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牛腩面
13305200000001

第1章

黄伏特觉得,每个人的生命中注定会爱上一种食物。牛腩面就是属于他命中注定的食物。牛腩和面混合起来的味道,给他敦实、温暖的感觉。他习惯吃牛腩面前,先喝三口热汤。汤下喉咙后,身上的毛孔争先恐后地张开,牛腩面的味道弥漫全身。整个世界只剩下这碗牛腩面了。

吃牛腩面其实有很多讲究。首先要用生面。现在很多面店为了出面快,预先把面煮熟了晾在那里,客人来后,把面扔进汤里滚一圈就捞上来——这样的面,已经太熟太烂,入嘴就化。煮面一定要用生面,煮的时候,火候要控制好,面刚在滚汤里翻三个跟斗就捞起来,这样的面咬在嘴里才有韧劲,才能吃出面的香味来。其次是对牛腩有要求。一般的人以为,牛腩嘛!牛肚皮下的肉都叫牛腩。这话也没错。但黄伏特的经验是,真正的牛腩是在牛的第五根肋骨以下。可是,这片肉里也有高下之分,最差的是上边的肉,有七层。最好的是下边的肉,只有两层,一层皮包着一层肉,皮和肉的比例是七比三。不过,黄伏特认为,吃牛腩面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放什么蔬菜,而这一点,也是最容易被疏忽和草率对待的。就拿牛腩面来说,黄伏特认为最好是放蒿菜。蒿菜的一个特点是清脆爽口,另一个特点是压味。所谓的压味,就是能够把牛腩里的腥味吸收中和了。当然,黄伏特也试过用香菜,香菜也很压味,但香菜把牛腩的腥味压下去,却把自己的味道无限地放大,起到了喧宾夺主的作用。还是用蒿菜最合味。

这一段时间,黄伏特没有吃牛腩面。没心情。对于黄伏特来说,吃东西的心情很重要。心情不好,容易把胃口吃败了。胃口败了不要紧,最担心的是把对牛腩面的美好感受也破坏了。那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他的老婆季丽妮要在信河街开一家西餐厅。

在这之前,黄伏特已经有两家酒店,都是做中餐的,一家叫本味酒家,另一家叫私享国菜馆。本味酒家走的是大众化的路子,规模很大,同时可以容纳一百六十桌的客人。而且,所有的菜都是根据信河街人的饮食习惯设计的,像盘菜生、鱼生、灯盏糕、平阳粉干、咸鲜黄鱼、葱油子梅鱼、芙蓉花蛤、发菜丸、江蟹炒年糕,这些菜,在一般的酒店已经很难吃得到了,就算吃得到,也很难吃出原来的味道。只有本味酒家在努力地挖掘这些菜原来的味道。信河街的人很乐意到本味酒家来。这七八年来,本味酒家的生意一直是信河街最红火的。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的营业额可以做到五十万。相对来说,私享国菜馆就小得多,只有十八个包厢,大厅只有五个位置。但它走的是高端的路子,光装修设计费就付了两百万。所有的桌椅都是红木的。所有的碗和碟都是从景德镇订做的。所用的杯子都是水晶的。所有的菜都是黄伏特参与设计的。最主要的是,所有的材料都是黄伏特把关。私享国菜馆是信河街品格最高的酒店。当然,消费也是最高的,一桌朋友进去,没有上万元吃不出什么名堂来。别的不说,私享国菜馆里的黄鱼都是特意选来的,每条一斤半,这一个菜就要五千元。

对于这两家中餐馆,黄伏特比较满意。不是说已经赚了多少钱。不同的行业,是不能放在一起比的,譬如信河街做鞋的大企业,一年的营业额有一百个亿,这怎么比呢?他是觉得,在他的行业里,他把中餐做出了一种水平,做出了一种氛围,做到了一个高度,一种近乎艺术的高度。当然,在黄伏特心中,中餐就是艺术,他就是一个艺术家。是一个还没有达到最高境界的艺术家。

老婆季丽妮提出来开西餐馆。给了黄伏特相当大的打击。打击来自三方面:一是季丽妮掌管着本味酒家和私享国菜馆的行政事务,包括财务,实际上她是一把手。季丽妮如果开了西餐馆,势必会把很大一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那边去。这对两家中餐馆来说不是什么好事。第二是黄伏特根本看不起西餐。西餐几乎没有技术含量,所有的菜品,只要定一个标准就可以了,譬如一个烤鸡腿,只要定下这个鸡腿是三两重的,把调料配好,放进烤箱里烤三分钟就行。白痴都会做的事。有中餐的艺术性吗?有中餐的创造性吗?有做中餐时美妙的感受吗?没有嘛!第三是最重要的,黄伏特觉得目前拥有的东西已经够多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把两个中餐馆再提升一个档次,不断地完善,没必要到西餐里插一杆。

