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问就问吧全集
13292300000018

第18章 民俗礼仪(3)

013 ■ “破财消灾”的说法是否可信?

民间有人遭了小偷或是丢了钱包,通常会有“破财消灾”的说法。他们认为,丢了钱财就会免去一些灾祸,这跟塞翁失马的道理有些相似。

“破财消灾”有几种方式,一种就是上面所说的钱丢了或是被偷了;另外一种就是“拿钱消灾”。所谓“拿钱消灾”就是拿出一部分钱来抵消灾祸,旧时此风颇盛。例如,遇到疾病久治不愈,人们便去求巫婆,花点许愿钱,以买来身体康复;家中屡遭坎坷事,是为不顺,可用钱办道场以破解,换来时来运转;遇到官司之事,也是破财之事,用钱物疏通关系,或是以钱物作为赔偿手段,以求免得牢狱之灾。

这种“拿钱消灾”的俗信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一般认为与佛教教义(佛教教义为“真、善、忍”)有一定的关系。佛教认为,钱可以给自己“消业”,买一张通往极乐世界的通行证。另外佛教还认为,一个恶贯满盈的人只要一直做善事,不断施舍与捐赠,帮助穷苦的人家,就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以前做过的恶事就一笔勾销了,死后阎王也不会计较。

另一方面,也来自民间根深蒂固的财与义对立的观念。民间认为,大凡有钱之家,都是通过非正常劳动得来的,攒钱聚财的过程,就是丢掉良心、作孽“行业”的过程,故曰“无商不奸,无奸不商”。如果这些人愿意破财,就是为自己积德积福,减轻罪孽。

其实,钱财为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要能仗义疏财,破财消灾,便一切烦恼都没有了。

趣味链接:破财消灾,谁是受益者?

破财消灾主要有以下受益者:首先是那些庙宇及道士、尼姑、和尚。出家人的庙宇、身上的衣服、口中的食物,甚至是今天的某些“奖金”,主要靠四面八方的香客的香火钱。

其次是民间的巫婆神汉。他们不但以此为业,而且不乏以此发家致富者。他们打着敬神敬仙、驱鬼避邪的幌子,给人家办法事、办香火,以此索要钱财。有些风水先生、算命先生也以“破财消灾”为口号,招揽生意,骗取钱财。

014 ■ “夜猫子进宅”是种不祥的兆头吗?

夜猫子是民间对猫头鹰的俗称。猫头鹰是一种猎食性鸟类,夜间捕食活动的小动物,比如捕食四害之一的田鼠。但它不会随便没事进宅串门的,它要是进到屋里,多半是为猎食而来。因此,“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的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

然而在民间,早在几千年以前,人们就把夜猫子当成了一种不祥之鸟,说它是“恶声之鸟”,非常讨厌它。夜猫子进屋更被认为是不祥的预兆。史书记载,西汉贾谊见到一只夜猫子飞进他的宅室,便打开占卜书,书中说,这种鸟飞到宅室,预示着主人将要死去。贾谊赶紧叫人赶走了它,并立即求神拜佛,总算没有发生什么意外。

另有史书记载说,有一只夜猫子停在某人家院里的槐树上,这家主人便让人将它射下来了。可没过两天,这家主人就死了。所以,民间俗信“夜猫子进宅没好事”,兆示主人病灾死亡的事就流传开了。后来人们只要发现夜猫子,不是赶走它,就是杀死它。难道民间的这个俗信主要来源于这个传说吗?

其实,民间这种俗信,主要是基于夜猫子的生活习性而来的。古人认为,夜猫子昼伏夜出,习性似乎与鬼怪相同,说它像个幽灵,因此他们称夜猫子为“黑游神”。再者,夜猫子常栖居于荒丘丛棘之中,或坟墓里面,容易接近游神野鬼,阴气重,由此人们认为它可以与阴间来往,是勾魂鬼的化身。

现实中最为引人注意的,还是夜猫子的凄厉叫声和恐怖笑声。因此,民间将夜猫子发出的声音归为“四大难听声音”之一。民间的四大难听声音,即“老母猪叫,夜猫子笑,打磨新锅锉锯条”。人们说,夜猫子的叫声非常刺耳,不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

趣味链接:夜猫子进宅的目的是什么?

