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血糖高了怎么吃
13284500000003

第3章 认识高血糖(2)

此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度、高尿酸和高胰岛素血症患者,也是高血糖高发人群。医学数据也显示,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高血糖发病率高出1倍以上。

§§§第二节控制血糖是患者必打的持久战

要控制好体重

高血糖是一种需要和自己的毅力作斗争的疾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高血糖的控制其实就是和自己的体重作斗争。

每个人的理想体重因为差异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如果算出了标准体重就可做其他的估计。

计算标准体重有各种各样的方法,这里介绍以下三种:

第一种方法是我国卫生部发表的平均标准体重表,它按年龄和身高来制表,其特点是浅显易懂,人人都可以此为标准来计算自己的体重是否正常。

第二种是布诺卡法,这种方法比较普及。按这种方法,身高165厘米以上者,身高减去105;身高165厘米以下者,身高减去100,最后所得的数值就是标准体重。

第三种是布诺卡演绎法。这种方法是身高减去100,再乘上0.9作为标准体重。

简单计算理想体重的方法是:身高减去105。另外,还有把20岁前后的体重作为理想体重的算法。这些算法是各有长短,并不适用于每个人。所以,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加以考虑,算出与自己相符的体重标准。

饮食和运动疗法是根本

由于高血糖不能治愈,只能长期控制,而血糖高是它的基本特征,进餐会影响人体的血糖指数,所以饮食疗法就成了治疗高血糖的关键。进食不当就谈不上控制高血糖病情。有的人为控制好血糖,严格禁食,或者长期食用某些降糖食物,结果易出现低血糖;有的人在病情得到控制后,误认为病好了,就忘记控制饮食,又会加重病情。所以,患者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非常重要。

合理安排进食量、种类,因人而异。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工作不同,热量的需要也就不同,不能完全按照一个标准来制定总进食量。从事中等体力、重体力的工作者需要的热量多,进食量可适当增加;从事轻体力工作者及老年患者需要的热量少,进食量可适当减少;儿童及孕妇应适当增加食量。先确定自己所需热量,适当提高糖类(即碳水化合物)含量,低脂,保证蛋白质供应。然后再根据个人所处环境、职业、购买能力不同,制定不同的食谱。食物的品种宜多样化,主食以粗粮为主,细粮为辅;多吃高膳食纤维饮食,盐不宜摄入过多,口味宜淡;多食用绿色蔬菜,少食或不食熏、腌、泡制食品。

进餐一定要规律化,不能随意加餐或改变进餐时间。每日不少于三餐。许多人不愿吃早餐,这是不利于病情的,对于高血糖患者来说,易并发低血糖症及胆囊结石,前者更易危及生命。医生提倡少食多餐,一般每日进食3~4餐,消化功能差者可进食5~6餐,每次进食量少有利于消化吸收,又避免了增加胰岛负担的危险。此外,由于上午多种升血糖激素分泌较多,拮抗胰岛素,肝糖原分解旺盛,所以早餐的分量应当比中、晚餐量少。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假如出现了疑似症状,就要进行尿糖检查、血糖值测定、糖负荷实验等,以诊断是否患了高血糖或了解高血糖的控制状态。

而一旦确诊为高血糖,患者即日起就必须时刻控制自己的病情。为此,有必要每月至少一次根据实际情况接受医生的指导治疗。

但是医生只是辅助角色,主要还是依靠患者自己坚持治疗,也就是说高血糖的主治医生其实是高血糖患者本人,这一点并非言过其实。采用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控制自身病情,再由患者自己进行检查是非常有效的。

如果患者能正确地进行检查,则对治疗能起积极的作用。除了去医院之外,患者自己也可以进行尿糖检查和血糖值测定。

自己检查有无高血糖时,使用试纸或诊断仪都很方便。这些东西药房里都有售。

试纸是黄色纸条,上面涂有能和葡萄糖发生颜色反应的药剂。在纸条上涂上尿液,1分钟后看看试纸颜色是否发生变化。尿中如果不含葡萄糖,试纸则保持黄色不变;如果含有葡萄糖,试纸就会变成浅绿色,并且尿糖含量越多、颜色越深、越接近蓝色。

诊断仪的检查方法和前者一样,但它可以同时检测有无尿糖和尿蛋白。

无论哪一种方法都简单易行。但是,一定要在血糖值最高时测,即以饭后1~2小时后的尿液做检查。另外,因为涂在试纸上的药物剂容易变质,所以要避开潮湿、高温、阳光直射的地方,尽量放在低温、阴凉的场所密封保存。

不要忽视并发症的检查

并发症的检查对高血糖的诊断和治疗是不可缺少的。它大致可分为血管障碍检查、神经障碍检查和感染症的检查三种。作为高血糖的并发症尤其是个问题,从防治并发症的意义上讲,接受定期检查非常必要。另外,透过检查并发症的发展程度同时也能判断高血糖的治疗效果,所以并发症的检查很有意义。