然而,季丽妮却提出了人生另一个重大问题。她对黄伏特说:

“这不是钱不钱和忙不忙的问题。我知道这两家中餐馆已经够好了。正因为够好,我才不满足,才会想,难道以后的生活就是这样了?所以,我才要开西餐馆。”

黄伏特用商量的口气问季丽妮说:

“那你说说看,以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季丽妮说:

“具体什么样的生活我说不出来,但我觉得,人生总得往前走,不能因为现在已经很好了,就在原地踏步。”

这就是季丽妮的性格。黄伏特太了解季丽妮的性格了。她从来没有设定过一个目标。没有设定目标不是说她的人生没有目标,而是她根本就不知道目标在哪里?哪里才是一个底!所以,她从来没有停止过。当然,一方面,黄伏特也肯定季丽妮的积极性,季丽妮的这种性格,给了他人生许多鞭策,季丽妮几乎是拿着鞭子催他向前跑,包括这两家中餐馆。特别是本味酒家,原来不过是一个只有不到十个桌位的小酒家,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共经过五次的搬迁和扩张,每一次都是季丽妮先提出来。而每一次的搬迁和扩张,都把先前积累起来的资金全部投了进去。每一次都是孤注一掷。黄伏特没有这种魄力。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季丽妮在后面潮水一样地推动,黄伏特的中餐馆肯定做不到今天这个规模。但从另一个方面说,正是因为季丽妮这种积极的性格,给了黄伏特巨大的压力,他看不到这样扩张下去,哪里是个尽头。所以,在开私享国菜馆的时候,黄伏特就暗自下了决心,他不会再开第三家酒店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把这两家酒店做好。

可是,季丽妮并不以黄伏特的意志为转移。她还是把西餐厅开起来了,名字就叫丽妮西餐厅。

西餐厅开起来后,每一天,季丽妮只在两家中餐馆闪一下。晚上到家已是凌晨两点左右了。这时,黄伏特早就睡下了。所有的人都以为做餐饮的人是夜猫子,其实,真正做餐饮的人,都是睡得很早的人。像黄伏特,他每晚八点睡下,凌晨三点起床,他一个早上要跑三个市场,一个是鱼市,一个是禽市,一个是菜市。季丽妮这么闪来闪去,中餐馆当然是照顾不过来。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家里也照顾不过来。这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家里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他们三岁的儿子,大名叫黄加季,小名叫常常——为了这个西餐厅,季丽妮把常常送到幼儿园,让他插到小小班里。第一天送他去幼儿园的时候,是黄伏特和季丽妮一起去的,黄伏特抱着常常在前头走,他还很高兴,笑着说,我们出去玩咯!进了幼儿园,来到他的教室门口,两个老师和一个阿姨围上来,常常这时感觉情况不妙,双手箍住黄伏特的脖子,双腿圈住黄伏特的腰,“哇”地一声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夸张地叫:

“爸爸救命!爸爸救命!”

幼儿园阿姨把他抱过去,他两只手还是直直地伸向黄伏特,眼睛红红地看着黄伏特说:

“我要爸爸,我不要幼儿园。”

黄伏特有点不忍,但他看见季丽妮已经扭头走了,只好转身快步跟出了教室。一直走出很远,黄伏特仿佛还听见儿子的哭叫声。

出了幼儿园后,季丽妮也不管黄伏特,开着红色宝马直接去了西餐厅。黄伏特一个人慢慢地走回家。

其实,黄伏特也有一辆车,比季丽妮的宝马更高档,是宾利跑车。他特意花了四百万从英国订造的。这事说来叫人难以置信,按照黄伏特的性格,怎么会买这么豪华高档的跑车呢?当时他下了这个决定后,连季丽妮也吃了一惊,她几乎叫了起来,说:

“黄伏特,你疯了?”

“我就想疯一次。”

“你为什么要疯一次?”

“我也不知道。”

黄伏特是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要“疯一次”的。其实,宾利买回来后,他几乎没有开过,他开得最多的,还是酒店里采购用的柳州五菱。那辆宾利绝大部分的时间在他家的车库里睡大觉。私享国菜馆刚开业,黄伏特把宾利停在门口,引来很多的人的围观,还上了报纸的封面。这让黄伏特满足了好几天。几天过后,黄伏特把宾利悄悄开回车库。季丽妮问他说:

“停在那里可以当一个金字招牌,干什么又开回车库了?”

