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问就问吧全集
13292300000052

第52章 大话民谚(5)

过门之后,待三天期满,苟杳又惊又喜见到新娘,新娘哭说:“郎君为何三天都是天黑才来,埋头读书至天明便去?偏让我独守空床!”苟杳顿时哑然失笑,良久悟及,原来是吕洞宾以此告诫自己莫因成婚而误了读书。于是发奋苦读,几年后,终于考取功名做了官。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几年之后,吕家失火落难了,房屋田地都没有了,吕洞宾便去找苟杳求助。不料苟杳将吕洞宾留在家中,天天设宴相待,开口闭口,半点都不谈资助之事,一个多月过去了,吕洞宾断定苟杳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非常气愤,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回到家乡,吕洞宾老远就见自家旧址上竟然新屋屹立,妻子正披麻戴孝,抚棺守灵。吕洞宾愕然,赶紧跑上前去问出了什么事,不料妻子大吃一惊,问他是人是鬼。后来听妻子细说原由,这才明白过来。

原来,吕洞宾离家不久后就来了一群人,不由分说,要为他家盖房,这不,前天刚完工。昨天又来了几个人,抬着一副棺材,说吕洞宾得了霍乱而死,不能开棺,放下棺材就走了,因此吊唁。

吕洞宾操起利斧,劈开棺材,只见里面摆满了银子,还有一张纸条:“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至此,吕洞宾方恍然大悟,哭笑不得。

说来有趣,故事传开后,竟因为谐音的缘故,传成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句俗语。

趣味链接:“八仙”都有哪些人?

八仙都是道教神话人物,他们的传说汉朝时就已流传。《太平广记》引《野人闲话》,称西蜀道士张素卿绘制八仙图,画的是李已、容成等八人。元人杂剧中的八仙,各不相同。有的“八仙”没有何仙姑、张果老,而有徐仙翁、风僧寿或元壶子等。现在流传的八仙,定型于明代。

其实,“八仙”还有“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之说。“上八仙”有王禅、王傲、孙膑、毛遂、南极子等。“下八仙”有柳下惠等。我们常说的“过海”八仙,属于中八仙。

中八仙有:铁拐李、汉钟离(钟离权)、何仙姑、韩湘子、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曹国舅八位。

“八仙”各自的特点是:铁拐李容貌奇特,能借尸还魂,富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汉钟离能飞剑斩虎,点金济众,有治恶济善之德;蓝采和放荡无羁,周游天下,表现出争取自由的性格;张果老精通万法,变化莫测;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她坚贞不嫁,行动如飞,具有女性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新观念;吕洞宾文武皆通,身兼数艺;韩湘子排难去险,见义勇为;曹国舅刚正不阿,平易近人,也善济贫穷。

030 ■ “太岁当头坐,非灾便是祸”,有什么讲究?

什么是太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神;另一种认为是地下的一种软体生物。“太岁当头坐,非灾便是祸”取前一种解释。

古时候,天文地理知识很有限,迷信思想也很严重,人们称木星为岁星,也就是太岁。之所以叫太岁,是因为,他是一个凶恶的煞神,是“百神之统”,凡是太岁所经过的方位,皆为凶方。岁星(太岁)自西向东运行,每十二年循环一周。

在古人的迷信思想里,国家巡狩,出师各地,营造宫阙,开拓封疆,都不能向着太岁出现的方位。黎民百姓修营宅舍,筑垒墙垣,也必须回避,否则,如果在太岁出现的方位破土动工,就会冲撞太岁,发生灾祸。

