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你不可不知的100个经典养生秘诀
13355600000033

第33章 秋季防燥祛病法

经典说法

秋季是气候多变的季节。初秋偏热、中秋昼夜温差大、晚秋凉而干燥,人体稍有不慎就会患病,必须根据秋季气候变化多端的时令特点,及时预防和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秋季常见的疾病主要有慢性咽炎、腹泻、哮喘等。

养生秘诀

防治慢性咽炎:秋天多晴少雨、气候干燥,往往是慢性咽喉炎的高发期,主要表现为咽部干燥而痛、咽部暗红,多由阴虚津伤、虚火上炎所致,治宜滋阴清热、清利咽喉。用麦冬3克、甘草1.5克、银花3克、乌梅3克、青果3克,以开水泡,经常服用。饮食上应常吃绿豆饮(绿豆、青果、乌梅煮汤加蜜服用)或雪梨浆(梨、荸荠、白萝卜取汁服用)。

防治秋季腹泻:这是一种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主要表现为入秋以后婴幼儿容易发生吐、泻,进食即吐,每天排5~10余次似蛋花汤样的稀便,并明显消瘦。秋季腹泻病势猛烈,应及时将患儿送医院诊治。注意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入”。饭前便后用流水洗手,不给小孩喝生水。注意哺乳卫生,积极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很多免疫抗体以及杀菌物质和帮助消化的酶,母乳喂养的婴儿不易患感染性腹泻。

防治哮喘:哮喘病是一种过敏性疾病,每至夏未秋初气候转凉时开始发作,仲秋时节发展到高峰,寒冬腊月减缓。秋季气候的变化和花粉、尘埃、煤气、霉菌、冷空气等过敏因素的刺激,易使哮喘病发作。先兆症状表现为反复咳嗽、胸闷、鼻痒、连续喷嚏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迅速出现喘息,严重者可出现嘴唇及指甲青紫、四肢厥冷、出汗、头昏、心跳等症状。预防哮喘应避开过敏源,常见的过敏源有花粉、霉菌孢子、尘螨、生产性粉尘、刺激性气体、药品等。

防治便秘: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粪质坚燥,欲便不得、艰涩不畅。秋天气候干燥,燥易伤津液,致使肠道干涩而引起便秘。便秘是可以预防的。蔬菜、水果及含油脂多的食物,多食会润肠通便,可适当多用;而辛辣干涩之品,多食会加重便秘,应少用。避免过度的情志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因精神刺激常可引起气机郁滞,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适量饮水,保持人体的水分供应。按时排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箴言:《经》曰: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

(明·高濂《遵生八笺》)

语泽:《内经》说:春夏秋冬,四季有阴阳消长,人会生病主要在于不能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四季阴阳的变化而过度使用,从而发生疾病。

延伸阅读

燥气伤人肺气,肺气虚则卫外不足、毛发不固。秋季脱发相对增多,需加强脱发的预防。应愉悦精神,避免紧张,保证充足睡眠。少吃油腻、辛辣等带有刺激性的食品。加强头发护理,经常洗头,保持头发清洁。确定自己是油性、中性还是干性发质,选用合适的洗发液。常做头部保健按摩。可在临睡前用头刷刷头发30下以清除头发上的尘垢,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