因为夜猫子主要以抓田鼠为食,它的停留、定居与否,是与那个地方的鼠类多少有密切关系的。如果某个地方的鼠类由于人或其他动物的捕杀,或气候影响、传染病流行而大批死去的话,夜猫子便不会在这个地方停留、栖住。

如果某个地方鼠类较多,食物丰富,夜猫子便会在这个地方停留、栖住,并开始产蛋,繁衍后代。所以,夜猫子每年飞到北方以后,总是不停地寻找鼠源丰富的地方,找到以后,才在树洞中筑巢、产蛋。

夜猫子每年产蛋多少,也取决于鼠源的丰富与否,如果鼠源丰富,它便产十多个蛋,如果不丰富,它便产两三个蛋,甚至不产蛋,等到寒冬到来之前,便飞往南方。

据观察,在食源丰富的地方,一窝夜猫子在一个夏季便可捕食一千多只野鼠。有夜猫子叫的地方必定有夜猫子停留、栖住,这个地方的鼠类必定猖狂,农作物遭鼠害一定苦不堪言。在古人眼里,夜猫子便与鼠灾、歉收、饥荒、死亡联系起来、等同起来了。

015 ■ 俗话说“喜鹊叫,喜事到”,喜鹊真能兆喜吗?

喜鹊也被称为报喜鸟,是民间最受欢迎的鸟儿之一。喜鹊成了民间的一种表达喜庆的象征。那么,喜鹊是凭什么被人们视为吉祥之鸟的?是否真能兆喜?

喜鹊招人喜爱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是益鸟。喜鹊常在山脚林边、城市村庄周围的大树、屋顶和庄稼地里活动。一到清晨,它们便成群结队飞到旷野、田地、菜园觅食,吃些蝗虫、蝼蛄、金龟卿、夜蛾幼虫、松毛虫等植物及农作物害虫,也吃些杂草的种子。

喜鹊招人喜爱的原因之二是因为它的形体美观。喜鹊不像全身漆黑的“黑寡妇”(乌鸦)那样,而是黑中透紫,黑白相间,也有灰、褐色的,它的尾巴是身子的一倍多长,站立、走动时为保持平衡,点头翘尾,显得十分活泼。并且在活动时,它不避人类,昼行夜伏,与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相同。因此,人们愿意把它当做朋友。

再者,喜鹊的叫声很好听,它嘹亮、清脆而单调,给人一种欢快的感觉,似乎在与人们进行着某种融洽的交流。

还有,喜鹊的名字里有个人们常用的吉祥字“喜”字,因此民间认为它是报喜的鸟儿。因为长期以来,民间都有用吉利语给所谓兆吉的东西命名的习惯。生活中与之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但也有更多是用其谐音的,比如,蝙蝠在民间因为其谐音“福”,而将它们放在吉祥图案中,构成“五福捧寿”、“寿山福海”、“福寿双全”、“福在眼前”、“喜从天降”等图案。

趣味链接:民间其他的兆喜之物

民间兆喜的东西还有蜘蛛、猫等。民间以为,蜘蛛脱巢而降,为喜事的先兆,《尔雅疏》曰:“此蛊来着人衣,当有亲客至。”民间吉祥图案“喜从天降”画的就是一只蜘蛛从网上直垂而下的样子。

七夕之夜女子们还用其卜巧。用器皿扣住一瓜,明早视之,有蛛结网,便为得巧,得到纺织缝补的本领。“是猫就避鼠”,又因为“猫是虎的老师”,猫的到来,也能兆喜。有谚曰:“猪来穷,狗来富,猫来开当铺。”猫可以致富,带来好的运气,故而以别人家的猫来为上吉,且将其饲养好,不让它再溜走,就表示财运永在。

此外,民间兆喜的东西还有火,民间认为火发笑,是有客人到的先兆。有人也许会问,火怎么能发笑呢?其实所谓的火发笑,只不过是半干的木柴在烈火中燃烧时,柴枝里面的水分要从烧裂的树皮处泄漏出来,故而导致火苗发出一阵阵声音,民间便认为是火发笑。

016 ■ 民间说乌鸦是不祥之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古人有用单字的习惯,因此,乌鸦在古文言文中一直被称为“乌”。民间通俗的叫法是老鸹、老鸦,又叫“黑寡妇”。乌鸦在民间是不受欢迎的鸟儿,普遍认为它是不祥之鸟。至于这一观念是何时开始的,我们无法进行确切的考证。

