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客户不能同等看待
我们在职场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客户,他们有各自不同的情感、思想、表达方式和接受方式,如果不具体对象具体对待,那就很难让他们变成你的“财神爷”。假如你有100个客户,你就要有100种以上对付他们的方法。
首先,不同的客户要区别对待。
面对客户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片面地看问题。误用一个客户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全部的客户,必然导致对同一件事的认识结果也千差万别。
这一天,周元接待了一个前来公司参观的客户。客户对公司的详细情况了解之后,要求周元对公司生产的制砂设备给出一个报价。
依据惯例,制砂生产线最小型的全套设备的报价大约在20多万元左右,但根据前几次的经验来看,由于客户认为公司报价太高而没能成交。这一次,周元觉得客户实在是诚心想做成这笔生意,于是他就打算吸取以往的经验,对价钱做出了一点让步,哪怕公司赚得的利润少一点,只要能够促成交易也无所谓。
当周元将降低了报价的表格传真给客户后,对方在几天后给予了回复。客户说他们同时接受了好几家公司的报价单,周元公司的报价是最低的。他们说自己是一家大型企业,采购大设备多掏点钱关系不大,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质量,对于周元公司这样低廉的报价,质量问题令人担忧,所以还是打算选一家报价略高一点的公司合作。
类似周元这样的遭遇很多人都经历过,除了无可奈何,还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其实,要想把握住每个顾客的认识问题也不是难事,这就需要你摸清客户的心理,把握他们的企业规模和一向的办事方针。不同的客户要不同对待,不能以偏概全,摸准客户的心理,成交的概率就会大得多。
其次,对于规模不同的客户也应区别对待。
要想把业务做大做强,大客户是保障,小客户是基础。大客户可以为我们带来庞大的销量,而小客户则是大客户的补充,可以将产品铺到大客户无暇顾及的区域。但是大客户与小客户在资金、网络、渠道上都存在着不同,所以对于规模不同的客户不仅要制订出不同的政策和方针,而且这些方针还要兼顾到他们各自的利益,要不然也不会有好的收效。
凯鑫集团和驰宇贸易是吴越同时接待的两个客户,凯鑫集团已经算得上是空调销售行业的主力军,而驰宇贸易则是一个刚涉足空调行业不久的小公司。
这一次,他们都对吴越公司新生产的新概念环保空调感兴趣。但由于凯鑫集团的订货量是驰宇贸易的几十倍,最终,吴越打算以低于驰宇10%的价格将空调发给凯鑫,凯鑫则要将全款付给吴越。吴越认为这样集资很有成效,也有利于双方今后的合作。
不料,吴越此举使驰宇贸易受到重大损失。原来,凯鑫集团在接到货物不久后,就展开了一场疯狂的促销活动。反正他们的销量大,即使降低了价格也有利可图。而驰宇公司却没有与他们拼低价的实力,导致了货物的大量滞销,这不仅使得驰宇贸易不能按期交付欠款,而且从那之后,他们再也没有跟吴越合作过。
在这场贸易中,吴越看似也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了不同的对待方式。可是没有考虑周全,最终的结果很难让人接受,这是我们在职场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大客户拥有充足的资金做后盾,所以对于他们,我们在签订好购销合同后,可以适当增加其广告投入和营业推广等促销方式的比例,营造一个良好的销售环境,以便开展销售。
而对于小客户而言,我们一定要支持引导,政策的及时兑现相当重要。还可以亲临现场进行指导,也可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培训,与其经常交流,尽力了解并帮助其解决困难,这些都能拉近你和小客户之间的距离。
另外,对于个性不同的客户更要区别对待。
对于常见的普通客户。他们很容易应付,多数都爱发表意见,喜欢自己做决定。我们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这样他们便会很顺利地成为我们的忠实合作伙伴。
对于理智型的客户。这类客户善于运用理性来完成每次合作。他们头脑冷静、清醒,不为外界环境所左右。为了让他们从根本上去接受产品,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实物并配之详细的介绍,作为他们确定合作的依据。
对于冲动型的客户。这类客户通常都头脑灵活,喜欢与人接触。所以,要对他们以礼相待。但是对于那些办事不果断的人,他们往往会失去耐心。所以对这种类型的人,你要精神饱满,清楚、简洁准确又有效地回答对方的问题,最好能够直奔主题,不要说个没完没了。
对于性格比较犹豫的客户。这种人遇事没有主见,犹豫不决。也许他要同别人讨论一番才能得出结论。因此,你必须要有耐性,要控制住主动权,和他们进行交谈时可以自信地向他们提出一些积极性的建议,例如:“你想失去和别的同类公司竞争的机会吗?”通常,这样的建议有助于他们做出决定。
