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你不可不知的100个养生妙招
13358200000048

第48章 心理保健主动养生

心理平衡失控状态,会造成生理代谢紊乱,免疫力降低,引发多种疾病。健康心理的维护,是现代人必须注重的一项心理教育内容,也是预防心理异常的最好方法。下面教你几种保持良好心态的方法。

一、心存善良,助人为乐

我们从小就知道助人为乐为快乐之本,我们扶贫帮困,心中就有欣慰之感。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有愉悦之感。心善之人,光明磊落,乐于对别人敞开心扉,心中就有轻松感。

心存善良的人会保持泰然处之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能把血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整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善良是心理养生不可缺少的高级营养素。

二、对自己不要过分苛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的,尤其是不切实际的理想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达到目的。还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结果受害的还是他自己。因此,平时就应该把目标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以尽心尽力地去做。当达到目标后会感到由衷的高兴、快乐,如果有能力再确定下一个目标,这样自然会心情舒畅。

三、培养自己乐观、豁达的心态

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能不断变化好方法解决矛盾、逾越困难,最终达到目的。有资料表明,乐观的人成功率较高。悲观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性格和心境,使人悲伤、烦恼、痛苦,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还会影响身心健康。

四、处事宽容,不争强好胜

在工作、生活中,不要处处与人争高低,这会使自己处于紧张状态中,其实,只要你不把别人看成对手,别人也不会与你为敌。在人际交往中,吃亏、被误解不可避免,面对这些小烦恼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原谅,更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不会宽容也会处于紧张状态,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理和生理进入恶性循环。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使自己的心情保持平衡状态。

五、事前加以自制,事后找人倾诉

当我们勃然大怒时,会做出很多错事或失态之事,事后后悔不已。其实后悔倒不如事前加以自制。发怒时不做任何决定,不说任何过激的话,转身离去,待自己心情平静后再考虑怎样处理已发生的争执。如果事情已经发生,烦恼埋在心里,要找个朋友、家人倾诉一下。把自己的烦恼和不愉快讲给别人听,你会感到烦恼立刻减少了很多。如果有人能给你一些理解和开导,你的烦恼就会烟消云散,就心情舒畅了。

六、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不妨先暂时放下烦恼,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如运动、睡觉,看看电视或约个朋友游山玩水,等心情平静了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

七、改变常规做事的方法

在工作中经常遇到难解的问题,在与人交往中经常遇到脾气怪异的人,此时用常规的方法解决不了问题,试着变换其他角度看问题,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八、淡泊是福

恬淡寡欲是一种崇高的养生境界,有了淡泊的人生就不会在名利场中随波逐流,就不会因为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也就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也不会去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态使人保持一颗平常心,能颐养天年。

贮存爱心更长寿

具有爱心是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心胸开阔,开朗乐观,生命之树长青。据调查,长寿老人绝大多数乐善好施。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济困扶贫,免费为人治病,被尊为“药王”,他以102岁的高龄而寿终。

爱心包括理解、善良和对别人的尊重。爱心让人感受到的是温馨和快乐,是善良和慈爱。在献爱心的过程中会给自己的心理带来良性刺激,产生愉快感,对健康十分有利。

培养自己的爱心,首先要具备善良和奉献精神。

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鲁迅的“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这都是无限的爱心。奉献是无私的给与,当你为他人、为集体、为人民做出奉献,就会感到幸福,奉献越多幸福越多,你对他人的爱越深。多行善事心情舒畅,心态平衡,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