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狼性商鉴
13297300000027

第27章 商性——坚忍不拔,耐性超群(2)

孔菲德在加拿大注册登记了“基金的基金”公司,他的目的是以此为依托向美国金融中心——华尔街进军。众所周知,华尔街股市一直誉满全球,它的许多热门股票都是抢手货,孔菲德认为自己只有跻身其间,才能有用武之地。于是,孔菲德和他的助手们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美国的法律规定公众拥有的投资公司只做多层基金的生意,而个人拥有的公司则不受这种限制。如果成立只有一个股东的“基金的基金”公司,就可以在美国公开经营而不受干涉,因为只有一个股东的“基金的基金”公司合乎个人公司的定义。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在华尔街设立一个公司办事处,这对在华尔街不能长期立足只能在美国其他地方立身的国际投资信托公司来说,更是一箭双雕。这样,私人基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它们对任何股票都抱有希望,不管是炙手可热的热门股票,还是令人望而却步的冷门股票,不管是房地产投资还是北极石油探测,他们都处处投资,赚取了巨额的利润。这样,“基金的基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投资于其他基金的超级基金组织,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热衷于投资冒险事业。但是,孔菲德有足够的耐性,一步一个脚印,经过10多年摸爬滚打,终于脱颖而出,一跃成为美国的股票大亨。

孔菲德就是这样竭力把每一次生意做到位,步步为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耐心经营,直至成功。

3.直面困难,有勇气者能成功

狼会把阻碍它取得胜利的一切不利条件考虑周全,并努力克服,即使断足送命也在所不惜,当一个个障碍被清除的时候,它的目的也就达成了。商人也应该像狼一样,在生意场上遇到困难不低头、不退让,用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它。

内蒙古草原上有个叫孟奇的知青,有一次和当地猎人打猎时,掏了两个狼崽,其中一只长着一身银灰色的皮毛,蓝蓝的眼睛非常可爱。孟奇对它无比爱怜,决定养着这只小狼崽,这一养就是两年,与小狼培养了深厚的感情。

可是狼毕竟是群居动物,很难适应这种圈养的生活,只要一听见狼叫,小狼就像听见母亲呼唤孩儿一样,一下子变得焦躁不安。这次同样如此,远处的狼嗥声又起,小狼立即发出雷鸣般的叫声来回应同类的呼喊,想要一下子冲到同族的狼群中。然而,由于多次的呼嗥,小狼的咽喉已伤,无法嗥叫,它急得几近疯狂,竭力挣脱拴住它的铁链,因为挣扎而咽喉暴裂,直到口吐鲜血,它仍然猛烈地挣脱,似乎只有挣开铁链才肯罢休。孟奇吓得迅速穿上皮裤皮袍,拿着手电冲出了蒙古包,只见小狼在大口喷血,还在不断地狂冲,身上满是伤痕,铁链像要绷断了……孟奇不顾一切地冲上去,试图让小狼停下来,可是小狼怎么都不肯就范,他的手还没有碰到小狼,袖口就被咬下一大块,要不是穿皮袄,恐怕胳膊早就被咬断了。此时的小狼就像红了眼的恶魔,让人无法靠近,可是如果一直让它这样下去,就会折磨死自己的,孟奇怎么忍心眼睁睁地看着它死去呢?无奈,孟奇随手抓了一块盖牛粪的又厚又脏的大毡子扑向小狼,用整个身体将它按在地上。小狼就像发了疯一样,拼命地甩头挣链、咬地、咬毡子,孟奇也几乎要疯了,可为了救小狼的命,还得亲切地唤着小狼……许久许久,小狼终于平静了。

也许是由于太过疲倦,小狼终于安静地趴在那儿,喉咙里仍不停往外冒血,整个狼圈如经血战,小狼流的血比一匹小马的血还要多,孟奇颤抖着双手,抚摸着小狼,自言自语道:完了,完了,这回可算完了……急得团团转,又不知道怎样给小狼止血。孟奇慌忙骑马去找附近的老牧民,回来时,小狼仍然血流不止。老牧民快速地走进孟奇的蒙古包,从肉盆里,挑出一整个熟羊肺,用白开水泡软,剔除气管等硬物,切开左右两肺,然后拿出带来的云南白药涂满软肺表面,让孟奇拿去喂小狼。孟奇把肺放在食盆里,送进狼圈,小狼一见便将一叶肺吞了下去。羊肺一进入食道便像止血棉一样吸饱了血,鼓胀起来,在小狼的喉咙处停了好一会儿,涂着白药的柔软羊肺通过喉咙,慢慢地把白药均匀地涂在食道的伤口上。两叶羊肺吞下去后,小狼才停止吐血。

老牧民告诉孟奇,“小狼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可爱的小狼崽了,它渴望自由,为了自由它会不要性命,看样子,小狼肯定活不了,你应该给它最后一次做狼的尊严……让它的灵魂得到自由吧!”