据史载,周武王时期,周武王率八百诸侯过黄河讨伐纣王,却见一只乌鸦落在大帐上,便以为出师不利,是上天不让他在这个时候讨伐殷纣,于是便班师回朝;隋炀帝见一只乌鸦停在幄帐上,赶也赶不走,便以为非常晦气。

到了清朝时,乌鸦被当做“凶征”(即有凶事发生),是不能轻易得罪的。《清稗类钞》载,康熙某科乡试,华亭董含出闱后返里,一日,忽有群鸦数千只,飞绕其居宅,晓夜屯宿,声喳喳,驱之不去。“家人咸以为不祥,村夫辈且谓鸦噪,主凶征也。”

时至今日,民间依然对乌鸦的“呱呱”叫声非常厌恶,认为乌鸦对着谁家叫,谁家就要死人,因此民间有“乌鸦报丧,喜鹊报喜”的说法,其实这只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那人们为什么偏偏对乌鸦这种鸟儿有这种偏见呢?究其根源,大致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乌鸦的叫声凄厉单调,惊人刺耳,不合人们的审美习惯;二是乌鸦浑身上下漆黑一片,像个幽灵,又像是人们治丧时所穿的黑孝衣;三是乌鸦的食性,除食昆虫、谷实草种外,还偏嗜尸肉,贪食腐尸,是坟场的常客;四是乌鸦常栖于庙堂、坟场,晨出求食,暮时而返,结阵如云,似乎沾了神气鬼魄,成了“神兵”、“天兵”,有预报人们死亡的作用(因为民间忌谈死亡)。

另外值得补充说明的是,民间之所以说乌鸦是“黑寡妇”,是因为在古代社会中,寡妇没有地位,常遭人鄙视,认为寡妇克夫,身上有晦气,不能参加一些喜庆场合,谁沾上她,谁就有灾祸。最为知名的例子就是鲁迅小说里的祥林嫂。

趣味链接:乌鸦叫为不祥之兆的由来

其实在早期,人们对鸟儿的毛色并无太多的关注。所以在早期人们并不讨厌一身黑的乌鸦。后来人们接触的事情多了,对乌鸦的一身黑就表示不满了。又因为它的叫声难听,喜食腐肉,总爱在寒冷的冬天和旷野里出现,形成一幅寒鸦枯木的凄凉景象,故人们就把乌鸦与悲惨凄凉的气氛联系起来。

当时有则贬损乌鸦的传说是这样的: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有位叫公冶长的人,他能听懂鸟的话。有一天,他在树林里听鸟唱歌,忽然飞来一只乌鸦站在树枝上对他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一狼拖羊,快点去,莫慌张!你吃肉,我吃肠,肠子挂在树枝上!”

公冶长听了,赶到南山一看,果然有一恶狼拖着一只羊。他赶走了狼,把羊拿回去吃了。可就是忘了把羊肠给乌鸦挂在树枝上。乌鸦大为不满,总想出这口怨气,便一直怀恨在心。

不久,公冶长又在听鸟唱歌,乌鸦飞来站在树枝上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一狼拖羊,快点去,莫慌张!你吃肉,我吃肠,肠子挂在树枝上!”

公冶长听了兴高采烈地赶去一看,原来有一个人被杀死在那里,吓得他赶紧拔腿就跑。他这一跑正好被前来查案的公差给发现了,公差就把他当做杀人凶手抓了起来,并关进了大牢。从此,人们都认为乌鸦叫是不祥之兆。

017 ■ 紫禁城称为“宫阙九重”,宫廷器物多以“九”名之,为什么古时候的人们会崇尚“九”与“九”的倍数呢?