眼底检查

高血糖性网膜症也被称为是高血糖的三大并发症之一,是高血糖患者的常见症状。白内障就属于这种病症,如果长期不治,最终会导致失明。

心电图检查

给心肌输送血液的冠状动脉硬化,心肌得不到充分的营养和氧气供应,从而引起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这两种疾病都称得上是具有代表性的高血糖并发症,并且是危及生命的疾病,即使侥幸保住了性命,也会给以后的生活带来麻烦。

尿蛋白检查

肾脏的肾小球病变而引起的高血糖性肾病也是高血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一旦患上高血糖性肾病,肾功能下降,尿中会混有蛋白质。因此,进行尿蛋白检查时,检测出蛋白质,则有必要怀疑自己患了高血糖性肾症。如果同时还伴有水肿、高血压的表现,就应引起重视。所以,这种情况下就还需做肾功能检查。

X光检查

患了高血糖后,患者对感染的抵抗力就会有减弱的倾向。患高血糖时并发的肾炎、膀胱炎就是由这个原因引起的,感染症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等,这些是高血糖患者容易并发的疾病,所以高血糖患者要进行定期的X光检查。

振动感觉检查

神经系统障碍也是高血糖的特征性并发症。患了高血糖,就会引起神经系统障碍,特别是末梢神经障碍,手足麻痹是其中典型的例子。所谓的振动感觉检查是指让振动的音叉碰到足关节的外踝骨,以检查其反应。

瞳孔反射检查

神经遍布全身,因此神经障碍也可能在全身任何部位出现。支配瞳孔收缩的肌肉(瞳孔收缩肌)在患高血糖时,其功能发生障碍。瞳孔反射检查时,用手电筒照射眼睛,检查瞳孔收缩肌的收缩程度,收缩迟缓则代表发生了神经障碍。

要建立疗养手册,随身携带高血糖病卡

为了解不同的治疗方法对高血糖患者的疗效,必须做好定期体检和病情记录,才能为调整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做好病情记录还有利于高血糖知识的宣传及自我保健的开展。一般来说,新发现的和初次诊断的患者,最好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建立一份较完整的病历,包括以下内容:

病史

记录发病过程,有无急慢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血压、低血糖、视网膜病、冠心病、肾病及神经病变等,记录以往用药情况,必要时可记录家族史、生育史等。

体格检查

记录身高、体重、血压、神经系统检查及眼底检查等。

实验室检查

记录尿糖、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及尿白蛋白以及心电图、胸部X光片等,必要时可记录超声心电图、肌电图、眼底荧光造影等检查。

在初次建立完整的病历后,可根据自己的病情重点记录,例如有血压波动者应多测血压,并发有肾病者多进行尿微球蛋白检测,并发有高脂血症者要勤查血脂。没有任何并发症的高血糖患者,每6~12个月测定1次尿微球蛋白,每年测定1次血压。还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糖代谢异常的有关检查可安排得频繁一些,尤其是血糖,有的需要一日多次测定。

反映糖代谢水平的检查主要有:血糖代表抽血时的瞬间水平;24小时尿糖定量代表每日尿中排出糖的总量;糖化血浆蛋白代表测定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代表测定前8~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总之,高血糖患者做好病情记录和定期体检,对及时发现和处理一些新情况,以及疾病的诊治、改善预后都大有裨益。

患者家属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高血糖患者的家属要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知识,多给患者一些温暖、帮助和鼓励。

学会对低血糖反应的识别和处理,经常提醒患者及时就餐或加餐。

学会验尿糖、酮体的方法,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购买一台血糖测定仪,学会其使用方法及注射胰岛素的技术。

督促患者按时服药或打针,尤其是要提醒或监督那些缺乏自制力的Ⅰ型高血糖患者,按时注射胰岛素。

对患者的关心和爱护要适当,否则患者就可能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对病情的控制非常不利。

要多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不要给自己太多心理负担。

正确对待饮食,处理好饮食与胰岛素的关系,不仅在饮食量上控制得恰到好处,而且在进食时间上也要遵守严格的时间规律;此外,还要督促患者戒烟、戒酒。

发现病情发生变化后,要及时送患者去医院。当患者突然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时,要想到是酮症酸中毒的可能,应及时送患者去医院急诊。高血糖患者出现昏迷,可分为低血糖性和高血糖性昏迷,低血糖性昏迷常见肌力弛缓,体温下降而呼吸平稳、无特殊气味,皮肤潮湿;而高血糖性昏迷的患者,则见呼吸深而快、口渴、皮肤及口唇干燥,呼出的气体有类似苹果的甜味。

当患者出现昏迷时,家属应当怎样进行抢救呢?

(1)最好先辨别昏迷的性质,判断是高血糖性昏迷还是低血糖性昏迷。

(2)当一时很难判断出原因时,暂时不要采取任何措施,因为高血糖与低血糖两种原因引起昏迷的治法是完全相反的。

(3)如果患者意识已经丧失,应将患者平放,解开患者的衣领,以保证其呼吸道通畅。

(4)如果患者意识尚清醒并能吞咽的话,那么对于低血糖性昏迷最有效的办法是让患者吃点糖块、甜糕点类的食物或喝糖水;而对高血糖性昏迷的有效方法是让患者喝点加盐的茶水或低盐的番茄汁等。

(5)如果患者不能迅速恢复知觉或仍不省人事,则必须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抢救。