孟奇转过头来看着小狼,它艰难地端坐在地上,半张着嘴,半吐着舌头,滴着掺杂着鲜血的唾液,用“血眼”看着孟奇,那眼神极其复杂,像是看到老狼一样,又好像有话要说,可它的喉咙再也发不出任何声音,两条腿颤抖得厉害,好像就要坚持不住了,孟奇看到如此可怜的小狼泪如雨下,最后一次碰了碰狼的额头和鼻子……孟奇虽然是汉人,可是他懂得草原狼的性情,于是决定听老牧民的话,站起身离开狼圈,抓起半截铁钎,悄悄地藏在身后,跑到小狼面前。见小狼此时喘息更加急促,两条腿抖得更加厉害,眼看就要倒下,正做着最后的挣扎。孟奇见此情景,急忙转到小狼的身后,铆足了力气,高举铁钎砸在小狼的后脑。小狼一声不哼地倒在地上,它挺到了最后一刻,像一头真正的蒙古草原狼一样……

狼有着坚强不屈的性格,小狼和主人虽然感情深厚,可是长大了的小狼本性使然,坚决地要回到大自然中去,起初主人忽略了这一点,可是小狼用它的不断挣脱,甚至不惜用生命去挣脱,让主人真正地懂得了一只草原狼的性情。最终小狼尊严地死去了,灵魂得到了自由。

默多克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企业家,在别人眼里,他冷酷无情而又争强好胜。他曾经与权力机构抗衡,尽管当时他处于劣势。他长于经营、善于理财,并不断地进取,更重要的是他知道普通人想要什么,因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缔造了他的传媒帝国。

1973年,默多克打算在美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可是,当他来到美国的时候,才发现现实的美国与他想象的美国相距甚远,经济一片萧条,生产成本暴涨,工人罢工不断……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报社不得不关闭。在默多克准备大显身手时,几乎已经没有什么报纸在赢利了。

形势虽然不容乐观,但默多克有他自己的见解:买现成的报社,对现成的报社进行整顿,利用这家报社的知名度,扩大销售量,从而赚取利润,他认为这是快捷而有效的办法。经过多方收集信息,默多克得知一家报纸陷入了财政危机。兴奋不已的他立即付了2000万美元买下该报社。但事与愿违,新买的报社虽然卖出了很多报纸,却没有赚到多少钱,这是出乎默多克预料的。在他看来,他的澳洲和英国报纸都是从发行量上取得利润的,美国自然也不例外。此时他没有意识到美国报纸的收入主要依靠刊登有偿广告。

争强好胜的默多克不甘心退出美国市场,于是他花费了1200万美元自己创办了一份报纸——《国民之星》。一年过去了,《国民之星》报发行量不到100万份,而且前景黯淡,并没有吸引多少美国读者。

这个时候,默多克的财政顾问建议他尽快脱手。但默多克依然坚持,他认为还会有希望。他开始了改革,于是他把“国民”二字从报头取下,只剩下一个“星”字,同时增加一个“占星术与咨询”专栏,尽管如此还是未能吸引美国读者的注意。不甘失败的默多克把他的一名记者伊恩从澳大利亚调来,让他把《星》由黑白报纸改成彩色杂志。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星》的发行量稳步上升,广告收益源源不断流入默多克的手中。更重要的是,默多克通过《星》杂志,认识了尼克松总统班子里的许多有权势的人物,还认识了许多银行家、律师、房地产开发商、企业家、报人等社会各界要人,这为他以后在美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74年,默多克认识了经营《纽约邮报》几十年的多莉·施奇夫夫人。当时,默多克希望购买该报,但是,多莉·施奇夫无意卖出该报。直到1976年,《纽约邮报》销量近50万份,一年亏损5000万美元。这时多莉·施奇夫决定将报纸卖给默多克。1976年底,买卖终于成交。经营历史悠久又颇具影响力的《纽约邮报》成为默多克打入美国报业市场关键的一步。同年底,默多克又买下《纽约杂志》和另一家地区报《乡村之声》,美国舆论立刻哗然。《纽约杂志》在他一手包办之下,大加改组,削减开支,聘用新人,后来顺利走上赢利之路。他把《纽约邮报》当作他在美国的旗舰,全力以赴,事必躬亲。在写作上,他让编辑用醒目的标题来吸引读者。1978年,纽约报业大罢工。为了让《纽约邮报》早日顺利发行报纸,默多克竟将《纽约时报》、《纽约新闻》的老板甩在一边,单独与工会达成复工协议。他的这一行为,引起两家报纸的嫉恨。《纽约新闻》广告部组织了一个“埋葬默多克”活动,从各方面抵制《纽约邮报》。

20世纪80年代,默多克开始意识到,他的发展前途在美国。澳洲市场相对较小,虽然他的悉尼《镜报》、安适航空公司盈利不菲,但他想进入电视台却多方受阻。英国《太阳报》虽然赢利颇丰,但他认为英国市场潜力不够大。正因为他不满于已有的成就,所以又先后在美国买下《波士顿先驱报》和《芝加哥太阳报》。

1982年11月,默多克又买进了《先驱美国人报》,美国的报社有个不良的传统,就是记者和编辑自认为高人一等,用充满优越感的语气来教训读者、评论事物。默多克买下后,实行了大改革,从此改变了美国报纸以往的诸多陋习。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默多克已经成为了美国报界的风云人物。