对待比较尖刻的客户的时候。这些人的态度和语言有时也会很尖刻,让你难以忍受。其实,他们往往是因为对自己不信任,才越发地希望通过否定别人而达到肯定自己的目的。这一类人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要在不卑不亢地保存自己尊严的基础上,给他们以适当的肯定。
对于个性自大的客户。这类客户,自以为是、不顾及他人感受。在面对他们时,最好避免彼此间的争论,尽可能去顺从他,在不违背原则和初衷的基础上肯定他的建议,这样,或许你能很容易和他成为亲密的合作伙伴。
而对于疑心比较重的客户,需要下大力气去应付。他们对于事物的怀疑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不接受别的说法或建议。与这类客户友好交往的方法是:让他们了解你的诚意和对他们的重视程度。这样做才能慢慢消除他们的疑心,使他们顺从于你。
客户的个性各有各的不同,用一种诱饵是不可能钓到所有“鱼”的。因此,我们在面对不同的客户之前,应该对他们进行分类,然后区别对待,这样不仅仅是为了做成生意,同时也能体现出对客户的尊重和理解。唯有如此才能取得成功。
礼节问题不可忽略
我们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利益占有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矛盾发生。
比如我们把自己的产品试图推销给客户,而客户对此没有兴趣,就很有可能产生不耐烦的表现。遇到这样的情况,谁都接受不了,但这时如果我们有任何一点有失礼貌的反应,结果都可能是——永远失去了一位“财神爷”。
吴勇是一个从事销售工作多年的推销员,工作性质培养了他的一身好脾气。无论客户用怎样刻薄的语言或者行为去对待他,他都能时刻泰然自若。可是,有天,吴勇却忍无可忍地冲动了一把。
那天吴勇和一位姓王的客户一起吃饭。以往每一次吴勇邀请他吃饭,他都会很高兴地赴宴,而且每次吃饭他都会立刻答应双方的合作事宜。事后,却会以各种不同的理由推脱。
吴勇对这位客户的狡猾十分清楚,但碍于之前有过合作,而且对方还是位实力雄厚的大客户,所以吴勇每次都一忍再忍。这一次,吴勇已经准备好了合同,拿出了一副势必要签下订单的样子。
然而,酒过三巡,当吴勇将合同摆到客户面前时,客户又一次故意推脱。说了一些诸如“合作的时机还不太成熟,还有待考虑”之类的话。吴勇一听,勃然大怒。心想,为了这一单,不但挨老板的批评,还搭进去自己的时间和钱财。这些客户太虚伪了,整天骗吃骗喝的,一点儿也不负责任。
于是吴勇用无礼的方式回敬了他,把客户几次以来的推脱理由都摆了出来。当时,场面显得十分尴尬。最后,双方不欢而散。
遇到这样无礼的客户,的确会使很多人无法接受,但如果你想用无礼的方式回敬他们,这样就更行不通了。
因为做生意讲究求财不求气,所以在面对客户时,不能意气用事,而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目的,那就是求财签合同。而有失礼貌的表现却没有一点好处,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与客户之间因为分歧而产生的。这种情况最为常见,也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
大多数职场经历都表明,客户绝对不可能完全认同我们的观点,尤其是第一次合作时。有经验的职场老手都知道,即便彼此达成协议,双方也不见得能够保持观点一致。我们要在合作过程中说服客户,而非争论。
所谓的说服,就是我们要通过自己热忱、礼貌的表现,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营造一种好的合作氛围,求得客户的认同。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彼此所占据的利益角度不同,我们经常会听到来自客户的抱怨和不满,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很多人就会因此感情用事,忘记了“说服”一词所具有的真正内涵,却以争论取而代之,想尽办法与客户分出高下,误以为如果掌握争论的控制权,那么客户就会不得不认同自己的观点。
而事实却是,客户并不会因此认为你是对的而愿意与你进行合作,反而,在客户看来,无论引起争论的原因是什么,只要参与到争论这一过程当中,那么就表示你们并不尊重对方,那么客户就会对你产生反感,恼羞成怒的客户更不可能与那些洋洋得意的销售人员展开任何合作。
而假如你在争论中占据了下风,结果会更加难堪,你不仅因此而失去合作机会,还会引起客户的轻视和更坚定的反对。
在合作过程中客户需要被尊重被关心,当他们的反对意见遭到销售人员不客气的驳斥时,会产生不被尊重的感觉,从而终止合作。所以在合作的过程中,面对客户提出的任何意见,你都不能表示反对并指责,除非你打算失去这笔交易。对于客户,你应该表示理解,用你的宽容和谅解来换取客户的信任。