为什么要把宾利开回车库呢?黄伏特想了很久,他找不出答案。从内心说,他并不羡慕开好车名车的人,就像季丽妮开宝马一样,他并没有觉得有多好。更多的时候,如果时间不急,他倒是喜欢走路。他喜欢这种慢悠悠的感觉。但是,这一次从幼儿园往家里走时,他走得有点恍恍惚惚,有种被人抛弃的感觉。回到家后,发现家里一下子又乱又空,他在沙发上坐了一会儿,又站了起来,在家里走圈圈,连卫生间也走了。走到第五圈的时候,他觉得不能再这么走下去,一个是越走脚步越沉重,另一个是这么走下去有什么意义呢?他决定出门去。

出门后,黄伏特也不知道往哪里走。其实,他的双腿不由自主地往儿子的幼儿园走去。到了幼儿园,大门已经关起来,黄伏特趴在围墙外朝里面看,朝儿子的教室看。可什么也看不见。

对于儿子,黄伏特比季丽妮要上心。自从他出生后,无论干什么事,黄伏特心里总是牵挂着他。反倒是季丽妮,儿子出生后,她就完成任务了,好像儿子只是她体内的一个气体,排出来后,跟她再没关系。儿子三个月大的时候,季丽妮就断了奶。给他喝惠氏奶粉。常常好像也不太稀罕季丽妮的奶,惠氏照样喝得有滋有味,一抓住奶瓶就往嘴里塞。断奶之后,家里叫了一个保姆。一个月一千五百元。保姆是陕西宝鸡人,三十五岁,老家有两个孩子,一个十一岁,一个九岁,她来信河街做保姆也有两年了,也算有经验了。保姆来了之后,季丽妮基本上就解放了,她早出晚归,从来也没有提起过儿子。一周岁的时候,儿子开始学说话,看见保姆就阿姨阿姨地叫。季丽妮有时心血来潮,想跟他亲热一下,蹲下来,张开手臂对他说:

“常常,来,让妈妈抱抱。”

常常马上停住说:

“我要阿姨。”

季丽妮骂了他一句没良心的。转身出门去了。

在季丽妮对待儿子这件事上,黄伏特想了很久,最终还是没有想明白。他不能理解。但是,如果一定要说出一个道理来的话,黄伏特觉得,那还是季丽妮性格的原因,她不知道到底要的是什么,所以,过一段时间,她就要想出一个事来做做,一旦想出来后,就整个人扑上去,并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就像她要开西餐厅,说是征求黄伏特的意见,其实,他的意见一点也不重要,因为她早把场地看下来了,手续都办好了。已经“扬帆破浪”了,还要他这个“踏板”做什么呢?

当然,季丽妮的西餐厅开业后,黄伏特一次也没去过。但他知道,西餐厅的生意并不好,六个月过去了,每个月的账都做不平。季丽妮很焦急,想了很多办法,发优惠券啦,跟幼儿园做亲子活动啦,上电视台的美食栏目啦,请乐队进场表演啦。等等。后来,季丽妮把她弟弟季良也调到西餐厅去帮忙了。季良是本味酒店和私享国菜馆的总厨。季丽妮把他调走,等于把黄伏特的一条胳膊拿走了。但黄伏特没办法。季良到了西餐厅后,也是有动作的,他对厨房做了很大的改动,把中餐的一些理念融到西餐里去,去过西餐厅的人都说,菜的味道比以前好很多了,感觉贴心了,但西餐厅的人气还是没有做出来。还是亏。黄伏特知道季丽妮内心很焦虑。但这是她自找的。她没有必要这样做。她现在完全可以停下来,享受已经拥有的生活,回味曾经美好的过去。当然,还可以规划未来。人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肯定不是这样急速地奔跑。这些话,黄伏特现在还不能说,他知道,即使说了,季丽妮也不会听。她听不进去。只是,令黄伏特担忧的是,这段时间来,他发现常常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他说“反话”了。譬如早上一起床,他说:

“我要去幼儿园。”

到了八点半的时候,他却哭着不出门。

还有,他冻得直打哆嗦,两只手冰冷,要给他添衣服时,他却说:

“我热。”

明明肚子饿了,却说:

“我不饿。”

带他去买玩具,他看到最喜欢的维尼熊,恨不得从眼睛里伸出两只手来了,问他要不要,他很坚决地摇了摇头,说:

“我不要维尼熊。”

幼儿园的老师也给黄伏特来过电话,说常常最近的举动很“逆反”,在教室里,小朋友无意中碰了他一下,他当时没有特别的表现,过了一会儿后,趁那个小朋友没注意,冲过去,一把将他推倒。早上到操场做操时,所有的小朋友都听着老师的口令,只有他,眼睛盯着老师,身体一动不动。可是,到了午睡时间,小朋友都爬进被窝,只有他连衣服也不脱,站在过道上,学着老师早上做的体操动作。还有,他最近很喜欢把凳子叠到桌子上,爬上去,孤独地坐在上面。幼儿园老师的意思是,三岁左右的孩子,正经历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这个时候,父母要多抽时间陪他玩,他对其他人都是排斥的。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排解,孩子的性格会越来越孤僻,脾气会越来越暴躁。是的,这一点,黄伏特也已经察觉到了,最近这段时间,只要有什么事没有由着他,他第一个动作是双手搂着肚子,半蹲下去,第二个动作是眼睛一闭,张开嘴巴,接着就发出一阵尖厉的叫声。

黄伏特也把老师反映的情况跟季丽妮说了,季丽妮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

“我不甘心。”

黄伏特知道她的指的是西餐厅。她根本就没有把他的话听进去。她不甘心就这么收手。现在收手,等于承认失败。黄伏特对季丽妮说,孩子总这样怎么办呀?季丽妮抬头瞥了他一眼,一脸的不以为然,说,常常这样做,无非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他想表现自己,想跟别人不一样,这有什么不好?她说她就是想让儿子这样下去。就是要让儿子成为一个性格孤僻的人。黄伏特知道季丽妮心里不顺,说话走极端。黄伏特知道跟她说不到一块去,陪儿子的事只能由他一个人扛。其实,季丽妮开了西餐厅后,黄伏特就这么做了。他尽量减少了工作的时间,把多出来的时间留在家里。特别是星期六和星期日,除了凌晨出去做一趟采购,其他的时间就在家里陪他。就是出去采购,他也尽量赶在七点半之前回来,常常七点半起床,保姆给他穿衣服,黄伏特给他做早点。黄伏特每天都是变着花样,今天是馄饨,明天就给他烧粥,今天是面,明天就炒蛋饭。儿子现在只吃他做的早点。黄伏特也乐意给他做。这么做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快活的。

但是,这种快活是短暂的。黄伏特心里其实有很大的遗憾。他觉得无论对儿子怎么好,他还是儿子的爸爸。对于儿子来说,终究是缺憾的。就是对于他来说,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也终究是缺憾的。一个家里,怎么能够缺少女主人呢?更大的遗憾是,黄伏特不知道这种缺憾要持续多久,半年?一年?两年?五年?还是一辈子?似乎遥遥无期。有时,他脑子里会闪过一个不道德的念头,希望季丽妮的西餐厅早点关闭了。她开不下去了。这样,她就会把更多的时间留在家里,可以有时间多陪陪儿子。但是,凭他对季丽妮的了解,即使是西餐厅关闭了,她也未必就能够安心地退回到家里来。

不过,让黄伏特没想到的是,他的那个不道德的“希望”居然很快就实现了。

这话是季丽妮亲口说的,她说,黄伏特,我失败了。黄伏特刚听到这句话时,看了季丽妮一会儿。季丽妮见他这么看着她,就说:

“这下你高兴了吧!”

黄伏特知道不到万不得已,她是不会做出这个决定的。因为西餐厅开了六个多月,赔进七十万。这还不包括房租和装修的费用,如果整个算起来,差不多有两百万。如果再开下去,到底需要多少钱赔进去呢?季丽妮觉得看不到未来。这么一想,季丽妮也慌了起来。但是,把西餐厅关掉,季丽妮心有不甘,一个方面,她觉得面子上下不来,在黄伏特面前抬不起头来,在酒店的员工面前抬不起头来,在熟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以后连话也说不响。另一个方面,她还不死心,她不愿意就这么一败涂地,她还得东山再起。所以,季丽妮把西餐厅关掉后,在大门口贴了一张大红纸,上面写了四个大字:停业整顿。季丽妮只承认了西餐厅的失败,这是现实。但她没有说以后的打算,不过,“停业整顿”四个字已经很说明问题了,透露了季丽妮内心的真实想法,好像是说:这事还没有完,现在只是中场休息,好戏还在后头呢!

