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问就问吧全集
13292300000026

第26章 文史典籍(1)

001 ■ 《山海经》是实用的地理书吗?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典籍中具有独特风貌的作品。它共有18卷,其中5卷为《山经》,另外13卷为《海经》。现在,一般认为非一人之作,应该是由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巴蜀地方的人所作。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山海经》以“怪”而闻名,自古以来被称为“奇书”。其中的怪事、怪物吸引和激发了无数学者的兴趣和想象。

《山海经》的书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但司马迁认为它荒诞不经,不能登大雅之堂,因此没有用太多的笔墨来说明。

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整理了《山海经》并将它公布于世,以为是大禹、伯益治理洪水时所记。

班固依刘歆《七略》作《汉书·艺文志》,把《山海经》列在“数术略”中探究地域、人、物等形状以制其吉凶贵贱的“刑法类”之首,这是对《山海经》性质的最早说明。

东汉王景治水,明帝赐以《山海经》。

在《隋书·经籍志》中,《山海经》被列在“地理类”之首,被视为实用的地理书。

之后的《旧唐书·经籍志》也把它归为地理书。在这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山海经》是地理书便成了定论。

虽然《山海经》是地理书,但它以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孕育着后代小说的胚胎。其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也给我国小说以重大影响。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唐代传奇、《西游记》、《封神演义》、《镜花缘》等都与《山海经》有着因承关系。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甚至把它视为“小说之最古者尔”。

趣味链接:《山海经》记载了哪些神话故事?

《山海经》记载了很多神话故事,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西王母”、“女娲之肠化为十人”、“黄帝与蚩尤之战”、“大禹治水”、“王亥”、“刑天”等等,内容奇特,想象丰富,被视为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渊源。

002 ■ “四书”、“五经”具体指哪些书籍?

“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的一系列儒家经典书籍。

“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的合称。南宋理学家朱熹将这四部书辑录在一起,加以注释,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始有“四书”之名。宋代以后,“四书”被定为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读物。

其中,《论语》是孔子的学生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学生言行的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传说是曾参的学生记述曾参言论的书;《中庸》也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孟子》是孟子及其学生的著作。

“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这五部儒家经典著作的合称。

《诗》即《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它为孔子所编,但后人认为不可信;《书》即《尚书》,为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汇编,相传是孔子编选的;《礼》即《礼记》,为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多为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记;《易》即《易经》,由卦、爻两种符号和卦辞、爻辞两种文字构成,是古代占卜所用的书;《春秋》是编年体的鲁史,相传是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再加以整理、修订而成。

“四书”、“五经”都是封建统治者用来麻痹、欺骗人民的思想武器,但是其中也保存了我国古代的一些哲学、文学和历史资料。

趣味链接:“六经”是指什么?

“六经”原称“六艺”,分为“小艺”和“大艺”两部分。

“小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艺”则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典籍。从战国后期开始,这六种典籍被尊为“六经”。由此可见,“六经”就是所谓的“六艺”。确切地讲,“六经”就是“六艺”中的“大艺”。

汉初,“六经”与“六艺”常常并称,如司马迁著《史记》时仍称“六艺”;孔子以《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

直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封建统治者出于巩固自身统治的需要,竞相尊崇儒术,“六经”之称才代替了“六艺”。

003 ■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有哪些特色?

《诗经》是我国文学光辉的起点。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

《诗经》原名为《诗》,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从西周到春秋中期大概五百年间的作品,共有305篇,包括《风》、《雅》、《颂》三类。

《风》又叫《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国风》中的周代民歌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这些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不满。

如在《七月》中,我们看到了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伐檀》中,“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的诗句更让我们感悟到了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责问;在《硕鼠》中,我们感受到了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取得生存权利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国风》中也有数量不少的爱情诗,这些爱情诗反映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给妇女造成的极大痛苦,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和追求。如《氓》、《谷风》等篇为我们展示的正是这种生活画面;基调健康、乐观美好的恋歌,如《静女》、《木瓜》等,更为爱情增添了一种和谐、喜悦的情愫。

《雅》有《大雅》、《小雅》之分:《大雅》基本上都是贵族创作的作品;《小雅》中既有贵族作品也有劳动人民创作的民歌,另外还有105篇诗。

《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是贵族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诗歌。

《诗经》的作者是谁呢?其实,它的作者成分很复杂,地域也很广。因为《诗经》中除了有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外,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

而关于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

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以献给天子,于是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

趣味链接:《诗经》中有哪些比较经典的爱情诗?