在古人的观念里,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而奇数里最大的数字是“九”,故而古人对“九”这个数字特别重视,认为“九”可以代表阳气最盛。古人还以奇数象征天,以偶数象征地,并把“九”当成是天的象征,因此有“九天”、“九重天”、“九霄”之说,紫禁城被称为“宫阙九重”,宫廷器物也多以“九”名之。

“九”之所以被人们所崇尚,除上述原因外,还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是满盈之数,物极必反,满则溢,极盛必衰,故以自谨待之,而“九”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永远呈上升趋势,故“九”为至尊之数,为帝王所看中,皇宫建筑,多用“九”或“九”的倍数。

故宫午门上的正楼,面阔、进深均为九楹,共有九九八十一间;佛堂供物重量,不是八九七十二斤,就是九九八十一斤。《易》上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者,皇帝也,“九五之尊”遂为帝王之称。器物也多以“九”为名。如“九龙杯”、“九龙壁”、“九桃壶”;皇帝生日,娱乐为九“九”,即八十一种节目,“九九大庆会”,祝颂之辞也取《诗经·小雅·天保》中连用的九个“如”字句,称“天保九如”。

除此之外,“九”还谐音“久”,有长长久久的意思。民间以“九”作为最高境界,活到一百岁以上,总是说九十九,以期望活得更长久。

趣味链接:民间历来较为喜欢数字“8”,是因为“8”和“发”谐音吗?

以前“8”在中国大多数地区,只是作为一个偶数,取其成双成对的意思。如北方农村讲究“三六九出门,二五八回家”。但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讲究“8”这个数字,甚至在有些地方还忌讳言“8”,比如在安徽的某些山区,因殡葬抬棺须用8个人,所以他们忌讳言“8”。那“8”和“发”是怎么扯上关系的呢?其实这和“8”的粤语发音是分不开的,粤语中“8”和“发”的读音相似,因此“8”就成了“发”的代名词了。广东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先锋,首先“发”了起来,知识大军南下,商业大军北伐,将“8”炒得空前火爆,从这个角度分析,“8”又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8”当做“发”用,也只是用在实实在在的“发财致富”和作为贺词的“恭喜发财”上,并没有单独用做口彩语。但在有的地方还是有忌讳的,他们认为“8”谐音“巴”,巴住走不动,不能前进;再者就是由“8”容易联想到“王八”,所以他们讳言。

更为有趣的是,在有些地方待客时,不用八盘菜,他们有“三个盘子待鳖,八个盘子待王八”的说法;甚至在有些地方建造房屋时,墙根忌铺八层砖,如果铺了八层,他们就会认为不吉利,会影响到以后的生活。

故而,用“8”代表“发”的用法,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因此,在与五湖四海的商人做生意时,一定要作好地域划分,切记不可滥用。

018 ■ 为什么民间避讳“四”?

现代人对于数字有不少的禁忌,如很多人就不太喜欢“四”,选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甚至办喜事选日子都要避开“四”,究其原因,是由于“四”与“死”的发音较为接近,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死亡。

在台湾,医院里不设四号楼和四号病室,在路上也没有四路公共汽车。机动车牌照尾数没有“94”,因为“94”与“碾死”谐音。

温州俗谚说,“在世不祝四十,死了不祭四七”。因为四十谐音“死日”。所以民间有忌讳四十岁过生日的习惯。

香港人对“四”字也很忌讳,门牌号常常没有“四”号,汽车牌号如果碰上“四”字头,那算万分倒霉,怎么也不肯要。相反地,“三”却大受欢迎,因为在香港“三”与“升”谐音,表示很吉利。

数字忌讳虽然不科学,但却有很大的影响力。这种忌讳不光中国存在,在西方国家也同样存在。

趣味链接:古人的数字讲究

我国现在通行的阿拉伯数字是在清末时传入我国的,在这之前,古人一直用汉字来表示数目。他们那个时候并没有什么“四”、“八”的讲究,并且能用每个数字造出吉利的词语,比如: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当然古人也有用数字表达讽刺的,比如:十年寒窗,九载熬油,八进科场,七品到手,六亲不认,五官不正,四体不勤,三餐饱食,二话不说,一心捞钱。

019 ■ 在古代“抓周”就能“试儿”吗?

古时候,父母在孩子刚满一周岁这天,在吃中午的“长寿面”之前,要为孩子举行抓周仪式。抓周是小孩周岁礼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仪式,即在孩子周岁这天,把代表各种职业的器具及生活用品放在小孩面前,让小孩任意抓取,从而预测他的志向与前途。小孩如果抓到了笔,便认为将来是文人;抓了算盘,就认为长大后会做生意;如果男孩抓到了女人的头花,则认为是个贪色之人,家人在这方面就会严加管教;如果是女孩抓到了头花,则认为她将来是个爱美之人,一定长得非常漂亮。

根据抓周的结果,家人、亲族就会聚在一起,共商培养大计,并委托亲朋中有识有能的人加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