白变为可溶性白明胶,使身体易于吸收。但也会破坏一定的维生素。

(4)烹调时加入少量的醋,可以起到保护维生素的作用,还能使原料中的钙溶出,增加其吸收。

(5)在食物制作中尽量避免油炸和烟熏。油炸的方法,使人食入的油量增多;烟熏食物还有致癌作用,应慎吃。

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根据其结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1.饱和脂肪酸来源于家禽肉和乳类,其主要作用是为人体提供能量,大量摄入可以使血脂增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摄入不足,会使血管变脆,易引发脑出血、神经障碍等。

2.单不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橄榄油、葵花子油等中,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所以能预防动脉硬化。

3.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玉米油、黄豆油、葵花子油等油脂中,有降低胆固醇的效果,但稳定性差,在加热的过程中容易形成自由基,加速细胞老化及癌症发生,应控制摄入。

什么食物要少吃

(1)香肠不宜多吃,常吃可能引发癌症,还易引起骨质疏松。

(2)动物脂肪烧焦后会产生有害物质,有较强的致癌作用,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更应该注意。

(3)油炸食品营养素损失很大,油炸食物会产生苯丙芘,有明显的致癌作用。

(4)烤鸭油就是烤鸭时从鸭子身上渗出的油,这种油是经过150℃以上高温烧烤出来的,含有致癌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