《关雎》是《诗经》中比较经典的一首爱情诗,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出了他追求未果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其文、义、声、情俱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该诗首先这样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这个男子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看见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采右摘的美好姿态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对她的爱慕之情油然而生,无论醒时梦时他都思念着她。

而在“求之不得”的下面四句则总括地写出这种强烈激动的感情,但因为追求未果,所以他“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第二章的八句则写出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姑娘的深切思慕,“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则表达了他抱得美人归的美好愿望。

《蒹葭》也是《诗经》中比较经典的一首爱情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这时,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立,凝视着河的对岸——那便是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的仙乡琼楼,“伊人”就居住在这里。

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却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恍惚迷离,可望而不可及。但主人公没有因此罢休,而是决心冲破天堑追求伊人,他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但都无法到达“蓬莱仙境”,咫尺天涯,令人无限惆怅!

004 ■ 法家的典籍是《韩非子》吗?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并把这些理论和方法集中到韩非子的作品集《韩非子》里,为后来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的秦朝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之后,汉朝又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央集权体制便成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韩非子生活于战国末期韩国的贵族家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因为他“喜刑名法术之学”,所以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韩非子多次向韩王提出强国富民的策略,但未被采纳。在孤愤之中,韩非子写下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

战国后期,为躲避战乱,韩非子全家迁至今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酒店镇的韩棠村。身为贵族的韩非子从小立志要成就一番伟业。于是,在弱冠之年他便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游历天下,最终拜师于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法家——荀子。

韩非子为人正直、天资聪慧又勤学不怠,因而荀子放言:“帝王之术非韩非不能大,法家之思非韩非不能广。”

公元前233年,秦王发兵攻打韩国,向韩国索要韩非子,韩王就派韩非子出使秦国。韩非子到秦国后,秦王很高兴,和他促膝畅谈天下大事。韩非子劝秦王不要先攻打韩国,应先将赵国消灭掉。秦王以为韩非子有私心,便开始猜疑,置之而不重用。

李斯、姚贾因嫉妒而进谗言诋毁韩非子,说他本是韩国公子,终究为韩而非为秦尽全力。如果秦王不用而放他回韩国,则犹如放虎归山,给秦国留下祸患,所以最好杀了他。秦王听信谗言,将韩非子论罪下狱。李斯为了赶尽杀绝,便落井下石,派人送毒药给韩非子,逼他自杀。等秦王要召见韩非子时,才知道他已身死狱中。

韩非子擅长创作寓言故事,并通过这些故事来述说自己的政治观点。《韩非子》一书共汇集了三百多则寓言故事。其中,“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老马识途”、“曾子杀猪”等寓言已经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代代相传。

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在法理学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的关系等都作了深入的探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趣味链接:法家学说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法家学说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比如,法家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过于迷信法律的功能,过分强调治国应用重典,“以刑去刑”,而且认为对轻罪也要实行重罚。这违背了“罪罚相当”的基本法理。

法家还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事情。这说明了法家对人性的认识过于狭隘和悲观。

他们还认为,对于在战争中立下战功的将士就应给予包括官职在内的极高赏赐,唯有这样,才能激励将士们浴血奋战。这反映了法家的阶级局限性。

法家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的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法家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005 ■ “楚辞”是诗歌体裁还是书名?