销售人员时刻都要谨记一点:在与对方洽谈的过程中一切都以成交为目的,而不是为了让自己赢得争论!更不要自以为是地认为“争论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争论本身就违背了洽谈的初衷,它会为你们的合作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所以,当客户表现出任何不满的情绪时,我们不能感情用事,要顾全大局,迅速地做出积极的反应。切实满足客户的要求,让客户喜欢自己。时刻保持礼貌的态度,帮助他们消除不满,促进合作的顺利实现,不能与客户一争高下而妨碍合作的进行。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和客户在一起,你就要告诫自己:坚持到底,保持形象。即使当你遇到那种特别刁蛮或傲慢的客户时,也要在说话态度上以及表达方式上多加注意,一定要礼貌待人,否则你就再也没有机会与之合作了。
一锤子买卖要不得
想要长久地赚钱,就决不可做一锤子买卖,一锤子可能会给你带来一时之利,但这一锤子也会砸坏了信誉,使你失去了长久发展的机会。俗话说:“骗人一时,不能骗人一世。”要想在商业竞争中得到长足发展,企业形象和信誉非常重要。赚钱不用正当方式,短期看来是损人利己,却会使你被消费者抛弃,结果无利可图,对自己的危害更甚于前。
美国著名推销员贞·吉拉德曾总结出一条“250定律”。他认为,一个顾客大概有250个亲朋好友。如果你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潜在顾客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顾客,也就意味着失去了250次合作的机会。
任伟力是一家房地产经纪公司的销售代表,他主要负责评估那些准备交易的二手房,再寻找合适的买主进行销售。
任伟力的一个同学最近想要购买一套二手房,但不了解房产市场的行情,为了防止受骗,他特意找到任伟力,这样既不至于受骗又能帮助老同学提升业绩。正好任伟力手中有一套无论是质量还是装修都不错的房子亟待出售,而且房价很低。不过,任伟力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这套房子紧邻火车道,白天还算好一些;可是到了夜间,几乎每隔几分钟就能听到一阵火车“轰隆隆”通过的声音,非常扰民。
本来即便不是同学,任伟力也应该明确告诉顾客房子的优缺点,可是出于要提升业绩私心的任伟力却对同学隐瞒了真实的情况。他心想,以同学的经济状况来看,以后不可能再找他帮忙买房子,能挣一笔是一笔,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出于对老同学的信任,同学在要交钱的前一周去看了看房子,结果却发现任伟力并没有对他讲火车道的事情。询问了周围的人,同学才知道了这里夜间火车通过噪声严重的问题。同学感到非常生气,当即决定不买任伟力那里的房子,并将自己此次购房的情况告诉了所有的同学。此事一经传开,任伟力在所有同学和朋友心目中的印象大为改观。原本有些朋友还想介绍自己的朋友到他那里去买房,自此之后,就再也没人找过他。
在生活中,这样子情况也很多,朋友闲聊中说到想去哪里买件什么东西,一旦有个人说:“不要去那里买,我上次去那儿惹得我心情很差。”这一群朋友就都会对该处或者该品牌的商品产生不好的印象,大家都不会再去那儿买东西。以此类推,对任何一位客户的欺骗和伤害,就可能影响这位客户周围的一大片潜在客户,而且这种恶劣影响想要补救是很困难的。所以,销售人员要将“250定律”牢记在心,将顾客至上牢记在心,时刻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因顾客的刁难或是不喜欢对方、或是自己心绪不佳等原因而怠慢顾客。哪怕一次失误也会让你后悔莫及。
另外,一笔交易完成后也并不意味着结束,聪明的销售者会在成交之后保持与顾客的联系,以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合作机会。如果在说服客户成交之前你表现得毕恭毕敬,而在成交之后你却摆出一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样子,客户内心就会感到非常失落,并对你及你所代表的公司感到不满,从而影响你们今后的合作。
孟斌刚进公司就做了一笔大单子,他使尽了各种招数才攻下了那个大客户,为自己的销售生涯添上了亮眼的一笔。
部门经理对孟斌的成绩表示肯定,但也强调,要求他一定要和大客户保持联系,继续跟进。孟斌表面上点头,但心里却不接受领导的叮嘱。他认为,自己已经攻下了那个大客户,已经到手的果实不需要再费那么大劲去争取。为了让自己的业绩再创新高,孟斌一门心思地要开发新客户,几个月都没与老客户联系。
没过多久,大客户打来电话,说孟斌他们公司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了点问题,希望孟斌能够带人去维修。一心要开发新客户的孟斌无暇顾及此事,只将这件事告诉了售后部门,让他们去解决,还是没给客户打电话,更别说亲自上门查看维修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