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为民请命(中华美德)
13291000000044

第44章 屈原为何“三哭”

长眠于地下两千多年的楚国三阊大夫屈原,近年来颇不得安宁,屡屡被人骚扰、戏弄,搅得老先生食不甘味,席不暇暖,好生烦恼,每每长歌当哭。

屈原一哭。前些时,湖南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了一则长沙某品牌啤酒的广告:屈原站在江边,一边念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边摆出要投江的姿势。就在这时,一位现代人装扮的年轻人奉劝屈原说,“人都死了,你还能求索啥?”结果屈原一扫愁容,笑逐颜开,与这位年轻人席地而坐,畅饮该品牌啤酒。(《京华时报》4月20日)把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诗人丑化成贪杯的酒徒,报国无门九死不悔的爱国志士,几杯薄酒就让他改变了志向,这“创意”也太离奇了,玩笑也开得太大了。屈原生前受尽磨难、屈辱,想不到死后这么多年,还要被人拉出来强“拍广告”、当道具,教老人家如何不哭屈原二哭。前年端午节前夕,《人民日报》发表的一则报道让国人傻眼了:亚洲某国目前已将“端午节”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并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端午节是中国的古老传统节日,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农历五月初五投身汨罗江而设。如今,这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眼瞅着即将成为他国的国家遗产,如果国外申报成功,我们该有多么尴尬?我们还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屈原活着的时候,奸臣当道,内忧外患,他被贬受辱,但爱国之心不改,他原本该安息于地下,安享子孙祭祀。而如今,我们分明听见屈原在为端午节的遭人觊觎而恸哭,而怨尤,而叹息。让屈原再次“长太息以掩涕兮”,我们心中有愧啊屈原三哭。竟有历史学家言之凿凿地考证说,屈原的被贬,是因为他与楚王妃有染,屈原的投江而死,则是因为他听说楚王妃被秦军杀害,因而万念俱灰,以死来殉梦中情人。(《信息日报》4月12日)凛凛伟丈夫,被丑化成偷鸡摸狗的好色之徒;堂堂大诗人,被描绘成沉溺于儿女私情的庸俗之辈,教屈原如何不哭?胡适关于考古曾有一句名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位历史学家的“假设”是够大胆的,可“求证”也太不小心了,只能说他是不负责任哗众取宠的一派胡言乱语。

其实,除了屈原,还有岳飞、文天祥、戚继光、谭嗣同、鲁迅等都被今天的某些人拉出来戏弄亵渎过,凡是英雄志士,就有人把眼睛紧盯着你,时不时给你添点恶心,泼点污水。戏说历史,糟蹋爱国主义英雄,对某些人来说,好像是很时髦的事,他们的心理特别阴暗,容不得一切光明的事物,动机尤其歹毒,要坏大家一起坏。自己是小人,就痛恨所有君子;自己是武大郎,就与天下高人为仇;自己是犬儒,就要中伤所有英雄。我们千万不要上他们的当。

还是郁达夫在鲁迅追悼会上那句话说得好:“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却不知道敬重爱戴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民族。”想想看,如果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没有屈原的“上下求索”,没有岳飞的“怒发冲冠”,没有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没有鲁迅的投枪匕首,这历史岂不是也太郁闷、太沉寂、太平庸了吗?好在历史并不是这样,庆幸的是,我们不仅有岳飞、有文天祥,我们还有屈原、有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