趣味链接:“太岁头上动土”的由来

“太岁头上动土”常用来指某些不知天高地厚、胆大妄为的行为。此语来自《广异记》中的一个有趣故事。

从前,有个名叫晁良正的农民,他满腔正气、性情刚烈、不怕鬼神。他认为人们怕太岁是十分幼稚可笑的行为,因此,他愿意做一个反叛者。人们对他的行为却嗤之以鼻。

晁良正为了证明给大家看,就领头带大家去太岁所在的方位,他决心挖点土,看太岁能拿他怎么样。下定决心后,便拿着铁锹到太岁地上去掘土。第一年,没有任何灾祸降临;第二年他又去找太岁地掘土,也没事;第三年,第四年……

有一年,晁良正从地下挖出来一个太岁,满不在乎地拿起铁锹,狠狠地拍了它几下,打得太岁神连连求饶,最后终于说自己是太岁。晁良正想都没想,便把它拾起来丢进了冰冷的河里。

半夜三更时分,太岁躺在河里,浑身酸痛不说,还冷得难受。这时,一支商队的车马经过,其中有认识太岁的人说道:“太岁兄何故受此屈辱?”太岁说:“世间一个叫晁良正的强人时运正旺,压住了他,所以受辱,真是无可奈何!”

后来,老百姓也便不再怕太岁了。

031 ■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谚语的意思是,不管是黑颜色的猫还是白颜色的猫,只要抓住耗子就是有本事的好猫。******在关于社会主义的大讨论中,就曾引用过这句话。

究其根源,这句话是从“黄狸、黑狸,得鼠者雄”演变而来的。具体起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后来成为了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

猫是老鼠的天敌,按民间迷信的说法,猫和老鼠是冤家,由于老鼠繁殖能力强,成长快,又残害庄稼,故而按上天的旨意,让猫来捕鼠。

猫捕捉老鼠,既是它的本能,更是它的义务。但猫为什么要抓老鼠呢?据考证,猫如果不吃老鼠,身体的某些功能就会消失,比如夜视功能。因此说,它的身体机能决定了它必须捕鼠。

但并不是所有猫都会捕鼠,就像人类一样,有些比较懒惰,因此,人们在养猫之前,就要先判断它是否懒惰,能否捕鼠。通过什么来判断呢?毛色要好,这当然是一方面,但主要的还是看它的捕鼠能力。因此,人们从生活经验中就总结出了“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俗谚。

趣味链接:“黄狸黑狸,得鼠者雄”的由来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驱怪》卷四写道:“异史氏(蒲松龄的自称)曰:‘黄狸黑狸,得鼠者雄’,此非空言也。”翻译过来就是,“不管是黄猫,还是黑猫,能捉住老鼠的就是有本事的好猫”。“狸”,就是指野猫的意思,有别于家猫。

从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引用中可以看出,此语在明清之际就已经很流行了。但在某些版本的《聊斋》注释中说,此语出于《黄帝阴符经》。《黄帝阴符经》相传出自唐代李荃之手,如此说来,这句俗语早在唐代就有了。

032 ■ “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典故和王安石有关吗?

“宰相肚里能撑船”是比喻的说法,意思是说宰相的心胸很宽阔,豁达大度,肚子里都可以行船了。宰相是我国封建王朝总揽各种大事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总理。据说,这句俗语里说的“宰相”就是北宋时的王安石。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任宰相之职,为了缓和国家的重重危机,他对一系列的国家政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一改就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新政实行不久便以失败告终了。王安石也因此急流勇退,告病还家。

回家途中,王安石带着一名童仆,驾一叶小舟,微服而行。他还特意嘱咐童仆不要透露他的官职。一路上,他们听到的全是毁誉王安石的声音。有涵养一点的,便批评新法的不当;没涵养的,就大骂新法祸国殃民,有些人甚至还用带有人身攻击的言语。

童仆实在忍耐不住,便问王安石:“这些人毁谤于你,如之奈何?”王安石从容地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从来人言不足恤,言我善者,不足为喜,道我恶者,不足为怒。只当耳边风过去便了,切莫揽事。”一路从容而行,船夫听了他们的对话感叹道:“王宰相好个宰相肚里能撑船啊,实在佩服。从来朝堂上高屋大瓦,酒池肉林,却是好官难做啊。”