当默多克在报纸业的扩张已经达到顶峰的时候,他又盯上了电影、电视、广播。

美国法律规定一个人不能在同一座城市既拥有电视台又拥有报纸。为了顺利进军美国电视市场,组建第四大电视网,默多克毅然放弃了一部分报业资产,卖掉了《乡村之声》和芝加哥的《太阳时报》,甚至也放弃了他一度很痴迷的旗舰《纽约邮报》。默多克不仅在资产上“大动干戈”,为了更便于在美国收购电视台,他还带着妻子和3个孩子加入了美国国籍。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默多克大步向前跨越。1985年,他以2.5亿美元巨资购进了20世纪福克斯公司50%的股权,这次大手笔,虽然让原持股者戴维斯从交易中获得了极高的利润,但默多克认为这十分值得,他把收购福克斯公司看作是一次收购大型影片公司资料馆的难得良机。有了福克斯公司后,就有了足够的片源为他在海外的电视公司供应节目。对于默多克而言,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

事实的发展证明,默多克的选择是正确的,1988年,好莱坞发生电视编剧罢工事件,其他电视台都受到了不利的影响,而福克斯电视台由于拥有自己的资料馆和编剧,成功地摆脱了困境。默多克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遇,顺势推出了颇受年轻人欢迎的滑稽喜剧,在市场上大获成功。与其他电视网拥有上千名员工相比,福克斯仅有员工200多名。但是在经营上,默多克是一个天才,他能对市场形势有正确预测并选了一批优秀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仅仅用3年的时间,福克斯电视台就开始赢利。

如今,已经70多岁的默多克依然没有停下他扩张的步伐,仍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调查、寻找商机、谈判。别人都以为他完成电影应该会停下来,他却又涉足了卫星电视领域、图书出版领域。目前,默多克已拥有世界各地的100多家日报、双周刊和10几家周报,这些报纸和周刊遍及全球,每周总计约有6000万份的发行量。

在英国,有《太阳报》、《泰晤士报》等40%的报纸由默多克控股,在澳大利亚,有2/3的报纸由默多克控制。不仅如此,默多克还拥有英国的天空电视台、美国的福克斯电视网、香港的亚洲卫视,他还计划建立一个全天候的新闻电视网。他的卫星电视市场覆盖了美国、英国、南美、中亚、印度、中国和东南亚。面对默多克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多人对他投以高度质疑的眼光,有些人对他感到畏惧和厌恶,默多克因此被冠上“传媒魔王”的恶号。

英国一家《密眼》杂志称他为“卑劣的澳洲佬”。而另外一位传媒巨子泰德特纳曾称默多克为“卑鄙的人”及“危险人物”。但也有些人对他的商业洞察力以及创造全球事业的能力赞誉有加。虽然不同的人对默多克持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他是全世界最富有、名气最大的商人之一。

4.把磨难当成修炼的机会

“进取心人皆有之”,商人们更应该具备不断进取的精神,具备了进取精神,才能够激发出昂扬的斗志,在商路上过关斩将,赢来滚滚财富。

在非洲大草原上,几乎每天都会出现这样的场面:几只驯鹿在草地上吃草,这其中有老幼病残的驯鹿,而隐藏在丛林中的狼群会抓住机会,派出一个“剑手”挑选一只残鹿并将其咬伤,然后返回狼群,隔天再派出另一个“剑手”将受伤的驯鹿再次咬伤,使其旧伤未愈又添新伤。这样不断地采取行动,最终使这只驯鹿失血过多,毫无反抗之力,乖乖成了狼群的美餐。然后它们用同样办法去对付另一只驯鹿,最终鹿群就剩下几只健康的了,狼群开始了全面进攻。经过短暂的抵抗,驯鹿伤的伤、逃的逃,再没有反击的能力了,最终被狼群歼灭。

狼并没有因为一只驯鹿受伤而欣喜,它们的目标是整个鹿群。在商业经营过程中,稍有起色就不思进取,很难成就大事,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狼蚕食鹿群的进取精神。

荣智健出生于上海,上有两姊,下有两妹。他是独子,所以家里人拿他当宝贝。那时虽然已经开始提倡男女平等,但他们家人还是有点重男轻女的思想,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他的母亲。

小时候,荣智健放学回家后,祖父经常教他读古书,教导他必须努力奋斗才能事业有成。少年时期的家庭教育对以后荣智健走上成功之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59年,荣智健以全优的成绩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毕业,同年考取天津大学机电工程系,开始了人生新的旅程。

荣智健进入大学后,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生活。他是个非常活跃的人,每天除了上课、读书、做实验外,还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荣智健回忆说,当时他是职业棒球手,打外场游击的位置,一天要练习6至8个小时,曾代表上海队和天津队参加了两次全国比赛。

那个时候,荣家的家境相当富裕,荣智健在天津大学的时候,生活虽然比在家里的时候要艰苦得多,但是,他仍可以请大伙儿吃饭,偶尔上饭店吃顿排骨。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当时他的生活条件确实是非常优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