“楚辞”顾名思义就是楚人所为、楚地所生之辞。它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一种诗歌体裁,即战国时代的屈原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的诗歌样式,后来许多人都模仿它作诗,所有这类诗被统称为“楚辞”。二是指西汉刘向汇编的包括屈原、宋玉,以及汉人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严忌、王褒等人作品的书,定名为《楚辞》。

“楚辞”之名始见于汉初的《史记·酷吏列传》,以后沿用不变。它不仅是一种文体的名称,也是一部诗歌集的名字。

趣味链接:《楚辞》

西汉末年,大学者刘向将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等的作品和汉人的一些拟作,包括屈原《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宋玉《九辩》、景差《大招》、贾谊《惜誓》、淮南小山《招隐士》、东方朔《七谏》、严忌《哀时命》、王褒《九怀》、刘向《九叹》,计16篇,汇为一编,名为《楚辞》。

其中屈原的《离骚》为《楚辞》的代表作,故也称这种诗体为“骚体”。《楚辞》的诞生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006 ■ “乐府”是诗体名称还是机关名称?

乐府是汉朝时由政府出资设立的一个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它最早见于汉惠帝时,到武帝时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

乐府主要是为了适应宫廷的需要,采集民间音乐,创作和填写歌词,以供皇帝消遣娱乐之用。乐府所采诗歌的地域遍及黄河流域、大江南北。在客观上起到了保存民歌的作用,使得大量汉代民歌得以集中、记录和流传。后人就将乐府所唱的这些诗歌称为“乐府”了。

乐府的领导人一般是杰出的音乐家,当时由李延年担任。关于歌词的写作,由几十位文学家配合担任,普通的工作人员,约八百多人,大多是各地民间的艺人。

在公元前6年,由于政府逐渐腐败,贵族、大官僚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农民失去土地,流民日多,统治出现危机,西汉政府便下令取消了乐府的机构。乐府这一机构虽然消亡了,但人们称“乐府”为一种诗歌体裁的习惯并没有改变。

趣味链接:南北朝的乐伎指什么?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的时代。这一时期的皇帝,对乐舞艺术格外青睐,一时乐舞繁荣,女乐舞伎极为普遍。

南朝齐帝东昏侯为宠妃潘贵妃修建三殿,凿金为莲花镶贴在地上,潘贵妃在莲花地上翩翩起舞,“步步生莲花”。唐代歌舞大曲《踏金莲》即来源于此典故。陈后主生活奢侈,宠妃张丽华能歌善舞,懂巫术,常在后宫聚集一些女巫跳鼓舞。后主还给一些词藻艳丽的诗篇配上音乐,如《玉树后庭花》等。

在诸皇言传身教下,王侯将相也歌伎填室。西晋大财主石崇有位叫绿珠的宠妾,生得艳丽非凡,她擅长吹笛,又善舞《明君》,极受石崇喜爱。

这些才貌俱佳的女乐舞伎大多命运悲惨。张丽华投井,绿珠被迫坠楼而亡。可见她们大多处于社会的低层,强颜欢笑,备受奴役。但她们所创作的乐舞艺术,为丰富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007 ■ 我国的字典是如何起源和发展的?

我们现在常用的字典,是以字为单位,对每个字分别注明读音、意义和用法的一种工具书。

我国的字书源远流长。相传,公元前8世纪周宣王太史籀,用四言韵句编写了一部教儿童识字的启蒙读本,叫做《史籀篇》。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字书,可以说是字典的雏形。今天所见是收录在《说文解字》中的《史篇》及所录的“籀文”223字。

我国最早的正式字典要算《说文解字》。该字典是东汉许慎编撰的,计15卷,共收字10516个。按文字形体偏旁构造,分列540部,首创了部首编排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字典之一。原本已失传,现行的《说文解字》是由宋代徐铉兄弟重新整理的。

康熙四十九年,清朝康熙皇帝下令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玉书领衔,负责编纂一部大型字典,历时6年成书。全书共42卷。康熙皇帝认为这部书“善美兼具,可奉为‘典常’”,并取名曰“字典”,即《康熙字典》。它是我国当时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

趣味链接:《康熙字典》到底收了多少字?

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的《康熙字典》,是我国当时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在两百多年后的今天,这部字典对于我们学习古汉语仍有很大的帮助。那么,这部著名的字典到底收了多少个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