在这件事上,王安石表现出一种宽大的胸怀,容忍了他们,人们对此十分钦佩,纷纷称赞王安石的宽宏大量,从此,“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便流行开来。

趣味链接:宰相的由来

宰相,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泛指的官职称号。宰是主宰,相是辅助之意。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出现过丞相、相国、大司徒、中书令、尚书令、参知政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多达几十种官名。

在我国君主****时期,宰相的权力很大,仅次于天子,真是位居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据历史记载,早在商周时代已有太宰、尹、太师等官职,起着辅佐天子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但不具备后来宰相的权势。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相的名称出现了。例如管仲为齐国相,蔺相如为赵国相。由于当时养士之风盛行,“士”的阶层已经出现,不少有知识的人被各国任命为相。在诸侯国之中,秦国最早设置丞相之职。

秦国于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任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丞相之名由此而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宰相作为官制被确定下来,并历代沿用。宰相的职责依然是辅佐皇帝处理政事。

033 ■ “死马当做活马医”是怎么回事?

“死马当做活马医”出自清代夏敬渠的《野叟曝言》,意思是说对那些已经没有希望的事,也不妨再作一次努力,寄希望于万一。关于这句俗语,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

晋朝的窦固,是个大官,喜爱宝马,他有一匹骏马,日行八百,神骏异常,窦固认为天下再也找不出第二匹了,便倍加珍惜,钟爱之至,常常叫下人当老爷一样伺候它,喂它精选草料。

谁知有一天,这匹马突然病了,窦固是寝食不安,坐卧不宁,四处请来名医诊治,没想到马还是死了。窦固痛惜之余,便向门房嘱咐道:“我今天心里不痛快,谁来拜访我都不见。”

郭璞是个擅长投机取巧的人,听说这件事后,认为发财的机会来了,一刻也坐不住了,便直奔窦府,说自己有法医活死马,让门房帮忙通报一声。门房通报进去,窦固说:“马都已经死了,还怎么治,这人肯定是个疯子,赶走他便是了。”门房轰他走,他硬是不走,说要见窦官人。

窦固听到外面吵闹,就出来了,窦固半信半疑地说:“死马当活马医嘛,不妨让他试试。”手下人松开郭璞。郭璞没有施礼,开门见山地说:“此去东门外三十里有座小山,山上树林密布,你叫几十个人去敲锣打鼓,撵出一个像猴一样的动物来,活捉了,送来这里便可医活宝马。”

窦固立刻派了上百个士兵照此方法前去捉拿。不到一袋烟工夫,便捉来了此物。郭璞让众人围绕地上的死马站成一圈,然后放出那猴样的动物。此物一见死马,就立即扑上去吸马的鼻孔,直吸得啧啧有声。不一会儿,地上的死马就一跃而起了,完全像没病过一样。众人都前来抚摸这宝马,猴样动物趁着人群兴奋之际逃走了。

窦固见马活了过来,又惊又喜,立即重赏郭璞。

趣味链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升天是不是指“死”呢?

语出自王充《论衡·道虚》。汉高祖有个孙子叫刘安,继承父亲的爵位被封为淮南王。刘安笃信道教,修炼丹药,希望能得道成仙。后来,终于如愿以偿,飞天做了神仙。他家的鸡和狗也跟着沾光,一起升天享福去了。这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来历。

为何是鸡犬升天,而没有猫呢?这是因为在那个时候,猫还没有进入人们的生活。事实是,汉代以后,人们才开始有意识地驯养猫,所以只有鸡犬升天了。

后人常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来讽刺一个人升官得势后,和他有关系的人也跟着发迹,捞到好处。

034 ■ 为何是“画鬼容易画人难”?

“画鬼容易画人难”最初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一书,意思是说凭空瞎说很容易,但要想有真才实学却需下一番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