有一点季丽妮说错了,对于季丽妮的失败,黄伏特没有高兴。当然,黄伏特也没有不高兴。他的感受有点复杂。他当然希望季丽妮就此收手,亏了两百万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他还是希望季丽妮能够退回来,跟他一起,实实在在地把两个中餐馆做好。然后,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儿子。这就是黄伏特想要的生活。他知道,季丽妮也很喜欢牛腩面,他愿意每天在家里烧一碗牛腩面给她吃。

说起牛腩面,它还是黄伏特和季丽妮的媒人呢!

那时,黄伏特和季丽妮还在信河街的华侨饭店上班。黄伏特在厨房,季丽妮在餐厅。在华侨饭店,黄伏特就在厨艺方面有特别的表现。当然,黄伏特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如果硬要说有的话,那就是比别人勤快一点,比别人多思考一点,比别人多总结一点。黄伏特发现,这三点很重要,勤快使他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把更多的机会交给他。思考使他想得比别人多,比别人深,比别人细,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不要的是什么,该让的就让给其他人,只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总结使他得到飞速的进步,他知道,中餐最重要的有两个环节:一个环节是选料,另一个环节是要把每个菜的本味做出来。为了做好选料的功课,黄伏特坚持每天凌晨三点钟起床,一个人跑到菜场去,跟鱼贩禽贩菜贩们交朋友,给他们打杂,帮他们卸货,帮他们招呼客人,给他们叫点心,他们去撒尿时给他们守摊。黄伏特很快就掌握了选料的知识:东海的黄鱼在每年的七八月份最好,因为过了这个季节,它们就要过冬了,在过冬前,要把身体养肥,这时的肉是最鲜美的。鲥鱼是端午节后最佳,这个时候它们准备去长江排卵,身体是饱和的,鳞白,肉厚。海瓜子是夏天最肥最鲜美。王鱼是七月最厚而且多油。花蛤是春节前最肥最美。鸽子要选落地鸽,所谓的落地鸽,就是鸽子刚出生八到十五天,肋骨和头盖骨都是软的,而且,饲料要用美国玉米,这样的鸽子烧出来之后,有一股淡淡的奶香味。等等等等。

关于牛腩的知识,就是一个专门卖牛肉的老牛肉贩子告诉他的。他还告诉黄伏特,那个部位的牛腩叫牛坑腩,油脂最厚。当然,牛腩面里一定要放蒿菜,这点是黄伏特后来总结出来的。黄伏特有了选料知识的同时,对做菜也做了很多尝试,在保持每个菜本味的前提下,厨师还要做的就是把这个菜潜在的味道挖掘出来,怎么挖掘呢?黄伏特用了两个手段:一个是炒,就是掌握火候,把菜的本味逼出来。另一个是用其他的辅料,把本味调出来。黄伏特的用功很快得到了回报,师傅很快就让他掌勺了,当然,是一些师傅认为比较简单的菜,像面食就是其中一种。黄伏特没有因为简单而敷衍了事,他的要求是让每一个菜有自己的想法,每一个调料都用得恰到好处,为什么这么烧?这个料为什么这么用?为什么这么搭配?为什么这个时候起锅?每一个步骤,黄伏特都能够说出道理来。

吃过黄伏特牛腩面的人,都说他烧得好。跟别人不一样。季丽妮就是这个时候找上黄伏特的,她说:

“黄伏特,大家都说你烧牛腩面很有一手。”

黄伏特就给她烧了一碗。季丽妮吃得呼呼响,连汤都喝光了。把碗和箸一放,喘了一口大气,看着黄伏特说:

“明天再给我烧一碗。”

从那以后,黄伏特每晚给季丽妮做一碗牛腩面。大多数的情况下,黄伏特也烧一碗给自己,有时只给季丽妮烧,看着她吃,黄伏特觉得是另一种幸福。

在华侨饭店上了三年班后,黄伏特和季丽妮双双离职。出来开了一个小酒家。名字是黄伏特起的,就叫本味酒家。

也就是从那时起,黄伏特跟季丽妮住到了一起。

现在想来,那个时候就可以看出季丽妮的性格和人生志向。她比较主动。对人生不断会有新的目标。一碗牛腩面当然不够,人生应该有更多更大的追求。于是,她打破了黄伏特生活的平衡,也打破了黄伏特的心境。一想到这一点,黄伏特感到有点茫然。不过,现在的情况似乎有了微妙的变化,季丽妮的西餐厅终于关门了,她承认失败了,虽然是极不情愿的。当然,季丽妮是否能够退回到黄伏特的步调上来,他没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