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你不可不知的100个经典养生秘诀
13355600000099

第99章 精神内守调控法

经典说法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内经》所倡导的一条重要养生原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对自己的思维活动和精神心理状态不断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控制和自我锻炼,使精神活动与外在环境和人体自身保持着平衡和协调,以实现养生的最终目的。

养生秘诀

控制情绪:《内经》说:“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意思是说,为贪图一时的快乐而违背生活规律、不善于控制自己的精神情绪,必然导致精神的过分耗散,从而引起气血的大量损耗,严重影响身心健康,非常容易使人过早地衰老。生活中的事实也证明,一个人若不善于控制、驾驭自己的情绪,经常大哭大闹、喜笑过度,是不可能长寿的。

勿施嫉妒:“高下不相慕”是《内经》里的一句重要养生格言,意思是说人们不要因为社会地位高低不等而相互羡慕,应各自安心于自己的本位。现代研究表明,羡慕乃至嫉妒别人的地位、名声、才华、品德、成就、外貌等等,必然会使人心情抑郁、情绪烦躁,进一步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如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压升高等,导致免疫功能紊乱、神经功能失调,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消除嫉妒的根本方法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加强内心修养,把羡慕的情结转化为追赶的动力。

少私寡欲:《道德经》中的养生观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少私是指要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指要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贪欲。《内经》则指出,养生者必须做到“恬淡虚无”“志闲而少欲”。《太上老君养生诀》更明确地指出:“且夫善摄生者,要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接着又进一步指出:“六害不除,万物纠心,神岂能内守?”由此可见,要做到内守精神,就必须加强个人内在修养,少私寡欲,真正戒除扰乱心神的名利、声色、货财、滋味、佞妄、妒忌。

箴言:谨修尔身,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

(战国·庄周《庄子·涣文》)

语译:要十分谨慎地修养自己的身心,小心谨慎地守住自己真元的心神,将一切身外之物交还给他人,则自己也就一身轻爽而无累赘之牵累。

延伸阅读

《养心说》指出:“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来,应以自然,任其自去,忿愤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此养心之法也。”意思是说,对日常生活中没有发生的事情不要过早地担忧,发生了的事情不要过分地担忧,往事由其过去、来者任其自然,处事不惊、临危不乱,在任何复杂的问题面前都要保持一种稳定的心态和达观的态度,顺应事物的自身规律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