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你不可不知的100个经典养生秘诀
13355600000037

第37章 秋分时节调补法

经典说法

秋分是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使得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饮食调养也是以阴阳平衡作为出发点。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应忌食大热峻补之品;发育中的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也不宜过分进补;痰湿质人应忌食油腻;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应忌食虾、蟹等海产品;胃寒的人应忌食生冷食物等。饮食调养方面要体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药食调配得当,可保健强身和防止疾病。

养生秘诀

油酱毛蟹:河蟹500克(海蟹亦可),姜、葱、醋、酱油、白糖、干面粉、味精、黄酒、淀粉、食油各适量。将蟹清洗干净,斩去尖爪,蟹肚朝上,齐正中斩成两半,挖去蟹鳃。在蟹肚被斩剖处抹上干面粉。将锅烧热,放油烧至五成熟,将蟹(抹面粉的一面朝下)入锅煎炸。待蟹呈黄色后,翻身再炸,使蟹四面受热均匀。至蟹壳发红时,加入葱姜末、黄酒、醋、酱油、白糖、清水,烧8分钟左右。至蟹肉全部熟透后,收浓汤汁,入味精,再用水淀粉勾芡,淋上少量明油出锅即可。益阴补髓,清热散瘀。

海米炝竹笋:竹笋400克,海米25克,料酒、盐、味精、高汤、植物油各适量。竹笋洗净,用刀背拍松,切成4厘米长段,再切成一字条,放入沸水锅中焯去涩味,捞出过凉水。将油入锅烧至四成热,投入竹笋稍炸,捞出沥干油。锅内留少量底油,把竹笋、高汤、盐略烧,入味后出锅。再将炒锅放油,烧至五成热,下海米,烹入料酒、高汤少许,加味精,将竹笋倒入锅中翻炒均匀装盘即可。清热消痰,祛风托毒。

甘蔗粥:甘蔗汁800毫升,高粱米200克。甘蔗洗净榨汁,高粱米淘洗干净。将甘蔗汁与高粱米一同入锅中,再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成粥即可。补脾消食,清热生津。

箴言: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脏,尤顺天理。

(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语译:按照中医五行配伍生克理论,因春主肝旺,故春不宜食肝;夏主心旺,故夏不宜食心;秋主肺旺,故秋不宜食肺;冬主肾旺,故冬不宜食肾;四季之末(或长夏)主脾旺,故长夏不宜食脾。如能在相应的季节不食有关禽兽的上述五脏,则是顺应天地自然的养生道理。

延伸阅读

《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天文学上,则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