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你不可不知的100个经典养生秘诀
13355600000005

第5章 因势利导调摄法

经典说法

中医认为,春主肝,夏主心,长夏主肺,秋主脾,冬主肾。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会对人体脏腑功能产生相应的影响,从而影响人体的精神活动。因此,必须根据外界的四时变化来调节人体内在的脏气,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四季气候变化影响气血运行和影响水液代谢,顺之则宜,逆之则病。如果四季气候不按一定的顺序和程度发展,则会出现太过或不及,使人体很难与天地之气相适应,容易导致病患发生。可见,自然界的四季交替、阴阳消长运动,影响着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人体必须适应自然界的这种阴阳消长变化,因势利导,顺时而动,才能维持生命活动。

养生秘诀

趋利避害:这里主要是指躲避“六淫”。六淫”泛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来致病因素,包括风、寒、暑、湿、燥、火。这些不正常的气候变化极易使人致病,故须及时地躲避。

春夏养阳: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万物生机盎然。养生者应当保护体内阳气,使之充沛并不断旺盛起来,不能做损害体内阳气的事。

秋冬阳阴:秋冬之时万物敛藏,养生者应顺应自然界的收藏之势,敛藏体内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

变季保养:二十四节气的交相变化与季节、温度、降水及物候密切相关。季节变换之时要特别注意人体保健,做到情绪稳定、避免冲动,慎重起居、合理用药。

春捂秋冻:早春三月阴寒虽然未尽,阳气亦已渐生,气温日趋暖和,但北方冷空气仍较强烈,应当注意保暖,不可顿减衣服,以助人体阳气生发。秋季是由夏入冬的过渡季节,气温逐渐降低;晚秋时节不宜过早地增添衣服,以便身体能逐渐适应寒冷气候,增加御寒能力。

箴言:谨于摄生,春夏奉以生长之道,秋冬奉以收藏之理,饮食之有节,起居而有常,少思寡欲,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此无病之时,不药之药也。

(元·罗天益《卫生宝鉴·无病服药辨》)

语译:谨慎养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相应顺奉,日常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常规,清心少欲,淡泊平静不奢华,经常保持精气神的健康强壮,这些都是未生病的时候,不需用药的特殊预防药。

延伸阅读

中医主张顺时养脏。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五脏在不同季节功能盛衰的不同,在养生上就要有所侧重点,即春天要注意养肝,夏天要注意养心,长夏要注意养脾,秋天要注意养肺,冬天要注意养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